1.中國文化基本精神諸說
2024-08-14 17:32:38
作者: 李宗桂
關於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論者有諸多看法。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文化長期發展的思想基礎,可以叫做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發展過程中的精微的內在動力,即指導民族文化不斷前進的基本思想。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華民族在精神形態上的基本特點。中國文化基本精神的主要內容是:(1)剛健有為;(2)和與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協調。「這些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1]中國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結於《易傳》的兩句名言之中,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中國文化傳統的基本精神。」此外,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還可表述為:(1)天人合一;(2)以人為本;(3)剛健有為;(4)以和為貴。[2]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文化之根本精神為融合與自由」[3]。
有的學者認為,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基礎的、以家族為本位的、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宗法等級倫理綱常,是貫穿於中國古代的社會生產活動和生產力、社會生產關係、社會制度、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式這5個層面的主要線索、本質與核心,「這就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4]。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的民族精神大致上可以概括為四個相互聯繫的方面:(1)理性精神。集中表現為:具有悠久的無神論傳統,充分肯定人與自然的統一和個體與社會的統一,主張個體的感情、欲望的滿足與社會的理性要求相一致。總起來看,否定對超自然的上帝、救世主的宗教崇拜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強烈主張人與自然、個體與社會的和諧統一,反對兩者的分裂對抗,這就是中國民族的理性精神的根本。(2)自由精神。這首先表現為人民反抗剝削階級統治的精神。同時,在反對外來民族的壓迫的鬥爭中,統治階級中某些階層、集團和人物,也積極參加這種鬥爭。說明在中國統治階級思想文化傳統中,同樣有著「酷愛自由」的積極方面。(3)求實精神。先秦儒家主張「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人論世,反對生而知之;法家反對「前識」,注重「參驗」,強調實行,推崇事功;道家主張「知人」「自知」「析萬物之理」。這些都是求實精神的表現。(4)應變精神。[5]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為『尊祖宗、重人倫、崇道德、尚禮儀』」[6]。此外,中國傳統文化還具有發展的觀點、自強不息和好學不倦的精神。[7]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義。這種人文主義表現為:不把人從人際關係中孤立出來,也不把人同自然對立起來;不追求純自然的知識體系;在價值論上是反功利主義的;致力於做人。中國文化的人文精神,給我們民族和國家增添了光輝,也設置了障礙;它向世界傳播了智慧之光,也造成了中外溝通的種種隔膜;它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也是一個不小的文化包袱。[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