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科舉革制!!!

2024-07-26 00:31:36 作者: 北冥耙耳朵

  此話一出,孔穎達和李承乾臉色都是倏地一沉。

  這話里的意思可太明顯了。

  就差把打破門閥世家對官場用人的壟斷,直接給說出來了。

  莊舟反正不是這個時代的人,也不是科舉既得利益者。

  

  索性就把自己心裡的想法都給說了出來:

  「現在科舉考試分文六科,我個人覺得這太複雜了。

  朝廷應該統一科舉考試,讓所有學子都以同樣的標準參加科考。

  如此一來,寒門子弟也有了涉足官場,晉升的渠道。

  讓天下文人學子,努力實現『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

  前朝就有科舉考試,可直到現在。

  朝廷選官的方式依然是五花八門。

  最主要的就是察舉制。

  說白了,就是靠大佬推舉。

  這樣的操作空間可就大了去了。

  雖然現在察舉制已經遠不如漢朝時期興盛。

  可門閥士族們仍然掌握著,官員晉升的通道。

  只有把科舉考試作為朝廷選拔人才的唯一途徑,給固定下來。

  才能真正把人才的選拔,歸一到朝廷。

  牢牢抓在皇帝手中。

  這絕對是李二想要看到的結果。

  對於大唐來說,也是極好的事情。

  所以等莊舟說完,李承乾第一個便反應過來:

  「太好了!

  莊先生剛才所說的諫言,孤也深以為然。

  若是能將科舉製作為朝廷選拔人才唯一的途徑,必然可以選拔出真正有真才實學之人。」

  莊舟點了點頭,說道:

  「太子殿下過獎了。

  我只是盡我所能,為朝廷選拔賢才提出小小的淺見而已。」

  接下來。

  莊舟又將自己所了解的,後世關於科舉制度的詳細內容一一說了。

  比如,科舉制起源於隋朝,可真正是到了唐朝才得以完善。

  尤其是進士科,首創於唐。

  不過嘛!

  現在的唐朝科舉,可是沒有狀元、榜眼、探花的說法。

  這些稱呼分別出現在歷史上的三個時期。

  比如狀元,最早開始於唐朝。

  而榜眼是北宋的事兒。

  至於探花則是出現在南宋。

  要到了明清時期,才成了定製。

  一甲只有三人,狀元、榜眼、探花。

  即所謂的三鼎甲。

  再有眼下初唐的科舉制是一年一考。

  也沒有地方先層層篩選的流程。

  而是在考前,各地舉子先向禮部報名。

  投遞履歷表,也就做投狀。

  於是等到莊舟說出,把科舉制定為三年一考。

  並將科舉流程分為童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五個階段。

  作為一個讀書人,要想取得進士功名。

  首先要參加由縣一級組織的童試。

  通過考試的考生,不論年齡大小都被稱為童生。

  有了童生身份,便等於有了真正的讀書人身份。

  童生再參加院試,通過者稱為生員。

  俗稱秀才。

  此後,秀才便可進入州、府一級的考試,也就是鄉試。

  一般在八月舉行,也稱秋闈!

  通過者稱為舉人。

  鄉試第一名也被稱為解元。

  有了舉人身份,便可以入朝做官了。

  不過不是說中了舉人就可以做官,而是要等到有官員空缺才行。

  舉人可以接著參加會試。

  這是由禮部主持的考試,於鄉試次年在京都舉行。

  因在春季由禮部主持,又稱為春闈。

  通過者稱為「貢士」。

  會試第一名也被稱為會元。

  最後是由皇帝主持的殿試,會試通過者皆可參加殿試。

  殿試一般不再淘汰。

  但根據其成績列為三甲。

  一甲賜進士及第,只有三名。

  即「狀元」、「榜眼」、「探花」。

  二甲賜進士出身。

  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至於進士的人選數量,那就沒有定數了。

  而在鄉試、會試、殿試都考取第一名者,便稱之為三元及第。

  可想而知。

  這玩意難度得有多大!

  聽完莊舟的講述,孔穎達對此,早已驚為天人。

  更是讓孔穎達內心洶湧澎湃。

  作為一個讀書人,他當然知道,莊舟說的這一套科舉制度意味著什麼。

  這完全是讓天下學子們,有了一條活路啊!

  只怕自此以後,讀書人將會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如果不是仙童下世,又怎麼可能說得出這些來。

  故此,孔穎達和李承乾商量了一番後,最終達成共識。

  決心將莊舟的諫言及新型考題一併奏報給陛下。

  二人深知此事關係重大,若能得到陛下的支持,必將對大唐的未來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而要想真正做成這件事,也必須得有聖上的支持方可。

  於是乎!

  孔穎達親自書寫奏疏,詳細闡述了莊舟的諫言以及新型考題的優點。

  奏摺中,他一再強調獨尊科舉考試制度,是選拔真正有真才實學之人的關鍵所在。

  同時,也提到了新型考題的創新之處。

  這將有助於更全面地考察考生的綜合能力和個人素質。

  奏疏寫好後,李承乾和莊舟也署了名。

  如此一來,三人的意見便是達成了一致。

  隨後李承乾便命人即刻送往宮中。

  當夜,奏疏便傳到了李二的案頭。

  他仔細閱讀後,不禁對莊舟的諫言和新型考題讚不絕口。

  這完全就是他近來一直在思考的事情。

  先前孔穎達和太子已經提交了此次春闈科考試題,可都被李二否決了。

  李二對此還十分鬱悶。

  自己那點心思,他們怎麼就看不懂呢!

  就在李二憂慮的時候,終於有了現在這封奏摺。

  這其實才是他心裡真正的想法啊!

  將科舉制定為朝廷選拔人才的唯一晉升渠道。

  擺明了就是要打破世家門閥士族的壟斷。

  於是。

  次日,李二便下令召集朝中重臣,共同商議科舉制度改革的事宜。

  莊舟當然也參加了朝會。

  朝會上,李二將莊舟所提出的諫言,以及春闈新型考題公之於眾,並徵求各位大臣的意見。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朝中重臣們最終達成共識,贊成對科舉制度進行改革。

  尤其是以孔穎達為首的文官集團,大力讚賞這一改革將為大唐選拔出更多優秀的人才,推動大唐的繁榮。

  至於反對者,當然也有不少。

  這樣的朝會,若是換了別的皇帝,似乎很難達成共識。

  可李二是什麼人,他的威望太高了。

  完全是憑著個人威望,就把這件事給敲定了下來。

  莊舟的諫言得到了朝廷的認可和支持,他也因此名聲大噪。

  尤其朝廷又對外公布莊舟將作為此次春闈科考的副考官,於是在文人學子當中,更是聲名鵲起。

  朝會結束後。

  莊舟便離開了皇宮,馬車正行駛在長安城的街道上,緩緩朝著莊府駛去。

  關於科舉革制,其實莊舟心中也充滿期待。

  他當然也希望李二能夠採納這一建議,推動科舉制度的改革。

  讓越來越多的寒門子弟,通過科舉考試獲得進入官場的機會。

  讓寒門子弟也可以憑藉自己的才華和努力,在官場中嶄露頭角。

  更為大唐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雖然說起來,獨尊進士科有點偏激。

  可這樣的事即便是在後世也是如此。

  這就等同於說,文化和學歷其實完全是兩碼事。

  文化是文化,學歷是學歷。

  有文化不一定有學歷,而有學歷也不一定就真的有文化。

  大唐施行獨尊進士科舉入仕為官,也是如此。

  科舉制度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

  歷經了無數次的改革。

  但這次朝廷的決議,無疑為科舉改革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就這一點來說,已經是這個時代,放眼全世界最公平、最先進的官員選拔制度。

  沒有之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