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罷黜六科,獨尊進士!!!
2024-07-26 00:31:33
作者: 北冥耙耳朵
「莊少師此言何意?」
孔穎達皺著眉頭,顯然有些不太明白。
莊舟笑了笑,說道:
「我的意思是,我們可以將這考題細化,更加具體一些,這樣才能更好地考察士子的真實才學。」
李承乾眼睛一亮,連忙問道:
「哦?那莊先生有何高見?」
莊舟微微一笑道:
「比如說,我們可以出一道關於農事的策問,詢問士子如何改善大唐的農業生產,提高糧食產量。」
李承乾和孔穎達對視一眼,眼中都露出了讚賞之色。
孔穎達撫須笑道:
「莊少師此言有理,將考題細化,確實能夠更好地考察士子的真實才學。」
莊舟繼續說道:
「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將考題與當下朝廷實際問題相結合,讓士子們在回答問題的同時,也能夠思考如何為朝廷和老百姓做出貢獻。」
李承乾點頭稱是,他深知莊舟的才華,對於莊舟的建議自然是信服的。
「莊先生所言極是!」
李承乾讚嘆道:
「這樣的考題不僅能夠考察士子的學識,還能夠培養他們的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更好地為朝廷效力。」
孔穎達點了點頭,也附和道:
「沒錯,莊少師的建議確實很有見地。
確實可以將這樣的考題作為科舉考試的一部分,只是這考題方面該要如何來出呢?」
現在莊舟提出了出題思路,可他們畢竟還沒做過這樣的事情。
對莊舟來說,就太容易理解了。
現代社會公務員考試,其中便有申論考試。
於是。
莊舟就將自己所理解的申論闡述了一番:
朝廷給出一段反映特定實際問題的文字材料。
然後,要求考生仔細閱讀這些材料,概括出它們反映的主要問題。
並提出解決此問題的實際方案。
最後再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較詳細的闡述和論證。
等到莊舟說完。
孔穎達卻是一把拉住了他,笑道:
「莊少師,老夫有一事相求?」
「孔先生請講!」
孔穎達定了定神色,朗聲道:
「聽莊少師說了這麼多,老夫斗膽,想請莊少師出一題。」
莊舟聞言,心中微微一動,他自然是明白孔穎達的用意。
孔穎達這是想要通過他出的考題,來進一步了解他的學識。
莊舟微微一笑,說道:
「既然孔先生都這樣說了,那我就試試。」
孔穎達聞言大喜,連忙說道:
「好!老夫拭目以待!」
莊舟點了點頭,開始沉思起來。
其實他哪裡想得出,還不得靠烏拉爾。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莊舟終於有了主意。
他抬起頭,看向孔穎達和李承乾,微笑著說道:
「現在朝廷想要加強農業發展,聖上也是極其看重,不如就以農業發展來命題?」
「請說!」
莊舟應聲,緩緩說道:
「大唐疆域遼闊,農業乃國家之本。
百姓本應精心耕耘,利用時令、節氣,把握天時地利,使得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以期歲歲豐收,使得大唐國庫充盈,人民安居樂業。
然,近年來,大唐的農業發展停滯不前,加之北方乾旱頻發,南方水患連連,致使百姓顆粒無收,生計艱難。
朝廷雖屢次賑災,然終非長久之計。
問題來了:
請問,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大唐農業之困境,使得百姓安居樂業,國家富強昌盛?
考生作答,要求內容全面,語言準確,條理清晰。
不得超過八百字。」
「……」
李承乾和孔穎達聞言,都不禁陷入了沉思。
這道考題看似簡單。
概括性極強!
實則涉及到了大唐農業的方方面面。
要想答好這道題,不僅需要深厚的學識,還需要敏銳的觀察力和獨特的見解。
只是這該如何作答呢?
想了想,孔穎達也毫無頭緒。
「莊少師,此題應當如何作答,還請賜教!」
「談不上賜教!」
莊舟擺手說道:
「此題之關鍵在於,要找到農業發展的瓶頸所在,然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比如說,我們可以從改進農具、推廣高產農作物品種、興修水利等方面入手。
同時,也可以考慮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提高糧食產量,推廣農產品。」
孔穎達點了點頭,讚嘆道:
「莊少師所言極是!
此題既考察了士子的學識,又能夠引導他們思考如何為朝廷和百姓做出貢獻,確實是一道好題!」
李承乾也贊同道:
「沒錯,此題不僅能夠考察士子的才學,還能夠培養他們的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選拔人才來說,確實是非常有益的。」
「只是嘛!」
孔穎達想了想,還是把心中的疑慮說了出來:
「莊少師,你出這道題,全然是農業種植相關。
可學子們大多五穀不分,只怕他們根本答不上來啊!」
「沒關係啊!」
莊舟微微一笑,繼續說道:
「科舉考試選拔的應該是綜合能力強的學子入仕,既然是多方面的綜合考量,我建議可以施行總分制,根據總分排名依次錄取。」
總分制?
這倒又是個新鮮詞!
李承乾當先問道:
「莊先生,這總分制是何意思?」
孔穎達的目光又投了過來,等待著莊舟的回答。
莊舟問道:
「科舉考試分幾科?」
孔穎達回答:
「主要分為六科,明經科、進士科、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以及秀才科。」
與莊舟事先所了解的差不多。
唐朝的科舉制是承襲隋朝。
原本是只有明經科和進士科。
後來增置秀才、明法、明字、明算,並稱為六科。
其中最難的就是秀才科,是六科之首。
主要考察國家大政。
因為考試難度極大,報考的人數也是極少。
最終在唐高宗(李治)時期就被廢止。
放眼整個唐朝,一共也就二十九名秀才。
其中李淵欽點六人,李世民欽點二十二人,李治欽點一人。
從後來的歷史走向來看。
這些科目其實並無多少意義。
歷史上,在宋朝之後便只有進士科。
相當於所有學子們入仕為官,都是通過進士科。
雖然現在還是唐初。
但莊舟既然已經來到了這個時代。
有些事情,自然可以直接繞開。
「孔先生,關於科舉考試的科目我覺得有必要諫言聖上做一些調整。」
「哦,怎樣諫言?」
莊舟道:
「最好把科舉制進士科,作為朝廷選拔人才的唯一途徑,徹底廢除察舉制等其他一切入仕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