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不太一樣
2024-07-25 00:08:41
作者: 倚樓聽濤
不多時,小院裡有了動靜。
本章節來源於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
一個花白頭髮的乾癟老頭出現在院子裡,眯著眼睛問道:「你找我?」
李餘年立即笑道:「您就是楊伯伯吧?我姓李,從千豐來的!您還記得李文生嗎?」
「李文生?哦,記得!當年下鄉插隊的知青嘛!你是?」
「我叫李餘年,李文生是我爸!我大學畢業被分到了牌坊鎮實習,我爸囑咐一定要來看看您!」李餘年笑道。
聽到這話,楊有福立即露出了笑容:「好好好!沒想到小李還能想著我!孩子,快點進來吧!」
李餘年的父親說過,當初他在牌坊鎮插隊的時候,楊有福對他很照顧,尤其喜歡和他下棋,棋藝十分精湛,看問題總有獨到之處。
但李餘年卻知道楊有福更多事情……
舊社會,楊家原本是牌坊鎮數一數二的大戶人家,牌坊鎮周邊半數的礦山都是楊家的。
改天換地之後,楊家主動將礦山全都上交給了國家,換了十幾年的安穩,卻沒有躲過後來的浩劫,所以才家道中落。
楊有福看起來歲數不小,可實際上卻也只比李餘年的父親大十幾歲,膝下有個兒子叫楊秀山,如今在鎮上的一家國營小礦石加工廠工作。
楊有福在舊社會受到過良好的教育,談吐不俗。
他熱情地把李餘年讓進屋,笑著說道:「沒想到,你父親竟然真的給你取名叫餘年!你怕是不知道吧?這個名字,還是我當初幫他想的!」
「還有這個典故?」
「是啊!你父親下棋總輸給我,有一次他總算贏了我一盤,高興得冒著大雪跑到供銷社,買了一斤高粱燒,喝多了後就非讓我給他未來的兒子起個名字!」
說到這裡,楊有福嘆了口氣:「說起來,我倒是有點對不起你!餘年、餘年,餘生之年……卻讓你這年輕人,多了幾分老氣!只不過那時,我幾乎每天都要被批鬥、遊街,心中哪有詩情畫意?只想著餘年幾何而已!」
訴說往事間,楊有福仿佛又回到了大雪紛飛的時候,牛棚中衣衫襤褸的二人,面前一張棋盤,棋子與酒,醃菜與冷風,卑微如塵埃卻在棋盤上縱橫捭闔……
片刻後,楊有福意識到有些怠慢,有些歉意道:「餘年,你不要介意,我這老頭子就是喜歡囉嗦。」
李餘年搖頭微笑:「能銘記於心的往事從不囉嗦,當初您和我父親風雪弈棋,倒是頗有古人之風,讓我心生嚮往。」
「呵呵,現在回想起來,卻只是少不經事罷了!一盤棋,耽誤了他半天勞作,一頓酒,花了他半個月的工分!不值啊!」
「但我卻覺得很值。」
楊有福饒有興致地看向李餘年:「這麼說,你也喜歡下棋?」
「父親說,我來牌坊鎮一定要來拜訪您,因為我和您的棋風很像!」
「太好了!你若不忙的話,我們爺倆來一盤?」楊有福興致勃勃。
李餘年當然不會推拒,片刻後,一老一小兩人便在破舊的堂屋裡擺開了陣勢。
片刻之後,楊有福詫異道:「你這棋,是你父親教你的?」
李餘年點了點頭:「父親教我的是基礎,弈棋如做人,每一步都要自己來領悟。」
「不錯……不錯!」
楊有福輕輕點頭,忽然道:「剛才你說,你在市政府實習一個月,昨天才調到了牌坊鎮小學?按常理說,不應該啊……」
李餘年笑著道:「楊伯伯覺得哪裡不應該?」
「你的棋風和我一樣,喜歡劍走偏鋒,看似虛浮的落子,卻隱約間皆有根可循!弈棋如做人,你不應該是坐失良機的人。」
「楊伯伯認為,我坐失了良機?」
李餘年這個問題,不禁讓楊有福陷入沉默。
大約半分鐘後,楊有福忽然抬頭似笑非笑地看向李餘年:「除非,你小子是在下一盤大棋!」
與老部長范林寬不同,楊有福的大半人生,走的都是逆風棋,所以他更能體會到,李餘年棋風中的所蘊含的深意。
李餘年同樣也是小人物,沒有大開大合的根基,沒有堂堂正正的資本,他這樣的人若肯放棄絕佳時機,唯一的答案就是所圖更大!
此刻,李餘年也在看向楊有福,笑著說:「我知道楊伯伯當初也是有過極好機會的,那麼我是不是也可以認為,您也是在下一盤大棋?」
楊有福沉默下來,微眯的眼中似乎有精芒一閃而過。
李餘年看似閒聊,實則卻是旁敲側擊,因為他知道楊有福的這盤大棋是什麼,接下來又會給牌坊鎮,乃至雲城市帶來多麼大的震撼。
楊有福的腦子現在飛快地思索,是不是當初在無意中,對李文生泄露過什麼消息……
「楊伯,其實我這次來,也是有點小事請您幫忙的。」李餘年話鋒一轉,忽然說道。
楊有福抬眼道:「什麼事?」
李餘年笑了笑:「我聽說,楊伯和我們朱校長的關係很好。」
此刻楊有福已經恢復了平靜,聞言反問道:「是不是在學校里遇到什麼事了?」
「楊伯想多了,我只是覺得學校老師們的居住環境不太理想,想建議朱校長集資建房。」
「集資建房?」
楊有福露出詫異的表情,聽到前半句話的時候,他以為李餘年是想找人說情,換個好點的住處,卻沒想到這小子野心竟然這麼大!
「這事兒,你還是別想了。」楊有福走了一步棋,搖頭說道。
李餘年微笑開口:「我知道楊伯為什麼這樣說,但我的建議,卻和楊伯理解的不太一樣。」
「我說的集資建房,重點不是建房,而是集資。」
「哦?」楊有福疑惑地看向李餘年。
李餘年慢條斯理地走了一步棋,笑道:「這次集資,領導和豪紳帶頭捐款。集資之後,領導和豪紳的錢如數奉還,百姓的錢,三七分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