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煌煌盛世(終)
2024-07-21 07:20:03
作者: 熱來襲
開皇五年,由湘軍主動挑起的一場西征之戰,最終以湘軍的主動撤退而草草收場。
當初湘軍第一次西征失敗時,湘王曾國藩是心有不甘這才急著發動了第二次西征。
可等到曾國藩親自領兵抵達秭歸城後,他才終於明白了施南州的難打。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難怪以鮑超、彭玉麟兩人的能力都會在這裡折戟。
意識到了此戰的艱難,曾國藩又不想草草收場,只能暗中與彭玉麟演了一出苦情戲,想要以此來麻痹華國大軍,並趁機發動水師偷襲。
在彭玉麟不計代價的一夜猛攻下,水師北營的營寨雖是損失大半,但卻依舊守住了陣線。
面對這一局面,彭玉麟只得下令撤軍。
他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麾下水師兒郎白白送命。
損失近半的湘軍水師撤退了,華國的水師北營也沒有出營追擊。
撤退途中,湘軍水師主將彭玉麟因鬱結而吐血暈倒。
秭歸城的湘王曾國藩得知消息後先是一陣默然,接著就果斷下達了撤軍的命令。
浩浩蕩蕩的西征之戰,以水師的戰敗而草草收場。
湘軍撤了,駐守施南州的王齕也沒有領軍出擊。
直至這一年的年末,百萬移民工作徹底完成,再加上近二十萬華國大軍的駐紮,施南州的局勢徹底穩定。
開皇六年四月,容美土司田世爵和散毛土司覃本林主動上表解散土司,由朝廷派遣官員進入施南州劃分郡縣進行統一管理。
對此,司馬宇欣然應允。
田世爵和覃本林兩人直接被封為從二品的開國縣公。
開皇七年六月,雍州府的咸陽城再度爆發內亂。
因權力的分配不均,秦國丞相李斯和中車令趙高之間爆發了激烈的內訌,掌握著羅網的趙高最終取勝,李斯父子被施以五刑誅滅。
在這場內亂中,趙高雖是取勝了,但代價卻也極其慘重。
老將桓齮被逼反了!
桓齮直接率領著二十萬秦軍投降了北面的蒙恬。
沒了桓齮所部二十萬秦軍的阻攔,蒙恬帶領著北方軍團直接長驅直入雍州府腹地。
面對進逼的蒙恬所部北方軍團,趙高緊急下令讓章邯帶領三十萬秦軍迎戰。
大秦內戰再次爆發。
在雍涼二府相接的天水城附近,數十萬秦軍展開了數次大戰,蒙恬的北方軍團雖占有優勢,卻也始終無法消滅章邯軍的主力。
兩軍在天水城相持數月後,蒙恬不得不率領北方軍團在冬季來臨時撤軍。
而趁著秦國內部發展內訌的時機,華國正式發兵五十萬東征吳漢占領的充州。
面對氣勢洶洶而來的華國大軍,吳漢沒有過多的抵抗就投了。
這其中,鍾期和盧肇兩人發揮了巨大作用。
漢王府投降後,鍾期、盧肇、岑彭等人得到了重用。
至於漢王吳漢,則被帶到了剛剛修建好的華國北都安度晚年。
開皇八年三月,預料中的秦國內戰還沒有爆發,一場更大的戰爭就來了。
大蒙古帝國發兵七十萬進攻涼州府。
這時候,蒙恬已經沒心思理會章邯麾下的秦軍了,開始傾盡全力抵抗蒙古的入侵。
可面對這種局勢,咸陽城的趙高卻開始作妖了,他下令讓章邯領兵從南面進攻蒙恬。
遭受兩面夾擊,蒙恬不得不開始收縮戰線,涼州府的大量土地被蒙古軍和章邯軍占領。
戰事一直持續了半年時間。
開皇八年十一月,蒙古大軍的統率旭烈兀下令讓怯的不花率領十五萬蒙古鐵騎趁著雪夜向章邯軍發動了偷襲。
章邯不敵,僅率領數千騎兵逃離,其麾下所部二十萬秦軍被蒙古大軍盡數誅滅。
沒了章邯所部的二十萬秦軍阻擋,怯的不花帶領著十五萬蒙古大軍一路東進,沿途關隘和城池盡皆被攻破。
開皇九年二月,十萬蒙古大軍兵圍咸陽城。
咸陽城的抵抗僅持續了不到一月,趙高就直接投降了。
咸陽城破,胡亥和趙高盡皆被處死,怯的不花縱兵劫城五日,曾經繁華無比的咸陽城上演了一幕慘烈無比的人間浩劫。
蒙古人的殘暴行徑在雍涼二府引起了強烈的反彈,一些先前被攻破的秦國城池開始反叛,但卻很快就被蒙古鐵蹄撲滅,並遭來了更加慘烈的屠殺。
開皇九年四月,華國皇帝司馬宇正式在北都誓師出征,親自統兵六十萬出兵北伐。
六十萬大軍由三十五萬中央軍和二十五萬督軍組成。
其中,中央軍為十五萬中軍和南軍北軍各十萬,督軍則由慕容恪麾下的安北督軍府八萬騎兵和兩萬步兵,蘇定方麾下的安東督軍府三萬騎兵和七萬步兵,以及慕容翰所部的五萬眉州督軍組成。
六十萬大軍皆是華國最為精銳的部隊,軍中將領也都是能征善戰之輩。
大軍出動的同時,范蠡和范雎兩人也分別動身前往了元州和巴州。
他們此去的目的就是為了說降王翦和蒙驁。
開皇九年六月,有著蒙古這一強敵,再加上咸陽城所發生的浩劫,王翦和蒙驁兩人都沒有過多猶豫就選擇了投降。
王翦和蒙驁兩人率領著五十萬秦軍投降華國後,華國大軍通往雍涼二府的通道就被完全打通了。
對於王翦和蒙驁二人,司馬宇並未下令完全收繳他們手中的兵權,而是對五十萬久經戰陣的秦軍進行了改編,其中二十萬將士被抽調了出來編入慕容恪、蘇定方、慕容翰三人麾下,剩餘的三十萬秦軍則分為兩部,由王翦和蒙驁各統十五萬秦軍。
開皇九年九月,經過整編以後,司馬宇領兵九十萬直入雍州府,餘下二十萬大軍則被留下駐守元巴二州的北面關隘。
大軍自陳倉進入雍州府後,司馬宇立刻下令讓慕容恪、蘇定方、慕容翰、王彥章四人統領二十四萬騎兵兵分四路向東直插咸陽城,尋機切斷怯的不花所部蒙古大軍北歸的退路。
面對來勢洶洶的華國大軍,怯的不花絲毫不懼,竟是直接帶領著十五萬蒙古鐵騎出城與華國大軍決戰。
十月,在咸陽城西北面的茂陵,一場規模空間的騎兵大戰打響了。
慕容恪和蘇定方兩人率領的十一萬華國鐵騎與怯的不花的十五萬蒙古鐵騎遭遇了。
這是一場總人數高達二十六萬人的騎兵大對決。
怯的不花起初以為這將是沒有絲毫懸念的對決,可接連數天時間的對戰下來,十五萬蒙古鐵騎卻沒有占到絲毫的優勢。
雙方都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
幾天硬仗打下來,怯的不花終於明白過來這一次的對手不一樣了。
他想要帶兵北返,卻已經晚了。
開皇九年十一月,蒙古帝國的大將怯的不花戰死虢郡,其麾下的十五萬蒙古鐵騎也大半被擊殺,余者皆被俘虜。
得知怯的不花全軍覆滅的消息後,蒙古大軍的統率旭烈兀大怒,當即命郭侃帶領十萬蒙古大軍和二十萬奴兵繼續與蒙恬對峙,自己則親領四十萬大軍南下與華國決戰。
面對急於求戰的旭烈兀,司馬宇卻是不急,他將麾下的八十多萬大軍分為四部,沿著虢郡、汧郡、漆郡三地的城池駐防。
此時寒冬來臨,面對堅壁清野的華國大軍,旭烈兀麾下的四十萬鐵騎根本無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在三郡相持了一段時間後,旭烈兀因補給問題不得不撤回了涼州府。
開皇十年三月,在蒙古大軍的攻擊下實力受損嚴重的蒙恬正式對外宣布投效華國,其麾下還剩餘的四十多萬秦軍也將與華國大軍一起共同對抗蒙古大軍。
蒙恬之所以如此爽快的投降,主要還是支撐不住了。
經過一年多少時間的大戰,蒙恬麾下的軍力其實損失數量並不太多,可地盤嚴重縮水之下糧草補給卻堅持不下去了。
投靠華國是最好的選擇。
開皇十年六月,沿著虢郡、汧郡、漆郡三地駐防的華國大軍突然組織起一支三十萬人的騎兵隊伍向安定城的蒙古軍大營發動了偷襲。
這一戰,蒙古大軍損失慘重,二十萬鐵騎死傷過半。
九月,華國大軍再次組織騎兵與龜縮武威城的蒙恬所部北方軍團騎兵聯手襲擊了郭侃所部蒙古大軍。
此戰,郭侃及其麾下十萬蒙古騎兵幾乎盡滅,二十萬奴軍盡數被俘。
先後兩戰直接重創了蒙古大軍,旭烈兀見機不妙,終是帶領著餘下的蒙古大軍撤離了涼州府。
開皇十年十一月,華國皇帝司馬宇帶領大軍抵達武威城,蒙恬親自帶人出門迎接。
至此,地域廣袤的雍涼二府盡歸華國所有。
不過,相比於人口密集,經貿繁盛的川蜀之地,經歷了長久戰亂的雍涼二府人煙稀少,各地經濟都已處於破產的邊緣。
為了儘快恢復雍涼二府的實力,司馬宇立刻下令讓留守北都的朝堂官員拿出一系列穩定民生和恢復經濟的方案來。
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移民方案,一個可行的移民方案,初步計劃至少移民五百萬。
這是一個規模龐大的工程,計劃在五年內完成。
司馬宇也馬不停蹄地親自一一前往各地,利用民生寶鼎里開出的物資來維持各地的糧食和物資供給。
一個寒冬艱難渡過了。
寒冬剛過,司馬宇就立刻下令開始整頓雍涼二州的兵馬。
蒙恬投效以後,跟著投效的秦軍有四十多萬。
這些兵馬必須分散整編。
不過,考慮到蒙古大軍很可能很快就會捲土重來,司馬宇還是只從蒙恬麾下調走了二十萬秦軍,蒙恬任北疆督軍府督軍。
同時,安北督軍府和安東督軍府分別移駐酒泉郡和汧郡,督軍依舊為蘇定方和慕容恪,但兩座督軍府的軍力都將擴編至二十萬,擴充部分的兵力全部為騎兵。
謝艾統領的德州督軍府移駐金城郡,軍隊擴充至二十萬人。
這些新增的兵員將從川蜀地區招募。
王翦和蒙驁兩人也被調往了藍田和眉郡,各設一座督軍府,由兩人任督軍。
如此一來,華國在雍涼二府的正規軍就將達到一百一十萬之眾。
開皇十一年一整年,華國全境無戰事。
從北面草原傳回的消息,蒙古帝國在東面的大草原上與金國和匈奴的聯軍爆發了大戰,無力南下攻略雍涼二府。
趁著這個時機,華國開始快速整頓雍涼二府的吏治和地方民生。
在這一年裡,為了增強帝國的實力,司馬宇在雍州府開了大量高級蠻族令,獲得了超過三百萬的匈奴部落人口。
年底,經戶部統計,整個華國的人口規模已達九千萬。
開皇十二年年初,華國再次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擴軍,擴編的主要是中央軍。
中央軍的東西南北四軍的規模全都從原來的十萬人擴編至二十萬,中軍則是直接擴編至四十萬。
左右衛軍的編制保持不變,依舊是各五萬人。
擴編後,整個中央軍的兵力就將達到恐怖的一百三十萬人。
同時,慕容翰麾下的眉州督軍府也擴編至十五萬人。
此次擴編的所有新增兵員皆來自匈奴部落。
經過這次擴編後,整個華國僅是可以隨時作戰的正規軍的數量就高達二百七十萬,再算上各地郡兵的話,兵役人口將近四百萬人。
如此龐大的軍隊規模對一個國家絕對是承重的負擔,不過華國有著大量蠻族和草原部族打底,青壯勞力方面倒是不會有太大負擔。
開皇十二年十月,華國六十萬騎兵自雍涼二府北上,趁著蒙古帝國主力與金國和匈奴聯軍交戰之機直接席捲了西北草原,俘獲的牛羊馬匹以數百萬計。
年末,大寒。
北方草原各部死傷者眾。
開皇十三年二月,經歷了一場極冷寒冬的蒙古帝國與金國和匈奴聯軍達成和議,雙方約定共同罷兵。
四月,放開手腳的蒙古帝國大舉南侵。
其中,雍涼二府就是蒙古帝國的主攻方向之一,由木華黎、速不台合領八十萬蒙古鐵騎進攻涼州府。
得到消息後,司馬宇第一時間任命李牧為大軍主將,領四十萬中軍北上,與蘇定方、慕容恪、謝艾、王翦、蒙驁、蒙恬等將領一同抗擊蒙古大軍。
七月,華國大軍與蒙古大軍沿酒泉、敦煌展開激戰。
戰事持續月余,雙方各有勝負。
九月,華國大軍佯裝戰敗退至張掖一帶,速不台領兵貿然追擊,遭到伏擊而戰敗,三十萬大軍損失慘重。
十月,冬季來臨,木華黎領兵後撤。
開皇十四年,八十萬蒙古大軍又犯,李牧再次領兵出征。
開皇十五年,六十萬蒙古大軍再犯,司馬宇任命王翦為大軍主將,負責領軍抵擋蒙古大軍的入侵。
......
接連六年,蒙古大軍年年入寇,都被華國大軍抵擋住了。
開皇十九年,蒙古帝國成吉思汗鐵木真去世,帝國一分為四,實力雖然依舊強勁,但卻也再沒有了當初四面擴張的能力。
開皇二十年,華國的實力達到頂峰,國內人口數量達到一億兩千萬,其中有超過兩千萬人是司馬宇這幾年時間利用蠻族令招來的各部族人。
這年六月,華國發動一百六十萬騎兵北進草原征伐蒙古,察合台盡起汗國大軍正面迎戰。
九月,斡端之戰爆發。
此役,察合台汗國戰敗,九十萬蒙古騎兵戰死和被俘者超過六成,余者盡皆潰散。
擊敗了察合台以後,華國將俘虜的部族百姓盡數內遷,絕大部分遷徙至雍涼二府,一少部分則遷徙到川蜀地區。
開皇二十一年,華國再起大軍九十萬征伐伊利汗國。
六月,伊利汗國大軍主力戰敗,大汗拖雷當場戰死,蒙哥帶領伊利汗國剩餘大軍繼續作戰。
九月,伊利汗國殘軍在兀良合台的指揮下重創慕容翰麾下的騎兵。
十月,華國撤軍。
開皇二十二年,伊利汗國與欽察汗國聯合發兵百萬入侵涼州府。
七月,謝艾統領騎兵自金城出發繞道偷襲了蒙古聯軍的大營,欽察汗國大汗朮赤差點被當場擊殺,受傷後一路北逃時病亡。
十一月,慕容恪、蒙恬趁著欽察汗國群龍無首之機發兵北伐,一路連戰連捷,最終一舉攻下卡拉庫木,俘虜百姓上百萬,牛羊馬匹以千萬計。
欽察汗國滅亡。
開皇二十三年,慕容恪、蒙恬、慕容翰再次發兵西進攻打伊利汗國,蒙哥不敵領軍西逃,大軍俘獲百姓數十萬而歸。
西北再無王庭。
開皇二十七年,已經五十多歲的華國皇帝再次發兵一百四十萬御駕親征湘州府。
大軍水陸並進,一路勢如破竹。
因華國的注意力一直被牽制在北方而苟延殘喘了二十年的湘王府,滅。
開皇二十八年一月,楊秀清建立的太平天國滅亡。
湘州府正式納入華國治下。
開皇二十九年,華國從西面和南面兩個方向徵發一百八十萬大軍合攻豫州府。
戰爭持續了三年時間,華國最終全取豫州府。
至此,一個下轄川蜀、雍州、涼州、湘州、豫州五府,以及北方大片草原,治下百姓多達兩億三千多萬的龐大帝國就此誕生。
開皇三十年初,華國皇帝司馬宇頒布詔令,改元貞元。
大赦天下!
也是自這一年開始,華國的發展方向徹底轉向了對內治理。
帝國的疆域已經足夠龐大,再繼續擴張下去的成本以及治理難度就實在太高了。
貞元十五年,華國皇帝司馬宇正式將皇位傳給太子司馬興,自己則帶著一眾妃子遊歷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