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價值
2024-07-18 07:27:28
作者: 黑咖啡少糖
這次一起回到永昌的,除了太子朱慈炫、吳三省、沐劍聲外,還有當初從永昌調過去的一千多俘虜。
朱由榔信守諾言,下旨赦免參與過明緬之戰的俘虜,之前投清的叛國罪一筆勾銷。
他們可以選擇以戰兵的身份繼續從軍,或者在永昌府領十畝良田,安心做個農夫。
朱由榔覺得每次出行都要軍隊派兵護送,實在太麻煩,決定重新組建一支兩百人左右的直屬衛隊。
受十畝良田的誘惑,一千多俘虜里,只有一百多人願意繼續從軍。
最初的七個護衛——趙小乙、張北海、薛開山、葉一刀、龍北淵等人成為直屬衛隊的第一批軍官,分任千總、把總等基礎軍職。
明軍在緬國發了大財,朱由榔也從中撈了一筆,把所有燧發槍都要了回來。小部分轉交給李定國,看能不能在永昌仿製,大部分用來裝備直屬衛隊。
這支直屬衛隊雖只有百餘人,但成員全部由朱由榔親自挑選,親自提拔,只忠於天子,不屬於任何派系。
擁有五十多條燧發槍的火槍隊,能應付很多突發情況,沒有什麼好挑剔的。
沐劍聲受命前往車裡司的思茅一帶,組建朱由榔蓄謀已久的茶葉貿易公司——騰越事發突然,把整個商業計劃都打亂了。
車裡、孟鏈一帶茶山眾多,都是當地土司頭領的產業。那些土司官桀驁不馴,並不好打交道。
沐家鎮守雲南三百年,在諸土司中很有威望,沐劍聲作為沐王府世子,和土司打交道非常合適。
朱由榔告誡沐劍聲,到思茅後,要把自己當成真正的商人去做茶貿生意,不要強買強賣。
讓土司們有錢賺,才能說服他們擴大種植規模,把產業做大,以後才能賺更多的錢,收更多的茶稅。
未來茶葉的市場很廣闊,不能竭澤而魚。
一切安排妥當後,朱由榔帶著直屬衛隊前往永平縣,著手解決賀九儀的問題。
一路上,朱由榔見到不少背著茶葉前往麗江的茶馬商人,這讓他感到由衷欣慰,茶馬古道總算重新運轉起來了。
在永平縣,他還見到闊別已久的竇名望、高文貴、王璽等高級將領。
竇名望對新繳獲的燧發槍愛不釋手,試射一遍後,更是死活不肯再歸還。
「陛下,燧發槍比交銃強多了。打得又快又准,真是好東西啊!」
「那當然,我們打敗了四五萬緬軍,才繳獲了幾十把,金貴得很吶。」
「末將……末將用十個精兵跟陛下換一把槍,怎麼樣?二十個換一把也行,」竇名望眼巴巴看著朱由榔。
因為當初不殺俘的建議,永平縣分到大量不肯投降的清軍俘虜,勞動力很充沛。
明軍讓俘虜們在漫長的山道上干苦力,修築了大量小型壁壘、烽火台等工事,形成完整的防禦體系。
這個防禦體系依託山勢利於固守,很適合火槍這種能瞬間造成嚴重面殺傷的武器。
所以竇名望特別希望多擁有一些火器,特別是不用點火就能發射的燧發槍。
朱由榔被纏得沒辦法,只好用十把槍換了一百個精兵。
他提醒竇名望,妙當、蠻莫那邊繳獲了大量火繩槍,他可以找白文選和靳統武要一些。
至於他們願不願意給,反正自己是不摻和。
被拐走十把燧發槍讓朱由榔心痛不已,但直屬衛隊總算是滿員了,也不算沒有收穫。
逗留一天後,他們在永平轉向南行,前往最終目的地——廠街。
廠街原是永平縣治下的一個小山村,群山環繞,缺少耕地,原是個鳥都不拉屎的窮地方。
然而從明中期開始,這裡卻成了永昌府最重要的錢袋子之一。因為這裡真的有礦,而且是價值很高的銅礦。
各地商人來到這裡開山砍樹,挖礦煉銅。到天啟年間,這裡的採礦業已初具規模,官方稱之為寧台廠。
因為要提供礦工食宿生活,小山村也逐漸繁榮起來,擁有了「廠街」這個富有礦區特色的名字。
朱由榔一行到達廠街已是正午時分,看到附近的山頭都被砍禿了,暗嘆這個時代的人真是不懂環保。
他找到當地文書胥吏,一邊翻看帳本,一邊問道:「年初押送過來的幾百真韃,現在都怎麼樣了,沒逃跑吧?」
「回稟陛下,一共送來三批,總計七百三十一人,絕對沒有逃跑……只是……」
見那小吏說話支支吾吾,朱由榔有些不悅,皺眉微慍道:「有話快說。」
「只是死了一百多,現在僅剩五百四十餘人。」
朱由榔大吃一驚:「半年時間就死了三成?不會是你私自放跑的吧?」
私通敵軍的罪名非同小可,那小吏頓時嚇得面如土色,大聲叫屈。
「陛下恕罪!小的哪有這個膽子。只是礦頭們都恨極了這些真韃,讓他們日夜幹活,稍有懈怠就用鞭子抽。小的也管不住……」
朱由榔恍然大悟,連拍了好幾下自己的腦袋。
在這個沒有勞工法的時代,礦工本就過得很艱苦,滿洲俘虜來到這種地方做苦役,哪還有活路?
只怪自己當初沒想到這一層,才送他們來挖礦。
但是,誰又能想到這些又臭又硬的滿州大兵也會變香,成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呢?
「快去把他們從礦井裡撈出來。五百四十個,一個都不能少。」
那小吏如釋重負,連忙從地上爬起,火速上山到各礦洞找人。
見天子忽然關心起滿洲俘虜的死活,趙小乙有些不解。
「那些真韃作惡多端,本就應該斬立決,能多活半年已是陛下仁慈。這些人死就死了,陛下何必動怒呢?」
朱由榔笑道:「怎會呢,就算是一條爛布,一張草紙,都有它的用處。這些滿州大兵也是有爹有媽的,在那邊可寶貝的很。」
等待小吏返回的時間裡,朱由榔詳細查看了寧台廠這半年的帳本,越看越覺得奇怪。
在任何時代,挖礦都是很賺錢的生意,特別是銅礦。
銅是一種貴金屬,價格昂貴,比如銅錢主要值錢的部分就是銅。
銅的冶煉工藝很簡單,只要把礦石挖出來,用泥巴抹的小爐都能煉出紫板銅。
所費材料主要就是柴火——在滇西南,柴火漫山遍野都是,根本不缺。
現在明軍各部錢糧緊缺,寧台廠理應積極擴大生產規模,煉更多的銅出來發軍餉才對。
然而半年多來,寧台廠每個月向永昌府上繳的各類成品銅總量都是三萬斤。一斤不多,一斤不少。
面對這個疑問,礦上胥吏員給出的回答讓朱由榔覺得無懈可擊,無言以對。
永昌府給寧台廠的定額就是每月三萬斤,足量上繳,又有什麼不對呢?
吏員們還給出了進一步解釋:
如果某個月挖到的礦石品相特別好,煉出的銅特別多,他們也只能先留著,而不是全部上繳。
因為不是每個月運氣都會很好,總有運氣差的時候,到時這些盈餘就用得上了。
這個理由相當合理,畢竟不足額上繳可是要受罰的。
朱由榔還在心裡為這些吏員找了兩個理由:
其一,如果某個月繳多了,永昌就會認為寧台廠還有提高產量的空間,下個月定額會進一步提高到三萬五千斤,四萬千斤,甚至更多。
其二,銅是貴金屬,非常昂貴。品相最差的紫板銅,每百斤官價也高達八兩白銀,黑市上的價格更高。不保持一個較低的繳納定額,怎麼方便上下其手,中飽私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