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西遊:開局重開金鰲島> 第四百六十五章 觀音無奈還金鈴,悟空伶俐通人情

第四百六十五章 觀音無奈還金鈴,悟空伶俐通人情

2024-07-18 06:47:26 作者: 魚生太長

  孫悟空知道這紫金鈴神妙異常,威力絕倫想著自己也沒什麼厲害法寶,這紫金鈴又是太清道祖之物,與自己的如意金箍棒同出一出,知道此正是自己機緣,故而有了昧下之心。

  是以聽聞觀音菩薩發問,孫悟空卻道:「老孫不知。」

  觀音菩薩喝道:「你這賊猴!若不是你偷了這鈴,莫說一個悟空,就是十個你,也不敢近身!快拿出來!」

  本章節來源於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

  孫悟空笑道:「實不曾見。」

  觀音菩薩道:「既不曾見,等我念念《緊箍兒咒》。」

  孫悟空卻道:「這金鈴既是太清道祖之物,如今遇上俺老孫也是機緣,菩薩怎能強奪!」

  觀音菩薩聞言眉頭一怔,若是其他法寶,失了就失了,自己再煉製一個就是了,可這紫金鈴卻不是凡物,如何捨得。

  「你這潑猴休要多嘴,此物雖是太清道祖煉製。但卻在我手,便是我之物,快快還我!!」觀音菩薩說罷就要念動緊箍咒。

  「呦!!好大的口氣!!那如今此物在大石頭手中,便合該與大石頭有緣!!你怎敢搶奪!!」

  說話間卻見兩道神光閃動,兩朵祥雲之上正是小月見與九鳳自東方而來。

  觀音菩薩一見這二人,頓時感到不妙!

  「月見仙子,九鳳仙姑此話是何意?這紫金鈴本就是我之物,如莫非你們還想強搶不成?」觀音菩薩不滿的問道。

  「觀音你莫要說這些好聽的,我且問你,此物是不是當初三清未分家之時,太清道祖賜予慈航道人的!!」月見卻是冷笑著問道,她曾聽無當聖母說起過這紫金鈴之事,這紫金鈴卻是當初三清未分家之時,太上老君所煉,因三清一家,太清道人門下弟子不多,故而玉清,上清兩門弟子,也得了不少好處,這紫金鈴卻是落到了觀音手中。

  既然此物乃是太清聖人的東西,便合該是道門之物,怎可落入佛門菩薩之手,更何況孫悟空之師菩提祖師也是當年老子西出函谷之時化胡之時化身成道,如此算來孫悟空也算替師門收回寶物,故而小月見早早有了替悟空謀劃之心。

  是以與了那金聖宮娘娘護身法衣,以便自己有理由介入此番因果。

  觀音菩薩聞言笑道:「月見仙子可能不知,貧僧前身便是慈航道人,此物確實是太清聖人賜下,既然月見仙子清楚為何還要如此無理!」

  月見冷笑道:「此物乃是太清聖人賜予慈航道人的,你如今乃是佛門菩薩,又非慈航道人,如何敢說我無理?」

  一旁的九鳳卻是有些不耐,只是冷冷道:「你這菩薩,如今你既為佛門菩薩,怎敢貪圖道門之寶,莫非以為道門一脈沒人了!」

  觀音菩薩被這兩人這麼一擠兌,心中有些惱怒,但她自忖也不是九鳳的對手,更何況如今天地間准提聖人涅槃,接引聖人不出,那柳聽白如今證道成聖當是如今天地間最強的存在,自己如何又敢為了一件寶物而得罪了風頭正盛的金鰲島一脈。

  一念及此,觀音菩薩卻是笑了起來只道:「也罷道門慈航已是過去,如今我為佛門觀音,此物也算交還道門。如此一來我與道門兩清!」

  觀音菩薩想通之後也不在爭持,飛身高坐金獅之上,你看他四足蓮花生焰焰,滿身金縷迸森森,大慈悲回南海不題。

  送走了觀音菩薩,有九鳳在,小月見自也不好意思與孫悟空親昵,只是敘了幾句。

  孫悟空整束了衣裙,輪鐵棒打進獬豸洞去,把群妖眾怪,盡情打死,剿除乾淨。

  直至宮中,請聖宮娘娘回國,那娘娘頂禮不盡。

  這金聖宮娘娘一見月見卻是趕忙跪倒只道:「原來是仙子駕到!!妾身有失遠迎!!還望恕罪!」

  孫悟空一見也覺得奇怪,笑道:「怎的?月見你竟然認識這金聖宮娘娘?」

  小月見白了孫悟空一眼才道:「你且起來吧!!你這件法衣乃是我師叔雲霄娘娘所制,如今我正好收回!!」

  孫悟空此時這才明白其中原由,趕緊上前一把拉住小月見道:「月見妹子你先別急,法衣現在還不能脫!」

  小月見與孫悟空相處日久,一瞬間也就明白孫悟空心中所想,卻是笑道:「確實脫不得!!還是大石頭你心細!!」

  孫悟空笑著尋些軟草,扎了一條草龍,然後說道:「娘娘跨上,合著眼莫怕,我帶你回朝見主也。」

  金聖宮娘娘雖然不知二人賣的什麼藥,但也知道眼前這三人並不會害她,故而謹遵吩咐,孫悟空使起神通,只聽得耳內風響,半個時辰,帶進城,按落雲頭叫:「娘娘開眼。」

  這金聖宮娘娘睜開眼看,認得是鳳閣龍樓,心中歡喜,撇了草龍,與孫悟空同登寶殿。

  朱紫國國王見了,急下龍床,就來扯金聖宮娘娘玉手,欲訴離情,猛然跌倒在地,只叫:「手疼!手疼!」

  豬八戒哈哈大笑道:「嘴臉!沒福消受!一見面就蟄殺了也!」

  孫悟空笑道:「呆子,你敢扯他扯兒麼?」

  豬八戒道:「就扯他扯兒便怎的?」

  孫悟空笑道:「娘娘身上生了毒刺,手上有蜇陽之毒。自到麒麟山,與那賽太歲三年,那妖更不曾沾身,但沾身就害身疼,但沾手就害手疼。」

  眾官聽說,道:「似此怎生奈何?」

  此時外面眾官憂疑,內里妃嬪悚懼,旁有玉聖、銀聖二宮,將君王扶起。

  俱正在倉皇之際,忽聽得那半空中,有人叫道:「大聖,我來也。」

  孫悟空抬頭便見,肅肅沖天鶴唳,飄飄徑至朝前。繚繞祥光道道,氤氳瑞氣翩翩。衣若雲裳,純淨如雪,陽光透過雲層,灑在她的身上,給她增添了一抹神秘的光輝。

  來人正是故意後來片刻的小月見與九鳳仙子,今日臨凡解魘。

  孫悟空也知道演戲演全套,趕緊上前迎住道:「見過月見仙子,見過九鳳仙姑!」

  月見仙子與九鳳仙子直至殿前,躬身施禮道:「大聖,小仙起手。」

  孫悟空答禮道:「你從何來?」

  月見仙子笑道:「小仙三年前曾赴佛會,因打這裡經過,見朱紫國王有拆鳳之憂,我恐那妖將皇后玷辱,有壞人倫,後日難與國王複合。是我將一件舊棕衣變作一領新霞裳,光生五彩,進與妖王,教皇后穿了妝新。那皇后穿上身,即生一身毒刺,毒刺者,乃棕毛也。今知大聖成功,特來解魘。」

  孫悟空道:「既如此,累你遠來,且快解脫。」

  月見仙子走向前,對金聖宮娘娘用手一指,即脫下那件棕衣,那金聖宮娘娘遍體如舊。

  月見仙子將衣抖一抖,披在身上,對孫悟空道:「大聖勿罪,小仙告辭。」

  孫悟空笑道:「且住,待君王謝謝。」

  月見仙子笑著說道:「不勞,不勞。」

  遂長揖一聲,騰空而去,慌得那皇帝、皇后及大小眾臣,一個個望空禮拜。

  拜畢,即命大開東閣,酬謝四僧。那君王領眾跪拜,夫妻才得重諧。

  正當歡宴時,孫悟空朝唐三藏道:「師傅,拿那戰書來。」

  唐三藏袖中取出遞與孫悟空,孫悟空遞與國王道:「此書乃那怪差小校送來者。那小校已先被我打死,送來報功。後復至山中,變作小校,進洞回復,因得見娘娘,盜出金鈴,幾乎被他拿住;又變化,復偷出,與他對敵。幸遇觀音菩薩將他收去,又與我說拆鳳之故。」

  從頭至尾,細說了一遍,那舉國君臣內外,無一人不感謝稱讚。

  唐僧道:「一則是賢王之福,二來是小徒之功。今蒙盛宴,至矣!至矣!就此拜別,不要誤貧僧向西去也。」

  那國王懇留不得,遂換了關文,大排鑾駕,請唐僧穩坐龍車,那君王妃後俱捧轂推輪,相送而別。

  出了朱紫國一路妖患無數,好在一路上既有貴人扶持,也賴悟空神通,這才有驚無險,一路前行。

  行至此時師徒四人也逐漸多了幾分信賴,多了幾分親近,再無之前的各種防備。

  唐三藏師徒四眾,別樵子下了隱霧山,奔上大路。

  行經數月,忽見一座城池相近,唐三藏道:「悟空,你看那前面城池,可是天竺國麼?」

  孫悟空搖手道:「不是!不是!如來處雖稱極樂,卻沒有城池,乃是一座大山,山中有樓台殿閣,喚做靈山大雷音寺。就到了天竺國,也不是如來住處,天竺國還不知離靈山有多少路哩。那城想是天竺之外郡,到前邊方知明白。」

  不一時至城外,唐三藏下馬,入到三層門裡,見那民事荒涼,街衢冷落。又到市口之間,見許多穿青衣者左右擺列,有幾個冠帶者立於房檐之下。

  他四人一馬順街行走,那些人更不遜避,豬八戒村愚,把長嘴掬一掬,叫道:「讓路!讓路!」

  這些人猛抬頭,看見模樣,一個個骨軟筋麻,跌跌蹡蹡,都道:「妖精來了!妖精來了!」

  嚇得那檐下冠帶者戰兢兢躬身問道:「那方來者?」

  唐三藏恐他們闖禍,一力當先對眾道:「貧僧乃東土大唐駕下拜天竺國大雷音寺佛祖求經者。路過寶方,一則不知地名,二則未落人家,才進城,甚失迴避,望列公恕罪。」

  這官人卻才施禮道:「此處乃天竺外郡,地名鳳仙郡。連年乾旱,郡侯差我等在此出榜,招求法師祈雨救民也。」

  孫悟空聞言道:「你的榜文何在?」

  眾官道:「榜文在此,適間才打掃廊檐,還未張掛。」

  孫悟空道:「拿來我看看。」

  眾官即將榜文展開,掛在檐下。行者四眾上前同看。榜上寫著:「大天竺國鳳仙郡郡侯上官。為榜聘明師,招求大法事。慈因郡土寬弘,軍民殷實,連年亢旱,累歲干荒,民田菑而軍地薄,河道淺而溝澮空。井中無水,泉底無津。富室聊以全生,窮民難以活命。斗粟百金之價,束薪五兩之資。十歲女易米三升,五歲男隨人帶去。城中懼法,典衣當物以存身;鄉下欺公,打劫吃人而顧命。為此出給榜文,仰望十方賢哲,禱雨救民,恩當重報。願以千金奉謝,決不虛言。須至榜者。」

  孫悟空看罷,對眾官道:「郡侯上官何也?」

  眾官道:「上官乃是姓,此我郡侯之姓也。」

  孫悟空笑道:「此姓卻少。」

  豬八戒道:「哥哥不曾讀書,百家姓後有一句上官歐陽。」

  唐三藏道:「徒弟們,且休閒講。那個會求雨,與他求一場甘雨,以濟民瘼,此乃萬善之事;如不會就行,莫誤了走路。」

  孫悟空道:「祈雨有甚難事!我老孫翻江攪海,換斗移星,踢天弄井,吐霧噴雲,擔山趕月,喚雨呼風,那一件兒不是幼年耍子的勾當!何為稀罕!」

  眾官聽說,著兩個急去郡中報導:「老爺,萬千之喜至也!」

  那郡侯正焚香默祝,聽得報聲喜至,即問:「何喜?」

  那官道:「今日領榜,方至市口張掛,即有四個和尚,稱是東土大唐差往天竺國大雷音拜佛求經者,見榜即道能祈甘雨,特來報知。」

  這郡侯即整衣步行,不用轎馬多人,徑至市口,以禮敦請。

  忽有人報導:「郡侯老爺來了。」

  眾人閃過,那郡侯一見唐僧,不怕他徒弟醜惡,當街心倒身下拜道:「下官乃鳳仙郡郡侯上官氏,薰沐拜請老師祈雨救民。望師大舍慈悲,運神功,拔濟!」

  唐三藏答禮道:「此間不是講話處,待貧僧到那寺觀,卻好行事。」

  郡侯道:「老師同到小衙,自有潔淨之處。」

  師徒幾人遂牽馬挑擔,徑至府中,一一相見,郡侯即命看茶擺齋。少頃齋至,豬八戒放量吞餐,如同餓虎,唬得那些捧盤的心驚膽戰,一往一來添湯添飯,就如走馬燈兒一般剛剛供上,直吃得飽滿方休。

  齋畢,唐僧謝了齋,卻問:「郡侯大人,貴處乾旱幾時了?」

  郡侯道:「敝地大邦天竺國,鳳仙外郡吾司牧。一連三載遇干荒,草子不生絕五穀。大小人家買賣難,十門九戶俱啼哭。三停餓死二停人,一停還似風中燭。下官出榜遍求賢,幸遇真僧來我國。若施寸雨濟黎民,願奉千金酬厚德!」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