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2024-07-18 01:23:27 作者: 銀色月光

  鄂氏聽聞笑而不語,綺漣忙回道:「嫂子知冷知熱,有什麼事想在頭裡,我感激還來不及呢。」

  「自家妹子理該如此!」致文點點頭。

  大太太喝了口茶問道:「明個兒出門的事情都準備好了?」

  「是。」致文回道,「我親自吩咐的,準備了三輛馬車,一架六人抬的轎子,另外還有一份禮單請大太太過目。」說罷從袖子裡掏出一張紅紙遞過去。

  大太太接過去看看,邊看邊點頭,遂遞給身旁的綺漣,「你也瞧瞧,這些禮品可進得龐府?別讓外人笑話了去。」

  呃?原來是為她去龐府做準備,看這大車百輛的架勢,應該是三位太太跟著同行。再看禮單,上面不外乎是一些補品和上好的胭脂水粉。

  「雖說是親戚卻也不能空手去。補品是給長輩的,因為龐府的老太太還健在,所以備了兩份。你有個表妹和你同年生,胭脂水粉是給她的。」大太太笑著說,「明個兒一大早錦繡閣就把新衣服送過來,挑最漂亮的穿上。我聽說你姨媽的女兒尺素姑娘才貌雙全,才來京都沒幾日就傳揚開了。」

  還不等綺漣回話,外面簾櫳響動,衣服窸窣的聲音傳進來。綺漣凝神看去,進來三位姑娘,年紀都和她相仿,打頭的是個圓臉體微胖,眼睛一笑像彎彎的月牙,觀之可親。身後的那個典型的瓜子臉,削肩束腰,體態風流。最後一個還未長開,一張娃娃臉,看人的眼神怯生生的。

  本書首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身後跟著丫頭、婆子,應該是三房的姑娘們。

  三個人齊聲請安,鶯聲燕語煞是好聽。

  「大太太別光誇別人家的姑娘,瞧瞧咱們家的幾枝花,哪個不是美人?」二太太笑著看著姐妹五人,「我們老姐們三個說話絮叨,你們是不愛聽的,讓致文媳婦帶你們別處玩去。」

  幾位姑娘聽了忙不迭的起身告退,鄂氏帶著她們和林氏回了西院的紫雲閣。綺貞十四和綺夢、綺蘭挨肩,一差一歲。論起來綺雲排行老大,綺漣第四,綺蘭十二最小。本是年紀相當,又沒有長輩在一旁約束,幾個人說說笑笑,紫雲閣頓時熱鬧起來。

  不知不覺就到了晌午,大太太派人過來傳飯,鄂氏笑著說道:「今個兒陽光正好,不如在梅花塢的院子裡放一張桌子,讓她們做些熱乎的東西。咱們邊吃邊賞梅可好?」

  幾個人一致說好,鄂氏派人去稟告大太太。

  不一會兒小丫頭回來,「大太太讓奴婢囑咐大奶奶,別讓姑娘和二奶奶凍著,溫一壺性子弱地酒,少喝一點無妨。」

  鄂氏聞言忙命人去準備,知春吩咐小丫頭回去取手爐過來。

  婆子們在梅樹下放了一張大桌子,椅子上鋪了厚厚的狗皮褥子,酒菜準備妥當才去請鄂氏等人。

  紅梅開得正好,少許的積雪落在樹幹上和血紅的梅花相映成輝,淡淡的幽香充滿了小院。綺漣怕冷,厚厚的大氅緊裹在身上,懷裡捧著手爐。小丫頭斟滿一杯溫酒,她端起來一飲而盡,熱辣辣的液體順著喉嚨到胃裡,感覺暖和了許多。

  桌子中央放著小巧的紫銅鍋,底部裝著木炭隨時加熱,有點類似現代的火鍋。裡面是不停咕嘟地燉菜,用上好的雞湯做底,加上去殼的小螃蟹、牡蠣、切成丁的鮑魚,龍蝦肉做輔料。等到開鍋再放入各種蘑菇和青菜,吃起來噴香可口,湯汁鮮美爽滑。旁邊是各色點心,冷熱拼盤。

  「雲妹妹的琴彈得極好,不如彈一首給我們聽聽。」鄂氏夾了一口菜笑著說道。

  綺雲聽了也不推辭,笑著回道:「有酒有琴不能無詩,要我彈琴也行,你們得每人作一首梅花詩,曲終詩成。」

  「作詩我可不會,平白讓姐姐們取笑。」綺蘭連連搖頭,「我只管把你們的詩謄寫一遍,拿到太太面前,請她們評鑑可好?」

  眾人見她年紀小也不為難,丫頭們搬出幾張案幾放在幾人身旁,筆墨紙硯侍候妥當。那邊的碧玲已抱來一張古琴放在眾人對面,案幾邊燃上檀香,小丫頭端來熱水請綺雲淨手。

  一切準備完畢方開始彈琴,綺雲纖纖十指在琴弦上靈活的或彈或撥,琴聲高山流水般傾瀉而出。兩三朵梅花飄飄悠悠的落下來,襯著這空靈的琴聲別有一番滋味。

  鄂氏頭一個提筆,刷刷幾下就大功告成。綺貞和林氏緊隨其後,綺夢一會兒看看梅花,一會兒瞧瞧綺雲,半晌才提筆而書。倒是漣兒閉著眼睛,似乎整個人都被琴聲吸引,已深深陶醉其中了。

  忽而,一片花瓣落在她的額頭,痒痒的感覺驚醒了她。再看左右之人都已成詩,才不緊不慢的提筆寫了一首,罷了還輕輕嘆息一聲,似有惋惜之意。

  漣兒撂筆,琴聲也戛然而止,只有那一聲嘆息飄散在空氣中。

  「漣妹妹緣何嘆息?」綺貞拿過她寫的詩,「眼前誰是歲寒友,只有梅花伴寂寥。夕陽滿天天似水,酒罷聽徹玉人琴。」

  「格調高雅,並不見過分悲戚之詞啊。」綺蘭邊說邊接過去謄寫。

  漣兒笑著回道:「我嘆息是因為想起一個人,林和靖。」

  林和靖?眾人無不疑惑,他是何許人也?

  「他是一位隱逸詩人,一生不娶不仕,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有『梅妻鶴子』之說。他生性淡泊,愛梅如痴。相傳,他於故居前後種梅三百六十餘株,將每一株梅子賣得的錢,包成一包,投於瓦罐,每天隨取一包作為生活費,待瓦罐空了,剛好一年,新梅子又可兌錢了。他種梅、賞梅、賣梅,過著恬然自樂的生活,常在梅園裡獨自吟哦,寫過許多有名的梅花詩。今日我等在此做梅花詩,讓我不禁想起這個人。可惜我竟晚生了幾百年,無緣得見,人生一大遺憾也。」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