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李文的第二張專輯
2024-07-15 03:12:16
作者: 大石碎胸口
因為第一張專輯的成功,再加上沈暉的支持,實體專輯已經製作完成。
沈暉十分大膽,直接製作了二十萬張實體專輯。
「你瘋了?」
「國內最熱的搖滾樂隊,第一批實體專輯也才只製作了三千張。」
「二十萬張,你是不是把搖滾樂當成流行樂看待了。」
「搖滾樂在華國沒有那麼大的市場。」
面對身邊人的質疑,沈暉內心其實也有一些沒底。無論自己多麼喜歡,沒有得到市場的校驗,一切都是未知數。
只是他一直心懷幻想,認為搖滾樂會有第二次黃金時代。
希望像李文這樣的超明星歌手,能夠讓觀眾們重新注意到搖滾樂。
本書首發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凌晨時刻,第二張專輯發行。
樂迷嘴上說對李文的「趕工」專輯期待不大,身體卻十分誠實。
凌晨時,都守候在數位音樂平台頁面。
開售。
可看到專輯的詳細信息時,聽眾們有些傻眼。
《冀西南林路行》中的單曲數,竟然有整整十七支,總專輯時長更是達到了兩個小時,驚得人頭皮發麻。
一石激起千層浪!
「十七首歌曲,李文是在量產嗎?」
「別家歌手的粉絲,都是希望自己的偶像多出歌。但作為李文的歌迷,我真希望他出歌的速度慢一點,害怕他猝死。」
「放眼整個世界,也沒有製作速度這麼快的歌手啊。」
「所有工作還都是一個人完成的,世界上真的有這種怪物嗎?」
「頭一次覺得,我吹他吹得這麼保守。」
「十七支歌曲,就算只套用一個旋律,這個創作能力都有點讓人驚訝了。」
「也就是說,李文出道至今,已經獨立製作了四十六首歌曲。」
「之前就有人猜測過,李文一年就能夠拿出五十支單曲。霸榜各大音樂平台的Top前五十,說不定真能實現。」
在熱烈的討論聲中,粉絲們開始購買數字專輯。
銷售數量不斷的上漲。
僅僅一個小時的時間,銷量就已經突破了十萬,相較於《范特西》是有一些慢的。
但在搖滾樂領域,這樣的銷售速度已經相當駭人了。
很多搖滾樂隊都有一點艷羨,他們數字專輯發行,一周的銷量,也未必能夠達到十萬張專輯。
例如圈內某位被人稱之為大仙的竇姓歌手,他的新專輯銷量,全平台也才幾千張。
可見李文的第一張搖滾專輯的銷量,是多麼的恐怖。
「我操!」
「這麼多人買。」
「而且還是整張購買。」
文質彬彬的沈暉都忍不住罵髒話了。
搖滾樂隊並不是靠賣專輯活著的,更多的是靠演出。
京圈搖滾最大的特色不是狠,而是窮。
但李文的出現,卻讓很多搖滾樂隊認清了一個現實。
搖滾樂也不一定低銷量。
之前挑釁過李文的爆裂樂隊貝斯手看到銷量後,有一種怒而無力的感覺。
「李文不就是個流行歌手,肯定都是那些粉絲買的。搖滾樂迷,誰會聽他的歌。」
還真別說,帶有這樣偏見的人真不少。
尤其是一些超級熱愛搖滾樂的人,最討厭的就是搖滾音樂流行化。再加上李文剛剛在歌手舞台上斬獲第一名,身上的流行標籤太重了。
這不妥妥的流行歌星嗎?
生活一帆風順的人寫個雞毛的搖滾,連痛苦都沒有經歷過,怎麼可能寫出深刻的作品。
若是披著搖滾樂的頭套搞流行樂,那可真就要開罵了。
帶著試探性的態度購買該專輯的人,數不勝數。
除去李文拿到了實體專輯,徐良也在老友沈暉的手中拿到了一張。
來到自己的音響室,徐良準備靜靜的感受一下。
看到CD中的歌詞本,徐良翻閱了起來。
「歌曲名字起的好文藝呀,很符合我對青年人的看法。」
「不知道內容怎樣。」
徐良剛剛完成《樂隊和夏天》的策劃,閒暇之際,他準備聽一聽李文的新專輯。
第一首單曲播放完畢。
「哎喲,李文的音樂有些意思啊,三大件器樂很強。在國內,絕對是最頂尖的水準。」
聽完 Intro《狗尿館》,徐良先是震驚,但又考慮到創作人是李文,又忍不住笑出聲來。
「爽死我了!」
對於國內的搖滾樂,徐良很久沒有給出這樣的高評價了。
層次感、作曲作詞都是國內最頂尖的水平。
越聽越投入,徐良覺得像李文這樣的頂尖音樂人,沒有屬於自己的樂隊班底,真的太可惜了。
《大石碎胸口》是最爽的一首,歌詞中處處充滿著對時代的批判,讓人想到偉大的領袖。
賣掉武器,風暴喉嚨,換取飲食!
思想放光芒,拒絕幻想,開始鬥爭!
而在極其強烈的宣洩過後,李文還特意設計了一長段的器樂演奏。
音部變多,表達的思想也就變多。
最讓徐良驚喜的是那首叫做《秦皇島》的歌曲。
八分鐘的歌曲,十二句歌詞。
當小號響起時,他感覺自己全身直打冷顫,寒毛倒豎,被驚的全身發抖。
「橫渡海峽年輕的人,看著他們為了彼岸,驕傲地滅亡。」
「這句歌詞寫的真好。」
歌詞到達這個水準,已經是國內一流作詞人水平。
若說李文是文學院的博士研究生,徐良都會毫不猶豫的相信。
而在當下的時代,歌曲《十萬嬉皮》絕對是當下年輕人最真實的寫照。
敵視生活,卻又虛構遠方。
在當下的時代,階級躍遷只能出現在幻想之中,我們只能夠在時代中東張西望。
而最後一首歌《殺死那個石家莊人》,悲劇意味就太過於濃烈了,聽得人想哭。
歌詞很有畫面感,講述了三個群體。
冷漠的父親。
絕望的母親。
壓抑的孩子。
徐良將這首歌曲聽了兩遍,實在是讓人鬱悶,以至於他有些聽不下去。
他並不是華北地區的人,卻能夠與悲傷的人群感同身受。
工業城市從繁榮轉向衰落,那一代人都成為了生於理想死於欲望的悲劇人偶。
徐良有些鬱悶的吐出一口濁氣,卻堅定道:「這首歌一定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