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工業級的前期籌備
2024-07-13 09:29:10
作者: 匣與橙
京城大學基普·索恩教授的辦公室里,基普·索恩,章昊,漢斯·季默三人正在討論著
美國人沒有過年的習慣,過了聖誕節的基普·索恩在春節的時候並沒有回去,而是留在京城。
漢斯·季默同樣也是,絲毫不顧春節是節假日,拉著章昊就討論工作。
當然,為了讓兩老外感受一番春節的氣氛,今年過年章昊和大冪冪就帶著孩子,和家人一起在基普·索恩的小別墅內過年。
一起來的還有幾位國內的物理學家,和他們的家人。
此刻這些長江學者,學術大牛,正一起和基普·索恩熱情的討論黑洞的模型,理論數據,引力造成的影響等等高深的物理學知識。
談論到高興的地方,還會拉一塊白板過來,用筆在上面演算。
這樣的場景,自從開始準備《星際穿越》的理論以來,發生過許多次了。
大冪冪坐在章昊身邊聽了半天,表示聽不懂,就去廚房包餃子了。孩子們吵吵鬧鬧的,也絲毫不影響這些物理學家們討論。
章昊則在給漢斯·季默講故事,故事的大體樣子是這樣的:
一個女兒的父親不得已離開家去一個很遠的地方,但他非想念自己的女兒,想要快速回到女兒的身邊。
漢斯·季默就根據這則小故事,來創作配樂。
聽著物理學家們的討論,再聽了章昊的小故事,漢斯·季默大概有力創作的思路。
他首先確定了,要以管風琴為主要樂器基地,來創作整個的電影配樂。
年過後,漢斯·季默就打算出發,去英國尋找教堂,開始創作配樂。而章昊也會在忙完《星運里的錯》之後,去英國和漢斯·季默匯合,一起完成一些重要的工作。
和教授一起過年後,章昊繼續投入《星運里的錯》拍攝工作,順道又參加了奧斯卡頒獎典禮,頒發了一個最佳男配角獎。
《黑暗騎士崛起》拿到了兩個獎,一個最佳音效,一個最佳攝影,除此之外一無所獲。
回來後,章昊結束了《星運里的錯》最後一段拍攝,影片宣告殺青。
子楓妹妹和昊然作為主演,這段時間的感受蠻複雜的。一方面演了章導的電影,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另外一方面,章導他籌備另外一個大項目,似乎就沒把這部電影放在心上,好像隨便拍著玩。
然而,就這拍著玩的水平,都比絕大多數導演強了。
子楓妹妹和昊然也想去演《星際穿越》,嚴格意義上來講,這樣的商業大製作才是演員們所嚮往的舞台。
但很可惜,《星際穿越》選角早就定下了,根本沒有他們的位置。
相比之下,三字弟弟就高興很多了。他原本以為出演的配角是一個沒多少台詞和戲份的角色,沒想到居然是本劇的男二號。
雖然影片主要圍繞著子楓妹妹和昊然所飾演的角色來展開,但這可是章昊電影的男二號啊!
雖然在片場三字弟弟天天挨罵,被章昊痛批了好多次,說他演技不行,但這是男二號啊……
如果不是章昊嫌棄,三字弟弟都想當成拜章昊為乾爹了,這實在太過於驚喜了。
可以想像,等影片上映,觀眾一看主演一欄里有他,這對三字弟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提升。
所以,雖然三字弟弟挨了全劇組最多的罵,但仍然兢兢業業的拍戲。難得沒有和另外兩位一起到處參加商演,而是老老實實在劇組。
經紀人說得很有道理,雖然我演技不太行,但我態度端正啊!
於是,除了章昊依舊沒給三字弟弟好臉色看之外,劇組裡其他工作人員對三字弟弟刮目相看。
幾個參演影片的老戲骨還表示,雖然三字弟弟天賦欠佳,但是很努力,假以時日未必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演員。
三字弟弟聽到這些話還在飄呢,結果就看到章昊的一張臭臉,瞬間就老實了。
演不好,努力有什麼用?該挨罵還得挨罵。
三字弟弟覺得,自己的心理抗壓能力經過章昊的鍛鍊,已經遙遙領先於其他兩位弟弟。
這,何嘗不是一種進步……
結束《星運里的錯》拍攝沒多久,章昊沒休息,繼續投入影片的後期製作,同時盯著《星際穿越》的前期籌備工作。
首先章昊去看了由陸子洪負責的玉米地,因為種植效果不錯,3000畝玉米地漲勢喜人,去年收割之後還賣了一筆錢。
現在買家賣給別人的時候,還透露這是大導演章昊種植的玉米,一次來提高售賣價格。
這樣,章昊團隊在大西北種了三千畝玉米地的事情也傳出去了,影迷這才反應過來,為什麼之前章昊要給影片取名叫玉米地。
另外一個前期道具的製作,同樣顯得很有趣。
影片中有兩個機器人的製作,章昊依然要求不用特效。
設計團隊用僅有的八周時間,使得機器人終於可以藉助液壓系統觸發附件控制器的方式動了起來。
就像打電動遊戲一樣用按鈕控制機器的各關節的動作,並且連屏幕也是真實的。
兩個機器人重達90公斤,拍攝是會交給專業的舞台演員操縱來操作。
關鍵是,影片裡機器人的造型很特別,就像《我的世界》里的方塊人一樣,稱得上造型別致。
關於宇宙飛船的設計,主創團隊同樣希望能夠接近真實。片中出現了三種飛船:大力士號、登陸號和愚公號,
團隊為此研究了國際空間站的紀錄片,並參觀了航天局內部建設的天宮空間站模型。
工程師們先用3D印表機打出模型,然後請了一隊雕刻家做出各個零件。
愚公號環形母艦它是由12個隔艙組成的,轉速為每分鐘5次,以通過向心力產生1G的重力。
通過氣閘系統和彎曲連續的樓層連接,12個隔艙承擔了不同的使命:四個發動機隔艙,四個永久性隔艙。
以及包括生活區、駕駛艙、低溫室與醫學實驗室和四個將被放在新行星表面的登陸艙。
製作飛船的時候,團隊用鋼和聚苯乙烯做成10多米長的模型,還設計了液壓起落架、氣密艙、防水層、冷凍床和液壓座椅。
通過一個六軸的萬向節,操縱者可以精確地控制它的運動。
章昊試驗了飛船在鏡頭下的表現,飛船橫穿背景板,以捕捉在特定光環境下的真實樣貌。
環形母艦則採用1:15的比例被製作成微縮模型。
拍攝時演員透過舷窗可以看到與真正太空一模一樣的畫面,精密巨大的投影使得他們能夠快速投入到太空情境中。
所有這一切的製作,精密準確又快速,而且有條不紊,充分體現了現在章昊團隊電影製作水平。
華語電影有沒有實現工業化,這不好說,但起碼在章昊團隊這裡,是實現了工業化生產管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