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實兵推演
2024-07-11 17:06:53
作者: 一隻橘貓壓海棠
「大將軍莫不是對這個姓氏感覺奇怪?」
聽到羅中文的詢問,郭戎才反應過來自己下意識的開口了,笑著搖了搖頭,如果說別的什麼他不知道,但是,蝮這個姓氏郭戎還真的知道。
至於知道的原因,還是因為後世那一部因為元芳怎麼看,而風靡大江南北的大劇,那位掛著千牛衛中郎將的猛將兄。
本書首發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說實話,對於這傢伙到底姓什麼郭戎不在意,但是通過偵察兵們傳遞出來的信息來看,這個叫做蝮武榮的傢伙絕對不像看起來那麼人畜無害。
很簡單,第五輪在柳城屯糧百萬石,分散在了十幾個糧倉之中。
其餘的糧倉全部在大火中被點燃,導致裡面的糧食被焚毀殆盡,唯獨蝮武榮這廝這座糧倉穩如泰山。
單單以運氣來說,至少郭戎是不怎麼信的。
因為,最初點火的確實是蔣文佐,但是他可沒有想著一把火直接把連通所有糧倉在內的整個外城徹底燒成白地。
事實上,在得知十幾座糧倉幾乎被全部燒毀的時候,蔣文佐同樣是異常的懵逼,因為蔣文佐點火的目的是製造混亂,讓叛軍之間的戰鬥更為激烈,而不是想把糧倉全部燒毀,好把自己也餓死。
城內的大火會燒成那個樣子,原因就只有一個,那就有人給蔣文佐幫忙了。
要知道,在不同的時間,通過不同的途徑,進入柳城,並最終成功的潛伏下來的偵察兵可不止三五十人。
而事實也證明,蝮武榮的這份幸運不是偶然的。
當其他人在圍攻內城,搶奪第五輪的控制權,蔣文佐一類的LYB在觀望的時候,名不見經傳的蝮武榮帶著幾百號人,悄無聲息的偷襲了最為偏僻的一座糧倉。
拿下了糧倉之後,這傢伙小範圍的點火,一棟一棟,一家一家,一院一院的,將糧倉附近幾十丈之內的建築點燃,焚毀,使得這一處糧倉周圍形成了一個三五十丈的隔離帶。
正是憑藉著這一條隔離帶,蝮武榮不僅躲過了城內的大火,手中的叛軍數量也在不斷的收編中擴展到了千餘人,並成為了此時此刻倖存在城內的四支叛軍之一。
剛開始的時候,蝮武榮確實不引人注意,但是把這一系列的舉動聯繫起來,再加上,拿口糧,卡蔣文佐脖子的行為,那就很不一般了。
雖然,郭戎沒有和蔣文佐商量,但是郭戎的判斷和蔣文佐幾乎是一樣的,這傢伙的心機、謀略、隱忍都是出類拔萃的。
相比較蔣文佐對於蝮武榮的怨恨和忌憚,郭戎對這傢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世人都知道,愛迪生說過,天才就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但是絕大多數人不知道,這句話並不完整,因為後面還有兩句並沒有廣為流傳的話:
但那1%的天分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學習如此,研究如此,發明如此,戰爭,或者說打仗,同樣如此。
嚴格說起來,郭戎已經算是不錯的將領了,但是說到底,郭戎作戰和用兵的本質依舊是結硬寨打呆仗,依靠唐軍重步兵為依託的常規戰術。
使用計謀的話,翻來覆去用的不外乎兩招。
第一,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第二,守堅城,超後路,聚殲之。
雖然郭戎這種打法也符合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的說法,而且這種看起來有些呆傻悶楞的打法結合強悍的禁軍確實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是郭戎自己很清楚,自己的潛力已經基本被榨取乾淨了。
雖然自己偶爾也會玩出一些千里奔襲的戲碼,但是這本質上依舊是兩種常用戰術的變種。
郭戎很清楚,自己永遠也不可能如同霍去病,李靖這種戰神一般的存在,打出那些匪夷所思的神仙仗。
別說霍去病,李靖,事實上就在禁軍中,裴植、李焱、莫靈均等一眾才俊的天賦也是碾壓自己的。
如果郭戎只是想保持地位,保持財富,現在的狀態足夠,但是郭戎的目標是龜茲,是安西,是打穿河西走廊,是打崩吐蕃。
當年,郭戎甚至想過率領一支孤軍打回安西,但是現在,現在的郭戎已經不是當初帶領二百少年郎低著頭,從龜茲往長安莽的愣頭青了。
和吐蕃人直接交鋒,指揮過大兵團作戰,統籌過滅國之戰之後,郭戎比誰都清楚,和吐蕃這樣一個跟大唐一個量級的吐蕃是何等的難度。
青藏高原是吐蕃人的發源地,邏些城是吐蕃人的政治中心,但是發展到現在,高原和邏些城在本質上對吐蕃來說卻是無足輕重的。
富庶而孱弱的天竺為吐蕃提供了了無窮的人口和勞動力,否則以高原區區三四百萬人如何能西敵大食,東扛大唐。
肥沃的青銀二州、羌湟谷地,那是吐蕃真正的糧食產地,占據了吐蕃糧食供應的接近八成,正是因為有這裡穩定的糧食產出,給吐蕃人提供足夠的物質基礎。
而長達兩千多里的河西走廊加上西域諸國,是吐蕃人最大的財富來源,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財富,吐蕃人才能建立起這樣一支幾十萬人規模的常備軍。
河西走廊北部、漠南草原的南沿、天山南北的操場,存蓄了超過二十萬匹良駒,每年為吐蕃人提供上萬戰馬,上萬的馱馬,否則僅僅憑藉高原,吐蕃人如何能建立起一支規模龐大的騎兵。
相比較高原的本土,河西走廊是為吐蕃人提供糧食、人力、財富、資源、戰馬的真正根基所在。
打穿河西走廊,就等於直接切了吐蕃人的DD,噶了吐蕃人的腰子,爆了吐蕃人的花花,雖然不至於讓吐蕃人死,但是會讓吐蕃人生不如死。
所以,郭戎想要打穿河西走廊,乍一看只是從吐蕃人地盤的邊緣走過去,但實際上是要了吐蕃人的命根子。
完成這樣一項任務,根本就不是郭戎一個人能夠完成的,甚至不是某一個勢力可以完成的。
能夠完成這一項任務的,只能是和吐蕃同樣級別,但是體量更大,根基更厚的大唐。
所以,郭戎才會不遺餘力的增強大唐的實力,使得大唐這一架國家機器變成戰爭機器戰爭機器的時候底蘊更足一些。
所以,郭戎才會不遺餘力的發掘、培養更多的人才,讓大唐這一戰爭機器真正開動的時候,有足夠潤滑,足夠的強勁有力。
雖然郭戎帶出了不少人,身邊也還有不少人,這其中還有不少是郭戎發現有能力而提拔起來的成為唐協軍的異族人。
但是這種真正具有天賦的人才,有誰會嫌多呢?
至於這傢伙以後會不會成為隱患,郭戎考慮過,但是簡單的考慮一下就不再思考了。
只要大唐足夠強大,那麼所有人就不會產生異心,但是如果大唐衰落了,即便自己竭盡全力,也無法避免混亂的到來。
就比如,如果不是大唐內部的問題,安祿山又哪裡敢造反呢?
如果有可能,郭戎不介意把蝮武榮拿下,至於蔣文佐,雖然比蝮武榮略遜一籌,但是也是一個合格的萬人規模的指揮官。
對於這種人才,多多益善。
所以,在聽到羅中文的詢問之後,郭戎只是淡淡的回應道。
「武氏的後人?」
郭戎這一句話,反倒是讓羅中文產生了一絲詫異,這種涉及秘聞的東西,可不是郭戎的擅長。
對此羅中文也沒有在意,既然郭戎已經知道了,那就沒有必要再廢話了,繼續開始通報偵察兵們送來的柳城城內的信息。
「蝮武榮和蔣文佐達成了……」
然而,郭戎知道的東西,其他人卻未必能知道,羅中文不再解釋,卻讓在場準備聽八卦的一眾年輕的將校頗為失望。
只不過,這幫年輕的將校們並沒有失望太久。
羅中文簡潔的幾句話將城內的信息和變化講述完畢之後,軍帳之內變成了一場郭戎親自指揮下的實兵推演。
將校們的注意力迅速被吸引了過去,開始根據郭戎的預設的條件,推斷包括蔣文佐和蝮武榮在內己方力量的策略,目的和最後的結果。
而且,後方這邊軍校們不停的討論和推演,而前方城內的偵察兵則每時每刻不停的以最快的速度將城內變化傳遞迴來。
就這樣,後方討論、推演、學習,前方不斷傳遞信息,郭戎、羅中文、蒙乾等經驗十足的「老將」們則會根據戰報和推演的內容進行解讀和平叛。
當郭戎的中軍大帳中,一幫二十出頭的年輕軍校討論的火熱的時候,蔣文佐再一次成為了主動出擊的一方。
從蝮武榮的手中拿到糧食不到一個時辰,蔣文佐立刻將糧食分發了下去,讓自己手頭的三千精銳和三千雜兵飽餐。
然後,趁著其他勢力沒有防備的時候發動突然襲擊。
六千兵馬從數個方向向著東、西、北的城牆突進。
第一波,蔣文佐確實打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東西兩側的守軍本就不多,再加上猝不及防,半個時辰不到時間,東、西兩側城牆就被蔣文佐拿下。
然而,戰況的變化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
隨著戰況的推進,掌控的面積和地盤雖然減少了,但是兵力的密度卻大幅度提高,蔣文佐麾下戰兵推進的速度大幅度下降。
當戰鬥徹底進入北側城牆甬道的之後,每向前推進一步,都需要付出血的代價,推進不到百步,甬道上已經堆放了數百具屍體。
雖然傷亡很大,但是進攻卻一直在持續,就好像蔣文佐是故意派這些傢伙送死一般。
這種進攻的程度,甚至讓防守一方都感覺到了不適,但是南側城牆是他們最後的領地,失去了這裡就等於退出了競爭,也等於失去了生命和希望。
於是乎,在柳城的城牆之上,一邊瘋狂的,不計傷亡的進攻,另外一方則被迫進行防禦。
硬抗了一個時辰,沒發現蔣文佐有任何緩和的情況之後,防守者被迫派人離開城牆,向內城的叛軍,以及蝮武榮求援。
對於城牆上的激戰,內城的叛軍表達了唇亡齒寒的意思,但是沒有立刻派兵,至於至於蝮武榮,在仔細的詢問了雙方傷亡的數據,隨後送客。
沒有得到任何援兵,於是不想死的叛軍只能依託北側城牆繼續死守。
而戰鬥,則在繼續。
當城牆上的鏖戰持續了整整兩個時辰之後,算上遭遇突襲時候的損失,防守一方的實際傷亡已經超過千人。
雖然蔣文佐那邊的傷亡是防守一方的兩倍以上,但是,進攻卻沒有絲毫減弱的趨勢。
當城牆的鏖戰持續了三個時辰,雙方戰死的數量相加已經逼近了四千人的大關,其中整整三千都屬於蔣文佐一方。
而三千似乎正好是一個節點,到了這裡,蔣文佐所部似乎終于堅持不下去了,瘋狂的進攻終於開始緩和。
然而,就在城牆上攻勢減弱,戰鬥的喊殺聲減小的時候,內城一直緊閉的城門突然打開。
一千多裝備精良,士氣旺盛的叛軍突然出擊,分成兩個方向,直撲東西兩側,很顯然直撲進攻失敗之後正在退卻的蔣文佐所部。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算盤打的哪怕是柳城之外郭戎中軍大帳中的年輕軍校們都聽得清清楚楚。
「這幫叛軍,這蔣文佐明顯是實力最強橫的一方,剩餘的三方了力量不想著聯手把蔣文佐拼掉,竟然在這種時候還在勾心鬥角,相互算計……,如果是我……」
「這蔣文佐恐怕也是被脅迫的腦子上頭了,否則無論如何也不應該在這種時候消耗大量的兵力……」
「還有,那個看起來聰明的……」
聽著軍校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郭戎、羅中文、蘆孝兵等老將們則相視而笑,他們已經看出了問題,但是卻沒有將他們的推測說出來。
然而,在年輕軍校們的推演中,後續的戰報繼續傳來,聽著從羅中文口中傳出的戰報,一眾軍校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