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雲動
2024-07-11 10:29:27
作者: 仗劍至天涯
崇禎朝,東林起復,文官群體勢增,閹黨餘孽之議更是貫穿始末,這直接導致黨爭矛盾加劇,治下吏治崩壞。
「眼下該做的,全都做了,這個時候朝中的那幫東林黨,還有文官群體,自怕情緒都變得激盪起來。」
崇禎皇帝站在軍機處堂外,看著挺拔而立的大漢將軍,心裡卻暗暗盤算著,依著大明文官的德性,他們不會任由自己強勢下去。
眼下正值局勢動盪之際,天子卻繞開內閣,繞開朝堂,這是一種危險的訊號,是他們臣權旁落的前兆。
「李鳳翔,派些機靈點的宦官,去文華殿那邊,還有六部那邊,看看是怎樣的情況。」
崇禎皇帝轉過身來,看向一旁恭敬而立的李鳳翔,淡漠道:「這些,不用朕叫你怎麼做吧?」
「奴婢領旨!」
李鳳翔當即拱手道。
倘若連這點小事兒,他都不能辦好的話,那剛得的司禮監隨堂太監,就算是當到頭了。
本章節來源於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
走進堂內的崇禎皇帝,依稀能聽見李鳳翔匆匆離去的腳步聲,這使得他那英俊的臉龐上,露出一抹笑意。
當前這種局面下,自己除了信任內廷宦官,以勢簡拔些有用之臣,剩下的,只能因勢而動了。
這種被無形的雙手,掣肘的感覺,叫崇禎皇帝的內心很不爽,明末的天子,被大明文臣擺弄成這樣,真是夠憋屈的。
這次建虜寇邊進犯,不僅要在戰場上擊敗建虜,更要借勢破局,到時才能贏的朝中的話語權,真正掌控北直隸!
受連年黨爭的影響,大明吏治腐敗墮落,崇禎皇帝心裡很清楚,官紳勾結,各級官府欺上壓下,都是不爭的事實。
朝堂是亂的,地方官府是亂的,遼東是亂的,關中是亂的,到處都是亂的,他要做的就是穩!
只是崇禎皇帝,這幾日的表現,卻叫朝中的官員,那一個個心中都亂了,他們不知道天子,到底想要幹什麼。
「元輔,難道您就不再勸勸天子?」
錢龍錫皺著眉,看著有些愣神的韓爌,急道:「眼下建虜攻破喜峰口的消息,已經傳到京城這邊了,然天子卻依舊按先前所定在辦。
這天子特設的軍機處,到底是怎樣的存在,竟真的完全繞開我們內閣,這根本不符規矩啊!
本輔還聽說,孫承宗他們幾人,到兵部、工部等地辦差,連派人通稟,都不到文華殿這邊。
到底是那些小人,在向天子進讒言,破壞我大明君臣間的關係,致使天子對袁崇煥竟有這麼大的誤解!」
自平台召對結束後,以韓爌、李標、錢龍錫為首的內閣大臣,就待在文華殿這邊,揣摩著天子的這些舉動。
「唉,眼下說這些有什麼用?」
韓爌輕嘆口氣,看向錢龍錫說道:「建虜繞開關錦寧防線,接連攻破大安口、龍井關等要隘。
你再想想天子在平台所講,當前不也成真了?
喜峰口要隘,竟真叫建虜攻破了!
如此一來,遵化、三屯營兩地,直接暴露在建虜兵鋒下。
現在天子以軍機處,總攬此次危局,擺明就是不信任我等了,袁崇煥誤本輔啊!!」
崇禎皇帝於平台召對,所講的那些話,至今迴蕩在不少朝臣心中,喜峰口被建虜攻破的消息,在兵部散出來後,算是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而一些沉不住氣的大臣,跑到軍機處駐所,想勸諫天子早做決斷,得到的卻是被大漢將軍驅散。
這些發生的事情,很快就傳到文華殿這邊了,也難怪韓爌他們,現在會有這樣一種情緒變化。
「那怎麼辦?咱們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
李標此時上前道:「就在剛剛,都察院,戶部,兵部,六科等,那都來人了,詢問當前這種局面,朝廷到底該如何應對。
現在軍機處那邊,到底做了什麼決斷,籌謀了哪些部署,咱們根本就不知道,朝中都亂成一鍋粥了快!
咱們要不要去軍機處駐所,向陛下遞一封奏疏,言明,當前局勢不定,朝廷應整飭京營,以謀安定?」
「李閣老,你覺得陛下會忘掉這麼重要的事情嗎?」
韓爌神情凝重,抬頭看向李標說道:「據本輔所知,不久前,天子身邊宦官,匆匆離開皇城,朝英國公府而去。
另軍機處那邊,除了回兵部,去工部外,那起復的孫承宗,更是去了五城巡城御史公署,還派人去了五城兵馬司處。
只怕你所想的這些,天子都安排下去了,咱們內閣這邊,眼下要做的就是穩定朝局,至於別的……」
韓爌講到這裡,再也說不下去了,而李標、錢龍錫他們,更是陷入到沉默之中,這偌大的文華殿,死一般的寂靜。
但是這跟兵部,工部,甚至五城巡城御史公署相比,簡直是天與地的差距。
「本輔再強調一遍!」
在中城巡城御史公署,孫承宗神情冷厲,看著被他派人傳來的五位巡城御史,說道:「軍機處直屬陛下,所下之令,乃是陛下之意。
本輔不管你們先前是怎麼做的,現在心裡又是怎麼想,但眼下必須堅決執行,軍機處所下之令!
倘若京城各坊敢亂,哪個區域出錯,哪裡的官員受責。
別以為本輔是嚇唬你們,天子因建虜進犯一事大為震怒,喜峰口已被攻破,這個時候敢出岔子,那可不是丟掉烏紗帽,那麼簡單的事情了!
你們自己在心裡掂量吧。」
「下官等明白!」
眼前這幾位巡城御史聞言,哪裡還敢多說其他,當即便拱手作揖道。
說起來,錯非是孫承宗的身份,還有他們所聽到的消息,但凡敢換周延儒過來,他們定會陰奉陽違的糊弄了事。
制衡大明亂糟糟的朝堂,可不是靠嘴上說說,那麼簡單的,這其中牽扯到的複雜關係,真不是那麼好洞察的。
黨爭,黨爭,大明亡就亡在這方面!
各懷心思的文官聚在一起,為了自己那點私利,全然不顧及大明社稷之本,這才導致慘劇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