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 《秦風雲人物》——劉邦

《秦風雲人物》——劉邦

2024-07-10 04:06:12 作者: 莊不周

  本來打算象陳勝一樣,等劉邦掛了再寫劉邦的,可是關於這個人物的辯論比較多,所以決定還是提前寫一下,並不是要強調什麼,只是表明一下我對這位高皇帝的看法,因為他在我的書里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主要來源於此。

  一,劉邦的基本情況

  1,家庭背景

  首先說說他的名和字,也就是涉及到他究竟是什麼成份。

  史記上說:「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字季。」漢書的記載與之相同。可見直到兩百年後的班固,也是認為劉邦是沒有名的,至於邦這個名,當是做了皇帝之後的事。

  季者,排行也。他的長兄叫劉伯,次兄叫劉仲,大致意思就相當於現在的劉大、劉二,劉三或者劉四的意思。聽起來不象是有身份的人的名字,和曹參、蕭何等人的名比起來,要沒文化得多。

  但是如果就這麼認為劉季就是劉三,根本沒有名的話,又有一個不解的地方。他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叫劉交,字游,名和字都很正式,和劉家另外三個兄弟卻大相逕庭,更讓人奇怪的是,劉交居然還曾經受詩於魯國的儒生浮丘伯,正兒八經的讀過書,讓人大跌眼鏡。

  劉太公(即劉老漢)除了劉媼之外,居然還有另外一個老婆?這似乎有點說不通。我想來想去,只能認為劉交的母親是個外婦,就跟劉邦長子劉肥的母親曹氏一樣,是個外婦,大致也就是私生子的意思。與曹氏不同的是,劉交的生母可能是個大戶人家的,否則劉交不可能有條件去讀書。

  請記住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當然了,這僅僅是猜測,沒有任何史實根據。

  總的來說,劉家的情況不算太差——劉老漢能找情人生私生子,劉季也能做小吏,肯定不是一貧如洗的那一類。但是也不算太好,除了劉交之外,劉家三兄弟都要下田幹活,呂雉這個大家小姐嫁過來之後,也要帶著一雙兒子下地。(這裡補充一下,按秦法,男子成年後,是要分家獨立門戶的。也就是說,劉季經常性的帶人到寡嫂家混飯,是不厚道的。)大概可以算到中農到富農之間。

  2,劉邦的出生年月。

  史書里沒有劉邦年齡的記載,現在的兩種說法,都來自於註解,《史記集解》皇甫謐說,「高祖以秦昭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生,至漢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年六十二。」《漢書》則是一個叫瓚的人注曰:「帝年四十二即位,即位十二年,壽五十三。」兩者相差九歲。

  皇甫謐,以及這個叫瓚的人,據說都是魏晉年間的人,很難說哪個說法更可靠。

  本書中取劉邦生於公元前247年,卒年53,主要是考慮這樣和呂雉年齡差距能略小一些,但也不是空穴來說,是從一本書里得到的啟發。史記《項羽本紀》里項伯去救張良時,曾提到一件事:劉邦問張良,項伯和張良哪個大,張良說,項伯大一些,劉邦脫口而出:「吾得兄事之」,以常理推測,張良應該略長於劉邦,這樣劉邦才不需要問項伯的年齡,直接說吾得兄事之。而張良的生卒雖然不詳,但是按相關記述,大致可靠是生於公元前251年左右,那麼劉邦生於公元前247年,應該比生於公元前256年更加可信一些。當然了,這也是僅僅稍微可信一些,並不絕對。

  我考慮的,主要還是呂雉的年齡,這個等到說呂雉的時候再討論,要不然就牽扯太廣了。

  這兩個問題說完之後,來說說劉邦的其他方面。

  二,劉邦的能力

  劉邦有沒有能力?這個問題不用問。他能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短期內從平民崛起的帝王,肯定不是吃乾飯的,說劉邦沒能力,那顯然是很白痴的問題。我們要討論的是,他的能力究竟有多強。或者說,他能奪天下,完全是因為能力的因素,還是其他的因素更多一些。

  1,劉邦的用兵能力。

  這個答案是比較直接的。韓信和劉邦討論時曾經很不給面子的說,陛下將兵,不過十萬,我韓某人就比較牛了,多多益善。劉邦很不爽,但是這個不爽,是因為韓信不給他面子,而不是韓信貶低他。基本上可以說,將兵十萬是劉邦的能力槓子。有兩點佐證,其一,劉邦在入關之後,有兵十萬,基本上也沒出過什麼大問題。因此他能將兵十萬,是比較可信的。其二,當了皇帝之後,多次帶兵出征,大致也在十來萬左右,戰績還行。而兩次大兵團作戰,一次是彭城之戰,五十六萬,輸得老婆孩子都丟了,一次是三十二萬打匈奴,被人圍了七天七夜,當然這兩次作戰都有其他因素,不過劉邦帶這麼多兵已經指揮不靈,大概也是一個因素。因此說劉邦帶兵十萬左右,應該是符合實際的。在那個時代,這個能力不能算差,雖然比不上韓信和項羽這樣的超一流水平,但比起英布、曹參這樣的斗將,還是高出一籌的。不算超牛,但可以算中上水平。

  2,交際能力。

  坦白的說,這一點是劉邦的強項。

  說這一點是劉邦的強項,不僅僅是因為他在沛縣吃得開,在一個小地方吃得開,當然不錯,但是遠遠算不上牛,他最強的地方,在於他能屈能伸,既能把樊噲這樣的粗人收拾得服服貼貼,打罵由他,也能在張良、酈食其這樣有身份的人面前低頭,更能自降身份,和比他年輕近一輩的項羽做兄弟,當然這也並不妨礙到時候對兄弟下黑手。做得大爺,也裝得孫子,是劉邦的一大特點,不管你喜歡不喜歡,這一點很重要,很多成功的人士都具備這一優良品質。而且大部分是先裝孫子,孫子裝好了,才有機會做大爺。一開始就做大爺的,往往最後要做孫子,甚至連孫子都不得做。

  正因為劉邦能屈能伸,所以在他的身邊,不僅有曹參、蕭何這樣的吏,有樊噲這樣的武夫,漸漸的也有了酈食其這樣的狂徒,張良這樣的智者。

  但是我們也要清楚一點,這個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張良、韓信、陳平之流,都是後來才到劉邦手下,而且這還要歸功於項羽。況且這一招也不是無往而不利的,劉邦有人緣不假,但離人心所向還遠得很,先是雍齒看不上他,帶著豐邑投降了周巿,害得劉邦的家人全成了俘虜,後又有王陵,就是不投靠老鄉劉邦,直到後來劉邦出關與項羽開打,而項羽顯然又不是個可以投靠人好主公,才不得不選一個人投靠,將就著選了劉邦。

  這裡我想強調一下張良和劉邦的關係。

  很多人都以為張良一開始就投靠了劉邦,其實並不是這麼回事。張良最開始遇到劉季是去見景駒的時候,劉季百餘騎,張良有少年百十人,兩人一談,結果劉季看中張良了,就讓他當了廄將。史書上說:「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從不去。」我一直懷疑這裡面究竟有多少兩廂情願的事,以張良當時的心態來看,他似乎不太可能願意投靠在劉邦手下,因為他要復興韓國,一直到韓成死,他一直在努力復興韓國。這個時候,他因為劉季能聽懂他講的兵法,就會投靠劉季這個自己老窩都剛剛被人端了的落魄漢?(當時雍齒以豐降周市,劉邦去見景駒,是想求兵奪豐的,其慘狀可想而知。)既然投了劉邦,那為什麼後來又要離開他?

  我懷疑這可能是劉邦主動的,甚至帶有耍橫的成份,張良不過是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說不清,再加上後來確實成了劉邦的臣子,當初的不情願也只能寫成主動投靠了。而後來在穎川,張良引兵從劉邦也許是事實,但可能不是投靠,而是尋求幫助,因為韓王成也在其中,張良的身份是韓司徒,張良總不會帶著韓王去投奔劉邦吧,要知道劉邦不過是楚懷王帳下的一個大將而已。但是劉邦既然再次遇到了張良,自然再次把他帶走,「乃令韓王成留守陽翟,與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關。」項羽分封諸王之後,張良再次離開劉邦,以韓司徒的名分留在韓地。後來韓成被殺,張良沒有了希望,也就間行歸漢了。

  如果項羽不殺韓成,張良會到劉邦身邊去嗎?也許最後還會的,但是至少沒有這麼快。

  項羽啊……

  3,政治素養。

  政治是什麼?說不清,但是能看清形勢,分清敵我,並且臉夠厚,心夠黑,這基本是必備素質。還有就是分清敵友,近期的,遠期的,能暫時利用的,必須立刻打倒的,這些心裡都要有數,才能團結該團結的,打倒要打倒的。劉邦在這一方面顯然不是強,而是超強。他的主要對手項羽跟他比起來,單純得象個孩子,也難怪,項羽當時還就真是個孩子,而且是一路順風船長大的孩子,用現在的話說,他受過的挫折教育太少,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一敗之後,就烏江自刎了。換成劉邦,哪怕是把亭長給宰了,也要自己先過江去,然後捲土重來,再決勝負。

  王立群先生分析過,劉邦一入關,就知道形勢變了,秦完蛋了,下面是要對兄弟下手的時候了,所以他能從咸陽宮裡搬出來,封府庫,收買人心,必要的時候,還到項羽面前裝孫子,把項羽這個愣頭青給糊弄過去了。相比之下,項羽這時候就不夠殺伐果斷,囿於他的性格,沒有及時認清誰是自己最主要的對手,錯失大好機會。這樣的事,他不僅幹過一次,一直到丟了自己的性命為止。

  從政治素養上來分析,項羽比劉邦顯然差得多,劉邦完勝。

  三,劉邦的性格

  再說說劉邦的性格。

  其實這個在前面已經說了,主要表現為臉夠厚,心夠黑。並不是說這是全部,劉邦為人豁達,豪爽,樂觀,頑強,這些都不可否認,但是能讓他成功的主要因素卻還是臉夠厚,心夠黑。臉夠厚,就能忍一切不能忍,心夠黑,就能做一切別人不能做的。該裝孫子的時候裝孫子,該下黑手的時候堅決不留情,這一點劉邦表現得淋漓盡致。只要能保自己的命,連親生兒子都可以推下車去,至於其他人,那就更不用說了。紀信替他送死,可是紀信的後人有什麼好處?

  但是劉邦也有強的地方,而且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第一,大方,捨得花本錢。王陵、高起曾經當著他的面說,你成功的原因沒有別的,「陛下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與之,與天下同利也」,劉邦雖然其後說了一個三傑論,但是他並不否認王陵他們的話。可見捨得下本錢,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至於以後是不是要收回來,以後再說,眼下先餵飽你們再說,捨不得孩子套不得狼,這個道理劉邦很清楚,不象項羽那麼摳。附帶說一句,漢初的人不誨言功利,很坦率,不象後來的人那麼虛偽,跟儒家當時還未能大行其道固然有關係,但是上層建築不諱言功利,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第二,能忍,光棍不吃眼前虧。有帳後算,先解決眼前的難關。所以項羽不讓他在關中稱王,他忍了,韓信不來救他,要做齊王,他忍了,想殺雍齒卻不能殺,忍了。

  忍過了眼前,慢慢再跟你們算帳。最後這些帳基本都算了,除了雍齒。

  心字頭上一把刀,劉邦能奪天下,這把刀功不可沒。後來的帝王繼承了他這一點的,不在少數,趙匡胤杯酒釋杯權已經算是厚道人了,朱和尚火燒功臣樓那才叫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但是他們至少有一點不如劉邦。劉邦很光棍,記仇記在臉上,並不假惺惺的遮上一層布。有幾個例子可以說明一下。

  其一,當著眾臣的面質問老子。

  劉邦年輕的時候不治生產,遊手好閒,和勤勞的大哥、二哥相比,大概不受老子劉太公的喜愛,平時也嘮叨得不少。劉邦做了皇帝,大宴群臣,當著眾臣的面問老子,你說我沒用,現在我和哥哥的產業哪個大?這種事,想必在後來的皇帝是做不出來的。

  其二,對嫂子的回報。

  劉邦帶兄弟們回家吃飯,其實是到大嫂家混飯,結果吃了閉門羹,當了皇帝之後,家裡的其他人都封了,就是大哥的兒子不封,最後老太公看不下去了。劉邦說,當初大嫂不給我面子,我記恨著呢。老太公說情,封了個頡羹侯。這頡羹侯是什麼意思?想必大家也猜得出來了。同時還要記住一點,二哥劉仲、小弟劉交、侄子劉賈等人可都是封了王的。

  其三,對豐邑子弟的記恨。

  豐邑子弟跟著雍齒投降周市,讓劉邦無家可歸,這個仇他一直記著。當了天子,復了沛縣的賦稅,但是就是不復豐邑的賦稅,漢十二年,破英布後歸沛,作大風歌,大飲十餘日,就是沒豐邑的事。「沛父兄皆頓首曰:『沛幸得復,豐未得,唯陛下哀矜。』上曰:『豐者,吾所生長,極不忘耳。吾特以其為雍齒故反我為魏。』沛父兄固請之,乃並復豐,比沛。」

  對老子、嫂子和鄉人都能如此,其他的對於罵他的人全部斬首,追過他的人趕盡殺絕,也就不算什麼了。

  不過這劉邦也一點不錯,他做得很坦蕩,一點虛偽的成份也沒有。快意恩仇,還保持著那一份質樸。說到這裡,也要說說史書的直筆,漢書固然不如史記直白,可是比起後來的史書來,這些都能直白無諱,也足以讓後世的史家汗顏了。

  四劉邦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劉邦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差,政治素養超強,但是並不代表劉邦就一定能贏,因為搞政治,不僅要臉夠厚,心夠黑,還要有各種各樣的人才。你能用人,願意用人,但是未必就有人。

  劉邦有人才,但是他開始的人才,也就夠他當一方之主,充其量能做個諸侯王罷了。本來以他的能力,在那個時代雖然不是最強的,但也算是中上等,應該說做個安安穩穩的王也沒什麼問題。關鍵的是問題是,他千不該,萬不該,和唯一比他強的項羽結了仇。如果真窩在漢中,用不了過幾年,然後手下也跑得差不多了,不用項羽打他,他也就自生自滅了。(從這一點上來說,范增的主意是很毒的。)他能成就帝業,還是靠手下的四個人才,即所謂的漢初三傑再加上陳平。

  要注意的是,這四個大才里的三個——張良、韓信、陳平都是項羽送給他的,而且是強送,不要不行。我在前面已經說過,這三個人都是項羽分封之後才投入劉邦帳下的。在他們投入劉邦帳下之前,劉邦雖然有蕭何,但是也就是一方豪強罷了,和項羽分封的那些王的實力差不了太多。只有另外三個人到了之後,劉邦才算是真正的風生水起。

  第一個是韓信。仗打完了,他在項羽帳下還是個執戟衛士,這下子真絕望了,所以跟著劉邦入了漢中。入了漢中還是沒機會,還差點被殺掉,虧得遇到了夏侯嬰和蕭何兩個伯樂,他終於拜了將。他送給劉邦的第一個大禮,就是有名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舉奪回關中,進而橫掃天下。縱觀楚漢戰爭,劉邦的作用是正面牽制項羽,而攻城掠地的主要戰績,都是韓信的。可以說,劉邦的天下是韓信打下來的。

  第二個是張良。項羽殺了韓成,張良間行入漢,注意,不是光明正大走的,是偷偷跑掉的。具體的結過前面已經分析過了,不再贅述。張良的作用,並不是攻城掠地,雖然貌似他也能打,但是他身體不好,沒有領兵,主要還是起參謀的作用,及時的為劉邦指明方向。劉邦在關鍵時刻的幾個決定,都是張良的功勞。

  第三個是陳平。因為韓信幫劉邦拿下了關中,殷王反楚,陳平定之,後來殷王又反,項羽不從自已身上找原因,硬要殺陳平泄憤,陳平只好「身間行杖劍亡」,又是逃亡。陳平的作用是陰謀,相當於情報機關,對內監督諸將,對外使用各種計謀,分化、瓦解對方的陣營。

  到這個時候,劉邦的班底基本組建完成,開始向帝業邁進。

  而與此同時,項羽卻過早的邁過了人生的最高峰,開始向低谷不斷的滑入。

  我一直認為,劉邦能成為天子,當然有他自己的能力原因,但是,如果沒有老天爺幫忙,再加上好兄弟項羽的大力幫助和堅持不懈的放水,只要換一個稍微明智一點的對手,只怕他會死得很難看。

  遇到項羽做對手,是劉邦的最大運氣。

  相比之下,他的子孫劉備沒這麼好的運氣,不僅遇到了孫權這個臉更厚的妹婿,還遇到了曹操這個心更黑的對手,結果辛苦了一輩子,雖然臥龍鳳雛都收入帳下,卻只當了兩年天子就鬱悶死了。

  他的能力也許不比老祖宗劉邦差,但是他的運氣就差得太遠了。

  回到劉邦,我們可以想一下,如果沒有韓信,沒有張良,沒有陳平,劉邦能成為天子嗎?顯然是不太可能的。而這三個人都是項羽強送給他的,你要說這還不是運氣,我也只好望天了。

  在我這本《楚》中,韓信已經被主角搶走了,張良顯然也被共尉這個更強勢的兵搶走了,且不管陳平如何,劉季究竟還能翻起多大的浪,想必不用我多說了。所以說,這個時候不殺劉邦,並不是什麼婦人之仁,而是沒有必要了。至於說最後結果如何,且容我暫時保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