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明:我皇孫的身份被挖出來了> 第479章 身份終大白於天下

第479章 身份終大白於天下

2024-07-08 09:52:17 作者: 滿城金甲

  不過,既要考慮自己的名聲,那也就牽扯到這利益中於國於民的影響是什麼。

  

  如此一來,從中受益更甚的就會是國家和百姓了。

  顯然,朱大福無論功績,能力還是人品,不僅是皇孫們之中的佼佼者,也是王爺們中的優勝者,朱大福的認祖歸宗於國於民只有好處絕無壞處的。

  在武官跪迎片刻後,郁新第一個跪下高呼,隨著武官一塊喊道:「歡迎吳王回家,恭喜陛下尋得賢孫。」

  郁新與朱大福打交道最多,自也是最了解朱大福的。

  在郁新有了表態後,戶部所屬文官刷刷跪了不少。

  之後,便是禮部的任亨泰。

  任亨泰在處理倭國之事上與朱大福也有所交集,他見識了朱大福的柔中帶剛,對朱大福行事作風很是稱讚。

  但凡任亨泰對此有意見,在昨日朱元璋提前與他說明此事的時候,他就把該說的意見都說清楚了。

  既接了朱元璋的旨意組織今日的朝會,在此事上當然是沒什麼意見的。

  之所以沒在文官,甚至是武官之前表明自己的態度,乃是因為朱元璋要看看文武百官的態度。

  知曉了這些文官百官的態度,才知將來讓他大孫做儲君的時候會面臨什麼樣的壓力。

  其實,朱大福既是皇家血脈,那朱大福認祖歸宗便誰都阻止不了的,而這些文武百官搞這麼大一個聲勢浩大的跪迎,實則最緊要的還是等於說承認了朱大福將來做儲君的可能。

  任亨泰跪拜,禮部所屬大大小小的官員也都加入了進入。

  隸屬錦衣衛的所有人早就隨著武官一併都跪下了,在禮部官員也都跪下後,也就只剩下鴻臚寺的官員。

  一瞧如此情況,鴻臚寺官員馬上也都加入了進來。

  之後就是工部尚書嚴震直。

  嚴震直糧長出生,有錢又有義,與朱大福很對脾氣,在處置銀錢鑄造的時候就與朱大福把酒言歡了。

  按理來講,他應是六部中第一個支持朱大福的。

  但他與朱大福關係緊密容易落人口實之外,另外他工部也是六部之末,其他幾部並不會根據他的表率行事,若其他幾部在這個事情上持反對意見的話,他率先表態會讓工部和朱大福一同陷入尷尬境地。

  現在戶部和禮部都表態了,他再加入進入,即便其他三部不認可,他們也算持平了。

  嚴震直拜下後,工部屬官也當即拜下。

  再之後,則就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楊靖。

  楊靖之前是刑部尚書,朱元璋對其人品稱讚有加,曾在處理詹徽之事上與朱大福打過交道。

  從始至終雖皆公事公辦不苟言笑,但正是這次的合作,讓楊靖對朱大福留下了公正無私,沉著冷靜的影響。

  嚴震直還兼任著都察院的右都御史,在左右都御史都拜下後,其他御史哪還敢在背道而馳。

  很快,都察院的御史也都刷刷跪下下去。

  再之後,就是六部給事科了。

  他們的職責與都察院差不多,但只負責六部的監察,卻有一個都察院沒有的職權,那就是對皇帝奏章行封駁之權。

  正因為此道特權,他們較之都察院更牛氣幾分。

  不過現在的六部給事科,完全依附於皇權之下,並不敢行事封駁之權,並不像後世與文官集團串聯,懟不動就把皇帝的旨意給打回去。

  既如此的話,在六部和都察院都已拜下,他們也沒必要堅持了。

  更何況,他們品級低,能把六部監察到位就行了,沒必要阻礙一個王爺的認祖歸宗。

  很快,六部給事科也全都刷刷跪了下去。

  再之後,就是翰林院的學士們了。

  這些人自詡清貴,不結黨不徇私,他們本應遵從自己想法不隨大流的,但親眼見識了朱允炆所作所為,而東宮暫時也需要一個主事之人,朱大福事跡他們多少也是聽過,朱大福再不堪那都比朱允炆要強很多的。

  翰林院學士跪拜後,隨之方孝孺也拜了下去。

  方孝孺是翰林侍講,卻並非全是隨翰林院行動的,他也只是在此時考慮好了而已。

  他自那次在東暖閣外面看見朱大福洋洋灑灑介紹股票之後,就找了與朱大福打過交道的人去了解過朱大福了。

  在這些人口中的朱大福多種多樣,但全都是溢美之詞,而這些人最後所補充的一句卻幾乎都是,類先太子。

  在那個時候,方孝孺對朱大福的身份有所懷疑之外,也是希望朱大福能與皇家沾些親的。

  朱大福不卑不亢,卻也並非好大喜功之人,這樣的人才是最合適的儲君人選。

  方孝孺在讀書人中的威望很高,在場的這些官員一大部分人聽過方孝孺的講學,另一部分都曾與朱大福一併交流探討過學問。

  方孝孺的拜下比上面各歸屬掌柜都有影響力,隨著方孝孺的拜下,刷刷刷還站著之人直接拜下了一大半。

  隨著這些人的加入,呼喊歡迎朱大福的聲音陡然都增高了不少。

  剩下一部分本也不是反對此事,他們也只是需好生考慮一下朱大福認祖歸宗,進了東宮所帶來的利弊而已。

  瞧見此種情況也來不及考慮了,紛紛都跪拜了下去。

  窸窸窣窣片刻的功夫,比之前不給朱大福行三拜九叩大禮的時候還壯大。

  除卻朱楩幾個小王爺,朱元璋之外,奉天殿前面所能見到的人都沒站著的。

  「歡迎吳王回家,恭喜陛下尋的賢孫。」

  數千人一同呼喊,排山倒海之勢可想而知。

  過去了這麼長時間,朱大福還未從自己突然變成天潢貴胄一事上反應過來。

  平日裡從不怯場的他,面對這副局面竟不知如何表態了。

  還是朱元璋見朱大福發愣了這麼長時間,不會轉變身份以皇孫的身份衝著文武百官訓話,這才把朱大福拉到自己身邊,開口道:「爾等從今日起也知吳王殿下是咱大孫了,咱只望爾等從今往後對咱大孫多些敬重。」

  朱大福即便不是天潢貴胄,那都已經是吳王,普天之下能欺負了他的也只是你們皇家人。

  朱元璋叮囑過後,排山倒海呼喊之聲變成了,「謹遵陛下聖諭。」

  今日這個朝會,本就是向外界公布朱大福身份的,目的既然已經得到那就沒必要浪費多餘的時間了。

  在群臣呼喊結束之後,朱元璋緊接著又道:「咱大孫認祖歸宗,有司傳抄抵報昭告天下,宗正寺入譜。」

  既然已認祖歸宗,讓天下人知曉只是其中之一,最主要的還得是入了族譜。

  只有入了族譜,朱大福的身份那才算是真正得到了認可。

  之後,朱元璋大手一揮,道:「行了,今天朝會就到這裡吧。」

  重要的事情辦完,自也不需要把這麼多文武百官都留在這裡了。

  朱元璋開口,高良俊則隨之高喊,道:「退朝。」

  而在同一時刻,朱元璋則拉起來朱大福的手,道:「陪咱去說說話。」

  朱元璋拉了這麼多的文武百官給他證明身份,朱大福對朱元璋雖有怨氣,卻也不好當著這麼多文武百官的面與朱元璋發泄的,只能隨著朱元璋而去。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