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傳召天下
2024-07-08 09:51:48
作者: 滿城金甲
那些翰林學士在親眼目睹了朱允炆的表現失望之餘外,對朱元璋所要求的旨意也再無任何壓力了。
在朱允炆離開之後,一眾翰林學士紛紛動筆。
其實,這旨意也只需一份而已,完全用不著這麼多人都寫的。
只不過,朱元璋之前已做了這樣的安排了,那就都寫吧,寫了之後從中找出一個上佳的,直接用印對外宣讀也是可以的。
這些翰林學士文采斐然,只要願意寫,那絕對是能做到下筆如有神的。
片刻的功夫,一眾翰林學士便按照朱元璋要求擬好了旨。
這些翰林學士之前因不信朱允炆會做出那些事情不願擬旨,現在親眼見識了朱允炆的所作所為後,倒也公正誠懇,不曾夾雜太多私人情緒。
朱元璋一一看過這些所擬的旨意後,也不管是誰寫的,只從中挑出一份最合適的遞給高良俊,吩咐道:「用了印,宣吧。」
一旦用印宣召,那就意味著朱允炆不僅徹底離儲君之位無緣,將來再抬起頭都不容易。
朱元璋吩咐後,又在最後補充道:「去辦吧。」
若擱以往朱元璋只需把該吩咐的事情吩咐清楚了也就是了,決不會在後面再做無用的補充。
今日的這個補充,可見朱元璋做這個決定的艱難。
高良俊照吩咐去辦,翰林學士悉數告退。
過了良久,朱元璋這才又吩咐,道:「宣禮部過來。」
現今該鋪的路也都已鋪平了,也該讓他大孫認祖歸宗了。
有小太監行動後,朱元璋在最後又道:「凡未就藩的王爺即刻起馬上回京。」
未就藩又在京外的王爺們,也只剩下朱楩那些受朱大福建議去各地處置寶鈔兌換之事了。
對於這個問題,朱大福早知前就與朱元璋說過,說是寶鈔的兌換基本已成定局了,這些王爺們也沒必要留於外面,也該回來了。
只是朱元璋還想讓這些兒子們在外面多歷練一下,這些王爺們歷練好了,將來也是能幫上朱大福大忙的。
現在朱大福就要認祖歸宗,他們馬上就要變成一家人了,也是該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的。
朱元璋下令,當即有太監傳至有司分別去往各王爺所在之處。
而與此同時,禮部尚書任亨泰出現於東暖閣。
至於朱元璋是怎麼與任亨泰說的不得而知,反正然任亨泰從東暖閣出來後,臉上表情有些異樣,一路有人與之打招呼好像也沒聽到一般。
在另一邊,高良俊已攜旨宣讀至了朱允炆那裡。
高良俊宣讀了這道旨意,朱允炆未曾接旨便吵吵著要去見朱元璋。
朱允炆很清楚,他接了這道旨意,那他就徹底翻不了身了。
他自認為朱元璋那般疼他,只要他在朱元璋面前聲淚俱下的認認錯,最差了將來也是能當個藩王的。
自要還能做藩王,那將來便還有機會。
當初就不該聽這老閹狗的,在東暖閣的時候就就該與皇爺爺好生說說了。
在這個問題上,朱允炆想的不能再差了,擬旨的翰林學士都聚了那麼多了,朱元璋豈會因他的求情之類就不下這道旨意嗎?
這麼多年了,他還是不了解他這位皇爺爺。
他這位皇爺爺是重情,護犢子,但一旦下定決心的事情,就絕不會有更改之時。
朱允炆起身準備出去,高良俊則差使兩個小太監直接攔了下來。
宣旨之事是由他來負責的,他旨意沒宣讀出去不說,還讓當事人鬧僵到御前,那可就是他的失職了。
「二太孫接旨吧,陛下旨意已下了,有司也已記錄並傳於天下了,金口玉言豈容更改,更何況,陛下有旨,二太孫不得擅自離開東宮,二太孫若想見陛下,奴婢轉達陛下,等陛下同意二太孫再過去。」
現在已有錦衣衛的親衛在東宮門口守著了,沒有朱元璋的旨意,朱允炆了連東宮都出不了。
高良俊阻攔,朱允炆是有些生氣,但在聽了高良俊所言後也沒辦法堅持了。
他清楚,事實的確如高良俊所言。
也就是停頓了那麼一下,朱允炆隨之跪地,奉上雙手,道:「孫兒接旨。」
朱允炆從高良俊手上接過旨意,隨之又和和氣氣地道:「煩請高公公與皇爺爺說一聲,我求情見皇爺爺。」
這是轉告而已,高良俊他倒是能與朱元璋說,至於朱元璋什麼時候見讓,他可就不能保證了。
高良俊笑著,客氣地拱拱手,道:「是,奴婢回去就與陛下說。」
...
這旨意雖是給朱允炆一個人的,但朱允炆身份不一般,自也就還需再把這份旨意傳抄抵報,宣告於天下的。
京外各地一時半會還收不到這個消息,而就在高良俊的旨意宣讀不久後,除京中的各有司衙門外,外面不管是勛戚權貴亦或者富賈庶民都已聽到了些風聲。
大街小巷,茶肆酒館討論的都是這些事情後。
不管怎麼說,朱允炆於內於外風評都不錯。
一個平日裡風評不錯的人,突然間爆出了這麼多問題,著實是讓人大跌眼鏡。
不過,與朱允炆所為之事沒牽扯的頂多就是做些八卦的閒聊,與之造成些影響的,那可就平息不了了。
要說允炆所做這些事情影響甚廣的,那可就是興明海貿的股票之事了。
「他娘的,老子好不容易買了興明海貿的五股,本想著大賺一筆,哪能想到手還沒幾天呢,興明海貿那股票就跟跳崖似的下跌,堅持了幾天,實在頂不住了,這才剛拋手,那股票就又漲了,一來一回的兩次,老子賠了快三千兩。
這次說是那袁五搞的鬼,老子說是教訓教訓他那兒子呢,打聽了半天卻是說在吳王那裡,敗了名聲,還養活其妻兒,老子還以為是吳王一手搗的鬼。
搞了半天,袁五壓根就是個替罪羊,吳王所做完全是基於虧待了袁五。」
這些勛貴本就看不上朱允炆,現在出了這個事情對朱允炆的反感更甚。
另一勛貴隨之附言,道:「上一次興明海貿股票大跌是因為順帆海貿傾覆吧?順帆海貿也與朱允炆有關吧?這莫不是朱允炆要搞垮興明海貿故意而為之的?」
因這個反感,一些本與朱允炆無關的事情也強到了朱允炆身上。
勛貴們你一眼我一語,控述分析著朱允炆的惡性,都快要找朱允炆賠償他們在股票上面的損失。
而那些文人雖沒再股票上有所損失,但這旨意一出卻是顛覆了他們對朱允炆的仰慕。
仰慕了多年的偶像有朝一日突然爆出了黑料,這足以能夠讓人痛徹心扉了。
不少人聚在一塊,借酒澆愁,麻痹自己,以與自己仰慕多年的偶像告別。
總之一句話,朱允炆以徹底的與儲君之位失之交臂了。
現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朱元璋下旨讓朱允炆當這個儲君,朱允炆也再得不到任何人支持了。
得不到民心的儲君,又怎能做的了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