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囤糧
2024-06-22 23:05:37
作者: 煙花塵
而到了這時,蘇瀟意外的發現,自己居然有一絲不舍的感覺。
其實她應該是習慣了孤獨的。
前世爹娘死得早,她和呂清河成親之後,呂清河就去了縣城的書院走讀,一年到頭都不回來兩次,她按時送錢送糧,兩人相處的時候並不多。
後來好不容易等到呂清河高中,結果當晚就把小妾抬進門,那之後兩人幾乎形同陌路。
蘇瀟習慣了獨來獨往,並不是那種會依賴別人的人。
但自從重生之後,和袁相柳在一起的生活讓她覺得很溫馨,很溫情,有種家的感覺,她一直都過得很開心。
所以現在離開,才會有了不舍吧?
面對袁相柳對她出行的諸多囑咐,蘇瀟對袁相柳也有許多不放心,等他說完後,一股腦地交代道。
「我不在你也要照顧好自己,吃食上更是不要馬虎,讓香草多做些好吃的給你。」
「還有鏢局那邊,也別讓自己太勞累了,再過幾個月就到秋闈了,我聽說考院裡面的條件特別不好,你可千萬要養好了身體,不然到時候光是受凍都挨不住。」
「嗯。」袁相柳乖乖應著,對她的所有囑咐都很有耐心地回應,「放心,我一定會把自己養得壯壯的,到時候就算落雪著單衣,都把試考完。」
蘇瀟被逗笑了,錘了他一拳,「也不至於這麼誇張,咱們這邊秋天還不至於落雪的。」
袁相柳看著她,眼中的情意有些藏不住,「我都想和瀟瀟一起去了。」
其實也正是因為秋闈在即,他才不敢托大,不然他真想和書院請兩個月的假,陪蘇瀟一起出門了。
但他也知道這是任性妄為的想法,現在的分別是為了今後不分別,他只有讀好書,他和蘇瀟才會有更安穩的未來。
再怎麼依依不捨也終歸是要分別,蘇瀟也不好讓幾個鏢師多等著,又囑咐了幾句,便揮手作別。
她一路退著出了城門,發現袁相柳一直站在原地目送。
出了城門之後,蘇瀟毅然轉身,只怕兩人再對望下去,她都捨不得走了。
潯江府地處偏南,冬季非常短,甚少會有落雪。
前世那場大旱之災,並沒有波及到潯江府以南的地帶,而是從永昌府以北的半壁江山都遭了災。
蘇瀟和八個鏢師一路往南行,白日騎馬行路,夜晚住宿,於七日後到達潯江府城內。
這邊已經靠近江南,天氣比永昌府更加的炎熱,而且剛下過兩場雨,非常的潮濕。
這種天氣大家都不多愛出行,府城內的街道上也不如想像中繁華。
蘇瀟到達城中時已經是傍晚,找了一間客棧落腳,又點了一桌豐盛的好菜,犒勞這些鏢師們。
等到酒足飯飽之後,眾人早早休息。
睡足了一覺之後,第二天蘇瀟讓鏢師們自由活動,她去街上挑了門面最大的一家糧鋪,進去打聽價格。
炎熱的夏季,糧行的生意總是最不好的時候。
店鋪裡面夥計正在擦著櫃檯,掌柜的靠在窗台上昏昏欲睡,鋪子裡並沒有其他客人。
見蘇瀟進門,夥計放下抹布招呼了上來,「客官,您要點兒什麼?」
掌柜的聽到動靜,醒了過來,抬頭瞧瞧蘇瀟一介女流,想來也不是什麼大生意,便坐著沒動,打了個哈欠。
「你們這兒精米和糙米都是什麼價格?」蘇瀟倒也不介意掌柜小小怠慢,向夥計打聽。
「咱們糙米八文錢一斤,精米十五文,是非常實惠的,客官您看看想要多少?」夥計笑著問。
蘇瀟若有所思。
在出發前一天,她有在安平縣的米糧行打聽過價格,那邊的糙米是十文錢一斤,精米要十六文,都比潯江府這邊要貴上少許。
這是因為地域差距的關係,潯江府這邊已經靠近魚米之鄉,土地肥沃,雨水豐足,一年兩季糧食收成非常好,價格自然也就要低些。
安平縣地處南北之間,不算尋常意義上的北方,也算不得尋常意義上的南方,所以價格就要比魚米之鄉這邊貴一些,但估計比純粹的北方要便宜。
潯江府便宜的這一兩文錢,其實就是兩城倒賣之間的差價,畢竟車馬勞頓,運送路途頗為遙遠,商人也都是要花錢的。
「若是我多買些,可還能再便宜一些?」蘇瀟問。
那夥計頓了頓,轉頭看向了掌柜。
這種事他是做不得主的。
掌柜一聽,這說不定還是個大生意,熱情地迎了上來。
「快去給客官倒杯涼茶過來。」掌柜吩咐那夥計,又引著蘇瀟過去窗前通風的地方,「姑娘坐下說。」
蘇瀟也沒和他客氣,在桌前坐下,拿起扇子扇了扇風。
潯江府這邊的濕熱和安平縣的乾熱不一樣,又悶又潮濕,好像被扔到汗蒸房一樣,屬實讓她有些水土不服。
「咱們若是買得多,那自然是有優惠的,只不過要想好談價,怕是也得五千斤以上了。」
「若是千斤以上,每一千斤,咱們可送二十斤同等價位的米糧。」
夥計端來涼茶,掌柜讓放在蘇瀟面前的桌上。
蘇瀟端起涼茶喝了一口,抬眼看那掌柜,「那要是五萬斤呢?」
掌柜愣了一下,幾乎懷疑自己聽錯了,「姑娘可是認真的?」
「這大熱天,難不成我還故意過來與你逗話?」蘇瀟搖了搖扇子,「你看我像那麼閒的人嗎?」
「當然不像。」掌柜陪著笑,「五萬斤不是小數,可能要從別的倉庫調過來,也不是我一人能做,得和東家商量商量。」
五萬斤確實不是小數目,但蘇瀟要買的卻不止五萬斤。
恐怕樹大招風,她並不想在一個糧行就全部買進,打算分幾個地方購買,同時一趟也是運不回去的,還要分批。
蘇瀟又喝了一口涼茶,「那你便商量去吧,是要我在這等會兒,還是晚些時候你給我送消息?」
「姑娘若不急,可在此稍作等候,我讓夥計過去問問,東家就住在鋪子附近,來回也不需太多時間。」掌柜生怕這大生意跑了,儘量挽留蘇瀟。
蘇瀟點點頭,餘光掃過街對面的一家炭火鋪子,拿著扇子站起身。
「那你便去問問吧,我去對面的炭火行看看。」
如果蘇瀟是要去別的糧鋪,掌柜的肯定會擔心,怕同行搶生意。
但是炭火行於他們說沒有競爭,他也就沒攔著,笑著送蘇瀟出門。
這邊炭火鋪子的生意相比於糧行要更蕭條,不光是店裡頭沒客人,連夥計都沒一個,就只老闆的一個人在櫃檯裡面打瞌睡。
還是蘇瀟走近了,抬手敲了敲櫃檯,才把人驚醒。
「客官……」老闆不好意思朝蘇瀟笑了笑,趕緊起身招呼人。
也不怪他懈怠,這大熱天的,鋪子常常一天一個客人都沒有,要不是他身為老闆在家也是閒著,早都關門大吉了。
炭火這東西本也不像糧食,又要種又要收,若真是那勤快的人,上山砍點柴火,自己也是能燒出來炭的。
所以炭火的價格一直都不高,農戶人家更是用不著買炭,這炎炎夏季,也少有人家用炭,只有大戶人家置辦一些宴席才能用得到。
老闆見蘇瀟穿著中規中矩,便把她當成大戶人家的採買,「客官是置辦宴席要用炭嗎?咱們這兒什麼炭都有,竹炭是最抗燒的,煙霧也少,客官可要看一看?」
他一邊說,一邊帶著蘇瀟到貨櫃前,拿下了一盒子竹炭來。
這竹炭顧名思義是用竹子燒制而成,因為其密度要比木材更高,所以特別的扛燒,煙霧也相對少,還獨有一股清香。
當然這價錢也是不便宜的,普通最便宜的次等炭才三文錢一斤,中等炭五文,竹炭足足要八文錢一斤,堪比糧價。
當然炭這個東西分量是比較輕的,一斤能燃燒很久,所以在前世那場災禍中,炭火的稀缺遠不如米糧。
竹炭看著倒是不錯,而且這邊天氣暖和的原因,炭火的價格也要比府城更低一些。
蘇瀟像在糧行一樣和老闆講價,「多買的話可能便宜?」
「客官想用多少?」老闆沒敢直接誇口,先問了一下數量。
他怕蘇瀟只要個百斤就要便宜,到時候話說出去了,又不好收回。
蘇瀟估算了一下,「總要個上萬斤吧。」
老闆咋舌,嘴巴張開半天才合上,「客官若真要萬斤,咱們千斤可送三十斤的同等炭。」
夏季生意不好,難得有這種大生意,老闆也是一次就給了絕對的實惠。
蘇瀟琢磨著確實也到位了,便點點頭,「那便三種炭各來四千斤吧,庫存可夠?」
「夠的夠的。」老闆喜笑顏開。
去年潯江府這邊趕上個暖冬,家家戶戶囤著過冬的炭火甚至都沒用完,他們鋪子裡的炭火也難賣,積貨到了現在都還沒有賣完,庫存挺多的。
他趕緊過去櫃檯上拿了單子,對蘇瀟的稱呼都變了,「老闆打算什麼時候要?」
蘇瀟想了想,最好是炭火和糧食一起到位,這樣也不必往客棧那送了,他們就直接雇些馬車運回去。
「你準備準備等我消息吧,也就這兩天。」她道。
「好嘞。」老闆刷刷在單子面寫了兩排字,然後過來給蘇瀟,陪著笑臉道,「老闆,咱們得交點兒定金。」
這麼大的生意,他要做的準備不少,若是一文錢不收,到時蘇瀟不要了,他這番功夫也是白費,所以定金肯定是要的。
蘇瀟痛快地掏出來三十兩銀子,「這些你先拿著。」
「好嘞。」老闆把寫好的票據給蘇瀟,「您拿著這個,到時候來取貨。」
「嗯。」蘇瀟把紙折了幾折,塞進懷裡,然後又折身回到了之前的糧行。
沒等多一會兒,夥計就回來了,說是庫存那邊足夠,但是五萬斤不是小數目,糧食裝車也需要一些時候,只怕從現在開始弄,送到蘇瀟府上也要傍晚了。
蘇瀟倒也不急,於是先在這邊交了定金,讓掌柜把糧食裝車準備好,又去了下一家糧行。
一天的時間,蘇瀟跑了三家糧行,一共買了九萬斤的糧食,並一萬兩千斤炭火。
因為另外兩家糧行並沒有之前那家糧行大的緣故,庫存也不夠,就只各買了兩萬斤。
本來蘇瀟是打算去牙行僱車馬來運送這些貨物的。
但是在其中一家糧行談生意的時候,她聽說那家糧行也是有送貨服務的。
當然,糧行的送貨服務是指在府城之內,或者附近的縣城,像是這麼遠的路程,要是真想送,肯定是得加價的。
而因為夏季的生意不好,糧行送貨的人手倒是很充足。
蘇瀟只要適當地加一些價錢,比在牙行裡面雇用車馬都要來得便宜,就能讓糧行幫忙送貨。
了解這一點之後,蘇瀟便回到之前那兩家糧行問了問,除了那家炭火行沒有那麼多人手和車馬,其他兩家都是能夠為蘇瀟送貨的。
這樣倒是能省去不少僱人的麻煩,於是蘇瀟和掌柜的商討了加價,又約定了時間。
在三天後的早上,蘇瀟和八個鏢師隨同大隊人馬,押送近十萬斤的貨物,浩浩蕩蕩地返回府城。
來時他們騎馬過來,輕裝減行,返回的時候要運送大批的貨物,沉甸甸的車馬慢行,中間又要住店,用了比來時多一倍的時間。
這一來一回,耗去了蘇瀟一個月的時間。
接著,蘇瀟馬不停蹄地又去了潯江府臨近的另一個府城,尋買了十幾萬斤的糧食,填進自己的大庫房。
如此,她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囤了二十多萬斤的糧食,並一萬多斤的炭火,數量已經相當可觀了。
但是她覺得這還不夠,其實再多囤一些也是可以的。
只是這兩個多月的耗費,已經到了夏季的尾聲,整個三伏天都沒有下雨,出了三伏天之後,天氣還是那麼炎熱,依舊沒有落雨的跡象。
百姓們漸漸感覺到了大旱的前兆,家裡有存糧的都不敢往外賣了,嗅覺靈敏的商人也開始囤糧。
市面上的東西是根據供應和需求來決定價格的,一旦某樣東西買的人多了,勢必就要漲價。囤糧的人多了,糧食也開始漲了起來。
蘇瀟前日從糧行經過的時候才打聽過,過幾日再問的時候,居然就漲了兩文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