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燈火通明
2024-06-17 09:51:32
作者: 白衣不渡
那人,料來就是蘇豫了罷。
當年蘇闕違背父意往廢太子府中遞過一紙書信、曾助他逃過一劫無妄之災,這已算是盡過忠了,而當年之事既與廢太子相關、又確屬朝堂之事,昭惠帝思來想去,能合得上時間、又曾經撼動過廢太子裴燁的舊事,似乎就只剩東山道之事了。
那時的裴燁陷在駭人聽聞、朝堂震驚的東山道之事中無法抽身,無形的流言傳遍東璃的大街小巷、逐漸浮出水面的罪證也紛紛指向了當時的太子裴燁,原本出身正統的東宮太子竟在一時之間成了整個東璃口誅筆伐的罪人,還要背負著草菅人命、枉顧聖意的罪名。
裴燁在東山道舊事之中難以脫身,險些痛失太子之位。
後來還是一封多此一舉、卻載滿了血淚的請命書救了他一命,那紙血書讓原本留有紕漏的東山道之事變得過於周全細密,好似環環相扣般天衣無縫。
可有些事情過滿則溢,過於圓滿本就是最大的端倪。
只是此事已去經年,許多痕跡都被有心之人刻意抹滅,即便是要追究當年的是非對錯也少不了要話費一番功夫,而成全蘇闕的孝道不過是耽擱一天而已。
昭惠帝鑽研帝王之道多年,寬嚴並濟、恩威並施的御臣之術還是能拿捏住幾分精髓,故而他只是略一沉吟便抬手道:「事有輕重緩急、辯對錯也分利弊,彼時你既已經為朕盡了忠,今日朕全了你一番孝心也無不可,況且當年的舊事朕也不可只聽信你一面之詞,冤屈也好、認罪也罷,都待得明日過後再說罷。」
蘇闕穩穩行了一禮,聲音愈發恭敬:「微臣謝過聖上成全之恩。」
本章節來源於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
昭惠帝伸手揉了揉眉心,隨即又借著手指的支撐、緩緩合上了眼睛,似是累了一般低低吩咐道:「夜深了,今日你便歇在青竹閣吧,大理寺的事情就交給雲景去料理,他既有本事能將你帶進宮來,大理寺那邊他也就有本事瞞得過去。」
青竹閣原是宮中雜役的居所,後因意外走水被大火燒了大半,之後雖是簡單修葺了一番,但煙燻火燎的痕跡太重,終究是顯得有些忌諱,在雜役們換了住處後,青竹閣就徹底荒廢下來,眼下大抵是荒草叢生、人跡罕至。只是蘇闕本該是看押在大理寺中的一名罪臣,此時出現在宮中已是不合規矩,若是堂而皇之地以戴罪之身住進廂房別院,平白落人口舌不說,怕是連葉天凌也蓋不住蘇闕已經不在大理寺中的事實,一旦走漏風聲,怕是要打草驚蛇誤了明日的正事。
昭惠帝雖未說破,但「青竹閣」三字一出,葉天凌便猜到了昭惠帝已然是對當年的東山道之事起了疑心,否則他不會用這種悄無聲息的方式將蘇闕藏在宮中,更不會讓他將大理寺中的後事料理乾淨。
御書房中燈火通明,君臣三人心中同樣透徹明亮,只要蘇闕連夜進宮之事不會外泄,明日朝堂之上定會有人拿當年舊事當作刀槍劍戟、欲置蘇闕於死地。
葉天凌與蘇闕躬身行禮退出了御書房,一人跟著領路的太監往青竹閣方向去了,另一人則順著來時的道路往宮門那頭去了,竟是誰也不曾多發一言。
早年之前因東山道一事而被揪住把柄的官員多不勝數,當朝大員亦是不在少數,可漏網之魚也同樣為數不少,就連蘇豫和李家也成功從此事中抽身而退,昭惠帝當年沒有一查到底正是因為他不想為此動搖國之根本,也不想讓前太子裴燁本就危如累卵的名聲再陷在泥潭之中。可昭惠帝當年留下的一絲餘地如今卻成了另一場風雨的開端,而其餘諸子的狼子野心也顯然比廢太子失勢要來得更早,昭惠帝本就是經過了手足傾軋、腥風血雨才榮登大寶,少年是更是飽受嫡庶尊卑的掣肘,因此才格外看重血脈正統、忌諱結黨營私,如今看來,昭惠帝的這番良苦用心到底還是逃不過被辜負的命運。
這夜的大雪一直落到天光大亮也未有絲毫將歇的趨勢,綿綿密密仿佛沒有止境,京城的街頭巷尾、屋檐樹梢皆是一片瑩白,積雪深深之中,唯有進宮必經的那條官道被灑掃一新,只余深深一片水漬。
而這日的早朝也如舊般有條不紊,好似絲毫不受風雪的影響。
葉天凌身形挺括地立於大殿一旁,不悲不喜地看著蘇豫拱手行禮言有事要奏,許是他的眸光太冷、又許是蘇豫對他仍有顧忌,蘇豫進言之前先往葉天凌那頭望了一眼,只覺那人如皚皚白雪般佇立於高山之巔,一如坊間傳言那般冷漠疏離。
只是蘇豫也來不及多看一眼,耳邊傳已經來一聲輕不可聞的輕咳,宋岳便是未曾遞來眼神,蘇豫也聽得懂其中的催促。
於是他正了正神色、定了定心神,用義正言辭的口吻朗聲說道:「罪臣蘇豫教子無方、有一事懸在心頭良久,日夜難寐、寢食難安,今日特奏明聖上,以求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