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024-06-12 04:48:39
作者: 丁邦文
陽城市區的護城河改造工程,確是馮開嶺在常務副市長任上的一個傑作。這個工程的成功,不僅激活了陽城這座千年古城,而且巧妙避開了市委、市府兩個一把手之間的矛盾。
陽城是一座濱江小城,初建於宋代,成型於明朝,清代則達到鼎盛的程度。因為瀕臨長江的緣故,藉助於周圍四通八達的水運,陽城的轉口貿易歷來相當發達,常年流轉著大江南北的棉花、糧食、油料、家禽等等,同時也吸引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客人駐足定居,隨之帶來了各地豐富的民俗與文化。加之,陽城當地人世代重視教育,歷史上進士舉人輩出,狀元也有好幾位,更是形成了非同一般的文化積澱。幾千年綿延下來,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相互輝映,最直觀的結果,便體現在城市建築上,一條條從石板到青磚鋪成的古街,一座座印記著城市年輪的建築,無論是外觀、線條、色彩還是內部架構,無不構成了陽城鮮明的城市個性,以及濃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選擇馮開嶺主持這樣一座城市的規劃建設,還是比較合適的。在馮開嶺之前,洪書記和丁市長都曾經做過主管城市建設的副市長,後來又都做了市長,兩人對城市建設的理念、風格卻有著很大差異。洪書記主持政府工作時,正值全國性的舊城改造風潮,一時大拆大建風起雲湧,按照他的設想,陽城面貌要想天翻地覆,必須實施「城市更新」,設法把城市從破爛中解放出來。而解放的唯一途徑,便是大面積拆舊建新。丁松市長則強調「大城市」的概念,認為現代城市樓房唯高,馬路唯寬,一切都應當講究大氣派大手筆,甚至提出建設國際大都市的口號。好在陽城委、府兩邊的矛盾是個老問題,政府主官的想法一般很難兌現,因此,洪書記、丁市長的城建理念都未能順利施行,否則,若是真的遵照執行起來,陽城早就不知變成什麼樣子了。
馮開嶺擔任分管城建的常務副市長以後,一方面需要設法解決城市規劃無序、建設思路混亂的問題,一方面又要在洪、丁之間的矛盾夾縫中求得平衡與生存空間,委實吃了些苦頭。
雖說沒有專門接受過城市規劃、建設方面的專業培訓,過去在省市機關工作也從未涉足過城建領域,可馮開嶺畢竟是接受過高等教育、善於吸收新知識的新生代,早在擔任分管農業的副市長期間,他就發現陽城城建的混亂,完全是因為黨政主官各自為政、相互拆台造成。在馮開嶺看來,陽城的城市建設既不在一味求新,也不在片面求大,而是應當考慮城市的歷史與現狀,著眼於未來發展,充分體現城市的特色與個性。陽城是江城、水城,也是一座有著豐厚歷史的文化之城,如何把這兩方面的特點既充分突顯出來、又有機融為一體,應該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根本點。於是,走馬上任之初,他悄悄出去走了一遭,考察城市保護、開發的樣板,問計國內知名專家,最終決定圍繞眼前這條縱貫陽城市中心的十里護城河做文章。具體說來,就是以這條城市內河為主線和媒介,把整座城市裡星羅棋布且又相當分散的寺院、廟宇、塔樓、名人故居等等古建築串接起來。如此,原本鬆散的城市布局馬上就緊湊了,貌似死寂的建築物讓流動的水給帶活了,斷隔的城市發展脈絡也一下變得清楚而連貫,即使是那些在過去拆建中遭到破壞的東西,慢慢也可以得到恰當的修復。馮開嶺的這個城建理念,雖然得到上海同濟、北京清華等著名高校幾個建築學泰斗的一致好評,在陽城卻不敢冒昧端出。
此前相當長一個時期,陽城的實際情況是,凡是有關城市建設方面的議案,大到拆除一片建築、新建一條馬路,小至搭一座橋、造一塊綠地,丁市長說東,洪書記偏說西,政府這邊定下一橫,市委那邊非得改成一豎,因此,要想真正做成一件事非常難。
在夾縫中磨礪了一段時間,馮開嶺慢慢也悟出了竅門。護城河改造方案形成之後,他即以增強城市規劃、建設的科學性為名,提出建立一個城市建設智囊團,藉助省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設計單位的知名專家,廣泛為陽城的城市規劃和建設出謀劃策,甚至充當幕後決策都的角色。為了平衡委、府兩邊的心態,在組建這個智囊團的時候,馮開嶺把開列專家名單的權力基本上一分為二,主要交給洪書記和丁市長定奪。這樣,他的城建理念既可以得到智囊團的檢驗、論證與完善,又可以藉助智囊團的名義來順利推行,巧妙避開了委、府兩邊根深蒂固的矛盾。事實證明,這是個非常充滿智慧的決定。護城河改造方案一經提出,就得到智囊團的首肯,洪書記、丁市長自然也非常滿意。事實上,關於這條護城河的改造,早在馮開嶺當年離開陽城到省里工作時就已列入規劃,可直到他回來當了常務副市長還沒見動靜,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洪書記主張沿河兩岸搞高檔商鋪,建設十里商業步行街,而丁市長則主張建造超寬馬路,形成新的城市中軸線。現在建成的這種沿河景觀帶,兩邊以綠化帶、水上觀光走廊為主體,嚴格控制岸上建築的密度、樣式、用途、層次,水面則修建或重建了一些不同朝代、不同風格的橋、亭、榭,一座城市因之而神韻漾動,流光溢彩。
如今的護城河,一改過去污物漂浮,臭氣逼人的景況,碧波蕩漾,垂柳依依,彎彎曲曲環護著大半片陽城市區,一頭連著大運河,一頭連著長江。河的兩岸,用花崗岩做了斜斜的護坡,兩邊是寬寬的花圃,臨水搭了一條木質廊橋。一年四季,河面上都有水鳥蜂蝶嬉戲,花圃里有市民晨練夜舞,廊橋上依偎、流連著年輕的情侶。即使是晚上十一二點了,也還仍然可以見到三三兩兩游哉悠哉的市民在徜徉。
本章節來源於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
說實話,即使拋開秘書的身份,僅僅從一個普通市民的角度看,馮開嶺的能力、水平、才幹,特別是近年在城市建設方面所做的努力與貢獻,那也是大家公認並有目共睹的。這幾年,黃一平近乎零距離地感受到了馮市長為此所做的一切。
「如果您一旦到了市長這個位置,就能夠更加放開手腳,大展鴻圖,那也真正是陽城人民最大的福音哩。」黃一平很真誠地對馮開嶺說。
馮開嶺感嘆道:「是啊,人在不同的位置,所表現出的智慧、能量、水平是完全不一樣的,未來之前途更加具有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