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末代槍王(1-3)> 第一百二十五章

第一百二十五章

2024-06-12 04:48:15 作者: 祁連山

  在一個天高雲淡的好天氣,他騎了棗紅馬領了藏獒哦日剛森向念茲在茲、無時忘之的祁連山麓進發了。這次的進山與往日進山的心情有些不同,以往的目的之一是想尋找土匪頭子張子龍,今日卻沒有了這個牽掛。正是世事難料,他尋找了一輩子的土匪張子龍居然陰差陽錯地成了他的兒女親家,他不知該如何處置張子龍,去請教倉央活佛以解心結。活佛沒找見,但心結卻解開了。

  上次,他告辭措欽吉瓦離開大寺後,望著初春尚未解凍的青海湖,望著遙遠飄渺如蓬萊仙島的海心山,打消了去尋找倉央活佛的念頭。活佛為考取大學位潛心學業,此時此刻去找他未免不合時宜,待活佛修行告一段路,再來請教不遲,於是他悻悻地回到了樺樹灣。

  回來後,他一直被心魔煎熬,直到春暖花開草長鶯飛的一天,他估摸活佛已經回到了寺院,又前去拜訪他。

  這天,他途徑離大寺不遠的祭海台。這是環湖地區的人們一年一度祭奠青海湖地方。在環湖漫長的海岸線上,這種祭海台有好幾處。青海湖被人們尊為「神靈」,生活環湖草原的藏族蒙古族乃至漢族土族素有祭祀名山大川、江河湖海之俗,就如他曾經組織進行過祭奠楚麻海一樣。只是青海湖的祭海活動已然源遠流長,據說始於唐代,至今已有千年之久。不惟民間祭,官方也祭,對歷史頗有研究的李廷德在那次楚麻海祭奠活動後,曾賣弄地對他們大談特談青海湖的祭海盛況,以此貶低楚麻海祭海活動規模之小、規格之低和成效之微。別人聽著一笑置之不可置否,因為大家都知道,不論規格有多高、規模有多大,但目的達到了,那就是向冥冥之中的神靈表達了黑頭凡人們與自然長期共存、和諧平衡的渴望,祈求海神庇佑人畜平安,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願望……而他卻仔細地聆聽了,並且銘記在心,以備以後再行祭海時如法炮製。

  他甩鐙下馬,虔誠地跪伏在那些酷似小塔的石磊間,久久無法起身,心中默默地將自己與張子龍的恩怨情仇向海神傾訴,希望海神給他一些啟示或者暗示,化解他心中的鬱結。他相信海神是存在的、靈驗的,要不為什麼每每祭海儀式剛剛結束,賽馬開始之際,剛剛還是晴朗的天空,卻突然間烏雲密布,狂風大作,緊接著便下起吉祥的細雨,為大西北常常乾旱的草原、土地降下甘霖?他想,此時海神肯定在煙波浩渺的海底,或者在虛無縹緲的天空聆聽他的傾訴。

  

  傾訴完了,他抬起頭,座西面東眺望大海,尋求神靈的暗示。

  也就在這一剎那,他被朝陽下青海湖之美深深地震撼了!只見在朝陽萬千光芒照耀下,湖面水天一色波光瀲灩,湖水時而紫紅、時而碧綠,時而青藍、時而墨黛,變換著絢麗迷人的色彩。在鱗鱗波光下,一條尺把長的湟魚躍出水面,濺起了大大的浪花,浪花瞬間製造出了一道小小的彩虹。

  甄二爺知道,湟魚是青海湖唯一的魚種,也是青海湖的特產,形似紡錘,渾身無鱗,肉質細嫩,鮮美無比。這魚可以說是青海人的救星,三年生活困難時期,絕大多數人,特別是城裡人,就是靠它才活下來的。那時候,農牧民在祁連山麓里打獵、溝溝壑壑里尋找「代食品」時,城裡的每個單位都派出一部分人在青海湖裡捕魚。長期大規模的、不間斷的捕撈,使湟魚數量急劇減少,像剛才那樣的大魚,已經非常罕見了。

  他由這條魚聯繫到了自己。湟魚因為生活在高寒的雪域高原,生長非常艱難,一條半斤重的魚需要十年時光才能長成。這條尺把長的魚,跟自己一樣,肯定是逃過了諸多劫難、歷經了千險萬難才活到今天的,但它心中是否也充滿仇恨、鬱結了說不明道不清的失望、沮喪、痛苦和矛盾呢?「肯定沒有!」他苦笑著自我否定。它心中肯定充滿了慶幸充滿了幸福感,你看剛才歡快的躍動,就可以看出它正在享受生命的平和與喜悅!自己也已然垂垂老矣去日無多,是否也應該徹底摒棄仇恨忘卻煩惱,心靜如水地享受生命中最後的美好時光呢?但是,能摒棄能忘卻嗎?他的腦海中又跳出張子龍那張猙獰的臉,跳出了他在乾隆溝及其它地方的件件暴行……

  往事不堪回首。他趕緊掐斷了思緒,安步當車沿湖而行。青海湖碩大無朋,方圓三百六十公里,就像一盞巨大的翡翠玉盤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間。在這乾旱寒冷的高山草原間,憑空有了這麼一個美侖美奐的大湖,你能不感嘆大自然造化的神奇?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青海湖周圍是一片平坦的大草原。草原中間有一個很大的泉眼,上有石蓋,泉水因而常流不溢。後來兩個僧人去西天途中路過此地,師父讓徒弟到泉中取水並特別囑咐要蓋好井蓋。而心急口渴的徒弟取水後卻忘了蓋井,結果井水洶湧而出。師父趕忙抓起附近的一座小山扔進水中,才將泉眼壓住。但原來的草原早已變成汪洋一片,周圍的人家也被淹沒一空。後來,人們便把青海湖稱為「赤秀潔莫」,意為「萬戶消失的地方」。而把這座壓住泉眼的海心山稱為「錯寧瑪哈岱哇」,意思是「海心大天神」。

  據說,這青海湖就是傳說中王母娘娘的那個瑤池。對歷史頗有研究的李廷德說,上古時候,舜與西王母同是虞的後代,王母娘娘是虞後代中的一支西遷者,從中國的東部遷到西部,故稱西王母。她們遷到青海湖地區,建立了自己的王國,叫西王母國。

  令他不解的是,這位馳騁沙場擴疆建國的女英雄為什麼後來衍變天界儀態高雅而又威嚴的王母娘娘了?大概這位女英雄原本就是神,掃除了人間妖魔構建了王國樂土後重新返回了天界,就像英雄格薩爾王;或者因為功勳卓著品德高尚而後來成了神,就像關公關老爺。

  倉央活佛也說,這青海湖在古藏語被稱為「赤雪甲姆」,「甲姆」的漢語意思就是「王母」。「赤雪」在藏文中有兩種解釋,一是擁有萬帳臣民,二是吞沒萬帳。第一種意思不言而喻,是說青海湖海神是統治環湖百姓的國王,這後一種解釋,說明青海湖風高浪急,曾吞沒過帳房和人畜,在萬分危急之時,西王母出現,制服水患,拯救了眾多牧民和牲畜。千百年來官方和民間的祭海,就是祭奠這位神通廣大的王母娘娘。

  他放眼煙波浩渺的青海湖,心中浮現出《西遊記》中那個雍擁華貴有儀態萬方美麗端莊的王母娘娘。《西遊記》中王母娘娘給他的印象是深居天宮盡享榮華富貴的女神,而不是一位體察民情救民於水火的菩薩。在聽倉央活佛解釋前,他很難將二者聯繫起來。但學識淵博品德高尚的活佛說了,那肯定沒錯。跟環湖的所有虔誠信仰佛教的農民牧民一樣,他們對活佛的解釋深信不疑,不論是佛經還是生活中遇到的疑惑。

  遐思間,棗紅馬馱著他,踏入了青海湖入戶河流沙柳河。此時正是農曆六月間,每年的這個時候,湖裡的湟魚都要湧入這些入湖的淡水河流,成群結隊溯流而上,洄游到芳草萋萋溫暖舒適的河灣去產卵去繁衍後代。

  沒等他回過神來,棗紅馬已然噴著響鼻涉了河,身後馬蹄下泛起了一片死魚。他心疼至極,趕緊下馬,撈起來那些死魚,放在的岸邊,希望翱翔在天空中的斑頭雁、天鵝等水鳥來食用。但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此時河道中布滿了湟魚,對這些死魚,它們是不屑一顧的。

  他下了馬,蹲在河邊,忘情地欣賞著這「半河清水半河魚」的曠世奇觀。只見數不清的湟魚布滿了河道,層層疊疊洶湧澎湃,使河水的顏色都變成了深黛色。在淺灘處,大量的湟魚背鰭露出水面,奮力遊走,恰似千帆競發。而在農場修的攔河壩前,數以萬計的湟魚一次次地溯流躍起,不斷上演著現實中鯉魚跳龍門的故事……

  他隨意伸手河中,順手撈出了兩條五寸長短的小魚,突然感慨萬千。湟魚的生命是卑微和渺小的,卑微和渺小得似乎人人可以踐踏,人類肆意捕撈、飛鳥隨意獵殺……但它們又是尊貴的偉大的。試想,如果沒有了湟魚,青海湖將是怎麼的一個湖?不要說別的,沒有了湟魚,就不會有青海湖湖濱、特別是鳥島那萬鳥翔集的壯觀景象。

  在青海湖的西北隅,距布哈河三角洲不遠的地方,有兩座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島嶼,一東一西,左右對峙,傍依在湖邊。遠遠望去,就像一對相依為命的孿生姊妹,在湖畔相向而立,翹首遙望著遠方。這兩座美麗的小島,就是舉世聞名的鳥島。

  鳥島,正是因島上棲息數以十萬計的候鳥而得名。島上棲息著斑頭雁、魚鷗、棕頸鷗等幾百種珍禽異鳥。這鳥島及入湖河流三角洲地帶,由於地勢平坦,氣候溫和,三面繞水,環境幽靜,水草茂盛,特別是魚蟲繁多,成為鳥類繁衍生息的天堂。每年春天,數以萬計的各種鳥類不約而同地來到這裡,在島上及湖濱各占一方,築巢壘窩,產蛋生卵繁育後代。沙灘上黑頭、灰白身子的銀鷗鋪天蓋地,它們或臥或立,或飛或落,令人眼花了亂;河洲中,雌鳥們臥沙孵卵,雄鳥們分別呵護著自己的妻兒,守衛著自己的家,一旦發現敵人,便張開翅膀,高聲鳴叫,沖向敵人,將其驅走,喧鬧的「嘎嘎」不絕於耳;湖面上,不時有列隊的大雁或鸕鶿貼著水面飛過,有天鵝或信天翁自由自在地翱翔……這幽美壯麗的鳥島風光,這奇特的水禽生活,曾吸引過無數人前來觀光,引來無數人對它的憧憬和嚮往……青海湖,因有了鳥島而豐盈,鳥島,因有了百鳥而聞名遐邇,而百鳥,因有了湟魚才這樣種群繁盛,歸根結底,青海湖,是因為有了湟魚,才變得這樣靈動、豐富和生機無限!

  這就是這卑微的生命創造的奇蹟!它們在這高寒的環境中,每年溯流而上,克服困難、前仆後繼甚至不惜犧牲生命,去完成神聖、神秘的偉大使命,這種精神除了令人敬佩外,讓人不由產生疑問:湟魚這種神聖舉動原動力是什麼?僅僅是生命的本能?誰又敢肯定地說,這不是冥冥之中神的特意安排?

  他站起來,仰望蒼天。天空一如既往地湛藍清明、高遠空靈,毫無靈異顯現,但他心中突然有了莫名的悸動,有了難言的感悟和啟發。這讓一個大膽的決定在他心中油然而生:他要轉湖拜佛!他要以轉湖的神聖之旅,滌盪心靈中的齷齪骯髒,化解靈魂中的痛苦和煩惱,完成自我救贖。

  這轉湖原本有時間之限,一般在藏曆水羊才轉。但自己已然垂垂老矣,能否等到水羊年,尚屬未知之例。他想,只要自己佛心虔誠,大可不必拘泥小節,何況自己一生顛沛流離,為生活而八方奔波,沒有閒暇時間真心拜佛,今日兒女成人,生活安定,正好可以了卻一生的心愿。

  他知道,這轉湖形式並無定規,可量力而行。可乘車疾馳,也可騎馬或步行轉湖,但最隆重的,莫過於磕長頭轉湖了。這種轉湖者往往在膝蓋和雙掌紮上用牛皮或橡膠做成的護板外,張開雙臂,雙手合十,俯身屈膝,整個身體接觸大地,用手畫劃一道線,然後站起來,站在那條線上,重新張開雙臂……一步一磕頭,用身體將聖湖丈量一遍。

  許他深知憑自己的衰微之軀,無法完成這磕長頭轉湖的神聖壯舉。許多人死在了轉湖朝拜的路上,但他們是幸福的人,因為信仰淨化了他的靈魂。他還不想死,因為這個世界還有許多他放不下的事。因此他決定選擇騎馬轉湖。他想,自己只要一心向佛信仰虔誠,一樣能夠達到目的。

  對於一心向佛的僧侶而言,這轉湖意義匪淺。青海湖是身、語、意之聖地,也是聖地中的殊勝者。在別處修行一百年才能成佛的話,在這裡修行彈指間就能修成。修行者繞湖而行,便可行到無量的功德和淵博的知識,並能捨去自己的惡習和痛苦。若不這樣做,會導致眾生愚昧,大地貧瘠,植物枯萎,生靈泯滅……

  他騎上馬,沿順時針方向迤邐而行。騎行不久,便來到了沙柳河河洲、那片名叫仙女灣的地方。仙女灣是水草豐美的天然牧場,也是秋冬季大天鵝的棲息地,春秋四時景色不同,一日之中千姿百態,近年來經過縣委、縣政府的宣傳推介,更成為了馳名西北的旅遊勝地。其景可用四句話、十六字概括。

  一曰「草原神韻」。仙女灣雨水充沛、氣候溫熱,牧草繁茂,如茵似毯,各種野花點綴其間,更使它如錦似鍛。牛羊和駿馬覓食在嫩綠的草原,禿鷲和雄鷹盤旋於碧藍的天空;牧草的馨香沁人心脾,野花的芬芳讓人周身舒暢,更兼「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仙女灣充滿了詩情畫意,遊人每至此,往往心曠神怡沉醉其間。

  二曰「玉盤落地」。仙女灣水漲為湖、水落為洲,地勢開闊、平坦如砥,盛夏雨水充沛之時,大小湖泊星羅棋布散落其中,遠遠望去,在陽光照耀下閃爍金光,猶如一面面潤澤晶瑩玉盤,在一片青翠中閃爍著銀色的光芒,讓人嘆為觀止流連忘返。

  三曰「天鵝孵雪」。冬日的仙女灣冰封玉砌、銀裝素裹,天空澄碧,風寒靜寂。不遠處的青海湖像一面巨大的寶鏡在陽光下熠熠閃亮,放射著奪目的光輝。當千萬隻夏侯鳥南飛而去時,一批批潔白的天鵝卻從寒冷的北方飛來,在旭日或夕陽的縷縷霞光中,或翩翩起舞,或休閒戲水,或棲息孵雪,把湖光山色塗抹得絢麗多彩,為冬天的仙女灣茫茫的青海湖增添了無限生機。天鵝是禽類的貴族、鳥中的尊者,其德之馨,無出其右,因此只可遠觀也不可近賞,更不可褻玩,遊人至此,劣行頓斂,變得高尚無比。

  四曰「魚鳥呈祥」沙柳河河口河汊縱橫,洲島密布,放眼望去,各種飛鳥斑斑點點,黑白相間,或恣意嬉戲,或盤旋號叫,萬鳥齊飛,竟翔天空;大小湖泊中的黑頸鶴、天鵝珍稀飛鳥成群結隊,或棲息湖畔嬉水自樂,或翩翩於藍天翱翔起舞;信步河邊,但見游魚不時躍出水面,盪起一圈圈漣漪,加上那聲聲蛙鳴陣陣蟲叫,讓人真切的體會到自然和諧安寧吉祥。

  甄二爺早就聽說過這個美麗的地方,還沒有走近的時候,已在心中留存了萬千的遐想。今日置身在這明朗的藍天下,沉厚的牧草中,遠離了塵世的繁華和人間的紛雜,頓覺心曠神怡,似乎那些長期以來鬱結在心中的煩惱已被永遠地化解在這秋風長天、萋萋芳草中了。

  棗紅馬知道主人正沉浸在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中,它也安步當車,一邊悠閒地行進,一邊啃食鮮嫩的牧草。沙柳河至此已無湍湍激流,變得舒緩溫柔,甚至無拘無束地漫漶在如茵綠草中,滋養著這片豐美的草原。沙柳河發源於年欽夏格日山。該山據說是西王母修行居住過的地方,山峰頂端有一高約三米、腰圍三米石柱,就是《山海經》記載的「崑崙銅柱」,被藏族群眾稱為「鎮山神柱」。獨特的山型地貌和有關西王母的美妙傳說,給年欽夏格日山籠罩上了一層傳奇色彩,許多知識淵博的學者、得道的高僧大道每每來此,研究考證、頂禮膜拜。山體高大巍峨,山頂積雪終年不化。沙柳河,真是雪山溶化的點點清水匯集成溪,穿過峽谷,流經廣袤的哈爾蓋大草原,最終形成澎湃大河,流到這裡流進青海湖。

  他騎在馬上,注視著腳下的漫遊的河水,突然想到了人生。人生不就是一條河嗎?當我們納父母之精液,吸天地之精華,在母腹中孕育成一生命體時,就像雲中的一粒雪,已然躁動不安;當我們呱呱墜地、稍有能力時,便懷著好奇,竭力擺脫父母的約束,嚮往外邊多彩的世界;年輕時,我們闖蕩社會,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像流經高山峽谷的溪水,能量集中,目標一致,奔騰有力,首選速度,拋棄優雅;中年時,我們事業有成,兒女成年,就像流經草原的河水,雖仍洶湧澎湃,勇往直前,但多了幾分從容,幾分優雅;到老年時,流出峽谷,天地豁然,四下漫遊,恢弘一片。年輕時,峰高谷深,堡壘堅岩,對象單一,潤澤有限;中年時灘涂寬闊,廣澤從容,但河渠彎彎,迂迴曲折,不免心態失衡,浮躁虛華;只有到了老年,才真正到了這萬物生命之源、「地球之腎」的濕地,才能潤澤廣闊、容納萬物,才能兼容並包、消解衝突,才能自淨其污、造福他人……

  自己已然步入晚年,生命之河早已流出了高山峽谷、彎彎河渠,現在應該是容納萬物、澤潤他人的時候了,卻怎麼就放不下與張子龍的那點恩怨情仇,消解不了心中的仇恨憎惡呢?

  他長嘆一聲,最後看了一眼驕陽下美輪美奐的仙女灣,打馬快速地朝前奔去。

  之後的一個月,他拜謁了沿湖所有的名剎古寺、仙蹤佛跡,特別專程去拜訪了兩個地方。

  一是環湖有名的卻吉大寺。卻吉寺依山傍水,寺院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壯觀,經堂,經樓、僧舍集藏漢建築藝術為一體,飛檐麗閣,雕樑畫棟,金碧輝煌,莊嚴雄偉。他專程拜訪,不僅為了禮佛,更為了超度父親的亡靈。

  大約是煤礦發生事故他死裡逃生回到樺樹灣的第四年吧?他又一次地去了斡爾多草原,去了獵人且諾尖木措家,去打探張子龍的行蹤。一直以來,他覺得張子龍就生活在那片草原,寄宿在且諾尖木措家。張子龍沒找著,但他意外地發現,原來那個槍法精絕的老獵人且諾尖木措居然是自己失蹤了幾十年的父親!

  父親已至八十高齡,風燭殘年身體衰微,飲食起居極為不便。他孤苦伶仃,是生產隊的五保戶。他極力請父親回到家,同他妻兒一塊享受天倫之樂,但他堅辭不就,說自己一生殺生太多,罪孽深重,已然決定到卻吉寺出家為僧,吃齋念佛超度亡靈,也為自己還消業障。

  看到父親去意已決,他也無可奈何。之後的日子裡,他常常到卻吉寺,為寺院施捨財務,供奉三寶,以盡人子孝道。大前年,父親在寺院無疾而終,了卻了他艱辛而卑微的一生。

  在寺院,他請活佛念了幾卷經,祈求佛力加持,增加父親的福力,減少父親的苦難後,便黯然離開了。

  二是去了一趟情人崖。情人崖坐落在剛察縣城西北方,是沙柳河邊一高數丈的懸崖。熱戀的少年少女都喜歡到這裡,相擁相依看夕陽看草原,將至純至真的愛情及海枯石爛心不變的誓言與一同向晚霞映襯下絢麗多彩的青海湖敘說,崖由此得名。據說,在情人崖發下的誓言靈驗無比,戀人們在那高高崖頂的芳草地上發下誓言後,大多數人成就了美滿眷屬相親相愛白頭偕老,也有不少人沖不破種種世俗的桎梏而一同跳下此崖殉情,上演了一幕幕慘絕人寰的悲劇,讓後人來此憑弔時不禁感慨萬端唏噓不已。

  他來到崖下,燒了一沓黃表紙,祭奠和憑弔馬金花。李紅衛以反革命罪被判處死刑執行槍決後,馬金花便瘋了。瘋了的馬金花依舊穿著那身舊軍裝,扎著那條軍用皮帶,白天黑夜天踏著正步,喊著革命口號或唱著「大海航行靠舵手」在樺樹灣、門源川里竄行、遊蕩,看見放學回家的學生或聚集在一起開會的社員,便發表一些慷慨激昂的講話,間或嚷嚷著上北京天安門去接受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檢閱和接見。李紅衛的母親將她視為己出,將對屈死兒子的憐愛全然傾注到這個準兒媳身上,跟在後邊無微不至地照顧她,但有天不留神,她便從門源川里消失了。後來人們發現她竟然經過長途跋涉,來到這裡跳下了這情人崖,留下許多未解之謎讓後人猜測。

  甄二爺看著朔風中飛揚的黃表紙灰燼和裊裊婷婷的桑煙,不勝傷感不勝迷惑。馬金花跳下情人崖時年方十八,十八歲的她已然從大革命開始時那消瘦單薄的中學生出落成了豐腴高挑的美少女了。十八歲的馬金花與二十歲的李紅衛那純正革命的思想和行動下究竟孕育了怎樣的純真的愛情,使她在革命同志和親密戀人死去後,痛不欲生心智失控最後毅然決然地結束了自己年輕而美好的生命?是情人崖有神奇的魔力吸引她來此殉情,還是她特意選擇這個地方表明心跡?

  他不知道。也許馬金花真瘋了,瘋了的她鬼使神差懵懵懂懂地來到這裡,不慎掉下懸崖死了;也許她根本沒瘋,瘋了是只是那個時代那個世界。

  他站起來,最後看了一眼這個浪漫與殘酷糾結了悲歡離合、虛幻與真實交匯成無邊風月的地方,憂戚地離開了。

  隨後,他來到了久已嚮往的五世達賴泉。

  五世達賴泉坐落在青海湖北岸,離青海湖不足一公里處。據說,清世祖順治十年,五世達賴進京受冊,得到清王朝的正式確認,受封歸返西藏時,與隨行僧眾和地方官員三百餘人途徑青海湖,按宗教儀式續湖轉經,宿營在剛察境內的沙陀地區。由於長途跋涉,又缺飲水,五世達賴喇嘛慧眼所識,指示眾僧到沙陀南坡找水,這時五世達賴泉喇嘛的坐騎大白馬仰天長鳴,馬蹄落下的地方,湧現出涓涓流淌的泉水,此後世世代代,當地的牧民和路過的旅人,在乾涸的草原上有了解渴的甘泉。後世人們為了紀念五世達賴佛恩,將這眼泉稱之為五世達賴神泉。自此以後,把這聖潔的泉水稱作「昂曲」即晨星水,誰家背的「晨星水」越早表示誰家越幸運。淳樸的藏族牧民,每逢春節除夕天還未亮,將家中所有剩水倒淨,婦女們到聖泉背水,以示辭舊迎新。聖泉每年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眾多佛教信徒到此取用泉水,以求驅逐疾病來保平安。

  這是眼清澈甘甜的泉水,水量不大。近年來,政府在泉眼旁立了塊牌坊,上面用漢藏兩種文字書寫了「五世達賴泉」五個大字,並將泉眼精心修葺了一番,使泉水順著一根塑料管子汩汩流淌。

  泉水旁,一位年輕漂亮的藏族阿切在背水。她在精緻的木桶里灌滿了水,然後背著木桶,微弓著腰,邁著堅毅而沉穩的步伐緩緩走去。一邊走便一邊轉動經筒,一邊用悅耳動聽的聲音唱著一首歌。

  這曲調這歌詞甄二爺是那樣熟悉。說真的,他對藏語不是那麼精通,只是能夠聽懂一些日常用語而已。但這首歌他耳熟能詳,因為這首歌在藏區幾乎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它便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活佛的「情歌」:

  「那一天,

  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

  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轉山轉水轉佛塔,

  不為修來世,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月,

  我輕轉過所有經筒,

  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紋;

  那一年,我磕長頭擁抱塵埃,

  不為朝佛,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我細翻遍十萬大山,

  不為修來世,只為路中能與你相遇……」

  這些真摯感人、發自天籟、意境深遠、柔美委婉的情歌,扎西阿扣彈著六琴弦用藏語唱過,李廷瑞流著淚用漢語唱過,他也曾無數次地跟著哼過,並由此知道了這些歌的作者,那個偉大而苦命的活佛,也就是佛蹤呈祥演化為泉的五世達賴的轉世活佛六世達賴倉央嘉措。

  據扎西阿扣講,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生出於藏南門隅地區宇松地方的一戶世代信奉寧瑪派佛教的農民家庭,後被尋訪和選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但他坐床成為六世達賴喇嘛時,已然成年已然諳熟世間男女風情。據說,他就有一位情人叫阿吉媽米。那首著名的「在那東山頂上」,就是寫給她米的。這是一首憂傷的悲戚的纏綿悱惻的歌:

  「在那東山頂上,

  升起了皎潔的月亮;

  美麗姑娘的面容,

  浮現在我的心間。

  如果不曾相見,

  人們就不會相戀;

  如果不曾相知,

  怎會受著相思的熬煎。」

  ……

  他那時候想不通,倉央嘉措作為宗教領袖,如何不遵守僧徒不能娶妻生子、接近婦女的清規戒律,反而縱情聲色,並且寫下了這許多情意纏綿的情歌?也許,他的後來被廢,乃至顛沛流離至青海湖後不知所終,與這有關。但他經過了與卓瑪、妻子兩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後,才對倉央嘉措活佛才有了深切的理解和同情。倉央嘉措作為一個俊秀清朗、英姿勃發的青年,在未成為活佛之前,肯定是眾多女孩子的心儀的對象。藏族少女大膽、直率、多情的天性,怎不會讓年輕的活佛怦然心動?活佛只有逃離了與世隔絕的禁苑之牆,只有逃離了沉重如磐、令人窒息的清規戒律,才能獲得片刻的解放,他年輕、蓬勃的心靈才能享受燦爛的陽光,才能呼吸清新的空氣,才能在廣闊的天地里自由馳騁,才能還原一位真實、自我作為一個人的倉央嘉措……他的情歌,是對偉大愛情的痴情呼喚,是對本真生命的完美詮釋,是對佛教禪理的深刻闡釋,甚至是對萬物生滅的神秘預言……

  他站在泉水邊,注視著漸行漸遠的背水阿切遠去的窈窕背影,聆聽著從她那高亢、嘹亮、略帶悲楚的歌,一時間竟覺得那樣的震撼人心。是的,那是一種對人生徹底覺悟以後的悲天憫人的悲楚,那歌聲里分明蘊籍著一種沉甸甸的宗教情懷;那一刻,她喉嚨里的每一個音符都在敲擊著他心靈的琴鍵,激起他心中莫名的複雜感受……人生真如一場難醒的夢,不論是王后將相,還是凡夫俗子,每個人都有一份難言的情思,心中都有一份秘密,一份柔情,一份傷感,還有一份美麗的孤獨在夢中淺吟低唱,更有一份開疆擴土妻妾成群的野心、一份紅袖添香的期盼在夢中發酵膨脹,有一份刀頭舔血的仇恨、一份噬人靈魂的嫉妒在糾結纏繞……當夢醒時,所有的一切都消失了,唯有這片亘古蒼茫的高天厚土、這泓秋水長天的青海湖,依然那麼沉靜地矗立在這裡,告訴你她從遙遠的時間隧道那邊走來,走向永恆的隧道那邊。這期間,她們共同見證了滄海桑田的變遷,見證了征戰殺伐後「白骨無人收」的殘酷,見證了關山明月前「長雲暗雪山」的寂寥,也見證了「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的離愁,更是見證了「直叫生死相許」的至真愛情和「笑談渴飲胡虜血」的快意恩仇……而這一切,就像過眼煙雲,在隧道里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就在這剎那間,一種空曠、寥廓、悠遠的情愫象電流一樣襲遍了他的的全身。他有些激動地抬眼望著青海湖,靜靜地與湖對視著、交流著,突然間似乎大徹大悟了。是啊!聖湖正因為不辭其小,容納了由周邊阿尼瑪卿等雪山聖潔雪水,匯集成一百零八條河流,乃有其大!人的心胸應該比這聖湖更大,更能容納一切!

  他忙不迭地滾鞍下馬,面對著夕陽下雪山長雲映襯著的青海湖,久久跪伏不動,為自己一生的仇恨、嫉妒、貪婪、自私等等靈魂中的骯髒、齷齪向聖湖懺悔。跪伏良久後,他的內心如這聖湖之水一樣清澈澄明。他終於徹底地寬容了張子龍,將他倆之間一輩子的恩怨作了一個煙消雲散的化解。

  他打消了去拜訪活佛的念頭。

  藏獒哦日剛森在他周身歡快地奔跑跳躍,追捕著他馬蹄下不時蹦跳而起的野兔之類的小動物。沒有了鐵鏈的羈絆沒有了莊廓那四周高高的土牆,哦日剛森的心情如同甄二爺一樣得到了徹底的釋放。女婿悔過說,像哦日剛森這樣純種的藏獒,尤其是俗稱火焰焰,行家叫「鐵包金」的藏獒在整個藏東乃至藏北草原已然是鳳毛鱗角極其罕見了。物以希為貴,據說哦日剛森的市價至少在一百萬元以上。以此為種獒交配一次收費也要在一萬元以上。悔過央求老丈人將這匹罕見的藏獒借給他,他要用它繁殖藏獒,然後成立一個藏獒養殖基地。基地的名字他都起好了,叫黛源藏獒養殖基地。

  甄二爺也想將藏獒的種系流傳下來。他決定這次回去後,將哦日剛森送給他。

  他騎著棗紅馬領著哦日剛森,攀過達岅穿過叢林,來到了乾隆溝。站在溝口,他唏噓不已。世事滄桑,人事已非。早年卓碼家扎帳篷的地方,現在有人蓋起了五間磚木相間的瓦房,瓦房旁邊是玻璃鋼架暖棚。周圍的草山,甚至更遠處,當年他和卓碼放羊放牛唱「拉伊」漫「少年」的諾大草原,都拉上了網圍欄。溝內的灌木也不再葳蕤,由於過度的砍伐變得稀疏不堪。往日穿行於灌木叢中的野兔、馬雞、狍鹿、麝等動物也似乎銷聲匿跡了。……一切都變了,唯有不變的是刻骨銘心的記憶!他的腦海中浮現出了卓碼穿著大紅色藏袍的裊娜身影,那一百零八條小辮組成的黑色瀑布映襯下嬌艷的面寵,尤其那嫣然一笑中明媚眼睛和潔白的牙齒,此時清晰而固執地從記憶深處鑽出來了,恍如昨日!同時他的腦海中浮現出了漫天如利箭的冰雹,冒煙的帳篷,張子龍土匪們的狂笑和卓瑪母女的慘叫聲……他的心口又隱隱作痛!

  他害怕舊病復發,閉上眼睛強行將這一切揮去。他狠狠地抽了棗紅馬一鞭。棗紅馬嘶鳴了一聲,放開四蹄狂奔起來,風馳電掣地帶著他離開了這塊讓他撕心裂肺的地方。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的時間裡,他任由棗紅馬馱著,走遍了祁連山麓、斡爾朵草原和金銀灘草原的許多地方,凡是他過去打獵、剿匪、放牧過的地方他都仔細重訪了一遍。他似乎變得很愛回憶。每到一個地方,他都要靠著大樹或在岩石上,一幕一幕地回憶曾在這裡發生過的故事,緬懷度過的美好時光。

  除了回憶與緬懷,他還本能地搜尋野生動物。他發現,如今的野生動物無論是種群數量還是個體體質,與他打獵的時代不可日日而語了。除了旱獺、野兔等繁殖較快的小型動物外,繁殖較慢且名貴的如大鹿、麝以及瞎熊之類的動物簡直絕跡了。他惆然若失也無比的痛心,但想俗話說有個窮家、沒有窮山,偌大的祁連山麓總該還有一個、兩個野生動物吧?他決定去尋找它們。

  他常常將棗紅馬羈絆在牧草茂密的山坡上,領著哦日剛森深入到叢林中,仔細察蹤覓跡。有一天下午,他終於在一條流水潺潺的小溪邊覓到了幾隻大鹿的蹤跡。他興奮無比,矯健如二十年前的他,憑著他一輩子行獵生涯中練就的本領循蹤追尋。到太陽西下時,他撥開一叢灌木,發現一匹十八叉的梅花大鹿正在一片枇杷叢中靜臥,那深紅色的鹿茸在陽光下玲瓏剔透,鮮濃欲滴。

  他想也沒想,下意識地抬手就是一槍。

  隨著一聲驚天動地地響聲,那匹大鹿沒有像以往一樣訇然倒地,而是一躍而起,蹦跳著翻過前邊一座不高的山樑不見了。憑感覺他知道自己擊中了大鹿,但他為自己生平又一次的沒有擊倒獵物而唏噓不已。「老了,老了,真的老了!」他一邊感嘆唏噓一邊朝剛才大鹿睡臥的地方走去。走在那兒時,他果然看見地上有一灘淤血!旁邊大鹿跳躍而去的柳葉上,也有淅淅瀝瀝的新鮮血液,幾個綠頭大蒼蠅正在撅著屁股在那兒饕餮大餐!

  甄二爺心中滾過一陣驚喜。憑流血的程度,他知道那鹿傷得不輕。經驗告訴他他只要循著血跡一路跟蹤,這大鹿就是灶王爺伸手——穩拿的糖瓜兒。它會因流血過多而死亡的。

  他斜背了槍,在哦日剛森的帶領下,覓著血跡,一直跟了過去。跟過兩座大山,他果然看見那匹壯碩的公鹿正在前邊不遠處走走停停。他追得緊了,它跑得快;他追得慢了,它也跑得慢。太陽掛在山巔上時,他實在不想追了,他想越過前邊一處茂密的樹林,開槍將它擊倒。

  當他走進那片柏樹林時,突然感到天旋地轉,接著一陣鑽心的疼痛朝他襲來,痛得他幾乎暈了過去。等他回過神來時,發現自己掉到了獵人挖下的陷阱中,屁股和大腿被陷阱中布下的尖刺穿透了!

  「完了……」他心中一片悲涼。

  他強忍著疼痛抬頭向上望去,只看見了一方藍得人心悸的天空和白得叫人留戀的雪峰,看見了天空正在逐漸灰暗雪峰上夕陽的餘輝正逐漸消失……在他失去直覺的當兒,他還似乎看見了在灰暗的天空和雪峰間跳動悲鳴的藏獒哦日剛森和棗紅馬,看見了那匹渾身閃著緞子一樣光澤的瞎熊,以及小狼王、白額羊王和藏羚羊……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