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遼西會戰
2024-06-09 05:15:06
作者: 君威
整個四月上半個月,海軍陸戰隊在遼西走廊都在嘗試登陸行動,範圍涵蓋了寧遠到錦州一百多公里的海岸線。
四次的試探性登陸,都以失敗告終,陸戰隊損失一千七百多人,在這個過程中,李肇基發現,現如今的清軍已經不是當年北征時期的清軍,其軍隊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改革軍隊的過程中,誕生了一些特色的兵種。
給陸戰隊造成麻煩的便是主要由八旗漢軍組成的騎炮隊。
漢軍旗為自己的輕型火炮改良了炮車,讓其變的更為輕便耐用,其主要使用一種一百五十公斤級的佛朗機炮,為這門火炮製造了一種低矮的四輪炮車,並且炮車上可以安插預製的木盾牌。
每當陸戰隊在某處海灘登陸,這支騎炮部隊就會在火槍騎兵的護送下抵達,因為火炮很輕便,因此很容易展開,但抵達之後,火槍騎兵下馬,卻不主動攻擊,而是用隨馬攜帶的鐵鍬修築工事,主要是胸牆。
當陸戰隊在海岸線附近好不容易完成集結,就以騎炮為前鋒發動進攻,這既是野戰炮,也是盾車,陸戰隊使用的燧發滑膛槍無法破其木盾,而佛朗機卻有著不錯的射程,其專門用於打霰彈,從三百米外就對線列步兵潑灑霰彈,一直打到一百五十米。
因為在登陸早期,陸戰隊的野戰炮無法上岸,而輕便的二十四磅臼炮雖然可以提供支援,但精準度太差,每次都被清軍騎炮部隊占據射程優勢。
這種火炮並非沒有缺點,其一體式的四輪炮車轉向並不靈便,所以只要步兵發起衝鋒,尤其是從兩翼包抄,就可以避開其火力,但卻有會遭到清軍火槍兵的打擊。
四次登陸失敗之後,李肇基決定不再投機取巧,而是選定葫蘆島作為登陸點。
這是深入渤海的一處半島,三面環海,半島之上還有丘陵和溪流,在崇禎十七年的那場戰爭中,東方旅就是在這裡掩護了粵軍的撤退。
半島上有清軍修築的炮台工事,沉重的紅夷大炮鎮守這片海域。
海軍把主力艦靠近,用九十磅重炮發射開花彈的方式連續破壞了清軍的火炮陣地,然後登陸了葫蘆島。崎嶇的地形讓清軍的騎炮部隊無法靠近,隨即,從覺華島出發的陸戰隊主力完成了登陸,在陸軍最精銳的淡水旅也登陸之後,在四月十七日早上,占領了連山堡和雙樹堡,擴大的登陸場。
只不過,清軍並未給李肇基在這裡登陸主力的機會。
「你確定,寧遠已經沒有了敵人。」李肇基剛剛得到連山堡和雙樹堡被占領的消息,剛要上岸,鼓舞士氣,就見一艘單桅通報船來,告知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消息。
寧遠要塞的守軍全部撤走了,寧遠周邊空無一人。
「是的,全都撤走了,沒有一個人,甚至連活物都沒有。」負責匯報的是作戰參謀,而且他拿來了趙大河簽名的文本,意味著這個消息得到了趙大河的背書。
但在葫蘆島登陸的軍隊沒有發現清軍撤退的痕跡,只不過李肇基可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立刻命令趙大河的陸軍直接登陸,並且於當天夜晚就占領了寧遠要塞。
隨即,寧遠的陸軍與葫蘆島的陸戰隊建立聯絡,在這一段的遼西走廊,已經不見清軍了,偵查部隊也只是發現,駐守寧遠的阿濟格並未是向西撤往錦州,而是向北進入了燕山山脈之中。
趙大河派遣登陸的騎兵部隊沿著痕跡追擊,但最終也沒有找到阿濟格的主力。
只不過,雙方的脫離接觸,對於東方商社來說並非壞事,東方商社得以完成全部的登陸,占住了寧遠要塞,就擁有了一個堅固的落腳點,並且完善了港口設施。
登陸和偵查一直持續到了五月一日,半個月的時間,足夠李肇基弄清楚一切了。
遼西走廊,是滿清預設的戰場。
在半島戰爭之後,博洛和岳樂兄弟主持了遼西走廊的工作,構設了新的防禦態勢。
遼西走廊的一切百姓,不論八旗還是綠營,全部內遷,但並非向遼東方向遷移,而是向北,進入松嶺、黑山這兩道燕山余脈之中,不僅遼西之民遷入,滿清還從朝,鮮遷移了四萬戶進入這片山脈,在大小凌河等河谷地帶屯田,尤其是以大凌河為主,而核心便是大凌河谷,後世被叫做朝陽市的地方。
這直接改變了滿清在遼西的劣勢。
以往面對海上襲擊,狹長的遼西走廊隨時可能被切斷,但現在不同了,不論是東方商社海上登陸,還是順軍出山海關,只要往遼東方向進攻,清軍就可以從北面山谷出擊,切斷其補給線。
而若是先解決北面的威脅,就要深入地形複雜的山嶺之中,火器的優勢會被大規模的削弱,旁的不說,東方商社引以為傲的那些重炮就用不上了。
李肇基弄清楚了這些,不得不讚賞愛新覺羅一族的智慧,但幸運的是,他也非吳下阿蒙。
東方商社的軍事力量已經在過去的幾年裡得到了擴充,李肇基指揮下的大軍,便是最強的一支力量。
這支軍隊包含了陸軍的第二軍,第三軍兩個野戰軍,海軍陸戰隊第一師,近衛師,還有大明派來的陳平所部三千人。
此外李肇基還為這支軍團增派了大量的重炮、輜重部隊,並且單獨建立了一個騎兵師增強。
商社的主力軍隊之中,只有第一軍還駐在漢江沿線,但那已經算不上一支精銳部隊了。
本來第一軍是最精銳的,李肇基為了迷惑滿清,把第一軍三個步兵旅里各自抽調了四個營,然後混編海外領地駐軍以及曾在陸軍中有過服役經驗的陸軍組成了第三軍,而第一軍主要都是從半島招募的新兵。
陸戰隊和近衛部隊都出動了師級單位,還有一個騎兵師,此次登陸的軍團相當於三個野戰軍和一個騎兵師,兵力已經超過十一萬人,哪怕只計算戰鬥人員,也已經達到近八萬。
李肇基要的就是畢其功於一役,而他的對手,滿清同樣下定了決心,除了駐守半島的濟爾哈朗部,精銳盡出,合計有十三萬軍參戰。
五月十日,完全完成登陸的東方軍團向東發起了進攻,李肇基留下海軍陸戰隊兩個受損嚴重的團駐守寧遠要塞,然後迅速對錦州要塞發起了進攻。
然而,錦州要塞並不好打,這是博洛兄弟二人精心打造的遼西防線的支撐點。
這座要塞完全與錦州城脫離,而是選擇在小凌河一處河灣高地構築的棱堡要塞,其構築於高台之上,北面、東面和南面全部被小凌河包圍,只有朝西的這一面有喇叭形的開口,但寬度也只有一千三百多米。
清軍利用地形,在要塞西面設立了四道,縱深超過一千米的工事,配屬了七十多門紅衣炮,其餘輕炮不計其數。
要塞之中駐紮軍隊一萬六千多人,號稱三萬,而且都是精挑細選的。
滿達海率領滿洲正紅、鑲紅兩旗共三千精銳作為督戰隊,炮兵全數從孔、耿兩藩之中調遣,僅僅是八旗就占據了大半,其餘則是吳三桂手下的大半軍隊,因為擔心吳三桂有二心,吳三桂本人並不在要塞之中。
錦州要塞吸取了寧遠要塞的經驗,選址距離海岸線超過四千米,這意味著海上的火力根本無法炮擊到要塞,哪怕是東面,也故意被引入了溝渠,掘開之後形成了很大一片的濕地。
在仔細觀察了要塞之後,李肇基的戰略就是圍而不攻,東方軍團那些十英及以上的重炮此時剛剛抵達覺華島,炮彈更是還在旅順,他可不會用命去填錦州要塞的戰壕。
清軍沿著小凌河駐守,而李肇基則在穩固了後勤補給線之後,開始調遣兵力,他把第二軍和第三軍五萬五千部隊布置在松嶺子到小凌河入海口螞蟻屯長達二十四公里的河段上,還派遣海軍在沿海佯裝登陸,不斷迫使清軍分散兵力。
騎兵師則沿著小凌河不斷機動,工兵團也屢屢出沒,在讓前線指揮的多鐸弄不清突破點之後,李肇基派遣近衛師向北機動到了松嶺子,多鐸也知道,這是李肇基麾下最精銳的部隊,因此立刻向北調遣預備隊,結果,最為疲憊的陸戰隊的七個營在錦州要塞北不到兩公里,在守軍眼皮子底下完成了突破渡河,建立了橋頭堡。
多鐸派遣騎炮部隊進行增援,但工兵團搭設的浮橋很快,陸戰隊的六磅炮和近衛師的一個炮兵營迅速渡河,以野戰炮壓制了清軍的小口徑騎兵炮,穩固了橋頭堡。
李肇基以為,圍繞橋頭堡,雙方要進行一系列的鏖戰,但多鐸在發現騎炮部隊反擊失敗之後,立刻帶麾下六萬多軍隊向北撤退,進入了小凌河山谷,把李肇基置於進退兩難的境地。
若是前進,渡河去多爾袞負責的大凌河防線,就要遭受錦州要塞和多鐸軍團的攻擊,可若是停下,在攻城臼炮沒有到位的情況下,也打不下錦州要塞。
李肇基的指揮向來是在戰術上大膽,在戰略上保守,因此他拒絕了屬下提出的進擊計劃,而是準備先拔出錦州要塞這顆釘子之後再繼續前進。
之所以做出這個決定,是因為他得到一個情報,大順方面的戰略預備隊,駐紮於青州的那支軍隊已經全數北上了。
雖然並不能據此認為大順方面停止了南下的計劃,但至少分散了明國的壓力,讓李肇基的遼西會戰擁有了更為充裕的時間。
所以,李肇基把主力渡過了小凌河,沿著小凌河谷出口一路向東布置,形成了小凌河山谷到大凌河入海口的一道防線。李肇基的計劃是,利用山谷口的狹窄和大凌河寬闊的水面,擋住清軍對錦州要塞的支援,爭取到攻克錦州要塞的時間窗口。
只不過,清軍並未按照李肇基的劇本去走,事實上,他們有自己的一套劇本,而錦州要塞原本就被設計來當魚餌的。
五月底,多鐸派遣博洛率領兩萬人出現在了女兒河的北段,這條河位於小凌河的西邊,李肇基只在這裡布置了一些警戒部隊,小凌河西岸的主力只有負責圍城的近衛師。
無奈之下,李肇基只能命令前線的軍隊收縮,沿著小凌河進行防守,同時近衛師向北機動,擋住博洛所部。
這毫無疑問的打破了李肇基原有的作戰計劃,並且因為信息傳遞出現的失誤,導致了惡劣的後果。
負責松嶺防禦的第二軍和負責大凌河防禦的第三軍溝通失誤,雙方不約而同的撤離了結合部的軍隊,導致產生了巨大的缺口,岳樂率領騎炮部隊和火槍騎兵迅速通過這個缺口,製造出了無數的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