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次數多了也是一種新聞
2024-06-04 17:01:57
作者: 看不慣我就自己寫
李銘把錢全捐出來用。
一方面他看不上那麼點錢。
二呢,貢獻出來確實可以少很多事,他自己少事,未來岳父家也少事。
錢已經上交給集體使用了,除非特意找茬的人,一般人不會再多嘴。
周曉白沒有再提這些錢的事,「現在外面比較亂,不合適搞副業。」
「等以後更平穩了些,研究所這裡多搞些副業,增加收入還是很容易的。」
羅芸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其實問題不大,比如可以做你以前做的收音機。」
「一台收音機能賺10來塊錢。人多力量大,一天安裝個10台8台沒問題。」
「我在城西、石璟山、海淀這些地方,兩下子就可以賣完。」
周曉白其實在被窩裡也問過李銘,「材料不夠。」
「外殼木箱子是家具廠幫忙定做的,家具廠有自己的生產任務,沒空多生產。」
「那些電子元件也沒那麼容易挑。要是一大包裡面找不出能用的,我們還會倒賠錢的。」
主要原因就是木箱子,少量的10個8個,李銘自己閒著有空也能做出來。
數量多了,他才懶得了,要找木材廠定做,木材廠同樣懶得搭理這種沒有生產計劃的產品。
而在向陽花大隊的家具廠是高建成、高建德等人負責的,他們認的嫂子還是婁曉娥。
這更不能讓周曉白知道。
周曉白要是知道了,肯定會和李銘鬧。
現在這樣安安穩穩就很好,李銘不會自找苦吃。
3月底開始的風向很不對勁,他覺得有必要在錢財方面低調一些。
賺錢辦法多了去,等後面風向好了些的時候,他再給研究所安排收入。
為了一點小錢招惹麻煩很不划算。
城西的大街上。
昨天在城外丟了鐵鍋的袁軍也在琢磨搞錢,吃飯的傢伙沒了,不急不行。
騎著自行車亂逛,袁軍肆無忌憚的說道:「快幫我想想,倒買倒賣什麼來錢快。」
在旁邊也騎著自行車的鄭桐勸道:「咱們是被重點監控的人。你要是被抓到了,會很麻煩的。」
袁軍無奈道:「我連飯都沒得吃了,哪裡還管那麼多。」
鄭桐提了個建議,「要不和王胖子說說,讓組織上給關心一下,解決你吃飯的問題?」
袁軍唉了一聲,「我昨個兒就找了。」
「他硬是認為是我自己把鍋拿去賣掉了,換了錢吃喝花掉了。」
「你說這氣人不氣人!?」
鄭桐笑問道:「他真這麼說?」
「我騙你做啥。」袁軍又催促道:「你快點幫我一起想想。」
鄭桐躊躇道:「倒買倒賣,平常都是聽聽而已,哪些東西不算在內,我還真不知道。」
實際上,絕大多數的普通人都不知道。
不同時期也有不同的範圍。
有時候較為嚴格,有時候比較松。
工商管理局的人,一般是按照1963年3月頒布的《關於打擊投機倒把和取締私商長途販運的幾個政策界限的暫行規定》來執行。
總結起來8條:
1.私商轉手批發、長途販運。
2.開設地下的廠店行棧,放高利貸,僱工包工剝削。
3.黑市經紀,買空賣空,居間牟利,坐地分贓。
4.組織投機集團,內外勾結,走私行賄,盜賣國家資財。
5.囤積居奇,哄抬物價。
6.投機倒賣耕畜。
7.投機倒賣國家統購、派購物資和計劃分配的工業品。
8.偽造或倒賣票證,販賣黃金、白銀、外幣。
其中的長途,縣轄區外就算。
至於城市,一般的郊區不算長途,遠一點的縣也算長途。
比如京城市區附近的朝陽、豐臺肯定不算,延慶、密雲那樣的就算長途了,通州、懷柔這樣的可算可不算,全看風聲緊不緊。
老實本分的人的應對措施是不賣給私人,肯定出不了錯。
腦子活的人,琢磨著不被發現或者有什麼漏洞,被抓到了也好疏通關係。
袁軍是病急亂投醫,「我現在不管算不算了,而且即使是不算在內的,他們發現後也會給我安上罪名。」
「我現在就想要來錢最快的,最好是本錢也少的,我身上只剩三塊錢了。」
鄭桐同樣想不出好點子,「我自己都窮得要死。要是懂的話,我早帶著你吃香喝辣的了。」
「我琢磨著要找會賺錢的人問,要不我們找那些有在倒買倒賣的人打聽。」
袁軍猶豫著說道:「同行是冤家吧?別人不揍咱們都算客氣的了。」
鄭桐想了想,「也是。」
倆人騎車剛好到了平安里。
上回挨打的情景又歷歷在目。
鄭桐開口問道:「要不我們去軋鋼廠問問?」
「人挺好說話的,昨天我說找鍋的事情,人家仔仔細細的和我解釋了幫不上的緣由。」
袁軍感覺臉上還火辣辣的疼,「我是不去求他。」
鄭桐知道好兄弟拉不下臉,「我缺錢,我去找人問。我還想我妹妹能吃點好的呢。」
袁軍也知道好哥們是為了自己,「那我陪你一起到大門口。」
「行,我來問。」
倆人騎自行車直直朝東駛去,又朝北拐了個彎,很快趕到了東直門外。
軋鋼廠占了一大片的地,好幾根大煙囪,十分顯眼好找。
李銘正在辦公室里喝茶看報,接到門衛室電話的時候,還訝然了下。
閒著也是閒著,他溜達到了大門外,聽了鄭桐說的來意。
「你的意思是想賺錢,又怕被逮起來?」
鄭桐點頭道:「天天過這樣的日子也不是個事。」
「工作安排也沒有一個希望。我們只能自己琢磨找點事做了。」
袁軍站旁邊沒有吭聲。
李銘沉吟道:「只是賺點吃飯的錢還是很容易的。」
鄭桐急忙說道:「不只是我一個人,我還有兩個上小學的妹妹,我媽的工資只有40多塊錢,4個人吃喝還是挺困難的。」
李銘決定道:「這樣吧,你們先去參加一個小項目,先做兩三個月。」
「你們去調查一下京城農村的小學和初中,記錄校舍、課桌椅的情況,還有師資情況。」
鄭桐袁軍兩人聽得一臉迷糊。
李銘繼續說道:「你們倆的工資按三年學徒工的每月24元,外出的伙食、住宿補助按軋鋼廠的標準走。」
「加上你母親的工資,一個月有六七十塊,你們家正常的生活是夠了。」
京城、上嗨等地的物價比較高,需要人均每月12元才能保證家庭基本生活。
也就是有足夠的錢買規定了的定量,有錢交學費,有錢買公交車票之類的基本支出。
鄭桐納悶道:「這調查是做什麼用的?」
李銘隨口說道:「研究清楚了才好給上面提意見。」
「大家都說農村苦,農村具體有多苦,需要有數據擺出來才能讓大家認識得更深刻。」
鄭桐疑惑問道:「那不是該調查收入麼?」
李銘反問道:「你們的身份,有資格參與調查收入麼?」
「一個地方收入行不行,只要把當地的所有學校看一遍就能知道個大概。」
鄭桐先看了同伴袁軍兩眼,見袁軍沒有反對,「這活我們幹了。」
鄭桐又問道:「但是,公社和生產隊問我們要介紹信呢?」
李銘笑道:「開介紹信,你們去找張海洋,昨天在公園邊上你們見到了的那個男的。」
「他和京城幾個縣的公社都熟悉,他一個電話比什麼介紹信都管用。」
去年冬天的豬飼料培訓班,京城郊區縣都有派人參加培訓,加上去年有組織一批人送發酵飼料的資料給生產隊。
那些生產隊的人知道了是張海洋負責的,老熱情了,都邀請張海洋去他們那參觀指導,關係處得很可以。
李銘原計劃的捐資助學,需要先摸清真實情況,然後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資助。
教育局的統計資料不靠譜,人力便宜,他直接找人去調查。
整個京城的調查是張海洋在負責,一個縣幾百個村子,全部走訪調查下來需要兩、三個月。
攤子還沒有鋪開,暫時還在徵集參與人員、討論統計登記表該怎麼設置的階段。
張海洋家裡的大客廳。
「怎麼樣?哥們我給你們找的事情很可以吧?很有意義吧!」
劉國平不疾不徐說道:「去鄉下搞調查沒問題,我們上回就去了一次,地頭都熟。我們這回的調查有什麼用?」
楊曉京附和道:「是啊,我們辛苦跑下去了能有什麼成績麼?」
張海洋隨口說道:「剛不是說了嘛,可以讓大家更了解農村教育的真實情況。」
寧小峰追問道:「知道了又怎麼樣呢?」
被問得煩了,張海洋決定透個底,「實話告訴你們。」
「李銘覺得現在大學沒招生,大學的經費也就沒有花出去,凍結在銀行里發霉生鏽。」
「咱們好好調查一下農村的教育,有理有據的爭取把那筆大學經費用來改善一下農村中小學。」
「這個事還沒有譜,不一定能成功,之前沒告訴你們是怕打擊你們的士氣。」
「現在說清楚了,願意去的去,不願意去的也不勉強。」
這是李銘忽悠周曉白、張海洋等人的理由。
劉國平恍然道:「原來是這麼回事,我肯定參加。」
「有工資拿,還有出差補貼,做的還是很有意義的事。這都不做還能做什麼!」
楊曉京挑刺道:「工資才24塊,有點低了。」
張海洋微微皺眉,「京城有9個郊區縣,再加海淀、門頭溝、豐臺、朝陽四個區的農村。」
「總的參與人數要不少,工資加上食宿補助,總經費2000元打不住。」
「節約開支的通知,2月份才發,搞調查也要勤儉節約。」
寧小峰幫腔道:「有24塊的零花錢很不錯了。」
「我回去和我爸說一聲,他要是不反對,我就參加了。」
劉國平也想到可能要下鄉好久,「我剛都忘記了,我也要先問一聲家裡。」
張海洋高興道:「我提前告訴你們就是讓你們有足夠時間做準備,明後天給我個回復就行。」
「現在夜裡還有些冷,下鄉調查爭取在5月和6月完成,那時候下雨少,晚上也不冷。」
劉國平提醒道:「6月底是小麥收穫的時候,村里農忙估計沒空搭理我們,還得趕在農忙之前搞定。」
張海洋笑道:「沒錯,是這樣。」
「京城7月份開始進入雨季,下鄉也不是很方便,我們可以在城裡匯總數據,做好文字工作。」
楊曉京接話道:「7月份,該分配的應該分配走了,我們回學校就是老大了。」
寧小峰皺眉道:「可能他們還在呢。分配工作好像有點難。」
劉國平也有小道消息,「我也聽說了。安置經費沒準備好,接收的地方也沒準備好。」
除了大學的在專注搞內訌。
還有好些單位在搞清理隊伍。
大部分的人更關注的是分配工作。
不只今年參與分配的人和家庭,明後年畢業的人和家庭同樣很關心。
時間過得很快的。
兩天後。
4月25日,星期三。
紅星軋鋼廠的新主任蔚建業走馬上任。
廠里的幹部會議開完,大喇叭播放了全廠通知,算是宣告李懷德主任時代的結束。
至於是不是進入了蔚建業主任的時代,還得走著瞧。
軋鋼廠現在是全行業的一面旗幟,廣大職工看其他地方調進廠里的人會帶有審視的心態。
像幾位副主任在開會的時候,嘴上表態支持蔚主任的工作,實際上心裡是不大服氣的,有瞧好戲的心理。
這基本上是外調幹部必須經受的考驗。
能力怎麼樣?拉出來溜溜。
李銘同樣是看戲的心態,只要不來招惹他,他不會故意刁難新來的蔚主任。
當然了,幫陳國棟科長監視蔚主任的事,肯定是不會鬆懈的。
廠里的會議結束,李銘開上小貨車去火腿腸加工廠開會。
今天,加工廠要開兩場一模一樣的重要會議。
為火腿腸分廠的成立,做最後的統一認識。
加工廠的職工可以早點把集資款拿回去,工資等級也還行,之前小組、車間已經開會通過了氣。
李銘帶著管理委員會組織的全廠職工會議很順利。
後面再把各級領導拉過來開個分廠成立大會就算完事了。
是他提議的集資,集資的錢還給人家了,他自認為要承擔的責任算是完成了。
夜裡。
婁曉娥吐槽道:「我聽他們說,京城的廣播電台天天播支持鎂國嘿人抗暴的聲明。」
「一連幾天都是整天循環著播,都播了有幾百遍了。」
還是鎂國4月4日暗殺的餘波。
李銘好奇道:「英語還是中文?」
「英語的。」
「怕別人沒聽清嘛。播的次數多了也是一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