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勃勃生機

2024-06-04 16:40:42 作者: 看不慣我就自己寫

  大清早,頂天立地,這該死的青春。

  李銘早早的就起床洗洗刷刷,啃了2個昨天打包的饅頭,跟昨晚乘涼時說好的那戶人家借了自行車。

  有據可查,65年,建國以來全國總產量1500多萬輛,京城此時自行車存量90多萬輛。解放前的48年,有17萬6970輛。

  本章節來源於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

  不好說家家戶戶有,但95號四合院就易中海、秦淮茹兩家是沒有自行車,傻柱也是妹妹雨水有車。後院門,一輛破自行車倒在地上好像沒人管。李銘昨晚看到了也沒多嘴問,也不好動它。

  他好久沒騎自行車,騎著還挺新鮮的,就是這破路不平,屁股不舒服。

  一路向北,騎到窪里公社的地界。這地方地勢比較低,常常有積水,所以叫窪里,盛產優質水稻,魚米之鄉,就是沒有『京西稻』那麼有名氣。65年的京城,水稻種植90多萬畝,畝產量600斤,10多年後還是600斤。

  李銘停好自行車,來到河邊用菜刀不斷收割蘆葦雜草小灌木,不斷在空間分解。

  他時不時看看四周有沒有人,一上午沒其他人,河邊的小魚有看起來比較大的也收進空間分解。

  這時候幹勁足,他所過之處比牛啃過的草地還乾淨。

  移車、停車、回河邊,幹了一個多小時,眼睛都綠的了,他決定在河邊樹蔭下休息一會。

  李銘往淺水區扔了一些飯粒,坐等魚來吃餌,順便感受一下空間的情況。

  空間裡,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就在眼前!

  李銘靈機一動,去農田裡拔了兩小株水稻,種在空間那濕濕的土裡。他心裡默想催生,水稻就迅速生長;抽穗,授粉;成熟;兩株一共300粒稻穀。

  收好稻穀,他把完成任務的稻株分解了。土裡的水養分+空間生長能量=植物果實產出。又重新來了一遍,收成50000粒,有兩斤半了。

  空間裡的生長能量明顯減少。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

  空間裡剩餘的生長能量用水稻產量來量化的話,還剩7.5斤的量。就這麼點,同志還需努力啊。

  『等以後找雞鴨狗什麼的吃幾天米飯沒問題,再繼續種水稻。』李銘一邊收水潭的魚一邊胡思亂想,『這地方魚不多,半天沒幾條,得換個位置。』

  他把水裡的飯粒收回來起身去找地方,魚還沒找到,反而看到好多水葫蘆。

  水葫蘆是餵豬的好東西,不過必須蒸熟煮透。生的水葫蘆有非常多病菌、寄生蟲,給豬吃反而容易害了豬。

  這水葫蘆在北方可是很少見,它在南方才能泛濫成災,北方的冬季會把它凍死。他估計是公社的哪個魚塘漏了跑出來的。

  既然有魚塘漏了,那必然有大魚跑出來了。落後分子李銘沒打算立刻去叫人,反而準備先找大魚。

  他扶著自行車沿著小河一路找地方準備放餌料,這飯粒不是一般飯粒了,自帶空間裡的清香還是挺吸引魚的。

  走了二三十米,他找了個深水潭的邊上,老套路,扔下飯粒打窩坐等。

  這次魚獲來得又快又多,收的不只是三四兩半斤一斤的魚,三四斤的大魚也有兩條,一下子就收了二十多斤,把水潭比較大的魚都清空了,那些小魚他看不上。

  他打一槍換一地,這次差不多有80斤了,空間裡4個桶滿滿的裝不下了,扶起自行車準備回城。

  李銘在這倒騰了一上午也沒見人來,可能公社今天安排的是其他農活。

  水稻插秧種下後,前期還要手工拔草,有的拔一回,有的草多要拔兩回;中期只要關注病蟲害,保養水,田間管理需要的比較少。

  李銘騎了一兩百米才看到幾個小孩,就讓小孩們趕緊回去帶話,河裡有水葫蘆,叫上大人去看是哪個魚塘出水口漏了。

  回城,一路向南,他估摸以後會跟這個公社打交道,東張西望看周邊環境。

  空間裡的魚不合適賣給這邊的收購站,要是傳出他把魚塘扒了抓魚的謠言,那不是屎也是屎,說不清楚的。

  李銘找了處收購站,一次性賣了80斤,得20元錢。

  然後他就找了個小飯館吃了頓飽的,有票就是方便。

  又一路向北,由於李銘換了一條河,一個小時,魚只收了20斤,生長能量倒是達到50斤。他決定再換一條河抓魚,10條半斤的鯽魚還沒湊夠呢。

  兜兜轉轉又搞了30多斤魚,20斤生長能量,一堆夠做個柜子的木頭。李銘現在累計有70斤生長能量了,空間裡能明顯的感覺生長能量的充盈。

  打道回府!他騎上自行車一路飛奔,屁股都快要抖散架了。

  花了點時間,李銘又找了個收購站賣40斤的魚,收入10元錢。他得多積累點錢,買衣服,買煤,買手錶,買輛二手自行車等一大堆東西需要買。

  他打算晚上找易中海換布票、背心票。

  易中海能在四合院那麼高的聲望,肯定是把高級工人的票證福利換給四合院鄰居了。

  要知道被打倒的某些人工資一個月幾千塊,比領導還高好幾倍,大部分工人都只是三四十塊,不打倒你打倒誰呢?

  李銘騎車回到四合院才5點鐘,進屋關門,放出水桶。他用空間把自行車的污泥清理乾淨,又把自行車收進空間保養了一下,這沒消耗氣運能量。

  借了別人的車,可得完好的還給人家,名聲才不會壞。

  這個時代是熟人社會,名聲非常重要。其實不管古今中外,熟人社會都會講究這些,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純粹就是社會經濟關係使然;以後的城市流動快,不知根也不知底,對方隨時消失不見人,誰能不互相提防著點?

  趁著時間還早,李銘出門去買水缸。附近的交道口供銷社沒貨,在南鑼鼓巷供銷社,他買了個大缸本想自己扛回來。

  但是,他瞅了瞅,改主意又多買了一個,叫了個板車幫忙搬這兩個大缸。

  帶著買回來的大缸,李銘再次回到四合院都6點了。

  在院裡,他洗了一遍缸,扛回房間,裝水,放魚。他用桶裝了兩條三四兩的魚去還自行車,用了人家的車帶點禮才合適。

  剛好遇到一大媽從中院出來喊李銘一起吃晚飯,他答應了並說了會帶一條魚去。易中海家的好意還是先接受,以後的事情以後看。

  李銘準備等會吃飯閒聊的時候找易中海打聽打聽廠里的事情,吃完飯順便遛彎到後院,跟許大茂打聽下面各個公社的情況。

  許大茂經常下鄉,應該比較了解情況。富裕的公社,計劃外的物資肯定更多;窮得叮噹響的公社也不能放過,計劃任務會少,又因為窮,計劃外的物質還更願意拿出來交易。

  李銘隨便收拾了一下,帶上一條快兩斤的黑魚就往中院去。他沒帶糧食,易中海家肯定不缺糧。

  易中海能拿10斤白面給賈家過年,給聾老太也是一袋5斤白面,還出紅紙讓三大爺寫對聯給院子裡沒貼的貼上,典型富裕人家。

  走到中院,李銘沒能看到秦寡婦洗衣服。

  (作者認真查過資料(包含去外網搜),情滿電視劇沒有原著,是編劇自己寫的稿子,至於傻柱橋洞凍死什麼的全是網絡編的,所謂的『傻柱小說』都是胡扯,有個掏糞工的離題太遠。這個編劇寫了很多年代劇,風格是一貫的,『京城爺們』可以吃虧,但是做事還得地道,跟現在主流自私自利的想法完全相反。電視劇里有出現的以電視劇為準,沒出現的,本書參考現實資料。)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