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皇家醫學院
2024-06-02 16:21:51
作者: 三十六樓看風景
天順十二年,伏月。
火辣辣的京城西郊,不顧艷陽高照,竟然是一片人聲鼎沸。
有一名小官吏出來維持秩序。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
剛還吵吵嚷嚷的一群人,馬上精下心來,側耳聆聽。
「嘡......嘡......嘡......」
「時辰到了,時辰到了!」
「請考生們出示准考證,一刻鐘後排隊入考場,不得交頭接耳,肅靜!」
大棚底下,近萬個學子,齊齊望著那扇希望的大門,灼灼生輝。
數百名工匠足足修了三年。
從修建之初就讓全京城百姓矚目的眼前這所。
建築配套最齊全(玻璃窗戶、地板瓷磚標配),能容納數萬人的皇家醫學院。
它,終於要招生了。
這所皇家醫學院在天順帝的全力支持下,被修建在了京城的西郊,占地一千畝。
當年拆了一座行宮才有了今日的醫學院。
整個醫學院的主教學樓,有三棟。
呈品字形,均為三層的群樓建築。
能容納數千人的大食堂、大澡堂、學生宿舍,夫子們住的四合院,均不足為奇。
唯有兩棟七層樓,里外用白色瓷磚裝飾起來的實驗樓和圖書館,相當搶眼。
這兩棟建築也創下了大夏朝最高建築的記錄。
圖書館裡,不僅收藏了大夏朝皇家所有的醫書、醫典。
還有水軍們帶回來,耗時三年才被翻譯了一小半出來的大食帝國醫書等等。
再次,各世家大族也提供了不少手抄本。
這些藏書,還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皇家醫學院目前只有三個獨立學院:
中醫學院,設:大方脈科、小方脈科、產科、針灸科;
西醫學院,設:外科、產科、眼科;
藥劑學院,設:中藥科、西藥科。
中醫學院的夫子,由太醫院的太醫們,民間醫術和口碑甚高的名醫擔任;
西醫院聘請了上官太醫,大食帝國御醫謝里夫等大食醫者為夫子;
藥劑學學院是個大雜燴,中西結合,專程收集了不少民間的偏方。
藥劑學的學習時間分為了:三年制和五年制;
中醫學統一為:五年制;
西醫最為耗時:五年起,最高八年。
大夏朝凡是秀才以上學歷的,對學醫有興趣的,均有資格參加每年一次的醫學生考試。
今年屬於頭一年,僅錄取一千醫學生。
京城以及來自京城附近十個府的秀才,共計報名者有小一萬人,卷得相當厲害。
不是秀才們不想繼續考舉人,主要還是朝廷給到醫學生的待遇極其優越。
凡是被錄取者,不但學雜費全免,畢業後考試取得資格證的,還能由朝廷分配去各地醫署工作。
寒門出個秀才相對容易,在讀書上不算很有天賦的,學醫就是最好的出路。
考生入場之後,外頭還有一群看熱鬧的。
有人看著烏泱泱的考試者,忍不住就感嘆:
「哎,不是說這醫學院能住個兩萬多學生的嗎?怎生頭一回才招一千個學生哩?多招點學生就能多培養一些大夫出來呀!」
看熱鬧又懂行的百姓也不少:
「我說這位兄台,你也不想想,這麼多學生,夫子哪裡教得過來喲?西醫可全靠番邦來的夫子,聽說裡面的先生攏共才幾十人呢!」
見兩人說得熱鬧,又擠進來一個說閒話的:
「要我說呀,秀才們還是學咱老祖宗傳下來的中醫好,不要學那動不動就給剖腹的番醫!這又動刀又動鑷子的,誰敢給他們瞧病去?」
他的話馬上引來了旁人的激烈反應:
「剖腹有什麼可怕的?年初那個剖腹生下三胞胎的產婦,如今可活得好好的呢!中醫可不敢動這刀子!大病還得是西醫!」
說閒話的也是個嘴硬的:「嘖嘖嘖,有幾個產婦的男人,願意自家女人被一個男人剖腹啊?」
「我說你這人可真是虛偽,要換成你家閨女生娃,你能眼睜睜看著她難產而死?生死面前,被規矩給束縛了的就是蠢人!」
「這......這......」
說話的,帶入了自家閨女或者孫女就不吭聲了,吶吶的,被旁的人鄙視。
古人的固有觀念,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轉變過來的。
大食帝國的謝里夫醫生等人,在京城這幾年,也是相當不容易。
除了在兵營里教授外傷處理技巧,在民間,僅給普通百姓做了十幾場手術。
今時今日,京城才有了他們外科醫術的傳說。
和看熱鬧的人不同,前來陪考的家長們,大多還是支持家中子弟的。
不管西醫中醫,只要能考上就成。
朝廷的鐵飯碗,誰家不想端?
有了解一些內幕的家長,不無擔心的說道:
「今年考不上的,明年就更難咯,明年說是要全國招生。各府選拔上來的,水平肯定不會差!」
也有對自家孩子信心十足的:
「嘿嘿,那咱家小子運氣可真不錯,去年考中的秀才,今年就有考醫學生的運道,十六歲,學出來二十出頭,正好!」
最後大家都感慨:「十選一,考不中,真怨不得旁人咯!」
陪考的家長們喝著考棚里的涼茶,相互打聽著對方家孩子的情況,暗自做著對比。
大熱天,為期三天的考試,真能把人考糊咯。
為什麼選在這麼高溫的天氣里考試?
還不是某學渣的建議!
當時人家怎麼說到?
要是自己都沒有一個好身板,如何能做得了大夫呢?
反正,這等建議就是被採納了去!
看熱鬧還不肯離去,仰著脖子繼續往醫學院裡面打探。
看一次贊一次:「隔著院牆都能瞧見樓上的玻璃窗,醫學院修得可真氣派啊!」
「三年前嘛,可不敢想能有這般的好條件,如今玻璃也不算啥稀奇物咯。」
的確是不稀奇!
這幾年,朝廷在全國的玻璃坊開了數十家,年產量不低。
條件好些的百姓家,只要能掏個十幾兩銀子出來,都能給自家做上幾扇玻璃窗。
比以前的雜色琉璃,玻璃可是又大又透亮。
有了玻璃窗,再也不用受寒風之苦咯。
而用彩色玻璃做出來的各種酒杯、水杯、果盤等,也陸續進入了百姓們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