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盼念心切,歸航夜候

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盼念心切,歸航夜候

2024-06-02 13:31:01 作者: 寒梅驚雪

  杭州府,錢塘江畔。

  朱文奎站在高處,看著錢塘潮水涌動而來,先是一道水線朝著岸邊湧來,隨後竟又出現一道水線,橫切在之前的水線之上,構成了一個「十」字涌動的潮。

  潮水拍岸而起。

  朱文奎豪情萬丈,長嘯道:「誰人卷潮如經綸,擊起浪潮勢雲吞。亘古山河千古悠,為君何必追堯舜!」

  于謙敬佩地看向朱文奎,贊道:「好一個『為君何必追堯舜』!」

  自古以來,好的帝王史學家都將其比作堯舜禹,或靠向三皇五帝。可在朱文奎眼裡,好的帝王,未必非要和堯舜禹相提並論。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

  堯舜禹固然有他們的偉大,但大明的君主,未必不能超越他們,無論是品性,還是政績。

  于謙被朱文奎的氣勢感染,向前一步,喊道:「何人手把經綸挽,念及蒼生八千萬。潮起潮落何曾休,百年再翻丹青卷!」

  韓夏雨很羨慕朱文奎與于謙,他們兩個的友誼是極珍貴的。

  一個想要當超越堯舜禹的君主,一個想要名入丹青卷的大臣,他們這種組合,應該是未來最強的組合了吧?

  韓夏雨有時候在想,皇上很早之前就開始重視于謙了,早到于謙還只是個小孩子時,甚至不惜將珍貴的文天祥畫像送給于謙。

  誰能預料,當年的孩童,竟是一個驚才絕艷的天才。

  但,皇上預料到了。

  相對於朱瞻基,于謙更適合做臣子,而且于謙身上有些特質不是朱瞻基並沒有,比如對忠臣名臣的高度崇拜!

  于謙尊崇的名臣是文天祥與諸葛亮,他立志要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臣。但朱瞻基高度崇拜的太祖,他立志……

  當然,朱瞻基沒有野心,這一點韓夏雨很清楚,但朱瞻基畢竟是皇室宗親,有些時候並不能體會朱文奎的感受。

  皇上選擇于謙,選得太恰當,太合適,簡直可以說是天作之合,韓夏雨感覺站在他們身邊,自己是多餘的那個……

  朱文奎看著于謙,臉上充滿笑意:「明日,我們便出發前往北平吧,出來一個半月,也該回去了。」

  于謙肅然點頭:「該回去了,國子監新的課業要開始了。」

  朱文奎叮囑道:「郭嘉樂的實驗室你還是不要去了,他目前研究的電能,說不得會有危險。我可不想看到你只剩下九根手指。」

  于謙笑道:「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防禍於先而不致於後傷情。即便是去,我也會做足準備。不過郭嘉樂著實是個天才,他發現了磁的秘密,並將其命名為電磁鬼影,一種看不到,卻可以帶來電能的東西。只是——」

  「只是什麼?」

  朱文奎問道。

  于謙苦澀地抬起光溜溜的手腕,無語地說:「好好的銀鐲子,被郭嘉樂給拿走了。後來換了個銅鐲子,等我找到的時候,他都給抽成銅線了,還纏成了線圈。和他這種天才同居一室,我還真是痛並快樂著……」

  朱文奎哈哈大笑,看向潮水:「那沒辦法,哪怕是國子監給他撥了銀錢,他依舊是什麼順手就拿走。盛寅的女兒盛永兒你是知道的,養了一隻兔子當寶貝,結果兔子不見了,等發現的時候,都已經做成紅燒兔頭了……」

  于謙自然是知道這件事,郭嘉樂乾的,完事還給盛永兒一起品嘗,等盛永兒說完真香之後,才說那是她的兔子,結果被盛永兒追殺了足足半個月,若不是盛寅出面,一口氣給女兒弄來了三隻兔子,估計這事沒完。

  但郭嘉樂的研究當真取得了令人震驚的進步,他使用磁與線圈,製造出了電能,他甚至還設計了一種指針儀器,當電能通過時,指針會搖晃。

  遠處,一騎飛至,將文書交給湯不平之後便匆匆離開。

  湯不平疾步走至朱文奎身旁,將文書遞了過去:「太子,交趾派出八百里加急文書,沿途傳遞消息,說朱能、駱冠英的船隊已回到南洋。」

  「當真?」

  朱文奎激動起來,連忙接過文書看了幾眼,這只是安全局的通報,並非交趾的文書,具體詳情並沒有寫清楚。

  但八百里加急的通報,安全局的傳信,說明事情不虛。

  朱文奎想了想,說道:「藍海侯、首登侯先回來,說明他們很可能是從美洲東海岸出發,也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找到武義大船隊存留的水師軍士。」

  于謙提議道:「既然收到了他們的消息,我們是否應該停在金陵?」

  朱文奎微微點頭,贊同道:「他們經過如此長久的航行返回,我們不能不迎候。我這就寫一封文書送至北京,讓父皇准我們留在金陵等待遠航軍士歸來。」

  回來了!

  于謙很是激動。

  這些偉大的軍士,一定完成了環球航行!

  國子監的學問將會發生實質性的變化,宋斷斷一直在追問什麼力量讓人留在地面上,地平說根本就不存在這個問題,而地圓說將這個問題直接擺在了現實面前,找到答案,一扇學問的大門便會洞開!

  「八百里加急,讓開道路!西路水師歸航!」

  四名驛使催馬奔馳,馬蹄踏在混凝土道路之上,蹄鐵與地面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到了驛站,驛使根本不休息,換了馬匹,接過水囊與饢餅,再次奔出。

  消息傳入金陵,經水師的船過了長江,在碼頭上馬再次北上。

  完備的混凝土道路為快捷的消息傳遞帶來了極大便利,一路向北的道路十分通暢,百姓與商人聽聞到加急文書的消息紛紛讓開中間道路。

  西路水師歸航的消息如風一樣席捲開來,從交趾到北京,長達六千餘里的路程,消息竟只用了十日,便傳達到了北京!

  這個速度,創造了大明加急文書傳遞的一個奇蹟,驛傳日行六百里的奇蹟。奇蹟的背後,是新驛傳的結果,是驛使六百里一換,平整混凝土道路,日夜兼行的結果。

  武英殿。

  朱允炆看著兩份文書,一份是交趾都司都指揮使韓觀發來的,一份則是朱能發來的。

  不用看韓觀的文書也知道內容。

  拿起朱能的文書,朱允炆肅然打開,看著字裡行間的航行之事,朱允炆忍不住皺起眉頭。

  窮盡力量漫長的尋找,只找到了六名軍士!

  兩千餘人的隊伍,只有這麼六個人活著回來!

  朱允炆將文書遞給解縉,肅然道:「命二皇子監國,楊士奇、鐵鉉、徐輝祖輔之,內閣解縉、工部尚書黃福、吏部尚書楊溥,吏部尚書李志剛、兵部尚書楊榮、戶部侍郎周忱……五軍都督府,水師都督府李堅、陳揮……五軍都督府譚淵、段雲……國子監祭酒胡濙、司業葉靈兒、匠學院院長周昌……隨朕前往金陵,迎接大明將士歸來!」

  解縉等領命。

  雖六人,但朱允炆幾乎動用了朝廷主力,肱骨大臣一同前往。

  解縉、楊士奇等人看過文書之後,一個個黯然神傷。

  但沒有人質疑朱允炆當初的決定,因為那一次航行帶來的高產農作物已然開始走入大明千家萬戶。

  土豆、番薯本身就是高產農作物,加上國子監農學院栽培技術的成熟,土豆、番薯已具備了大規模生產的可能,今年夏收土豆更是豐收,朝廷將土豆買下來,將土豆運往其他地區,以進一步擴大土豆種植面積。

  百姓家的倉庫充實,與當年的大航海決策分不開。他們的犧牲,是為了萬民不餓肚子。

  高規格迎接,是對犧牲軍士的敬重,是對大明軍士的敬重!

  下旨第二日,朱允炆便帶文武大臣,在三千軍士的護衛之下前往天津港,乘水師船隻直下金陵。之所以不走京杭大運河,是因為這個季節正是漕運緊張的時候,而如此規模的南下,必然會讓整個運河出現堵塞。

  從海路南下,船隊只用了五日便抵達金陵。

  朱文奎、于謙在龍江碼頭迎接朱允炆等人,朱允炆對朱文奎留在這裡並無意見,皇帝與太子都在,更能體現朝廷對水師將士歸航的重視。

  七月十五日,朱能、駱冠英的船隊抵達泉州府。

  七月十七日,進入長江口。

  朱能、駱冠英站在船首,看著茫茫江水,沉默不語。

  羅封、姚順、郭文星站在朱能左手邊,項大同、歐陽游、張關山站在駱冠英右手邊。

  熟悉的江水。

  我的大明!

  這一刻,沒有人說話,也沒有人有心思說話。

  只看著江水被劈開,沿岸的建築與樹木倒退。

  歸家無言時,最是內心柔軟。

  恰在此時,岸邊驟然傳來鞭炮聲,更有不少百姓跑了出來,呼喚著。

  「歡迎水師將士回家!」

  聲音踩著江水,跳到了船上,撞得羅封、張關山等人眼淚直流。

  江陰百姓,鎮江百姓……

  入夜,抵達龍潭,距離金陵已是很近。

  朱能、駱冠英考慮到這個時候繼續前進,金陵迎接的人只能是半夜接了,只能停在龍潭休整一晚,明日一早抵達龍江碼頭。

  可船隻剛想靠岸,就傳來消息:「皇上口諭,盼念心切,何分日夜,命西路水師速回金陵。皇上、太子、諸大臣於龍江碼頭——夜候水師歸航!」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