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錦衣殺明> 【第059章】倒是想要一把AK47

【第059章】倒是想要一把AK47

2024-06-02 03:40:25 作者: 拉丁海十三郎

  (0059)

  明軍的火器質量差,經常炸膛,與原材料不好是有很密切的關係的。鐵又有生鐵、熟鐵之分,比較合適用來製造火器的,乃是韌性比較好的熟鐵。但是,熟鐵的成本比較高。為了節省成本,軍器局和兵仗局,大量使用比較脆的生鐵來製造火器,結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如果使用鋼材來製造火器,炸膛的機率,肯定會大大的降低。但是,那樣一來,成本就要翻幾番了。這是朝廷無法承受的。

  徐興夏沉吟片刻,說道:「既然如此,我先打造五十支吧!」

  加上原來的三十支,徐興夏現在有八十支的黑羽箭,基本上夠用了。人體的力量,畢竟是有極限的,八十枚箭鏃,基本上可以將徐興夏的全部力量都抽空了。從韃靼人的角度考慮,在死了八十人以後,應該也沒有人會繼續對牛角墩發起進攻了。為了一個小小的烽火墩,犧牲掉八十條人命,完全是得不償失啊。

  五十枚的黑羽箭,總價是六十兩銀子。徐興夏當即掏出十二個銀錠,交給郭福全。每個銀錠都是五兩,剛好是六十兩。郭福全當即表示,只要有十天的時間,他就能交貨。十天的時間才可以打造五十枚黑羽箭,讓徐興夏深深的覺得,這生產效率還真低。但是沒辦法,當時的生產條件,就是這樣的。

  在解決了自己的黑羽箭以後,徐興夏繼續說道:「現在,我們談一談火銃的事情。」

  聽說徐興夏要打造火銃,四個匠戶頓時又興奮起來了。火銃這東西,可是長期的買賣。即使是技術最熟練的工匠,也要三個月的時間,才能打造出一支完整的火銃。只要牛角墩出錢打造十支的火銃,他們十幾個匠戶,就有幾個月的時間不用發愁生計了。

  

  徐興夏要打造火銃,當然不是心血來潮。作為來自後世的穿越者,不注重火銃的發展,簡直是不可能的。完全是開歷史的倒車啊。火銃為什麼能夠逐漸的取代弓箭,成為軍隊的主要裝備?最關鍵的原因,不是火銃的威力大,而是火銃的低成本,大量普及,還有快速的訓練速度。這些,都是人海戰術的前提。

  事實上,在萬曆四十四年的時候,明軍火銃的威力,還不如傳統的弓箭。明軍最厲害的飛鳥銃,有效射程,也就是六七十米,還不如蒙古人的複合弓。但是,火銃的最大特點,就是操作簡單,訓練方便。一個什麼都不懂的軍戶,經過三個月的訓練,基本上就能操作火銃射擊了。準確射擊不可能,排隊槍斃還是可以做到的。而弓箭的訓練,沒有三五年的時間,基本上不會有明顯的效果。

  單純就成本而言,弓箭的成本,也要比火銃的成本高。製作火銃,只要鐵料和木材就可以了。弓箭就不同。弓箭需要的材料,非常的複雜,除了木頭之外,還要用到動植物的骨頭和筋腱,還有膠水、黏漆什麼的。要做好一張弓,整個流程,大約需要一年的時間。而一把火槍,一般只要幾個月就能製造出來。如果採用後世的流水線,分工協作,製造的速度會更快。

  但是,對於明軍目前使用的火銃,徐興夏是非常不滿意的。這樣的火銃,連玩排隊槍斃都有點困難,更不要說別的。目前,寧夏鎮衛所軍使用的火銃,無論是最常見的鳥嘴銃,又或者是稍微先進一點的飛鳥銃、迅雷銃,又或者是三眼迅雷銃,全部都是火繩槍。這種火銃,太糟糕了。下雨天暫且不說,威力和射程,都大不如人意。徐興夏需要的,乃是燧發槍,一種在下雨天也能發射的燧發槍。

  當然,一下子提到燧發槍,徐興夏估計這些匠戶們都很難理解,因此,他決定從最基本的常識慢慢入手,一步一步的提出自己的訴求,看看是否可以實現。自己有需求是一回事,現有的技術能不能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他倒是想要一把AK47,將韃靼人都突突突了,可惜做不到啊。他給每個匠戶都倒了一杯粗茶,饒有興趣的說道:「你們先給我說說飛鳥銃的製作。」

  一個名叫趙孟吉的匠戶,看來是專攻火銃製作的,端著茶杯詳細的解釋起來。根據他的介紹,徐興夏發現,明軍火銃的製作流程,還真是複雜。想要改善其中的技術,也相當的不容易。他想要快速組建一支強有力的火槍隊的,依靠城堡和有利地形,對韃靼騎兵實施阻擊的希望,很快就落空了。

  以最常見的飛鳥銃為例,就可見一斑。飛鳥銃的製作,首先是銃管,最關鍵的也是銃管。將做銃管的熟鐵燒紅後,敲擊在一根鋼芯上,這樣捲成鐵管,冷卻後再裹外面的第二層,敲擊細密,達到一定厚度後,抽出鋼芯,一段銃管才算是完成了。

  連做幾段銃管後,就要將它們一節節焊合起來。這個環節非常的的關鍵,焊接不好便容易炸鏜。明軍火銃炸膛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出現在這個環節。初步的銃管做好後,便要用鋼錐鑽出銃鏜,挫出准心。這個環節需要耗費的時間最久,有時可長達一個月。要是技術不夠數量,兩個月也是可能的。

  之後是用鋼條將鏜內刮光刮淨,然後是各樣的裝配。裝備發火池,裝配彈藥池,裝配槍托……等等。按照明軍的生產流程,一支火銃,從頭到尾,都是同一個工匠在生產。因此,各種雜七雜八的事項加起來,最快也要三個月的時間,才能製造出一支飛鳥銃來。這樣的生產效率,可想而知有什麼後果了。

  徐興夏皺眉說道:「一支飛鳥銃,成本得多少錢?」

  趙孟吉謹慎的說道:「百戶大人,製造飛鳥銃,以六斤重量為妙,只是耗鐵甚多。四十斤毛鐵,最後只煉到七、八斤精鐵,所費不小。若是採用生鐵,則質量無法保證。」

  依他估算,加上鐵價,炭價,工匠的工錢食糧,還有其它的耗費等,一根鳥銃的成本在三到五兩銀子,所需的確不是一筆小數目。須知道,火銃這種東西,是靠規模取勝的。要是沒有一千幾百支同時使用的話,基本上沒有什麼效果。實際上,就算是一千支火銃同時射擊,效果也不是很好。滑膛槍的命中率,的確是太低了。

  針對明軍中質量低下的問題,趙孟吉一針見血的指出道:「大人,鳥銃之所以容易炸損,一是材料不足,充斥太多生鐵。二是工匠們在製造時取巧,粗細薄厚不均,特別是在銃管的焊接上,許多工匠技藝不足,造成鳥銃炸鏜。不過只要大人提供的材料充足,小的便可以為大人造出精良的火銃來。」

  徐興夏點點頭,表示受教。隨後,他慢慢的試探著說道:「你們懂得如何製作燧發槍嗎?」

  郭福全等人都有點茫然的搖頭。

  趙孟吉好奇的問道:「大人,燧發槍是什麼東西?」

  徐興夏心裡感覺有點不妙。看來,他們連燧發槍的名字,都沒有聽說過,那肯定是不用指望他們會製作了。但是,燧發槍是徐興夏必須的,即使這些工匠不懂,他也要鼓勵這些工匠,儘可能的研究出來。沒辦法,徐興夏只好慢慢的解釋起來。

  對於他這個穿越者來說,肯定要用燧發槍取代火繩槍,用線膛槍取代滑膛槍。只有這樣,才能儘可能的提升火銃的威力,儘可能的強化對敵人的殺傷力,儘可能的減少自身的損失。線膛槍的研究條件,暫時還不成熟,徐興夏只能是現在燧發槍上面想辦法。

  其實,燧發槍的技術,並不深奧,就算沒有他這個穿越者,在大概二十年以後,戶部侍郎畢懋康明也會發明燧發槍。可惜,到那個時候,已經是崇禎中期了。完全枯竭的朝廷財政,還有完全崩潰的軍隊指揮系統,搖搖欲墜的統治架構,註定了燧發槍是無法發揮作用的。到那個時候,無論多麼先進的武器,都不能挽救危局了。但是,如果將燧發槍的出現時間,提早二十年,那燧發槍就有用武之地了。

  事實上,火繩槍與燧發槍二者結構上差不多,連板機系統都一樣,差別只在於發火裝置上。一個是靠燃燒生火,一個是用燧擊錘打擊燧石生火,其實都是一個思路的東西。唯一有點技術難度的,就是燧發槍需要用到齒輪。

  但是,齒輪的製造技術並不複雜,在公元前大約400年的時候,中國己經開始使用齒輪。明朝也曾經大量的製造齒輪。嘉靖時期,當時的陝西三邊總督曾銑,曾經發明了一種地雷,用五彩描繪裝飾的大罐子,裡面填滿火藥,號稱五彩斑斕大蜘蛛地雷。

  這種地雷有一個引線,連接著一個發火裝置,扔在韃靼人經過的地方,韃靼人撿了後打著引線,就會倒大霉。這種發火裝置,就是一個鋼輪火機,也就是齒輪裝置。畢懋康發明燧發槍,就是仔細的研究了這種齒輪以後,受到啟發而開始的。

  【求收藏!求推薦!】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