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結局:大明的未來
2024-06-01 04:12:59
作者: 紂胄
對於皇帝這種耍賴的行為,王皇后實在是不知道怎麼好了,只能苦笑著點了點頭說道:「妾身知道了,妾身去辦。」
朱翊鈞這才滿意的笑著說道:「謝謝娘子。」
無論是王皇后還是朱翊鈞,心裡都很清楚這次的事其實也不算什麼大事,只要把太后兩人安撫好就可以了。
這個消息很快就從皇宮裡傳到了皇宮外。畢竟鬧得這麼大,想保密基本不可能。
很快,外面的人就知道了,宮裡鬧出事來了,皇帝想讓潞王去倭國,但是太后不想。
一時之間,紛紛擾擾,吵吵鬧鬧,說什麼的都有。
外間自然不會說是潞王自己請求去的,皇帝不想讓他去。即便真實情況是這樣的,大家也不會這麼想。畢竟這麼長時間以來,自願和被自願之間,他們還是很清楚的。
一旦事情摻合到皇帝的身上去,這裡面就有一個問題,你自願究竟是你想自願的還是皇帝讓你自願的?
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往往都會傾向於後者。
兩者之間的關係不對等,皇帝的地位要遠高於你,做事的時候你要考慮的事很多,皇帝可能暗示你,也可能真的詢問你一聲,你也不敢拒絕。
於是在消息傳出去之後,就又引起了很大的波瀾。皇帝想讓潞王做一個表率,結果被太后反對了。
這裡面有個問題,你是相信皇帝對他兄弟好,想給他一個好地方?
還是相信太后對她兒子好,不想讓兒子去一個壞地方?也會有別的考慮,比如母親捨不得兒子等等。
反正消息一傳出來之後,輿論就會倒向了後者。
皇帝想讓潞王做一個表率,但那是天家兄弟。天家的兄弟之間也就是那麼回事,哪有什麼兄弟感情?
當然了,這種話也就是在心裡說說而已,誰也不敢當著面說出來,只能說兄友弟恭,皇帝讓去的而已,別的就沒有什麼了。
一時之間,說法就起來了。朱翊鈞自然也聽到了這些消息。
看著陳矩送上來的消息,朱翊鈞不以為意,想了想說道:「倭國有沒有什麼消息?李成梁事辦得怎麼樣了?」
「回陛下,前面剛送回來的消息,說已經準備開始打了。」陳矩說道:「三方人馬已經到位,相信很快就會有捷報傳來。」
朱翊鈞站起身子走到地圖的前面,看了一眼地圖,滿意的點了點頭,又轉身問道:「廢奴的事準備得怎麼樣了?」
「回陛下,內閣上了奏疏,已經準備好了。」陳矩再一次答應道:「張閣老那邊已經把人手都準備好了,隨時可以派往各地。」
「那就開始。」朱翊鈞想了想說道:「你傳旨給內閣,讓他們儘快。」
「是,陛下。」陳矩答應了一聲,轉身就向外走了出去。
他要把這個聖旨趕快傳下去,然後讓這件事儘快推行。
實際上,京城這邊的消息出來之後,就已經在加快進度了。
在京城都有人敢動倒賣奴僕這樣的歪心思,在外邊就更有人敢動這樣的歪心思了。如果不大刀闊斧的加快速度進行的話,會產生很大的麻煩。
接下來的日子,朱翊鈞基本就在皇宮裡釣魚。
關於藩王的事也出現了轉機。朱翊鈞沒有答應他們之後,有人坐不住了,有人向皇帝請求自己要去倭國。
有了這個人帶頭,諸位藩王也都坐不住了,紛紛請願要去倭國,想搶在前頭多撈點好處。
朱翊鈞也的確沒有虧待第一個站出來的藩王,把一個大名鼎鼎的地方——江戶,封給了這位王爺。
雖然江戶現在還是德川家康的地方,但很快就是大明的了。
根據前線傳回來的戰報,明軍的進展非常迅速。全面夾擊之下,倭國潰敗非常快。
至於是不是拉長補給線,然後再切斷補給線,打你一個反擊,大明就沒考慮過。
要執行這樣的戰術,只有一種情況可行,那就是要有足夠的戰略縱深。倭國這樣的島國根本不具備這樣的地形。
明軍現在有海上優勢,現在海上除了明軍以外的戰船,沒有其他戰船,明軍可以隨時隨地補給物資。
戰局一開始就出現了一面倒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並不是明軍作戰有多麼厲害,反而是朝鮮軍隊作戰十分勇猛,讓人瞠目結舌,也讓人沒想到。
朝鮮軍隊不但打的方式比較狂野,大開大合,而且戰鬥力非常高,很難想像這之前還是被倭國揍得哇哇叫的軍隊。
現在朝鮮軍隊不一樣,主要因就是跟著大明打仗心裡有底氣。我們即便打輸了,也會有大明人給我們兜底,所以我們不怕。
再加上大明人提供的大量裝備援助,使得朝鮮軍隊戰鬥力的確變強了不少。
另外就是大明給出來的懸賞,砍一個倭人腦袋就是二十兩白銀,那都是錢。
再加上雙方自古以來也有血仇,很多朝鮮士兵家裡都被倭人殺得就剩一個人。倭人干下這樣罪惡滔天的事情,朝鮮人現在終於有機會反攻回去了,怎麼可能不用力?
朱翊鈞走在台階上,臉上帶著笑容。
微風吹動他的臉龐,他的心情大好。
國家蒸蒸日上,現在已經到了眼下生產力能做到的極致了。再想進一步發展,就要等生產力得到爆發。
生產力大爆發的點就在不遠處,那裡升騰起來的白色裊裊煙霧就是生產力大爆發的開始。
朱翊鈞看著不遠處的陳矩,忽然來了興趣,說道:「走,跟朕去看看。」
「是,陛下。」陳矩連忙跟了上去。
兩人來到蒸汽機房的時候,一群人在忙碌。
朱翊鈞看著眼前的蒸汽機,目光溫柔。
這種蒸汽機已經可以安在火車頭上了,這次成功之後就可以開始考慮這方面的事。
背著手站在原地,看著蒸汽機水汽蒸騰,聽著鍋爐房柴火燒得噼里啪啦的響聲,朱翊鈞仿佛已經看穿了歷史長河。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朱翊鈞緩緩的說道:「這是大明的未來,這才是大明的未來。」
本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