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驢行暢想曲> 013 闖野長城

013 闖野長城

2024-05-30 07:51:06 作者: 經典老表

  經過長時間深入到戶外登山團隊中一起登山,並在接觸和不斷與某些有意思的人的溝通中,王一夫發現,太多的戶外人其實並不知道,或不想了解戶外運動的意義所在,而只是「大幫哄」地加入進來,以打發自己閒暇的時間並消耗多餘的精力。還有很多揣著「賊心」,提著「賊膽」來這裡尋艷遇、私情的。而絕大多數人,是真正地將戶外運動當成了興趣愛好,甚或是當成了信仰,在戶外運動中陶醉於大自然,超越自我,得到升華,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意義和目的的。

  看到這些「正常」與正常的現象,在協會運營了一年之後,王一夫不由得再次進行更多的思考。

  帶著諸多疑問和思索,王一夫開始積極地搜索戶外資料,並認真閱讀驢友們的分享及心得。特別是在隨後參加的一次中國登山協會組織的攀岩培訓,並隨後參加的戶外裝備展,令他大開眼界,很多疑問得到了一點解答,更看到戶外運動已經從專業化到群體性,更進一步發展到市場化驅動的程度,戶外裝備已經形成了行業,發展前景廣闊。這一切都令他熱血沸騰。

  本章節來源於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

  學習中,受到戶外運動的開山鼻祖徐霞客故事的感染,更令王一夫熱愛上戶外運動。少年徐霞客在讀到《晉書·陶淵明》時,立下誓言:「大丈夫應當走遍天下,朝臨煙霞而暮棲蒼梧,怎能限於一地終老此生?」從22歲開始到56歲去世,走遍九洲五嶽,經30年考察,他在每一次的跋涉之後,無論疲勞,無論落腳何處,他都欣欣然堅持把自己的所觀所感記錄下來,撰成的60萬字《徐霞客遊記》,其被稱為「千古奇人」。徐霞客堪稱我們驢友的典範。

  王一夫想到:我們沒有是什麼動機發動了他踏遍九洲五嶽的考證,沒有是什麼力量推動了他不怕艱難困苦而不停跋涉並撰寫遊記的考證,或許那就是某種冥冥的召喚,某種冥冥的使命感。那這種冥冥是什麼呢?似有靈魂的驅使,或受靈魂的召喚去追尋?

  周國平先生論述:「人類古老而常新的精神價值概括起來為真、善、美這三種形態,對應人的心靈三個部分,即理智、意志和情感。其中,美即有賴於感官的享受,但是,如果感官的任何感受未能使心靈愉悅,我們就不會覺得美。所以,美感本質上不是感官的快樂,而是一種精神性的愉悅。真、善、美是不可分的。理智上求真,意志上向善,情感上愛美,三者原是一體,屬於同一顆高貴心靈的追求,是從不同角度來描述同一種高尚的精神生活。」這正是我們所要達到的帶領大家回味登山活動,發掘自己內心裡的真善美的動機。

  王一夫在不斷學習、思考和體會後,感悟頗多。他要積極地跟協會的理事們,特別是常務理事們交流戶外運動的魅力和意義,以不斷地統一和凝聚大家的思想和信心。所以他主導了一次主要由常務理事及理事參加的野長城之旅,他願意大家在遠距離的戶外活動中體驗戶外運動的意義和魅力,並適時召開輕鬆的、非正式的會議來宣講他所理解的戶外運動及協會應該怎麼幹。

  在2013年4月29日,早晨5時,在東北享有霧凇之城美譽的江城市,有這麼十二位勇士,借著黎明的曙光,駕著叄輛鐵騎,分別是三菱、鈴木、途歡越野車,悄然無聲地就奔出了江城,一直南下,奔向遠方,開啟一次野長城之旅。

  在春天遲遲不肯向東北大地跨來,氣候多變,溫差很大,萬物仍待覆蘇的季節,這群戶外運動愛好者卻已然按捺不住「春」心蕩漾,趕上這五一長假,就帶著對春的渴望,在經驗老道的領隊帶領下,悄然駕車出發,就奔向遼寧省綏中野長城,欲來個「穿越歷史,品讀文化」的野外登山露營旅行,登高遠眺,感受原生態的中華文明。

  說起長城,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人們無限膜拜的歷史見證。雖然在不同地點登上過長城,但這餒中長城段,沒有後人開發過,沒有被現代文明踐踏過,會是更原始風貌,令人神往。這必將是一次追溯前人的旅行,這也必將是一次追趕靈魂的旅行。

  在兩位各跨一匹鐵騎的領隊領軍出行,兩人一前一後,配合得天一無縫,那真是打仗親兄弟的楷模。更有「寧靜致遠」大將前呼後應,串起整隊行列,並不時地發掘著沿途的歷史滄桑,拍攝著寧靜致遠的美景風光。

  更有隊中女中豪傑令人不得不大書特書。本次出戰野長城,戰將中就有四位女將,那個個都是賽過「花木蘭」,不讓「穆桂英」。就看這位「一生何求」吧,那真是巾幗不讓鬚眉,風風火火,卻又心思細膩,有經驗,有智慧,有體力,有毅力,即服從組織,又能協助去執行更多細微的工作。「一生何求」講起登山戰略來,那是頭頭是道;攻起頂峰來,那是必打頭陣;要說後勤保障,更是烹飪好手,婦道的看家本事。這才是真女人,外能獨檔一面,內能操持家務,能文能武,集中華傳統美德於一身。就看她給列的裝備及糧草清單,從帳篷到烤具,從食品到餐巾紙,一應俱全,應有盡有,最後裝上這三輛車,是滿滿當當。

  再說這其他幾位女將,雖然看著弱不禁風,卻從不拖團隊的後腿,跟在大部隊的後面一步步前進,身上一樣背負起自己該挑的重擔。只見全隊上下,團結一心,只為了玩得一個爽快。

  出發前,領隊已經做好了戰前動員,路途是漫長的,道路是崎嶇的,山路是陡峭的,夜晚是寒冷的,但為了迎春的信念,我們必將克服所有困難,堅決打勝這一仗。將士們群情激昂,精神抖擻,恨不馬上開始登山作業。

  車隊仍在廣袤的野外飛馳,望眼欲穿地看向遠方,期待著與古文明的親密接觸。

  王一夫用對講機向各車上的人統一發出了一個問題:長城有多長?長城的起點和終點各在哪裡?

  對講機里傳來了回答:這也太簡單了,誰都知道東起點是山海關,西終點至嘉峪關嘛。對不?

  王一夫答:不準確喲。「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說的是明代長城最東和最西的關隘。而據查,長城是歷朝歷代都在修,而形成萬里長城。考古發現,長城東起遼寧丹東鴨綠江邊的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途經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甘肅9個省、市、自治區,隨著不同的地形、山勢和地貌而建築,全長達21196.18千米。丹東的虎山長城才是萬里長城真正的東端起點。長城在遼東綿延一千多公里,一直向西延伸到山海關。我們這次登野長城,就是其中一段沒風蝕嚴重卻也沒有進行重建的長城段。

  這樣呀?

  王一夫接著按他在出行之前獲得的資料整理出來的資料介紹:現在的虎山長城景區是在原長城基座基礎上重建起來的AAAA級景區,酷似虎頭的孤山,聳立在鴨綠江畔,雄偉的長城沿山脊蜿蜒直達山頂。山對面一江之隔就是朝鮮。

  王一夫又提問:誰是第一批走完長城全程的人呢?

  無人回答。王一夫自說自話起來:據報導「1984年春天,董耀會和兩位朋友沿著長城開始漫長的徒步旅行。他們從山海關老龍頭出發一路向西,橫在面前的是8000多公里漫漫長路。這不僅是對毅力的考驗,還使他們創造了一項紀錄,成為徒步走完長城全程的第一批人。這次旅行不僅改變他們的人生,還改變長城的命運——幫助保護長城並將其提升到如今享有的地位。他們徒步長城3年後,長城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從那時起,中國已採取大量措施保護。」

  對講機里傳來:會長,你咋知道那麼多呢?

  王一夫按著對講按鈕說:做功課嘛。每一次登山,領隊等人都要精心準備功課的,做好活動策劃、路書、安全注意事項等等。領隊可不是件輕巧活呀。

  對講機里傳來:理解。哎,我們以後也嘗試走全長城如何?

  王一夫答:那可是不容易呀。至今兩位英國男女從戈壁灘的玉門關出發,一路上,他們僅憑一根保險繩闖過一道道海拔2700米的沙岩峽谷、崇山峻岭,最終直到丹東虎山。他們最多一天內徒步48公里,歷時167天,走完4828公里的長城線路。

  大家分別在各自所乘的車裡進行著討論和遐想。但最後的結論是:走全長城是不現實的。除非分段進行。比如此次即為一次對一段長城的徒步丈量。

  登協軍團風馳電掣向目的地挺進,車隊走吉草高速,直奔奉天瀋陽,為不打攪沿途的百姓,繞城而來,一路上掠過無數的山巒及河流,進入綏中腹地。再向南行,車行至一小村口時,大家眼前一亮,這地方的景色別有洞天,山山各不同,有的如石林、有的重巒疊嶂、有的怪石嶙峋、有的光禿禿獨立一棵「迎客青松」,好似觀賞到了國內多處名山,盡顯無限春意盎然,荒山不淒涼,群山不張揚!

  翻過這座嶺,車隊行駛在半山腰,放眼腳下的山體,綠樹成蔭,靜靜的河流蜿蜒流淌,環抱著青山,對岸半坡良田有耕牛犁地,河水中有野鴨戲水,將士們完全融進了這幽靜、多彩的世外桃園。美景匆匆掠過,經過了十個小時長途奔馳,終於趕到了此次進軍的主戰場——野長城,單程車程約760公里。

  此時已經是下午15:00,一路奔波,軍團已是人困馬乏。但是,這些精力充沛的戶外運動愛好者們,俗稱「老驢」,是一夥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勇將,看到戰場,立刻跟打了雞血似的興奮,他們哪裡顧得上休息,馬不停蹄,硬是要挑戰運動極限,非登上頂峰才肯安營紮寨。

  山地戰不同於平地戰,況且攻堅戰,不勝則敗,大家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分別背負起營帳,伙頭軍帶好乾糧和鍋灶,只聽會長一聲號令,催戰鼓響起,隊員們對視了一眼,就低頭向山頂進發,登頂野長城戰役打響了。

  綏中野長城坐落在雄險陡峭的燕山山脈上,是遼寧省與河北省的分界線。該長城貫穿西溝村的6個自然屯,這裡是長城的支脈,牆體至今依舊磚石堅牢,約有31座敵樓、18座戰台、14座烽火台。因地處偏僻,山勢險惡,故人跡罕至,保存完好。據史料記載,小河口長城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名將戚繼光被調到今遼寧、河北、北京一帶整頓邊務,所帶將士均為平倭有功的浙江義烏兵。由於工程浩大、守衛任務艱巨,戚繼光為穩定軍心,允許一部分家眷隨軍。官兵們於是攜妻帶兒在敵樓上安下家來,後來逐步從長城上搬下來,在附近生息繁衍。

  在一路行軍過程中,領隊已將野長城的地理地形向大家做以詳細的交待,重點攻戰的地盤,以及具有歷史價值的景觀等等,分別指派專人負責踏察並拍照留存,以備再戰時做為基礎資料來研究,並待此次得勝還朝時,可以有東西在登協會員和登協群友們面前顯擺一番。

  大戰在即,群情激昂,卻也不乏某種擔心,亦或是某種渴望。大家不再言語,踏上這古道,耳邊仿佛聽到衝鋒的號角。大家只是一前一後地隨領隊魚貫而行,每個人都深深懂得「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的道理,所以都抱持著一個信念,一鼓作氣登上山頂,征服山峰,占領山頭,然後到烽火台安營紮寨,再去傳說中的野長城第一家由「一生何求」臨時開張營業的「春來野長城烘烤店」吃慶功宴,喝慶功酒。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這野長城其實並不險峻,海撥也只在500米,卻不是我們常走的砬子山或林山,而此山卻是岩土山,正趕上剛下過雨,山路濕滑,每一步都有滑倒的危險。沿小路一步步接近長城,依稀看到有台階可行了,但這台階經過幾百年的風吹雨打,遠古戰爭錘鍊,以及今人的踏足,加之無人修復,已經風化,幾乎只能算是磚坡了。但對於這些南征北戰,久經鍛鍊的老驢們來講,沒有攻不上的山,沒有過不了的坎。這路人馬,在長途奔襲的勞頓後,仍是不費吹灰之力,攻占了野長城的一處烽火台,占據了有利制高點,於傍晚18:00時左右安下營盤,搭起帳蓬,架起爐灶,一行人馬終於可以休整一下,好迎接明天的戰鬥。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