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生在唐人街> 第458章 全球化

第458章 全球化

2024-05-28 09:58:07 作者: 陶良辰

  蘇木不想招惹麻煩,所以才偷換概念這樣說,大量工廠遷走,第二產業衰落,對美國其實是有影響的。

  例如當初的企鵝電腦生產工廠,它能提供不少就業機會,也能給美國官方帶來稅收,後來被遷移到了華夏去,他做得還算厚道,沒有讓那些工人失業,重新給他們安排了就業崗位,而假如這座工廠留在美國,本應該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才對。

  他不忍心直接裁員,不代表其他工廠的老闆們也不忍心,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擴張,低附加值企業開始往發展中國家轉移,造成大量工人失業的同時,官方稅收收入也在降低。

  不過,因為富人們賺到錢,白宮方面在這幫大財主們的威懾下沒有進行干預,導致企業日子更加好過,財富不斷往少部分人手裡集中,貧富差距被進一步拉大了。

  

  最近比爾·柯林頓總統為什麼無法順利醫改,給廣大美國居民們更多福利?說到底其實還是因為沒錢。

  官方財政赤字不斷增高,從里根總統時代就開始積累的赤字不斷擴大,使得柯林頓總統日子挺難熬,美國不得已向全球借錢過日子,美聯儲方面已經不止一次地發出警告。

  第三產業確實在提供就業崗位,不過那些工作機會主要被年輕人們拿去了,蘇木沒有提到這點,他在全球化過程中盈利不多,沒必要幫那些賺到一座金山的傢伙們擦屁股,事先沒有對採訪問題進行溝通,此刻心裡挺不爽,這種問題回答不好會惹出大麻煩,會被那些失業的工人們生吞活剝掉。

  這些年來美國經濟向好,但其實中低產家庭的收入沒有提高,考慮到通貨膨脹率,加薪速度甚至還趕不上貨幣貶值的速度,一大批百億美元富豪,可不就是在最近幾年裡突然冒出來,有錢人享受到了經濟體系變革的福利。

  總而言之,經濟全球化對富人們是件好事,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利潤提高了,而且海外利潤只要不回美國,還不用繳納稅務,對一大批發展中國家也是好事,就像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前,那些國家都享受到了全球化分工帶來的好處。

  而如今,它們出了問題,信用體系已經崩塌,國際遊資和工廠主們又盯上了勞動成本更低、稅收優惠幅度更大的華夏,蘇木同樣也在藉此牟利,他在華夏資產不少,收購投資一大批企業,享受華夏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此刻回答問題當然要小心。

  《時代周刊》雜誌,早在本世紀二十年代就開始發行,蘇木即將登上下一期的封面,這已經是他第三次登上封面,一來二去早已習慣了,心情其實沒那麼激動。

  坐在他對面的記者,好像死活想從蘇木身上弄出點勁爆新聞,繼續追問說:「商業環境出了問題,你具體是指哪裡出問題呢,因為工人成本高?」

  「人工成本過高只是一方面,這個問題非常複雜,你應該去問總統,或者去問問美聯儲那邊,我想那幫專家們能夠給你更準確的答案。我主要從事網際網路產業,美國的網際網路產業,你可以等到採訪通用汽車CEO,又或者是其他進行製造業轉移的商人們,這不是我的專業。」

  蘇木已經有些不耐煩了,臉上沒有表現出來,抗拒去回答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問題。

  坐在他面前的記者隱約察覺到他的不爽,蘇木拒絕回答問題,總不能強行逼著他開口,自己老闆可是經常約蘇木一起打高爾夫球的人,點頭跳過這個話題,回到了網際網路方面……

  說起來,美國人才是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蘇木覺得全球化步伐更像是「殖民主義2.0版本」。

  和大航海時代的殖民目標一樣,主要就是掠奪他國自然資源,促使其他國家去工業化,以便用自身工業品占領市場,和當年採用軍事和政治手段不同,這次更多是用金融和文化手段,輔之以政治和軍事手段,從沒有利用美元大肆收割全球經濟來看,這種做法無疑是成功的。

  蘇木之所以不願意談,主要是因為因此獲利的主要是本就富裕的少量富人們,對需要打工賺錢的美國居民們來說,丟掉賴以生存的工作崗位無疑是個災難,而且在他們丟掉工作的同時,社會福利卻沒有跟上,社會矛盾已經挺深了。

  從八十年代開始,資本開始向東南亞國家流入,讓當地人富裕起來之後,勞動和資源成本提高,商人們沒有了繼續為他們國家「做貢獻」,掠奪廉價勞動力和資源的理由,於是反過頭來給了它們一刀子,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財富變成泡沫蒸發掉了。

  當年曰本被迫簽訂廣場協議也是如此。

  美國人普遍有種自大情緒,總是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從不去想自己國家在全球化過程中獲得的好處,反而將所有過錯都推給曰本,好像國內經濟不景氣都是他們的過錯。

  當老大的發話了,小弟只能乖乖忍受著,經過一陣子的瘋狂之後,現如今曰本經濟陷入了泥潭裡,而美國經濟則在蓬勃發展。

  需要考慮的是發展中國家的居民們付出勞動,將廉價產品賣到發達國家,這豈是簡簡單單的數字財富就能衡量。

  國與國之間最大的不平等,大概在於各國居民們的「時間價值」不同,發達國家的居民們時間更值錢一些,通過生產高附加值產品,來掠奪發展中國家的財富,並且認為自己虧了。

  更具體來看,在花費相同時間的前提下,美國人生產一件衣服,成本需要十美元,而發展中國家的居民們生產一件相同的產品,成本只要一美元,經過商家加價賺取利潤後,前者需要十二美元才能買到,後者加了相同的利潤,卻只要三美元。

  美國工人從中賺到一美元,其他國家工人只賺到十美分,反過頭來就能去物價低的發展中國家,購買更便宜的商品,從中剝削了價值。

  蘇木總覺得對方想表達美國虧了,但在國與國之間貿易中,其實後來才開始發展的國家,更有理由去打破不平等的全球金融制度才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