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語隱機鋒 微詞刺巡撫
2024-06-21 18:09:25
作者: 梁羽生
箋文誤釋 童子弄權謀
呂四娘彭雲應互相衝擊,如箭離弦,其勢極猛,給來人一下分開,甚為驚訝。呂四娘橫躍三步,收劍看時,只見一個清矍和尚,身穿月白僧袍,腳登雙耳麻鞋,手腕上掛著一串佛珠,雙目不怒而威,淵停岳峙,狀貌威嚴。正攔在王尊一與自己的中間。
易蘭珠一口長劍神出鬼沒,光芒四射,宛如水銀瀉地,花雨繽紛,把了因、哈布陀與天葉散人三個一等一的高手殺得手忙腳亂,猛然間見一個和尚半空躍下,一手拉開了呂四娘,不禁大驚,橫劍一封,把了因三人迫出外圈,正待趕去,忽聽得那和尚大聲喝道:「王尊一,你還不乖乖跟我回山?」易蘭珠聞言一怔,只聽得那王尊一亢聲說道:「師叔遠來,小侄有失迎迓,就請師叔在此盤桓幾天,小侄有事絆身,回山謁靈,暫時還辦不到!」那和尚拂塵一指,厲聲斥道:「你在我跟前,還裝什麼蒜?你惡貫滿盈,不跟我回山,難道要逼我在此下手嗎?」
易蘭珠甚覺出奇,走前幾步,那和尚雙掌合十,作了一禮,歉然說道:「易女俠請恕無禮,小僧是嵩山少林的監寺,少林不幸,出此下賤之徒,不但有玷家門而且辱及武林,累得易女俠費神出力,我們少林寺非常過意不去!今天我就把他押解回山,依法懲治,易女俠和這幾位朋友若肯賞光,請到嵩山少林寺勾留數日,我們嵩山少林,決不包庇門徒,女俠也可作個見證!」
易蘭珠本來疑心王尊一是王室子弟,最少也是朝廷中人,所以才能把欽差行署當作藏奸之地,至此大感出乎意外。嵩山少林寺乃天下武術總匯,門徒遍布國內,聲勢之大,其他各派望塵不及。以前的主持本空大師更是四方欽仰的有道高僧,王尊一若然是皇室中人,那絕不能出於少林門下。當下拱手說道:「不敢動問大師與本空主持是怎麼個稱呼?」那和尚道:「本空大師正是貧僧的師兄,他不幸去年已圓寂去了。這個叛徒,正是他的俗家弟子。現在的主持是三師弟無住禪師。」易蘭珠道:「那麼你是本無大師了?」那和尚稽首說道:「我與凌大俠曾有過一面之緣,我早欲上天山拜謁女俠,只因路途遙遠,寺務纏身,遲遲未能成行。這次冒犯女俠,甚為慚愧!」
易蘭珠也暗自叫聲「慚愧」,怎麼卻想不起他來。這本無禪師精通少林神拳,功力不在他師兄本空之下。論起輩分,和自己正是同輩。這次自己和他分頭查這怪案,若然自己早發現有像他那樣武功深不可測的人物,也必然會懷疑他與怪案有關,去搜他的行李的。易蘭珠這樣一想,倒也不怪本無禪師,只是有點驚異,看本無禪師,年逾花甲,輕功何以尚如此了得?其實本無大師的武功與易蘭珠原在伯仲之間,但此番探案,易蘭珠先是專心注意白泰官,所以沒留神到本無大師跟蹤她罷了。
了因和尚、天葉散人與哈布陀三人,縱身急退,布成犄角之勢,護著王尊一。本無大師向天葉散人合十作禮,開聲說道:「天葉道兄,貧僧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不知道兄何以庇護叛徒,助紂為虐?」了因喝道:「本無大師,你在嵩山清修,也還罷了,何以到此干預閒事?」本無大師拂塵一掃,朗聲說道:「這位想必是江南八俠之首的了因大師了,聽說大師近來春風得意,應清廷什麼皇子之聘,受封為寶國禪師了。貧僧乃山野小民,不敢與貴為國師的人來往。貧僧雖與獨臂神尼也有點小小的交情,但門戶不同,貧僧正因不肯多管閒事,所以雖與神尼分屬故交,對她的叛徒也還不願出手料理,我想獨臂神尼遺規尚在,自有她的門戶中人出頭。大國師責我多管閒事,真不知從何說起?」本無大師只知了因受了四皇子之聘,卻不知天葉散人也受了聘。這番說話,暗存譏刺,明明知道了因乃是獨臂神尼的首徒,卻偏不提起,比明罵了因還更厲害!不但了因老羞成怒,天葉散人也是面紅過耳。了因禪杖一擺,大聲喝道:「本無老禿,我敬你是長輩,才好心勸你,你當我真怕你麼?」本無大師冷冷笑道:「我年邁無能,哪敢像一些後生小輩妄在江湖稱強道霸?我已遵大國師之勸不敢再在江湖上多管閒事了,但我本門師侄,我總該還管得!嘿,我也要勸大國師不要管我少林門戶中事!大國師若一定要管呢,那麼就請大國師知會天下英雄,到嵩山賜教!」了因虎吼一聲,碗口粗的禪杖陡然打出,本無大師拂塵一揚,把禪杖纏著,以了因的神力,竟然被他阻住!正想變招,忽聞得王尊一也冷冷說道:「師叔一來就以家法相責,不知少林家法第十三條說的是什麼?」本無大師一怔,原來第十三條說的是,若然少林門下,被誤為犯了清規大戒的,准許申辯。對監寺所判,不服者可邀請證人,到嵩山申述評理。最多許以一月為期。少林這條「家法」,用意是怕有人受了冤屈,監寺誤判,以致沉冤莫白的。要知少林門人甚多,江湖上良莠不齊,有時不免誤受牽累;監寺護法,有時察看也容有不周,所以立法以寬濟嚴,不像其他各派,做掌門的便可生殺予奪,具有無上權威。
請記住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王尊一此言一出,本無禪師右手一松,把拂塵收回,睜眼說道:「我親眼見你同黨劫奪少女,獻奉與你,你乃是採花案的主凶,難道我還誣你不成?」王尊一夷然自若,只是微微發笑!
本無大師見師侄不理不答,變色說道:「既然你要申辯,我便許你一月為期,任你邀請證人,上嵩山評理!你若以為有人作你靠山,妄想逃匿,那你可辦不到!」王尊一傲然笑道:「我為什麼要逃?一月後我准到嵩山便是!」本無大師見他態度雍容,毫無膽怯之意,好生奇怪!心想若非自己親自破案,真不敢相信他就是採花案的主使人。看他儒雅威武兩俱有之,面上不現半點邪氣。誰料他會做出這種最犯江湖之忌的下賤之事。
當下本無大師再對易蘭珠道:「到期也奉請女俠上山作個見證,這幾位朋友也一併請了。」易蘭珠笑道:「這兩位便是了因的師弟師妹,白泰官和呂四娘。」本無大師道:「那更好了!咱們走!」這時門外火把如林,山東巡撫田文鏡親率兵丁把大廈團團圍住,王尊一揮了揮手,哈布陀出外一陣,王尊一道:「師叔,請恕小侄不遠送了!」本無向外一望,只見門外兵丁,霎忽之間已退得乾乾淨淨,冷笑說道:「看你不出,原來你還勾結滿奴,是欽差大人的貴客!」王尊一朗然說道:「請師叔一併記在小侄帳上,該殺該剮,到時請主持和武林前輩判罪便是!」本無大師氣得說不出話來,一擺拂塵,往外便走。易蘭珠礙於王尊一是少林派的人,既有本無大師出頭,自己只好放手。
五人回到了玄妙觀,本無大師向易蘭珠一再道歉。談了兩天武學,各自欣佩。兩日後本無大師自回嵩山,白泰官則邀呂四娘去訪甘鳳池,準備先上邙山祭掃師父之墓,然後再到嵩山作證。易蘭珠計算路程,山東與河南相鄰,從青島到嵩山,以她和唐曉瀾的腳程,最多半月可到。便叫唐曉瀾在玄妙觀中留下,先傳他內功的吐納之道,唐曉瀾在楊仲英門下五年,所習本是正宗,有了根底,再經易蘭珠一點竅要,頓時意與神會,上手甚易。
半月之後,易唐二人從青島南下,經臨沂再向西折,從曲阜直下濟寧,進入河南商邱,再過幾天,來到嵩山。只見那少林寺屋宇連雲,鱗次櫛比,果然不愧是一個佛寺的大叢林。進到寺門,早有執掌經堂的僧人,到知客堂接引,經過大雄寶殿,進入羅漢堂,本無大師也已親自出迎,說起日期,原來明日就是。當下本無替易蘭珠引見少林寺的新主持無住禪師,無住禪師慈眉善目,一看就知是個有道的高僧。無住雖然是本無的師弟,但也對佛經潛心研究,善說上乘之法,武功雖略遜師兄,道德修行,卻是闔寺第一,所以做了主持。但這無住禪師的長處也正是他的短處,他力主清修,不問俗事,雖然不許門徒與官府往來,但也不鼓勵他們與官府作對。他只求逍遙化外,宏揚佛法,便認為是求正果的不二法門,這且按下不表。
且說唐曉瀾進了少林寺後,自有知客帶他到禪房安歇。唐曉瀾住的禪房正在羅漢堂側邊,堂中一盞巨大琉璃燈,懸在殿頂,燈焰足有碗口大小,放出繽紛異彩,神桌上點著粗如兒臂的巨燭,燭焰竄起半尺多高,唐曉瀾盤足趺坐禪床之上,也不知過了多久,但覺萬籟俱寂,只有堂中燭焰,偶而發出「必剝」之聲。唐曉瀾心想:這少林寺果然名不虛傳,聽白泰官說,它有三十六座殿,五百多僧侶,入夜之後,居然如此寂靜,的確是個戒律謹嚴的寺院。正思量間,忽聞得外面有輕微的聲息,唐曉瀾悄悄下了禪床,在門隙一望,只見大堂上竟然有個十三四歲的孩子,裸著雙足,金環束髮,兩隻玉雪可愛的小臂上,也束著兩隻金環,就如《西遊記》中所描繪的紅孩兒一般,在大堂中手舞足蹈,向這個羅漢伸一拳,向那個羅漢踢一腿,忽而口中喃喃有辭,忽而昂頭向天長笑,形狀詭秘!唐曉瀾大為訝異,如此莊嚴肅穆的少林寺中,怎麼忽然會鑽出這樣一個孩童來,而且羅漢堂的重要又僅次於大雄寶殿,為什麼少林寺的寺僧,又容得一個頑皮的孩子在此撒野?
過了一會,仍不見有寺中僧人出來干涉,唐曉瀾一時好奇,伸手拉開門閂,正待出去,忽然眼前一花,羅漢堂的檐頂,突然落下一人,那小孩衝著他一笑,那人一打手式,小孩突然在懷中摸出一包東西,啪地打去,那人伸手一接,回過頭來,卻是天葉散人。唐曉瀾手拉門閂,急忙閂上。天葉散人怪嘯一聲,那小孩忽然喊道:「有人來啊!」天葉散人遙擊一掌,禪房房門如中鐵錘,如受巨風,突被震開,唐曉瀾跌在地上!
唐曉瀾一個鯉魚打挺,躍了起來,只見羅漢堂四面,已赫然地立著四個僧人,唐曉瀾只認得一個是引自己入寺的知客僧悟虛禪師。悟虛禪師開聲喝道:「咄,你是哪裡來的?少林寺中的羅漢堂,豈容得你隨意亂闖麼?」
天葉散人哈哈笑道:「請你們的主持無住大師打話!」四個和尚同聲斥道:「我們的主持,不見你這無名之輩。」天葉散人一陣狂笑,朗然說道:「你們連我都不知道,真
是丟盡少林的面!」拔身便起,傲然說道:「你們不把主持叫來,難道我不會自己去找麼?」四個僧人也不見怎樣騰挪作勢,已倏地四條齊上,把天葉散人圍在中間。天葉散人又是冷笑一聲,出手如電,雙臂一振,兩名僧人直摜出去,另外兩名僧人也踉踉蹌蹌退了幾步。天葉散人掌力厲害非常,幸在這四名僧人都是現下少林第二輩中的高手,要不然更受不住。天葉散人得意洋洋,正待前闖,冷不防大堂東面,人影一晃,天葉散人正待回身,肩頭已被人輕輕拍了一下,一個低沉的聲音,在耳邊響起:「阿彌陀佛!」天葉散人嚇了一跳,未敢回頭,先行引避,急忙向旁橫躍三步。
天葉散人左掌護胸,足尖一旋,回過頭來,只見一個慈眉善目的和尚,合十說道:「阿彌陀佛,天葉散人不遠萬里,遠來中土,可有什麼事賜教麼?」天葉散人道:「請問大師法號?」那老和尚稽首答道:「老衲正是散人慾找之人!」天葉散人道:「無住禪師名不虛傳,果然是個謙沖有道的高僧。只是你門下四位僧人,忒是無禮!」無住禪師笑道:「他們四人怎知是散人來到,他們只當是江湖上的狂徒!就是老衲,若不見散人的靈山掌法,也不知道是你夤夜到來。散人請遏怒氣,貧僧在此賠罪!」這番話亦軟亦硬,明是道歉賠罪,實是暗責天葉散人不該蔑視武林規矩,擅闖山門。天葉散人的靈山派與少林派雖然遠隔萬里,門戶毫不相涉,但天葉散人的師父靈山上人五十年前曾到過少林寺聽過無住的師父說經,奉以「半師」之禮,所以若認真排列起來,天葉散人比無住禪師卻矮了半輩。亂闖長輩門庭,說起來先是自己不對,尤其無住禪師如此謙虛,天葉散人倒不由得不收起驕狂之氣,當下還了一禮,拱手說道:「令師侄王尊一道德武功,江湖推重。貴監寺本無大師不察,加以罪名,俺雖半生閒散,也看不過去。令師侄明日便到嵩山請罪,俺與幾位武林前輩,也願在少林寺中得一旁聽之席,斷此是非!」原來按武林規矩,本派清理門戶,外派不得干預。但若事出非常,而受整肅的門徒,又公然不服者,也可請別派宗祖,參與評理。只是此種事情,百年難遇一次,事由若有如此不服本派長老的門人,縱許評理得直,感情已傷,非脫離本派另立門戶不可的了。
無住禪師「哦」了一聲,仍然平靜說道:「我們少林寺千百來年都以戒律自持,絕不包庇門徒,也絕不妄責門徒。但古語有云:兼聽則聰,偏聽則蔽,天葉散人與別派武林宗祖惠然肯來,共斷曲直,那貧僧是求之不得!」天葉散人道聲「得罪!」轉身便走,側門一啟,忽然闖出一人,合掌一揖,叫道:「天葉散人遠來,恕我們不送了!」天葉散人突覺巨風震撼,合掌回揖,竟自抵擋不住,身不由己,直退出堂門!天葉散人素以掌力自鳴,不料卻敵這人不過,定神看時,原來卻是本無大師,道聲:「承教!」再也不敢多說,疾忙下山。
那個金環束髮的孩子,當無住禪師與天葉散人對話之時,始終在旁靜聽。無住禪師送走天葉散人之後,輕撫他的頭髮,愛憐說道:「沒有傷及你嗎?」小孩道:「沒有!」本無大師道:「諒那廝也不敢。」對小孩道:「好了,你回去歇息吧,今晚不必練功了,你的師父等著你呢。」小孩應了一聲,轉入後堂。唐曉瀾本想問那小孩來歷,但自己既是初來,輩分又低,卻是不便擅問,只好納著一肚子悶,自去睡覺。遙遙聽得外面本無禪師聲調高昂,似在和無住禪師爭辯!
天葉散人走後,無住禪師與本無大師攜手同入「初祖庵」中,這初祖庵乃紀念達摩禪師的建築,(相傳達摩禪師,在南朝梁武帝時,自印來華,一葦渡江,在河南嵩山少林面壁十年,創立禪宗,是為「初祖」)少林寺有重大事情時,首腦人物,才入「初祖庵」中相商。無住禪師坐定之後,微笑說道:「師兄薑桂之性,火氣至今未斂,今晚何苦與來人為難?」本無大師笑道:「我也不想成佛,哪學得師弟你的涵養功夫。天葉散人明知我寺是武林的泰山北斗,居然擅闖山門,不給他點厲害,他還以為我少林寺僧是可欺之輩。」無住禪師道:「他既按武林規矩,要替王尊一撐腰,明日便是日期,事出非常,他早一晚通知,雖然不夠禮貌,也不必怪責他了!」本無大師道:「我在青島去捉王尊一時,已知有許多武林高手,與他助紂為虐,只料不到天葉散人也在其內。王尊一既然不服管束,且又淫暴下流,明日會後,廢了他吧!」
無住禪師低眉關目,良久良久,才低聲說道:「師兄,這事太不尋常!」本無禪師嘆道:「料不到我們大師兄最寵愛的徒弟,今日變成這樣!」本無的師兄本空乃是前任少林主持,在武林中威望,遠在兩個師弟之上,所以江湖中人提到少林,十九隻知本空,不知無住。當年王尊一乃是了因保薦來的,那時本無就疑王尊一來歷不清,勸師兄不要收他。但本空見王尊一相貌非凡,聰慧異常,非但不聽師弟之勸,而且把一身本領,都授了給他。
無住道:「我說這事太不尋常,不只是因為王尊一乃是我們師兄的愛徒,而是為什麼有那麼多武林高手替他撐腰?」本無禪師默然不語,無住繼道:「你想縱使王尊一是後起之秀,他出師才有幾年?有何德何能,居然令一派宗祖的天葉散人,也如此傾倒。還有那凶僧了因,自恃是江南八俠之首,把誰都不放在眼裡,又怎的竟似給他做了保鏢?」本無禪師沉吟有頃,一拳擊在掌上,拖長聲音說道:「莫非他……」無住禪師面色慘白,截住說道:「我們不要隨便猜測,騎著驢兒看唱本,走著瞧吧!只是我有一言奉勸,師兄你性子較暴,明日之事,說不定有關少林劫數,你要忍著些兒。」本無禪師怫然說道:「師弟,你是一寺的主持,你說什麼就算什麼,愚兄聽你吩咐便是。」無住禪師一笑起立,說道:「咱們兄弟,說這個幹嘛?師兄,你別多心!」兩師兄弟攜手走出庵堂,看三十六殿浸在溶溶月色之中,無住禪師忽然嘆了口氣,說道:「求佛祖慈悲保佑,這大好基業,不要毀在我的手裡!」
第二日一早,少林寺的大雄寶殿,香燭繚繞,達摩祖師的佛像擺在正中,等待舉行一個不平常的儀式。
唐曉瀾以見證人的身份,也被邀請參觀,只是他乃晚輩,不似易蘭珠白泰官等由上院高僧接待,列席的席位也有不同。招待他的仍是昨日接引他的知客僧悟虛。唐曉瀾一早起身,悟虛請他沐浴淨身等候,午牌時分,悟虛帶他走出禪房,只見值殿僧人,兩排排列,全是鮮明的僧衣,進到大雄寶殿,五百僧人,早已按照原定的位置站好,大雄殿內肅穆異常,幾乎連呼吸聲音都可以聽得見。殿台上的兩行司禮僧人,手敲雲板,音韻悠揚,一聲聲傳了下去。唐曉瀾坐在西側的第十三賓席,過了一盞茶時刻,突然鐘鳴鼓響,月門開處,檀香裊裊如霧,在香菸繚繞中並排走進三人,正是主持無住禪師、監寺本無禪師,和少林寺的貴賓易蘭珠,白泰官與呂四娘隨後,無住禪師走到達摩佛像之下,趺坐在案前的一個黃布拜墊之上,本無大師趺坐右側蒲團,易蘭珠、白泰官、呂四娘三人坐在右首賓席。達摩堂、羅漢堂、掌經堂的上三堂高僧,全都穿著袈裟,恭身合十,向掌教方丈、少林寺的主持無住禪師施禮。無住禪師面容肅穆,向達摩祖師佛像行禮之後,開聲說道:「我嵩山少林寺建寺一千三百餘年,戒律精嚴,名聞海內。老衲不德,新任主持,不意有本寺門人王尊一,罔顧清規,有違大戒,為監寺本無大師發現,竟在青島干下採花惡行,本應立即緝拿歸山,但王尊一聲稱不服,要求與監寺對質,並邀有別派長老,共同評理。此事關係少林榮辱,等下明斷曲直;闔寺僧人,俱當引為鑑戒。」有許多僧侶,未知此事,一時嘖異之聲大作,少林寺中竟然出了採花大賊,這真是從所未有之事。
本無大師稽首說道:「掌院方丈,若然斷了曲直之後,王尊一果然有罪,但別派長老,出頭庇護,那又如何?」無住禪師道:「若有此事,只有闔寺一致,勸服外賓,懲治叛徒。」本無大師又道:「若然外賓不服,那又如何?」無住禪師含嗔說道:「必無是理!」掌經堂的弘法大師道:「採花淫行,罪在不恕,若真有外賓恃強庇護,那全寺僧人,均有護法之責!即使叛徒要別投門戶,也不可以!」掌經堂主持是執掌歷代的傳經戒律的,本無大師就是要迫他說出這樣的話。無住禪師蹙眉不語,面有重憂。
時交正午,唐曉瀾心想:王尊一怎的還不見來,莫非他畏罪不敢來麼?忽聞寺門外清磐之聲,寺門開處,王尊一洋洋自得,在一大堆人簇擁之下,走進了大雄寶殿。這一堆人是:了因和尚、天葉散人、哈布陀與神魔雙老,另外還有兩人,唐曉瀾卻不認得,悄悄細問悟虛,才知這兩人一是西北的著名巨寇甘天龍,一是形意派的元老董巨川,都是江湖上的成名人物。
王尊一走進大殿,向無住禪師行了一禮,無住禪師道:「你願坐待罪席上,還是願坐在申辯席上,由你抉擇!」原來按武林規矩,發生了這樣不尋常之事,被整肅的的門徒,若坐在待罪席上,即是表明自己始終願皈依本派,以待罪之身,求同門諒解。若坐在申辯席上,即是以兩造之一自居,與本派主持站在平等的地位辯論。如此則不管結果如何,都要脫離本派的了。王尊一舉頭一望,那申辯席與外賓席緊緊相連,再不思量,逕自到申辯席上坐下。了因、天葉等人也依次地坐到左側外賓席上。
眾人坐好之後,無住禪師將少林戒律說了一遍,朗聲說道:「監寺的本無師兄,你是原告,請你將王尊一犯戒之事,對闔院僧人一說。」本無大師站起來道:「我上月奉方丈之命,到山東各地考察少林門徒,在青島逗留時間,恰值當地發生採花案件,先後有十二名少女,被採花賊劫奪無蹤,經我細心偵察,證實是王尊一所為!」王尊一冷笑道:「若你見我採花,何不當場將我擒下?」本無大師瞪眼說道:「你並非親自採花,但卻是主使。」頓了一頓,面對寺僧說道:「王尊一非唯犯下採花大罪,而且依附滿官。他住在欽差行署之內,連晚派人劫奪少女,便是以欽差行署,作為採花的巢穴!」王尊一又冷笑道:「住在欽差行署,也有罪麼?」掌經堂的弘法大師起立說道:「我們少林歷代所傳,只守清規,不理朝政。住在欽差行署,不算是罪。但劫奪少女,採花行淫,卻是大罪。請兩造不要節外生枝,只說到底王尊一有沒有主使黨羽替他劫奪少女之事好了。」弘法一說,本無也有點尷尬。原來少林歷代相傳,雖然是不理朝政。但明亡之後,異族入侵,寺僧都以不依附滿奴,與應幫助前明志士作為不成文法,本無大師並曾提過要將反清復明,列為明文,但無住禪師以關係太大,堅不答應。在本無大師心中,依附滿官比採花更不可恕,所以一時衝口而出,責備叛徒,一時想不起祖師所傳家法竟沒這條。
王尊一辯道:「你說我主使採花,有何證據?」易蘭珠倏地站起來道:「我來作證!」指了指哈布陀和甘天龍道:「我曾眼見此二人劫掠少女,獻給王尊一受用。」當下將當晚情形細說一遍。闔院僧人,無不駭異!
無住禪師雲板一敲,莊容說道:「這位易女俠乃當今碩果僅存的天山劍傳人,在武林中輩分最尊,她絕不會誣賴小輩,王尊一你還有何話可說?」
王尊一站起來道:「剛才掌經堂的弘法大師說,本寺從來不理朝廷之事,是也不是?」無住道:「採花之事與朝廷何干?我只問你,易女俠所說,是假是真?」王尊一昂然說道:「是真!」頓時闔寺大嘩,弘法大師高聲說道:「依祖師所立戒條,身犯採花之罪者,應受火焚之刑!」
無住禪師向達摩佛像叩了三個響頭,緩緩起立,沉聲喝道:「少林不肖徒王尊一,指使採花,劫奪少女,罪證確鑿。經掌經堂方丈,查明戒條,罪該處死,今日立即執行,凡我少林門徒,均應永垂大戒!」把手一揮,達摩院的四個執行僧人,一式大紅袈裟,離座走出。易蘭珠和本無大師,四目注視,緊緊盯著了因和尚和天葉散人,防他們助王尊一拒捕發難。哪料王尊一帶來的七名高手,卻端坐席上,紋絲不動。
四個掌刑僧人緩緩行進,大雄殿內,嚴肅異常,五百僧人,屏息以待,王尊一忽倏地起立,冷笑一聲,喝道:「誰敢捕我?」把外衣一脫,現出裡面緊身內扣,上面繡有五爪金龍,四圍綴著貓兒眼寶珠,光彩奪目,四個掌刑僧人不由得凝身止步,只聽得哈布陀大喝道:「這是當今的四皇子,你們還不跪接?」
原來這王尊一正是允禎的化名,他立心爭奪皇位,所以不惜微服出宮,結交天下英雄豪傑,自己也投到少林門下,學了三年的上乘武功。
去年允禎回到北京,奉父皇之命,與鈕鈷祿氏成婚,這鈕鈷祿氏相貌平平,不得允禎喜愛,因此當他再度微服出京之際,突然奇想,他想宮中雖然每隔三年五年,就要挑選一次秀女,但有錢人家,為了女兒終身幸福,往往不惜重金賄賂,私賂內務府的人,將他們的女兒豁免,就是一些窮家女子,一聞得有挑選秀女的風聲,也紛紛把女兒嫁出,或帶女兒逃避,(所以在封建皇朝,每挑選一次秀女,民間就如受一次災害。)因此每次挑選秀女,雖然都有一千多人,但堪稱絕色的極少,康熙兒子又多,再分到各王府時,更乏合意的了。允禎心想,我手下能人甚多,何不叫他們替我找尋美貌女子,也免了要挑選那麼麻煩,因此便惹出青島的採花怪案。
這一來,事情大出眾人意外,王尊一竟然是當今皇子,已經夠怪,而皇子採花,更是想不到的事。霎時間,大雄殿內,怪聲四起,僧侶們竊竊私議,本無大師額現紅筋,目閃金光,陡然喝道:「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允禎朗聲說道:「率土之濱,莫非皇臣,女子玉帛,皆是吾家所有,我取幾個民間女子,卻免了多挑秀女的麻煩,這正是一樁德政,怎能說我犯法?再說我縱犯法,自有宗人府管,少林寺也管不著!」
允禎伶牙俐齒,幾句話竟把本無大師駁倒。闔寺僧人,無不氣憤。掌經堂的弘法大師忽然朗聲說道:「我只知你是少林門徒王尊一,不知你是什麼四皇子。我們這裡不是宗人府,只按少林家法處治!」本無大師給他一語提醒,拂塵一指,冷冷說道:「朝廷有國法,武林也有門規,你是少林門徒,即算你是當今皇帝,也得照江湖規矩,領掌門人的處罰!」了因大叫:「反了!反了!」
天葉散人站起來道:「雖說武林各派,自有門規,但事出非常,也宜從權處理。四皇子自挑民間秀女,怎能算是採花!少林寺規雖嚴,也當遵守國法!」無住禪師默默不語,本無大師雙目圓睜,猛然喝道:「少林寺若然畏懼權貴,縱法徇情,以後怎能領袖武林?今日之事,正是給我少林的考驗!少林寺有此下作門徒,乃是闔寺之恥,行刑僧人,你們但依主持吩咐,將不肖徒王尊一拿下,按法行刑!」天葉散人跳出座位,冷冷說道:「少林寺有如此規模,也真大不容易。本無大師不納良言,但求快意,難道就不顧少林歷代祖師的心血,想把千年基業毀於一旦麼?」此話一出,無住禪師與達摩院的長老,不禁躊躇,而一些年輕氣盛的僧人,卻更增憤慨,五
百僧人紛紛議論,無形之中,分為兩派,一派心雖不憤,但為了保全少林基業,卻主張從寬處理,不問罪名。另一派卻慷慨激昂,寧願毀寺亡身,也要保持少林聲譽。
無住禪師口宣佛號,目閃金光,雲板一敲,開聲說道:「各位武林前輩與闔寺憎人請暫靜下。今日之事,既出非常,老衲也不敢擅自作主。上三堂主持,與達摩院長老,請隨老衲回初祖庵,稟過祖師,計議之後,再行宣布。列位貴賓,請少待些時。」僧袍一拂,率領少林十二高僧,退進內堂密議。五百僧徒,則列滿殿中,嚴密戒備。饒是允禎膽大包天,也自有點惴然。
無住禪師退下之後,良久,良久,未見出來,唐曉瀾偶然游目殿外,忽見一條人影,欲進不進,外賓席上的神魔雙老,忽然站起身來,探頭外望,那背影一閃即逝,竟似甚為稔熟之人。殿內僧眾見神魔雙老起立,紛紛圍上,神魔雙老頹然坐下。紛亂中,殿內走進了一個小孩,金環束髮,混在僧人中,正是唐曉瀾昨晚所見的奇怪孩子。唐曉瀾不由得挪近幾步,聽得一個僧人笑道:「羹堯,你也出來看熱鬧麼?你的師父為何不來?」唐曉瀾心念一動,暗想:「羹堯」這名字,好像在哪裡聽過?那小孩微微一笑,說道:「我怎麼知道呢?」唐曉瀾正想靠近去,無住禪師率少林寺的十二高僧,已自後堂連翩走出。
無住禪師老成持重,本意不想惹此麻煩,在初祖庵中,商議良久,說道:「天葉散人之言,雖跡近威脅,但若令少林基業毀於吾輩之手,對列代祖師,怎生交代過去?」弘法大師忽道:「主持,請問少林寺建寺以來,已歷多少年代?」無住禪師詫道:「怎麼你還問我?我嵩山少林,建寺已歷一千三百餘年,闔寺僧人,誰不知道?」弘法大師莊嚴說道:「這就是了!試問一千三百年來,換了多少朝代!帝皇之威,可逞於一時,卻絕不能君臨百世。朝代可更換,我少林的寺規卻不能擅改,難道我少林千年聲譽,竟不能和一個皇子相比嗎?」
本無大師也道:「弘法之言有理,今日我們若不執行祖師遺戒,少林寺縱可苟存一時,但聲譽盡喪,也不過是名存實亡罷了。若我們毅然整肅,維護我少林的尊嚴,則少林寺雖名亡而實存,永為武林中的泰山北斗,我們眼光應及後世,師弟,你是一寺主持,應該有絕大的魄力,須知創業雖然艱難,但寺毀可以重建,人亡技可永傳。只有這千百年來,所積下的聲望,所建立的精神,一旦敗壞,卻再難恢復了。」無住禪師閉目沉思,過了好久,才嘆口氣,倏地起立,率領眾人出初祖庵,進大雄殿。眾人見他面色沉重,不知他決定如何,誰也不敢發問。
無住禪師再度升殿,執事僧人立即敲起鍾鈸來,全堂肅靜,掌經堂的弘法大師,恭身合十,合掌問道:「王尊一有罪無罪?」無住禪師沉聲答道:「有罪!」允禎帶來的人,齊都變色。天葉散人道:「願聞主持之理。」無住禪師道:「王尊一雖然是當今皇子,但他入我少林門下之時,卻是以普通人的身份來的。本空大師是他的武林師尊,並非他的宮中教習。少林忝為武林一脈,門徒犯了採花大戒,必定要依戒律執行!」
四個刑堂僧人道聲:「領旨」,緩緩行進,了因與哈布陀一左一右,分立允禎兩側,刑堂僧人視若無睹,仍是面容肅穆,繼續前行。允禎向了因搖了搖手,突然喝道:「且慢!」無住禪師道:「你還有什麼話說?」允禎從懷裡掏出一個紙包,大聲叫道:「我入門之後,即對本空師傅說明身份,我出寺之日,他親寫有貝葉箋文與我收執,掌教方丈,箋文在此,你看了就明白了。」哈布陀接過紙包,轉交無住禪師。無住禪師看後,面露訝異之容,低頭不語,本無與弘法二人急忙湊過去看,看後本無怒道:「我本空師兄,絕不是這樣的人。你這箋文乃是假的。」原來貝葉箋文寫道:
「少林第四十七代掌教方丈本空,諭知後輩方丈,本寺第四十八代弟子王尊一乃當今四皇子允禎,慕我少林之名,不辭艱苦,入寺皈依,欲以朝廷之力,倡我少林武藝,並願為護法,永保莊嚴。少林有幸,皇子皈依,謹依君臣之義,武林之規,允禎仍為少林弟子,但廢去師徒之名,允禎入寺,准免對長輩拜跪之禮,不受少林家法約束。箋交允禎收執,在我圓寂之後轉交接位方丈。本空諭。」
本無心想:本空師兄乃一剛直之人,雖然古剎清修,卻是心存漢室,若然知他是個皇子,必不肯收他為徒。縱收他為徒,圓寂之時,也必對我輩言及。這箋文絕對是假!無住禪師卻想道:師兄為保基業,想是出於無奈,故不得不收。這事乃絕大機密,所以他彌留之時,不敢對我輩言及。兩人心思不同,本無咆哮如雷,無住禪師卻是默然不語。
允禎冷冷笑道:「監寺說這箋文是假,請問主持,本空大師的字跡,可是這樣的麼?」本無搶著說道:「字跡不足為憑,你尚有何人證物證?」
話聲未了,忽然有個清脆的孩子聲音說道:「我來作證!」那個金環束髮的孩子突然跳上了右首經桌,弘法喝道:「年羹堯,你這孩子知道什麼?不准在此胡鬧。」唐曉瀾倏然想起,周青的好友鍾萬堂似曾說過,他收有一個天下最頑皮的孩子為徒,姓名叫做年羹堯,莫非就是這個孩子?何以他會在少林寺出現,而鍾萬堂又不見來?
唐曉瀾不知,鍾萬堂原來也在寺中。原來鍾萬堂乃傅青主的徒孫,傅青主和本空的師父,即少林寺的第四十六代方丈痛禪上人交情甚好,所以後輩也有交情,鍾萬堂每隔一兩年,都要到嵩山少林,勾留數月。年羹堯家在河南陳留,與嵩山相去不遠,鍾萬堂極愛年羹堯,所以也常攜他上山遊玩。「少林三老」本空、本無、無住,見年羹堯聰明絕頂,聞一知十,大家都很愛他,尤其是本空方丈,更把他寶貝得不得了,常留他一室住宿,授他武功。昨晚唐曉瀾見他在羅漢堂手舞足蹈,就正是他依照佛像姿勢,練少林寺的鎮山拳法——羅漢伏虎拳。本空死後,年羹堯還是時常上山,這次他和鍾萬堂同來,住了半個多月,中間又曾回家一次,回山時恰恰碰到此事。
鍾萬堂不是證人,所以無住禪師不邀他列席。後來大雄寶殿喧譁擾攘,年羹堯忍耐不住,要鍾萬堂帶他出來,在殿外觀望,不料鍾萬堂不看還罷,一看竟發現自己的兩個對頭神魔雙老,也在殿內。要知這十年來,鍾萬堂隱姓埋名,四處逃避,怕的就是神魔雙老,這一發現,令得他急急走避,而年羹堯卻已混入寺僧之內。
年羹堯給弘法一喝,嘻嘻笑道:「怎見得我不知道?我知道這王尊一就是當今的四皇子,本空大師對我說的,他寫貝葉文之時,我還在旁邊呢!他再三叮囑叫我不要說出,我才隱忍了這麼多年。當時我因好奇,在旁邊觀望,還把箋文牢記了呢!」年羹堯過目成誦,本無、無住都知他有此本領。當下無住說道:「小孩子不准亂打誑語,你將箋文背來聽聽。」年羹堯在經桌上高聲朗誦,果然一字不差,本無聽了做聲不得,年羹堯背完之後又道:「本空大師彌留前兩天,還留有遺書給我,叫我將來若有大事,就去找這位皇子師兄,主持,你請看看。」把信取出,本無也湊過來看,這封信與箋文字跡,果然都是本空親筆。本無嘆道:「罷了!罷了!」頹然坐下,闔寺僧侶,紛亂起來,王尊一昂然起立,對無住禪師打個稽首,就往外闖。本無忽大聲喝道,「你就想這樣走了麼?」正是:
佛門獅子吼,童稚戲禪師。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