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二 天之道
2024-05-23 21:33:46
作者: 愛作夢的懶蟲
這五位大神通者同時成道,對其餘大神通者來說,可謂是意義重大。
因為,祂們證明了,在輔助人王這件事上,一人輔佐和多人輔佐,基本沒有差別,只要成功,都能成道。
故此,五人之後,更多的大神通者神念化身現身,加入輔佐諸侯國主的隊列之中。
晉國公姬文成為人王之後不久,那五位輔佐祂成就霸業的大賢,就先後病逝,也是因此,晉國國力漸漸衰落。
這時,有秦國崛起,在諸位大賢的幫助下,國力漸漸昌盛,擊敗實力強大的晉國,成為新的霸主。
秦國之後,有楚國崛起,楚國之後,又有吳國在兵家大賢的幫助下崛起,一時間,中原諸國,霸主頻頻更易,先後有人王誕生,更有數位大神通者接連成道。
受此影響,天地間的道則更加的活躍了,就連先天靈氣,都更為的濃郁了。
諸侯國不平靜,百家也不平靜。有道家自人族守藏室出,能人無數,一舉成為天下數一數二的勢力。
墨家高義,兼愛非攻,收攏一大批擁護,在人族底層更是有著很大的威望,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勢力。
儒家有教無類,更有傳言,儒家之主子儒乃是人皇故友,人族仙師轉世,有此加成,本就勢力龐大的儒家,更是一舉成為百家第一大勢力。
法家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也是頗得統治者喜歡,在諸國盛興,也是百家一大實力。
舍這幾家之外,又有名家出世,此學說之人極為善辯,具有顛倒黑白之能,便是以能言善辯著稱的儒家,尚被其說的啞口無言。
有醫家出世,治病救人,活人無數,雖未成就什麼大勢力,但也頗具威望。
醫家之後,有農家出,此派之人不善武學,善於種地,可人家種的,不止是糧食五穀,更有各類靈藥仙果,也能養殖各種奇珍異獸。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但凡與吃的有關,與土有關的,皆是農家之學所長。
吳國崛起之際,兵家有聖人出世,闡述天下之道,一舉將孱弱的吳國扶持為諸侯霸主。
受此影響,兵家甚至一度超越儒家,成為百家第一學說,可奈何,兵家聖人過世之後,兵家逐漸式微,其第一之位,被能人輩出的道家所取代。
可道家也未興盛多久,之後不久就有道家高人另立門戶,自創陰陽學派,使得道家實力大損,第一之位被儒家取代。
然盛極必衰,儒家成為百家第一學說之後不久,就有不少優秀弟子另投他派,有人加入法家,成為法家支柱人物之一。有人投身墨家,成為反儒第一人。
也有人入了道家,上善若水,不與萬物爭。農家、醫家,也多有儒家弟子的身影。
儒家式微不久,又有縱橫家弟子入世,合眾連橫,成為各大諸侯國主的座上賓,一時間,縱橫家威勢大漲,取代儒家成為百家第一學說。
可惜,縱橫家稱霸百家沒多久,就有法家強勢崛起,富國強兵,成為平民的政治代言人,在政治上可謂是「獨步天下」。強調「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
嚴苛的律法,也因此成為了統治國家的工具,平民享受到了平等的權力,國家也因此越來越興盛。
但也正因為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的理念,與儒家的親親之隱理念產生了衝突,以至於二者爆發了激烈的衝突,雙方一見面,就產生激烈的辯論,誰也說服不了誰。
到了最後,更是演變到了,以法家子弟為主的國家裡,儒家子弟必定會受到法家弟子的打壓。同理,在以儒家子弟為主的國家裡,法家子弟也必定會受到打壓。
二者衝突間,道家趁亂崛起,隨後法儒合作,共同打壓道家,也就是這時,兵家煥發第二春,強勢蓋過其餘百家學說。
兵家崛起之後不久,縱橫家跟著崛起,絲毫不弱於儒家。
中央神州,諸國林立,這些國家有強與弱,彼此之間更是衝突不斷,這樣的環境,正是適合兵家與縱橫家生存的土壤,只要有機會,二者隨時都能崛起,成為百家第一。
隨著入場的大神通者化身越來越多,此時,中央神州之上百家爭鳴,各家都有自己的對策與治國主張。
為了打敗其他流派,各學派或多或少的吸收其他流派的學說,或以攻詰對方,或以補自己學說的缺陷。
然而,任何一個流派也都有其特色與長處,更有其缺點,沒有一個可以說是完美無缺的。
也就是這時,有人提出要「兼儒墨、合名法」,「於百家之道無不貫綜」的言論,雜百家之學說,自創雜家一脈。
雜家的特點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雜家雖是以道為本集合眾說,兼收並蓄,然而通過採集各家言論,貫徹其政治意圖和學術主張,所以也可稱為一家。
但毫無疑問的是,雜家一脈自誕生之後,就頗為百家不喜,認為其是竊賊,竊百家之言而成己言,令人不齒。
……
………………
此時,魯國境內,墨子儒子二位大賢,因為理念不合,在荒郊野外突然大打出手。
二人皆是凡人之軀,體內更是沒有一絲的法力存在,但因為前世的境界還在,二人交起手來,所產生的波動,足以讓大羅道尊膽寒。
可偏偏,那強大的波動,卻不會對周圍的山川草木,花鳥魚蟲,造成絲毫的破壞。
皆因,二者之爭,是理念之爭,是大道之爭,故而,二者交手時,比的是對天道的領悟,是對天地規則的掌控,而不是法力的高低強弱。
也是因此,二者的爭鬥,在外人看來,只是尋常的鬥嘴,可在修為高深之輩看來,卻是異常的可怕。
「墨守陳規!」
某一刻,墨子動用墨家神通,周圍天地規則頓時凝為一體,將墨子團團圍住,形成一道絕對的防禦。
恰逢此時,儒子的神通轟來。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這句話,本是儒子在川上感嘆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不分晝夜地向前流去。可在儒家神通,言出法隨的加持之下,這句話,直接就變成了一道威力強大的時間神通。
轉瞬之間,就是滄海桑田,無窮的時光流逝。可惜,墨家的墨守陳規也不弱,任憑時光如何流淌,也是破不了墨子的這門神通。
然而,墨家善守不善攻,儒子雖然破不了墨子的神通,但墨子也無法打破儒子的神通傷到他。
二人僵持數日之後,墨子突然收起了神通,直接轉身離去,不過,在離去之前,墨子卻是說道:「子儒,此回我雖是說服不了你,但你也沒能說服我,既如此,那就等下次百家集會之時,你我在論個高低。」
說完,墨子便離去了。
嗯,以瞬移的方式走的。
雖是凡人,但以墨子的境界,早就與天地合為一體。
他所立之處,自身便是天地之主,可化天地之力為己用,這般手段,還要遠勝大羅道尊,不過瞬移而已,實在是太簡單了。
至於墨子所言的百家集會,這是由道家高人提出來的。那人言:大家轉世進人族,又不是真的為了斗個你死我活的,都是為了成道,沒必要弄成仇人似的。
故而,他提議,大家每隔一段時間,便聚在一起,彼此交流所得,萬一有所收穫,直接頓悟,成就混元大羅金仙,也不失為一樁美談。
這位道家高人的提議,直接就獲得了眾人的認可。正如他所言,大家又不是仇人.
隔開此事不談,大家都是玄門出身,同在道祖門下聽過道,乃是修士路上的同道、好友,確實沒必要爭個你死我活。
找個時間交流一下心得,更有助於他們成道,萬一有所觸動,立地成道也不是說說而已。
這是有先例的。
列寇與鄒衍、莊周三人在守藏室論道,探討先天五太,與陰陽五行的玄妙,結果在論道期間,列寇心有所得,直接頓悟,立地成了混元大羅金仙的境界。
這般境遇,不知羨煞了多少人。
同樣的,列寇的經歷,也讓其餘的大神通者看到了論道交流的好處,這是真的會有所得。為此,百家集會之事才會如此的順利。
……
………………
「我的儒道,終究還是沒有圓滿啊!」墨子離開之後,儒子看著他們先前戰鬥過的地方,不由有些出神。
這一戰,看似不分勝負,但儒子卻是知道,這一戰是自己輸了。對方只是防禦,可自己傾盡所能的,都未能將對方的防禦打破,這不是輸了又是什麼?
不過,輸是輸了,但儒子的心中並未氣餒,他的儒道尚未圓滿,而墨子的墨道,卻是早已圓滿,其本尊更是在不久之前修成了混元道果,他不如墨子,也是正常之事。
儒道都未曾圓滿,如何能勝過對方?但等儒子儒道圓滿之後,二人若是再交手,誰勝誰負就猶未可知了。
「走,也該去見一見道祖了!」從思索中回過神來,儒子轉身朝人皇城的方向走去,關於儒道,他的心中尚有許多疑惑,故此,他打算去向道祖問道。
風紫宸確實不如鴻鈞道祖,這是不可爭議的事實。鴻鈞道祖是正兒八經的無極大羅金仙,而風紫宸只是混元大羅金仙,一個大境界的差距,不是說說而已。
雖然,只要給風紫宸足夠的時間,祂自信自己能夠超越鴻鈞道祖,但那也是未來,並不影響祂現在不如鴻鈞道祖的事實。
不如就是不如,風紫宸還不至於否認這一點。
況且,向鴻鈞道祖請教,也不丟人,風紫宸也不是第一次這麼幹了。
更別說了,那關於儒道的疑惑,也只有鴻鈞道祖能夠給子儒答案。因為,鴻鈞道祖就是天道,整個洪荒天地,再沒比祂更了解天道的存在了。
而儒道,名為儒道,實為正道,天之正道。
沒錯,此次轉世重修,玄清改修了自己的大道,轉而參悟天道。不,不對,說是轉修其實並不嚴謹,嚴格一點的來說,玄清是將自己所修的道升華了,使其立意更上一層樓。
子儒前世身為玄清時,所修之道為九天清氣之道,也被稱之為先天清氣之道,專修先天清氣。
而玄清轉世成子儒之後,將自己的先天清氣之道升華了,升格為天之道。
有道是盤古開天,清氣上升,濁氣下降,那清氣上升之後就成了天。而這清氣,指的就是先天清氣。
換而言之,先天清氣本就是天。
如今,子儒將先天清氣之道,化為天之道,本就是應天之舉,符合先天清氣之理。
天之道,即是天地正道,象徵著天道正的一面,與濁相對。這也就是說,天之道與天道有關。
與天道有關的事,再也沒有比問道祖更合適的了。道祖就是天道,沒人更比祂自己了解自己。
不過,也正是因為升格先天清氣之道的緣故,玄清的功法已經不適合子儒了。同樣的,也怕玄清對天地的認知,影響到了自己,子儒拋棄了玄清的一切。
他撇棄了所有的一切,權勢、地位、神術、法則、甚至是道行,以一種全新的姿態重新來到了天地之間。
所以,子儒出生之時,無數大神通者生出感應,天地震動,氣吞寰宇,吞納宇宙萬物精華,極盡而尊,無與倫比,萬古未有。
他可以說是天生的聖人。
只是,許是因為捨棄了玄清一切的緣故,子儒至今未曾修煉過,準確的說,是沒有修煉過法力。
子儒現在,只注重境界,也只修煉境界,舍境界之外,再無他求,高深的法力也好,強大的肉身也罷,都不是他所求。
子儒的這個態度,可謂是急壞了暗中關注他的截教弟子,這不修煉,何時才能重回昔日的巔峰,准聖大圓滿之境?
回不到巔峰境界,便不能煉化混元道果,修成混元大羅金仙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