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帶著倉庫到大明> 第2552章 黨爭的擔憂

第2552章 黨爭的擔憂

2024-04-29 19:02:06 作者: 迪巴拉爵士

  金幼孜去了,胡濙急匆匆的進宮向皇帝稟告。

  作為重臣,皇帝那邊應當有所表示。

  整個金家漸漸變為白色,僕役們面色沉重,甚至有人眼睛發紅,哽咽出聲。

  「有的是悲傷,有的是惶然。」

  

  「悲傷的也是茫然。」

  「是。金幼孜不肯為自家謀取私利,令人敬佩,堪稱是君子。」

  「君子啊……只是苦了他的幾個兒子嘍!」

  「他們肯定要歸鄉。」

  漸漸的有人來了,只是沒什麼交情,就在外面鞠躬行禮,算是祭奠了金幼孜。

  此刻各家衙門都在理事,所以沒有官員來祭奠。

  當方醒單騎而來時,金家的人和外面的人都有些不敢相信。

  「他是來譏諷的吧,老對頭死了,他的心情肯定不錯。」

  方醒的面色微沉,他離老遠就下馬,然後緩緩走到府門前。

  他看了一眼裡面,在周遭的注視下說道:「去通報,方某來見老大人最後一面。」

  沒人敢拒絕,特別是在金幼孜去了之後,在這些僕役的眼中,權貴們都是吃人的老虎。

  很快金昭伯就出來了,他躬身道:「多謝興和伯,請進。」

  白事時,就算是往日的對手都能祭奠,所以金昭伯並無忐忑之意。

  只是他想看看方醒是什麼意思,若是想來譏諷一番,那麼對不住,他就算是子孫永不出仕,也要讓方醒付出代價。

  一路白色,裡面婦人和孩子在嚎哭,就像是一場儀式。

  金幼孜有五個兒子,金昭伯是老大,最為方正。

  金幼孜的遺骸還未安置,就放在內院。

  一方門板上,大明曾經的重臣就躺在上面,面色蠟黃,瘦削。

  方醒走過去,站在屍骸的側面,說道:「老大人言必行,行必果,不管政見如何,可心中無私……」

  他微微抬頭,想了想金幼孜的一生。

  「我雖與老大人多次不和,可終究只是政爭。老大人歷經三代帝王,盡心輔佐,三朝宰輔……當青史美名。」

  「多謝興和伯。」

  方醒的這個評價太高了,把一直在警惕著的金昭伯也感動了。

  方醒看了他一眼,說道:「老大人處處以國為先,此刻方某的心中只有敬佩。只是你們以後在此還是回鄉?」

  悲戚的氣氛淡了些,方醒若有所思時,金昭伯說道:「家父去前並無私心。」

  方醒不禁動容道:「老大人君子之風當傳頌千古,方某自愧不如。」

  是的,方醒覺得如果自己臨去前的話,估摸著腦子裡想的會是公私各占一半,弄不好家人的比例還會大一些。

  可金幼孜竟然……

  方醒無法理解這種想法,唯有默默躬身。

  稍後胡濙再次來了,滿頭大汗。

  他看了一眼方醒,然後說道:「陛下已經罷了政事,失手摔了杯子。」

  這是痛惜金幼孜的離去。

  金昭伯帶著一家人跪下了。

  胡濙說道:「陛下交代了,老大人的棺木和墳塋都交給有司去管。」

  「陛下厚恩。」

  金昭伯俯首謝恩。

  能讓皇帝交代做棺木和墳塋的官員沒幾個,宣德朝目前就只是金幼孜。

  這就是厚恩。

  胡濙的面上漸漸多了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仿佛是艷羨。

  「陛下還令本官帶著文武官員諭祭七七四十九日,然後派車船護送……」

  「陛下隆恩……」

  金昭伯已經哽咽了。

  所謂的諭祭,就是帝王下旨祭奠臣子,這更是難得。

  而且皇帝還要派人護送棺木歸鄉安葬,當真是什麼都包了。

  「陛下剛派了行人司的行人毛俊前去奔喪……」

  金幼孜的老家在江西,按照金昭伯的想法,就是在京做完法事之後就返鄉,至於奔喪,他準備指派一個老僕回去。

  可皇帝居然派出了毛俊,可見真是哀傷了。

  這就是死後哀榮。

  方醒出了金家,見到外面多了官員,就騎馬從另一個方向走了。

  「是個君子。」

  解縉得知了情況後也是唏噓不已,說道:「輔政學士中,金幼孜雖然執拗,可也只有他稱得上君子。其餘人等蠅營狗苟,不堪入目。」

  目前朝中的重臣都是他的後輩,這不是指年齡,而是資歷。

  老解在洪武年間被重用時,楊榮等人還是小字輩。

  他的眼光歷來都高,一般人等都難以入眼,沒想到居然對金幼孜的評價不低。

  「楊榮有麻煩了。」

  方醒在喝茶,聞言問道:「為何?」

  解縉微微眯眼,像是回憶著什麼。

  「輔政學士差了兩個,人人都想到了胡濙,可誰想到了杜謙?」

  方醒搖搖頭,有些驚訝的道:「杜謙的資歷不夠啊!」

  現在的輔政學士可不簡單,沒有在重要的職務上幹過,你上去別人也不會心服口服。

  而大理寺卿顯然不算是重臣,至少在解縉和方醒的眼中不算。

  解縉得意的就像是個孩子:「杜謙能力不彰,可他卻是陛下潛邸時的老人,和你差不多。」

  方醒點點頭,有些領悟了解縉的意思。

  「輔政學士里一定要有陛下的人說話,他能充當陛下的耳目,代表陛下的利益。」

  方醒覺得自己不喜歡政治,不喜歡太多的布局和謀劃,可杜謙和他的關係並不好,甚至有些隱隱的敵視。若是他進了政事堂,對自己會有什麼影響?

  「若非是你在,杜謙本是陛下潛邸時的第一人,以後飛黃騰達自不待言。可有你在前面,他再怎麼撲騰都是白費勁,超不過你。」

  解縉饒有深意的道:「他不一定會是你的朋友,所以你要小心。」

  方醒覺得無所謂,再說他也不可能和一位輔政學士成為盟友,那是大忌諱。

  胡濙和杜謙的組合,那些人大抵會有些失望吧。

  胡濙不站隊,他本是文皇帝最忠誠的臣子,要站隊也只會站在皇帝的一邊。

  杜謙是皇帝的人。

  那麼此次之後,政事堂里的格局就變了。

  皇帝的力量第一次不加掩飾的開始出現,朝堂之中該怎麼應對?

  有人會改弦易轍,有人會咬牙切齒,有人會不知所措。

  這就是黨爭的苗頭,下面的官員們會自覺不自覺的開始站隊。

  「可是擔心黨爭?」

  解縉見方醒有些發楞,就隨口問道。

  方醒點點頭,「不只是擔心黨爭,也在想著剛收到的消息……哈烈和肉迷聯軍已經停止派出遊騎,亦力把里被大明控制住了。」

  解縉皺眉想了想,說道:「那就是大戰將起,不過你不必擔心此刻會有黨爭。」

  他很是輕鬆的道:「黨爭黨爭,哪朝哪代沒有?沒有才是稀奇事。帝王不糊塗,那麼這些只是小事,反而會是助力。帝王要是昏庸,沒有黨爭反而是壞事,那會出現權臣。」

  方醒也想通了這個,覺得自己的煩憂就是杞人憂天。

  黨爭永遠都躲不過,與其擔憂,不如未雨綢繆去限制它。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