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言情小說> 生於望族> 第八章 兩位誥命

第八章 兩位誥命

2024-05-20 00:47:51 作者: Loeva

  文怡騎虎難下,只覺得人人望向自己的目光中都有深意,偏又有氣撒不得,勞記著自己今天是來交好而不是翻臉的,才強忍著氣朝文安回了一禮:「妹妹不敢,七哥……快請起吧。」

  文安歡喜地站直身體,撲到祖母身邊,撒嬌道:「祖母,九妹妹原諒我了,祖母不再生氣了吧?」

  於老夫人瞪他一眼:「瞧你這個猴樣兒!叫姑太太看了笑話!」

  文安笑嘻嘻地,又沖蘇太太作揖:「姑太太必不會笑話我!」後者笑笑,拉住他問他愛吃什麼,平日有什麼喜好,讀了什麼書,之類的,又問起了文嫻等,待表禮送上來,一群人更是嘰嘰喳喳地說成一團。

  文怡靜靜地坐在邊上,冷眼看著這副場景,絲毫沒有要參與進去的意思。橫豎她的來意已經達成了,長房不再說什麼,她六房自然不會上趕著給自家找不痛快。她在心中默默念著佛經,告訴自己要平心靜氣。

  沒過多久,幾個孩子便說好了到花園裡去吃茶賞景,於老夫人樂得看兩家小輩相處融洽,便勸蘇太太放兒女一起去。蘇太太無奈,叮囑丫環奶媽子們跟緊了,方才點頭放女兒兒子離開。

  本章節來源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

  文嫻立刻便吩咐自己的丫頭去準備茶水點心,於老夫人連聲說:「叫廚房和茶房的人用心備去,必得要是上好的,凡我這裡有的,都可送去。」

  文慧聽著她的話,忽然對侍立在旁的如意道:「今兒早上不是說有荔枝?都送到後花園去吧。」

  如意愣了愣,笑道:「六小姐……那是二老爺特地託了人淘換來孝敬老太太的,總共才十斤,老太太還說,要備著晚上擺席時……」

  文慧臉色一沉:「你沒聽到祖母方才的吩咐?你有心要跟主人對著幹是不是?!」

  如意忙低頭認錯。於老夫人遠遠聽見了,笑道:「我的婢女自然是偏著我的,六丫頭,你別為難她了。那荔枝雖好吃,吃多了我受不了,你就拿些去吧。」文慧高高興興應了,回頭朝如意輕哼一聲:「聽到沒?還不快送過去?!」便扭頭去拉蘇英華了。

  一直縮在旁邊當背景的文娟小聲對著姐姐文嫻道:「那果子是父親託了好些人才弄到手,特意孝敬祖母的,六姐姐怎麼也不問我們一聲?」文嫻橫她一眼,她就不敢再說話了。

  蘇英華被文慧拉著往外走,有些吃不消她的笑臉,一回頭,望向文怡:「九表妹不去麼?」

  文怡怔了怔,站起身來,文慧笑著拉過蘇英華:「九妹才病好,身子弱,吹不得風,去了反倒不好。」文怡笑笑,對蘇英華道:「正是呢,姐姐自去就好,後花園……景致不錯的。」蘇英華認真盯了她幾眼,方才隨文慧他們去了。

  如意送了茶上來,小聲問文怡:「九小姐愛吃什麼糕點?我叫她們送上來?」文怡搖搖頭:「不用了,多謝姐姐。」

  如意欲言又止,終究還是靜靜退下。到了外間茶水房,五福拉過她悄聲問:「你怎的忽然對九小姐這般客氣起來?」如意冷笑道:「人家待我客氣,我便待人家客氣些,又怎麼了?總比我們待人客氣,卻反要受氣來得好!」

  五福「噓」了一聲,四周看看,低罵道:「你要死了,這是什麼地方?!便是心裡有話,也不能說出來!咱們是什麼身份?人家是什麼身份?你今兒怎麼糊塗起來?!」如意抿著嘴不說話,五福不放心,又囑咐她:「咱們做丫頭的,要巴結主子也得找對人,九小姐是什麼身份?絕戶的女兒,家裡祖母又是個不中用的。上頭看在同出一族的份上,才多照拂些,可不能跟咱們家的小姐相比!她那樣的家世,將來結親也尋不到好人家,你離她近了,又有什麼好處?!」

  如意又忍不住冷笑:「姐姐也將我看得太下作了,我是那上趕著巴結主子求好處的人麼?!我不過是見九小姐待人和氣,又是個心腸好的,對我一個丫頭也很客氣,見她受委屈,才想著安慰她幾句罷了。她才多大點年紀?我就算計起她的親事來了?姐姐把我當成了什麼?!」

  五福也在後悔自己說錯話了,忙賠了不是,又勸道:「我知道你向來是個軟心腸,覺得九小姐可憐,就偏著她些。可你也不想想,若你不是老太太身邊的人,她能對你這般客氣?咱們呀,還是跟緊了老太太要緊!」又勸了幾句,方才走開。

  如意皺著眉站在原地生了一會悶氣,還是覺得自己沒看錯人,是五福想多了,九小姐才多大年紀?就有這樣的心思?那不成精怪了嗎?就算九小姐真的是有所圖,那也比六小姐張嘴就氣人來得強!於是便將五福的話拋開,從櫃中取出兩個白玉盤子,裝了滿滿兩盤荔枝,一盤叫小丫頭送到後花園去,一盤送去了西暖閣。

  西暖閣中,於老夫人跟蘇太太正聊著閒話,文怡安安靜靜地在一旁聽著。本來她是想要告辭的,因蘇太太嘆了句:「現在的孩子們都沒耐性了,連多陪長輩一會兒都不肯,英華和厚華在家時還好,到了這裡見著許多表兄弟姐妹們,也都按捺不住了,不像你家九姑娘,還安安靜靜地坐著,實在是斯文得緊。」蘇太太這話一出,文怡還真不好立時便走人,只好賠笑著端坐。

  於老夫人卻沒說什麼,只吩咐丫頭們一句給九小姐上茶點,便專心跟蘇太太聊起了天,先是打聽京中的情形,還有大兒子的事,便感嘆道:「我統共就只有三個孩子,閨女不必說,到了你們柳家,自然是不用愁的。大兒子在京里,辦事也還算勤勉,他又是個穩妥的性子,自不會出什麼差錯。唯有留在我身邊的這個小兒子,叫我操心。他也不是沒有功名,可就是差了點運氣,當年中了進士,朝廷本來要授官的,為著他父親沒了,只好回家守孝,三年過去,再到部里托人,好缺都叫人占了去,好不容易等了幾年,終於輪到他了,他偏又病了!結果一直蹉跎到今日。年初我大兒子還曾寫過信回來,說是看好了一個地方,要給他弟弟謀缺的,不知怎的一直沒有回音。我又怕去信催得急了叫大兒子埋怨,正不知該如何是好呢。」她低頭抹了抹淚,抬頭問,「聽說……朝中有些不太安穩?不會對文安他父親有什麼妨礙吧?姑太太,你是才從京里來的,能不能給我老婆子說道說道,叫我安安心也好?」

  蘇太太臉上閃過一絲難色,躊躇了一會兒,才道:「論理,外頭的事,我一個婦道人家是不該管的,但聽得老夫人這般慈母心腸,我也是做母親的,怎能不感同身受?聽外子說,京中也沒什麼大風浪,不過是幾隻小魚小蝦在作怪,顧大人只要忠於王事,就不會牽連到他身上,老夫人自可安心。」

  於老夫人念了聲佛,謝道:「若不是姑太太告訴我,我不知還要提心弔膽到幾時呢!說來也是,我那兒子向來是笨笨的,只懂得聽從皇命行事,怎會有差錯?」她坐正了些,重新換上親切的笑臉,道:「姑老爺是要到南安任布政使吧?照理說,去南安走水路更便宜些,姑老爺怎的改走陸路了?」

  蘇太太道:「原是打算走水路的,聽人說夏季海上風大,船不好走,方才改了陸路,順便也見見幾家親戚。」

  於老夫人點點頭:「倒也是。既然來了,親戚一場,多年不見了,好歹多住幾天。姑老爺是官場上的老人,有空指點指點我那不成材的小兒子,叫他也學些眉眼高低,免得日後出去做官不懂規矩叫人笑話了。還有幾個孩子,我看他們挺合得來,這一去還不知要幾年才能再見,就讓他們多聚幾天吧。」

  蘇太太笑眯眯地道:「這可巧了,我正想到平陽城的佛寺里去拜一拜呢,聽說香火很盛?外子去歲生了一場病,我那時便在佛前立誓,要逢廟必拜呢,只是不知道該怎麼走?還請府上派位管家指一指路。」

  於老夫人眼中閃過一絲失望,但面上笑容不便:「果然巧得很,我也正想著去廟裡還神呢,可惜,姑太太錯過了觀音懺,倒是下個月有祝聖法會……」蘇太太笑道:「那可等不了了,外子還要趕路上任呢,怕是明後日就得起程。」於老夫人這才罷了,改口道:「可惜了,姑老爺若是要趕路,我便叫兒子派幾個人,護送姑太太一家南下。姑太太別嫌棄,我那小兒子門下常有人往南邊去的,熟悉路途,也省得姑老爺姑太太在路上多費功夫。」蘇太太略一沉吟,笑道:「多謝老夫人好意,只是外子跟朋友約好了,要在康城會合,怕是要給外子薦幾個幕友的。那朋友是南安人,最是熟悉路程,就不必勞煩老夫人了。」

  文怡在旁聽了半日,若她只是個十歲女童,興許會聽不懂,但如今她心性已是成人,又在前世隨師父遊歷數年,見識過不少人情世故,雖不清楚朝廷政事之類的,卻也聽出這兩位長輩的對話有些異樣。

  此時的京城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變故,蘇太太說的是「顧大人只要忠於王事,就不會牽連到他身上」,那若是大伯父不「忠於王事」呢?蘇家是柳家姻親,顧家也是柳家姻親,兩家向來沒有矛盾,伯祖母想要兩家人親近些,甚至產生了聯姻的想法,也沒什麼出奇的。可這位蘇家姑太太,卻似乎有些避開的意思,不大情願跟長房的人親近。蘇家是才從京城出來的,想必對朝廷局勢十分了解……

  文怡又想起,從前曾聽祖母說過,長房的大伯父是因為對皇帝有擁立之功,才會受到重用的。只是如今這位皇帝身體不好,在位不過二十餘載,前世她前往京城時,已經是新帝登基後的第二年了。六堂姐文慧行事如此張揚,她背後到底有幾個靠山?前世隨師父遊走各地,也曾見過因為壞了事而被抄家的高官顯爵,也有原先風光無限的大家族因為在新帝上位前做了錯事而被連根拔起。文怡心裡有些不安:若是長房被卷進朝廷爭鬥中……

  她開始質疑自己的決定,顧氏一族也不是只有一個長房,六房只依靠長房,是不是太冒險了些?

  於老夫人接連受挫,有些氣悶,但蘇太太又句句在理,她不好發作,無意中回頭要茶,看見文怡坐在不遠處,若有所思,便問:「文怡,你在想什麼呢?!」

  文怡一驚,忙收斂了神色,微笑道:「侄孫女兒聽見伯祖母與姑太太說起寺里辦的法事,便想起了祖母前兒對侄孫女兒念的幾篇佛經來。」

  於老夫人搖搖頭:「你祖母也是糊塗了,你一個孩子,她對著你念什麼經?!」

  文怡笑道:「祖母原是想向佛祖祈求侄孫女兒平安康泰的,原是她老人家的一片慈愛之心。」

  於老夫人仍舊不贊成:「她在佛前念得了,對著你念做什麼?小孩子就不該沾這些東西,若是移了性情,可怎麼好?!你祖母就是性子太拗,不懂得別人的好意!脾氣一上來,便什麼都不顧了!幾十年了也沒個長進!」

  文怡不愛聽她指責祖母,低頭道:「我聽了也是喜歡的,佛經能叫人心裡平靜下來。」

  於老夫人笑了:「你一個孩子,難道還有心裡不平靜的時候?」

  文怡淡淡地道:「侄孫女兒年紀雖小,卻也知道好歹,難免有生氣的時候。只是讀多了佛經,心裡便知道,生氣是不好的,只會損傷自己的身體,又於事無補。其實有些事,看得開了,便也不算什麼了。所謂的榮辱,不過是虛的,心境平和喜樂,才是最重要。」想到祖母慈愛,她不由得放柔了目光。

  是她想岔了,其實,只要她好生孝敬祖母,多替祖母分憂,多想法子給祖母養身體,祖母未必會得病,她何必為著不一定會發生的事,便在這裡忍氣吞聲?祖母向來是孤傲性子,知道了也不會高興的。

  於老夫人聽了她的話,不由得心下暗驚。連蘇太太望向文怡的目光都不一樣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