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彪悍民風
2024-05-19 12:23:14
作者: 上山打老虎額
李重福短暫的行程,所接受到的信息實在讓他驚駭。
他看到的顯然是另外一個世界,這個世界的好壞他無法去評論,不過有一點,他卻是明白。
這個世界創造的力量顯然要比長安那個世界要大得多。
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雖然他不會有什麼直觀的感受,也不過是管中窺豹,可是從別人的隻言片語中,他得到了許多的信息。
原來……人力在這裡才是最值錢的,這和從前時全然不一樣,至少在那個時候,人是最賤的工具,某種程度,只要遇到了荒年,一兩貫就足夠買一個人力,而且……為了節省開支,那些捨不得投錢進去做的事,都可以用人力去取代。
譬如耕種,人力顯然比畜生要值當的多,畢竟畜生的價格不菲,何況……畜生每日吃的也多,與其養頭畜生,分不如人力精細一些。
李重福對於這種模式其實也是一知半解,不過大致,他卻明白了一些關係,無非就是盡力興修水利和改用畜力,來穩定農業,卻使得大量的人力得以解脫出來,解脫出來的人力,再去織布、煉鐵、伐木、採煤,最後再製造出無數的貨物,這些貨物最後又開始流轉,譬如農具回到了農人手裡,譬如衣衫到了採煤人身上,譬如刀劍則裝備了士兵。
又因為大規模的生產,以及據說是技術的改進,於是,生產的數量已經越來越多,從前一百人一天可以織一百匹布,後來卻到了一百五十匹,乃至於兩百匹的地步,這個時候,據說是出了難題,那就是同樣的人,需要的布只有這樣多,多餘的布留著有什麼用?難道那些造布的人囤積在倉庫嗎?而那些織布的匠人們造出了超過了需求本身的布匹,難道第二年就歇業在家,等到這些布匹完全消化掉嗎?
這樣顯然是不成的,莫說匠人們需要生業,否則就極有可能餓死,便是那些造布的商賈們,也絕不肯停工,唯一的法子,就是想盡法子,把剩餘的布匹兜售出去,本地既然已經無法增加消費,那麼就銷往其他地方,無論是劍南、江南或者是長安,又或者是大漠、渤海、暹羅、百濟,乃至於是吐蕃,只要有任何可能,這些人都會一擁而入。
請記住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這才是……這裡的人與其他地方不同的地方啊。
李重福雖然平時唯唯諾諾,卻也是絕頂聰明的人,他很快意識到,為何幾乎這裡的每一個人,似乎都博古通今了。
以往的農戶或是豪強,他們要管的,只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至多,也就是和官府交涉,而官府呢,一方面盯著朝廷的動向,一方面治理一方也就可以了。
可是在這裡,卻是行不通,因為這裡的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想要維持他們現在的體面,和自己的優渥,唯一的法子,就是想盡一切辦法,去把買賣做到任何有可能做成買賣的地方。
因而……在這裡,印刷的書籍之中,關於各地特產以及風土人情的書冊是最火熱的,關於渤海、暹羅、百濟乃至於吐蕃、大食的書冊也賣得火熱。街頭巷尾的人,大多數對於那一畝三分地的事不太熱心,甚至連宮闈中的秘聞也不甚有什麼興趣,這裡的每一個人,仿佛都心懷著天下一樣,便是這個小小巡檢司的副官,先是介紹了一些孟津的事,緊接著便是開始滔滔不絕,如數家珍的說近來有倭人來做買賣,卻拿不出錢的趣聞。
李重福心裡不禁有點兒詫異,似這等心懷天下的事,理應是廟堂諸公們想的事,可是在這裡,仿佛每一個人,都是高居廟堂上的宰相尚書,便是一個船夫,也能瞎掰幾句南詔國、林邑國和天竺國的事。
李重福開始覺得有趣,後來卻不免有點兒後脊發涼。
因為他感覺到了一種很古怪的民心。
譬如有人說起倭國,便不禁會顯得義憤填膺,如有商賈在倭國被人殺了,據說就是他們官兵所為,又有說倭人蠻橫,做買賣不守規矩。
這其實本來就是情理之中,畢竟雙方相隔在千里,又隔著汪洋大海,言語不通不說,各自的風俗又是不同,可是……似乎每一個人,都對此懷有某種怨氣,李重福仔細琢磨,卻大致明白能明白這種心理了,與倭人的交往,說穿了,就是做買賣,可是這買賣想要做起來,何其難也,自然會有諸多的摩擦,而對於這裡的每一個人來說,任何一筆買賣,都和他們息息相關,滯銷的貨物若是不賣一點是一點,可能許多人都會受到影響。
因此這裡的每一個人,似乎都有一種渴望,那便是渴望河南府的商隊,到任何一處地方,都可以暢通無阻,唯有如此,方能使許多人富足,這種渴望,不如說是一種YU望,是一種人性的貪婪所驅動,幾乎所有的巨賈,似乎都有一種願望,那便是使天下各處都成為昭義五鎮一樣,成為他們可以為所欲為的樂園。
這種潛藏在許多人心底深處的心思,使李重福想一想,都覺得有些後怕,要知道,雖然從前自己先祖在的時候,也曾四處大動過干戈,可是無論任何時候,不到迫不得已,朝廷是絕不會下定動兵的決心的,畢竟……隋煬帝的先例就擺在面前,固然天子好大喜功,可是臣民們聽到要動兵,卻往往談虎色變,對於大臣們來說,動兵會消耗掉國力,而且風險也是極大,即便是侵占了領土,可是得到了領土卻大多得不償失。而對於百姓來說,動兵就意味著加稅,也意味著要徵募他們服徭役,許多家中的壯丁,要踏上那千里之外的戰場,生死不知。
因此君王們往往以好大喜功的隋煬帝為戒,大臣們盡力的去談仁義道德,臣民們對於任何事都漠不關心,開疆擴土,除了讓王朝得到一點好名聲之外,沒有任何作用,征伐大漠,難道讓人去放牛羊馬?征服南詔,那連綿的大山,能開墾出幾塊有價值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