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聖旨到了
2024-05-16 17:42:52
作者: 菠蘿里西斯
聞言,遲謙這才松下來,又在戚然的推搡下放開了她。
「我們救你,是因為太子殿下寬厚,得知了你被知州扣住於心不忍,囑咐我們救人,你要謝就謝太子殿下吧。」
聽到她三言兩語就把兩人策劃一晚上的功勞全都推給了太子,遲謙微微眯起眼,但也沒說什麼。
倒是那林三聽了這話,十分口直心快地說道:「你聽太子的話救我,莫非你是太子的婆娘?」
遲謙瞬間臉黑。
戚然倒是沒有回林三的問題,因為覺得被一個災民誤會也沒什麼,左右也不知道她是誰,連看到的臉都不是她原來的臉。
於是,她繼續說道:「皇上已經有了賑災和治梁河的法子,所以你們只要再堅持一段時間,不出一個月就會看到成果。」
圍上來的人嗡嗡議論起來,目光多有不善。
林三卻對這個說法十分相信。
他不懂什麼是非道理,但這兩人跟他非親非故,卻冒險救了他,現在還跟他們親自解釋一件很快就能驗證的事兒,沒有騙他們的必要。
「都莫吭聲!吵吵鬧鬧,煩死老子了!」他一聲吼完,仍然不肯放棄地問道;「你是不是太子的婆娘啊?太子妃還是什麼妾?」
遲謙的臉色已經快和夜晚的漆黑融為一體了,他忍不住一把將戚然抱了過來,「閣下看清,這是我的女人!」
林三驟然一哽。
遲謙卻忍不得了,態度強硬的將戚然拉上了馬車,當即帶走。
戚然:「???」
——
災民首領被人救走一事,三皇子跟范知州都沒有吱聲。
為了以防萬一,在救出林三後,戚然就沒再回百花樓,而是一直留在了遲謙下榻的地方。
可等了好幾天,也沒見三皇子他們有什麼舉動,連增加官兵搜羅都沒有。
原以為他們是在私下找尋,可經過幾日觀察,三皇子顯然更想快些將水患一事解決,並且為了「以工代賑」這四個字,近日常常去找太子。
想來以三皇子的本性,這怕是並非要跟太子合作,而是希望將賑災一事的功績也撈到自己身上。
心裡轉過念頭,戚然嘲諷道:「三皇子臉也真厚,前些時候不是見了太子還得意洋洋的?怎麼現在又隔三差五就一臉虛偽的去拜訪了?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有多關心百姓呢。」
「然然,小心隔牆有耳。」
說到隔牆有耳,戚然就想到了三皇子眼線跟蹤一事,於是好奇問道:「你把那眼線殺了?」
遲謙晦暗不明地說道:「在然然的眼裡,為夫就如此心狠?那人本領不俗,為夫惜才。」
戚然瞭然,雖然那眼線攻擊過她,但遲謙照樣用得毫無心理負擔。
果然,這狗男人在乎勢力的心跟前世一樣!
「你直接說收用了就行,沒事就回吧,別待在我這。」
遲謙被掃地出門。
自從進言了「聘百姓開挖水渠,以工代賑」的法子,太子和三皇子都快馬加鞭的上奏天聽。
准許實行的聖旨很快就發放下來,而隨著聖旨一起前來的還有皇上身邊的一位三品太監。
這位太監一來,是直接在泉州城門口宣旨的。
宮裡的太監宣旨,百姓們紛紛爭相恐後地涌到城門處,戚然也念著事態發展,因此隱藏在民眾間,打算聽一聽。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梁河決堤,百姓流離,朕心痛之,又聞「以工代賑」,甚覺此法極好。太子和三皇子既想法不謀而合,便以太子為主,三皇子為輔整治水患,欽此!」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上英明!」
「太子英明!」
「三皇子英明!」
戚然心不在焉地想,從聖旨的意思來看,顯然皇上是發現了兩個兒子之間的不對付,也看出了這次南下治水患的事折騰這麼久有些貓膩了。
果然,宣旨的太監又道:「太子殿下,三皇子殿下,皇上命雜家來泉州,除了宣讀聖旨之外,還讓雜家肩負監工,還請二位儘快將水患一事解決。」
說是監工,實際是監視太子和三皇子的權利。
這下三皇子肯定不敢再做什么小動作。
而三皇子如此,范知州自然也老實了。
不出戚然所料,賑災和修堤壩的事一下子就得到了快速的進展,災民們臉上也不再是對生活不抱期待的灰暗氣色。
工程轟轟烈烈的展開,然而太子跟三皇子在此地呆了太久,又有聖旨壓著,不能明爭暗鬥,於是兩人都想快些解決回京城去。這樣一來,未免就有些急功近利,三不五時就鬧出點事情。
戚然上街打聽消息,也總能聽到百姓們的怨懟。
像什麼明明自己幹活更賣力,可是卻跟其他渾水摸魚的人得到一樣數量的米麵,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戚然回了府,撞到遲謙,說道:「我看百姓們頗有怨言,這樣下去,這以工代賑的法子幾乎就廢了。」
遲謙露出笑容,「太子和三皇子到底是急切了,底下的人管束不夠,監工的官兵們誰不想趁此撈一筆,收點百姓的賄賂?」
戚然不可置信,「如此禽獸的行為,你也不管?」
「管,自然是管的,暫且再過一日吧。」
遲謙說到做到,當天便一舉攬下了組織百姓修堤壩的事情。
他先是將幾個收賄賂的官兵們直接砍了腦袋,掛到城門口,又去找了上百個老實的百姓去修建堤壩。
到了傍晚,遲謙又叫官兵們到那人多的地方立起粥棚,但這粥棚並不是為了賑災,而是用來給那上百老實百姓吃飯的地方。
上百個壯漢喝粥喝得震天響,聽得旁人哈喇子都流出半米長來,遲謙再叫人到人堆里宣傳,只要肯工作,不光有粥喝,每日還能多給兩斗米回去給家裡妻兒老小熬粥吃。
這軟硬兼施之下,第二天前來報名的百姓一下子排隊排到城門口,遲謙來者不拒,青壯男人可以去搬砂石、填磚瓦,老人女子和小孩也可以編麻繩、熬粥。
堤壩綿延數十里,足足三道堤壩,整整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才在數十萬的百姓努力下修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