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世子的崛起> 八百六十一、兩種方案

八百六十一、兩種方案

2024-05-15 04:26:40 作者: 我的長槍依在

  開元城外,李星洲和眾多軍中將領登上第一艘船。

  此船就是鐵牛、關仲的原型船,光從體積上看,只有王府大船二分之一大笑,吃水那就更小了。

  但是,其長度卻驚人的與王府大船相當。

  請記住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吃水淺很多,長度卻沒減少,就導致這艘新船船體格外修長。

  這是為最大發揮火力優勢做出的設計,船體越上,兩側能裝的炮就越多,最終在火力和機動之間挑出一個平衡點。

  動力上依舊採用王府大船的踏動動力,保留風帆為輔助,和之前大船是一樣的。

  船為兩層甲板,因船身狹長,上下每層每側可放置十二門新炮,兩層就是二十門,兩側加起來,這樣一艘船能常備四十八門炮。

  如果必要時,上層甲板還可以加裝二十門,達到恐怖的六十八門炮!

  李星洲首次感覺腳下是一頭兇猛異常的鋼鐵與火藥的猛獸。

  眾多新軍將領也滿臉紅光,六十八門炮的一艘炮艦,還都是零四式新炮,火力強度光是想想都覺得可怕。

  李星洲則沒那麼驚訝,在風帆時代,一些海洋大國的三桿風帆船動輒就是上百門炮。

  不過他們那炮和王府的零四式新炮是沒法比的,純粹是用數量湊精度和火力。

  「六十八門炮!若是攻城,只要兩艘這樣的炮船,只要五里之內,沒什麼城能撐住半天!」參林激動的撫摸船頭欄杆。

  「主要吃水淺,船體小,能走大河水道,這樣一來向河套進軍能有大用!」狄至也十分驚喜。

  耶律大石則感慨,「中國工匠,天下之甲,無人能及。」

  關仲和鐵牛十分得意,眾多將領甚至已經開始討論起如何順著黃河水道征夏國的問題。

  看得出,他們對這船十分滿意。

  眾人搭乘新船在開元城外大河中饒了一圈,仔細查看船體構造,船夫們展示新船的機動性和操作,一直到下午,眾人才讚不絕口下船。

  本來準備當天看得秋兒、趙四的方案只能等到第二天再看。

  趙四、秋兒等一組的船一直停在港口,其實今天就見到了,卻看不明白。

  軍中將領雖不是造船工匠,對船還是懂的,就好比不會造槍,但人人都會用槍。

  停靠渡口的另一艘新船造型奇特,首先它沒有另一艘新船修長,這意味著它能搭載的火炮會更少。

  其次它船體是木質,可中間確奇特的使用金屬和一些鑲鐵邊的木板,按理來說船體防護不是應該在外層麼?打遼東時,狄至他們就幹過類似的事,在辰州時為保護渡口大船,在重要地方在木板外釘上鐵片。

  新船也有風帆,卻沒以前那麼高大,而且整體顯得有些笨重。

  .......

  第二天,眾人再次集合渡口,準備觀察體驗第二種方案的樣船。

  眾人集合在渡口,由李星洲帶頭,趙四、秋兒等十幾個工匠帶路。

  靠近渡口後,眾人終於更加看清這艘怪異的大船。

  除去昨天遠處看到的,現在看來更怪了,首先是它船體兩側各有一個三人多高的大水輪,就像兩個水車。

  大家心裡都嘀咕,難道要轉動這個兩個巨大的水輪來驅動船隻前進?可這怎麼能驅動,用馬拉不成?

  隨後船桅杆兩側居然還有大大的煙囪!

  大家面面相覷,就算船員要在船上吃飯也不用這麼大啊,這可是打仗的船。

  而在船開動之前,船帆沒有揚起,船工說還要溫爐讓眾人先參觀船上構造,大家都有些懵,開船還有這麼麻煩的?

  隨後參觀之下,眾將軍們果然對這船又失望許多。

  比起昨天的船,因為船身沒那麼修長,而且中央段要放什麼「爭氣機」,而且聽起來是個大傢伙,貫穿上下層甲板,導致中央大片區域無法搭載火力。

  這樣一來,這艘船在每側只能搭載十四門炮,共二十八門。

  上層甲板中央因為設置煙囪和中央蒸汽機結構導致突起,也無法正常全數搭載火力,所以即便滿打滿算,這艘船只能搭載共四十門炮。

  比起昨天那艘的六十八門可差遠了。

  趙四額頭冒汗,他可聽出看出眾人對此船的失望,不過趙四顯然典型的理工男思維,連連解釋:「因為目前造不出更長的軸承,傳動距離有限,所以無法將船體造得更長,但它可以省去人力,持久航行,以風帆輔助,在海上就沒有去不了的地方,這必將改變往後行船的模式........」

  李星洲搖搖頭,趙四作為工匠解釋的是工程建造上的難題,可這些軍中將軍在乎的是炮少了,他們可不明白什麼工程難題,所以人家能聽明白才怪。

  果然眾將一臉懵逼,也意興闌珊,心裡只怕更加鍾意昨天的炮艦,趙四再怎麼解釋都沒改變現狀。

  李星洲很理解趙四和秋兒的設計,既然蒸汽機動力不足,那就以風帆為輔助,彌補一下,同時儘可能減小船隻尺寸,加寬船隻增加穩定性。

  這種設計犧牲了載重、體積乃至部分機動性。

  那犧牲這麼多,能得到什麼呢?

  答案是蒸汽動力。

  預熱接近半個時辰之後,隨著一聲令下,兩側巨大水輪隨著吞吐的雲霧緩緩轉動起來,激起水花,趨使船隻緩緩離開港口。

  這時眾人終於發現這艘船的不同尋常之之處了。

  雖然它比昨天的船小,比昨天的船炮少,比昨天的船看起來笨重,可它既沒開帆,也沒人踏動,更沒設槳,居然就這麼自己動起來了!

  眾將更是大半被嚇到,紛紛抓著欄杆抱著桅杆不敢放手,醜態百出。

  秋兒給他們解釋了一番原理,能細緻聽懂的不多,不過也聽了大概,用燒水的例子就能讓眾人明白大半截。

  隨著時間推移,船行進越來越快,等出渡口匯入大河流域之後,在一兩里寬的河面不靠風,不靠人飛馳時,更是令眾人驚掉下巴。

  從震驚中回神過來,大家開始議論紛紛,幾乎都快吵起來了,依舊有人說昨天的船好,畢竟多了二十八門炮,載重也比這多,開船前也不需要半個時辰的預熱準備。

  也有人說今天的船好,一部分是覺得新奇,也有人是看得長遠。

  反應最大的就是參林和狄至這兩個海軍高級將領。

  狄至激動的說:「以往大軍行船,順流還好,若是逆流哪怕是踏動大船,船夫也及其容易疲憊,要不斷換人休息,順流一日數百里,逆流則每天能走的行程十分有限。

  所以古來用兵者素來上游擊下游易如反掌,下游攻上游吃力難進,可如果有這樣的船,那就不是什麼問題了!

  此番我們攻夏國,也要逆流而上,如用此船,夏國人絕想不到我們的進軍速度,也想不到我們會朝夕而至。」

  參林則想的更遠些:「還不只,江河大湖中行船,人力為主,風力為輔。

  可以往海上行船風力為主,人力為輔助。

  所以行進都要有嫻熟船工,既知道風向,又知各使節風向變化,還不敢太過遠離陸地,因為稍有不慎就在海上迷路,借不了風,不熟悉風只能隨波逐流,聽天由命,往往就是困死海上。

  如今有這樣的船,我們完全不用再看老天臉色,全憑風向了,想往哪走便往哪走,再不怕迷失路途,困死海上!」

  參林激動的說:「殿下,以臣之見,今日之船確實還不如昨日之船甚多,船小炮少,所攜物資較少。

  但選昨日之船,只在短利,而無長益,選今日之船,將此技巧傳承延續,不斷錘鍊,必有長遠之利!」

  李星洲聽他們說完,又聽了一些反對意見,主要是軍中保守派,意見則是當下應該以打夏國為優先,這船選出來是要去打夏國的,不是去出海遠航的,所以還是關仲、鐵牛他們的船穩妥。

  聽眾人說完後,李星洲讓他們回去,每人寫好自己的意見和理由,三天之內送到樞密院去,採取投票的方式決定那艘船將批量生產,列傳新軍。

  這將是彰武元年最後一件落下塵埃的大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