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2024-05-11 18:04:23 作者: 納川

  侯君集擊破高昌返回後,因為軍紀不嚴,受到彈劾,於是心中頗為怨恨不滿。

  李道宗對唐太宗說:「君集智小而言大,必為禍首。」

  本書首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唐太宗問李道宗說:「你憑為什麼說他必會謀反呢?」

  李道宗回答說:「見其忌嫉而矜其功勳,恥其位在房玄齡與李靖之下,官為尚書,而常懷鬱鬱不平之氣。」

  唐太宗說:「君集確實有功,也有才幹,我怎會吝惜爵位呢?只是還未輪到他。你不應該隨意猜測,讓人猜疑自危。」

  貞觀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擔心自己被廢,得知侯君集常有怨恨,而侯君集的女婿賀蘭楚石又在東宮任職,於是多次派他引侯君集入東宮商議對策。

  侯君集覺得李承乾無能,想利用他,於是勸李承乾謀反。侯君集與李承乾謀劃好之後,擔心計劃泄漏,心中不安,常常晚上睡不著覺。

  他妻子感到非常奇怪,於是就對侯君集說:「你是國家大臣,每天晚上這樣,一定是有什麼事。如果你做了什麼對不起國家的事,應該自己到皇上面前去請罪,這樣才能保全自己。」

  但侯君集沒有聽妻子的話。

  此後李承乾謀反的事情被人告發,太子之位被廢,賀蘭楚石又將侯君集與李承乾一起謀劃的事告訴了李世民。

  李世民覺得侯君集有安定國家的大功,不想治侯君集的死罪,但群臣進諫說侯君集的罪天地難容。

  李世民非常難過,將侯君集處死,臨死前侯君集請求赦免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好為自己守喪。李世民同意後將其妻子兒子遷至嶺南。

  這件事牽連甚廣,李靖的兒子李德謇當時在朝中是從四品下的官員,職務是將作少監。

  李德謇因與承乾關係較好,所以受到牽連,被流放嶺南。後以李靖的緣故,唐太宗格外開恩,允許他徙至吳郡。

  李靖此人有深刻的洞察力,知人善任,並且對於朝中大臣的人品和才華,有自己獨到的判斷。

  有一次唐太宗問他說:「老哥哥,你我年齡一天天大了,總有老去的那一天,國家大事,總是要託付給適合的人才行啊!今後我萬一身體不行了,想要安排李勣和長孫無忌兩個人共掌國政,輔佐太子,你看這樣的安排合適不合適?」

  李靖說:「李勣這個人,是個忠義之臣,你任命他完全沒有問題。長孫無忌這個人有佐命大功,又是陛下的大舅哥,長期擔任宰相,但這個人外表看起來折節下士,其實內心裡嫉賢妒能,所以尉遲敬德多次公開指責他,最後氣不過只好引退,閉門不出。侯君集也恨他忘記舊情因此謀反,這都是長孫無忌這個人種下的惡果。陛下你問我,我只好實話實話,不好隱瞞。」

  唐太宗聽後不以為然,照樣對長孫無忌非常信任,多年以後,長孫無忌又得罪了武則天,等到武則天完全把控了朝政,對長孫無忌進行了清算,這個時候大家才明白,還是李靖看得遠。

  唐太宗晚年,身體越來越不好,想安排後事,於是又一次召見李靖說:「老哥哥,你經常說李勣懂兵法,日後這個人值得託付嗎?現在這個人只有我可以控制他,日後太子登基,怎麼能夠駕馭他呢?」

  李靖回到說:「我為陛下獻一計,到時候就把李勣提前罷黜掉,讓太子登基之後再啟用他,他一定會感恩圖報,這樣做合情合理。」

  唐太宗說:「很好!我沒有疑慮了。」

  李靖在自己的軍事生涯中,還非常重視使用番將,對他們精心培養。這些人都成為一代名將。

  唐太宗有一次問李靖:「近契丹、奚皆內屬,置松漠、饒樂二都督,統於安北都護。朕用薛萬徹,如何?」

  靖曰:「萬徹不如阿史那社爾及執失思力、契必何力,此皆番臣之知兵者也。臣嘗與之言松漠、饒樂山川道路,番情逆順,遠至於西域部落十數種,歷歷可信。臣教之以陣法,無不點頭服義。望陛下任之勿疑,若萬徹,則勇而無謀,難以獨任。」

  公元644年(貞觀十八年),李世民準備親自征伐高麗,他召見李靖說:「高麗數侵新羅,朕遣使諭,不奉詔,將討之,如何?」

  靖曰:「探知蓋蘇文自恃知兵,謂中國無能討,故違命。臣請師三萬擒之。」

  太宗曰:「兵少地遙,何術臨之?」

  靖曰:「臣以正兵。」

  太宗曰:「平突厥時用正兵,今言正兵,何也?」

  靖曰:「諸葛亮七擒孟獲,無他道,正兵而已矣。」

  在李靖的眼裡,只需要三萬精兵,就可以解決高麗的問題,擒獲他們的國王。

  這就是李靖的能量。

  唐太宗最後還是決定御駕親征,他想讓李靖跟隨自己一起去,但是,李靖重病在身,不能起床了。

  唐太宗第二天親自登門,到李靖的病床前,拉著李靖的手和李靖告別。

  李靖說:「老臣宜從,但犬馬之疾,日月增甚,恐死於道路,仰累陛下。」

  唐太宗撫其背曰:「勉之,昔司馬仲達非不老病,竟能自強,立勛魏室。」

  李世民話裡有話,讓李靖聽了自然是不寒而慄。

  因為三國時候的司馬懿,是有不顧年老體衰,仍然多次立功疆場的一面,但是,他還有故意裝病,欺騙大將軍曹爽的另一面。

  公元249年,魏帝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掃魏明帝的墳墓高平陵時,大將軍曹爽跟隨,司馬懿乘機發動兵變,最終誅殺曹爽。

  李世民言外之意,對李靖託病不跟隨自己出征,非常不滿意,說李靖比不上三國時的司馬懿,不能立功疆場。也有對李靖的藉機敲打,你李靖是不是裝病,也想趁機造反?

  李靖看唐太宗把話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只好叩頭說:「老臣請舉病行矣。」

  到了相州(今河南安陽),李靖病情加重,不能走了,只好停下來養病。

  唐太宗看事已至此,只好留下李靖,帶領大軍繼續東行。

  唐太宗東征高句麗,李靖雖然未能成行,但他對遼東戰局非常關心,經常閱讀朝廷的戰報,做出了自己獨立的判斷。

  唐太宗親征高句麗,不利而還,班師後詢問李靖唐軍失利的原因。

  李靖指出,唐軍失利,原因在於頓兵于堅城之下,曠日持久,若從江夏王李道宗之謀,避實擊虛,出奇兵越險直搗平壤,可收出奇制勝之效。

  《隋唐嘉話》記載:駐蹕之役,高麗與靺羯合軍,方四十里,太宗望之有懼色。

  江夏王進曰:「高麗傾國以抗王師,平壤之守必弱,假臣精卒五千,覆其本根,則數十萬之眾,可不戰而降。」

  帝不應。既合戰,為賊所乘,殆將不振,還謂衛公曰:「吾以天下之眾,困於蕞爾之夷,何也?」靖曰:「此道宗所解。」

  時江夏王在側,帝顧之,道宗具陳前言,帝悵然曰:「時匆遽不憶也。」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情惡化,唐太宗親臨病榻慰問。

  他見李靖病危,涕淚俱下,十分難過地對李靖說:「公乃朕生平故人,對國家有功勞。如今病到這種地步,為公感到擔憂。」

  這年四月二十三日(7月2日),李靖溘然長逝,大唐第一戰神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享年七十九歲。

  唐太宗下詔贈司徒、并州都督,給班劍、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諡曰景武。墳墓如同衛青、霍去病故事,築墳形如同突厥內燕然山、吐谷渾內積石二山形狀,「以旌殊績」。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