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2024-05-11 18:03:52
作者: 納川
兩年後,隋文帝派總管韋洸安撫嶺南,原陳朝將領徐璒在南康(今江西省西南)駐守,韋洸不能前進。
隋文帝的兒子晉王楊廣指使陳後主叔寶寫信給冼夫人,告以陳亡,要她歸附隋朝,並把先前冼夫人送給陳後主的一根扶南犀杖和兵符作為驗證。
請記住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冼夫人見杖,知陳確亡,遂召集首領數千,慟哭盡日。深明大義的冼夫人,為了嶺南的和平安定,免於烽火狼煙,即派孫子馮魂率領軍隊北上迎接韋洸。
韋洸在馮魂的幫助下,進入了廣州。至此,隋朝才統一了嶺南。隋封馮魂為儀同三司,冊封冼夫人為宋康郡夫人。
開皇十年(590年)十月,番禺少數民族首領王仲宣起兵抗隋,嶺南各族首領紛紛響應,包圍廣州,韋洸戰死。
冼夫人得知廣州被困,立刻派孫子馮暄帶兵援救。馮暄與王仲宣的部屬陳佛智是好友,故意逗留不進。
夫人大怒,立即召回馮暄,囚於州中牢獄,改派孫子馮盎帶兵進攻。
馮盎力戰,殺了陳佛智,進入廣州城郊,與隋援軍——大將軍鹿願會合,擊敗王仲宣,保全了廣州。
但此時嶺南政局未穩,冼夫人不顧花甲高齡,又親自披甲冑,乘駿馬,張錦傘,率騎兵弓箭手,護衛著朝廷使者裴矩巡撫嶺南諸州。
蒼梧首領陳坦、岡州馮岑翁、梁化鄧馬頭、藤州李光略,羅州龐靖等都來參拜裴矩,表示接受隋朝的官爵。於是,朝廷仍讓他們統率各自的部落,嶺南平定。
隋文帝下詔拜馮盎為高州刺史,並赦免了馮喧,拜為羅州刺史。
隋文帝鑑於冼夫人在嶺南各族首領中的威望,又為夫人維護國家統一的忠心所感動,認為冼夫人是安定嶺南的支柱。
於是給她的子孫封官進爵,追封馮寶為廣州總管、譙國公。冊封冼夫人為譙國夫人,設置譙國夫人幕府,置長史以下官屬,頒發印章,允許她調發部落六州兵馬,可以先行處理緊急情況,調兵遣將。
隋文帝又下詔褒揚冼夫人,賜物五千段,皇后也送給她首飾和宴服。冼夫人將賜物裝在金篋內,並梁、陳二朝所賜物品各藏於一庫。逢年過節,便拿出來陳列在大庭中,以此教訓子孫說:「汝等宜盡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賜物具存,忠孝之報。」
冼夫人不僅自己反對分裂,一心為國,還教育子子孫孫都要這樣做。正如詔書中所贊「夫人情在奉國,深識正理」。
番州(今廣州)總管趙訥貪虐,俚族、僚族人民難以忍受,紛紛逃亡或反抗。冼夫人派長史張融到京都去見隋文帝,指控趙訥的罪行並提出安撫和團結嶺南各族人民的意見。
隋文帝即派人到番州調查,證實了趙訥的罪行,遂依法將他處死;並委派冼夫人安撫嶺南各族。
冼夫人不顧年齡已過八旬,拿著詔書以使者身份巡歷了十餘州,宣述皇帝之意。她的言行使俚僚各族深為所感,誠心歸附隋朝。
隋文帝非常嘉許冼夫人的赤心,賜給她臨振縣(今海南臨高縣)湯沐邑一千五百戶。由於年事已高,仁壽二年(602 年),冼夫人在巡視各州後不久便因積勞而死於山兜之原。
冼夫人死後,被諡為誠敬夫人。
馮盎少年時很有謀略,英勇善戰。隋朝開皇年間(581年-600年),馮盎以祖輩功勳而受任宋康(今廣東陽西)縣令。
開皇十年(590年),隋文帝因馮盎平叛有功,任命他為高州刺史。
仁壽元年(601年),潮州、成州等五州的僚人造反,馮盎自己快馬飛馳到京師,奏請朝廷出兵討伐僚人。
隋文帝命令左僕射楊素和馮盎一起討論僚人反叛的情況,楊素對馮盎的才華感到非常驚奇,說:「沒想到蠻夷中竟有你這樣的人!」
隨即隋文帝下詔命令馮盎徵集江南、嶺南的軍隊進攻僚人。叛亂平息後,隋文帝任命馮盎金紫光祿大夫、漢陽太守。
大業七年(611年),馮盎跟隨隋煬帝楊廣出征遼東,因功升任左武衛大將軍。
義寧二年(618年),隋朝滅亡,馮盎趕回嶺南,集聚民眾,自任首領,統率部眾五萬人。 不久,馮盎以蒼梧、高涼、珠崖、番禺地區依附割據嶺南的林士弘。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廣州、新州(今廣東新興)的農民起義軍首領高法澄、冼寶徹殺死原隋朝官吏,占據二州,歸附於林士弘。馮盎率軍打敗了他們。
不久,冼寶徹的侄子冼智臣重新在新州集聚軍隊,自稱首領,與馮盎對抗。
馮盎率軍進討,兩軍剛交鋒,馮盎就脫下頭盔大聲喊道:「你們認識我嗎?」
對方的士兵一看是馮盎,大多數人立即放下武器,脫下戰衣露出上身向他叩拜,隊伍因而潰散。
馮盎活捉冼寶徹、冼智臣等人,於是占據廣州、蒼梧(今廣西梧州)、朱崖(今雷州半島、海南島一帶)的地盤,自稱總管。
當時,有人勸馮盎說:「隋朝已是末世,分崩離析、時局動盪,國內大亂;唐王雖然應運而生,但他的影響、教化尚未使人信服,嶺南、百越之地尚無歸屬。明公攻克平定二十個州,占地方圓數千里,豈是漢代趙佗的九郡能相比的?現今名份還未確定,請加『南越王』名號。」
馮盎說:「我家居百越之地已經五代,州郡長官所轄之地僅我一姓,子女玉帛我已有,人世間的富貴,像我這樣的都少有。常常怕承擔不起重擔,使先人蒙受恥辱,怎麼敢效法趙佗自己稱王一方呢?」
由於馮盎治理有方,嶺南局勢穩定,社會安寧。
馮盎聽說李靖親自帶兵前來,知道自己根本不是李靖的對手,歸順唐朝,還可以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於是他與武德五年(622年)七月十八日,正式接受李靖的檄文,率領部屬歸順唐朝,並且派遣自己的兒子親自到桂州拜見李靖,送上降表。
李靖自然對他們父子多加撫慰,上表朝廷,為他們請功。
李淵一聽馮盎投降,大喜過望,立即把他的地盤歸入唐朝,並且在他的轄地設置高、羅、春、白、崖、儋、林、振八州,任命馮盎為上柱國、高州總管,封吳國公,不久改封越國公。
任命馮盎之子馮智戴為春州(今廣東陽春)刺史、馮智彧為東合州(今廣東雷州)刺史。不久,李淵再改封馮盎為耿國公。
其他的少數民族首領一看連勢力最大的馮盎都二話不說投降了,於是望風而降,紛紛到桂州拜見李靖,南方就此結束了隋末以來動盪的局面,徹底平定。
李靖根據他們的才能和名望,授予他們合適的官職,讓他們為大唐王朝效力。
大唐因為李靖的嶺南之行,得到九十六郡,六十餘萬戶人口。
因為李靖勞苦功高,李淵特下詔對他進行勉勵,授予李靖嶺南撫慰大使、檢校桂州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