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李世民立廟
2024-05-10 11:10:50
作者: 求你別追了
"想要提高水稻的產量,並且還找到了明確的方向!"
"怪不得這樣的人,會被百姓們頂禮膜拜,稱他為神聖!"
"這樣的人就算不立廟,百姓們也會在心中把他當成在世神明!"
要知道水稻這種東西,絕對關乎億萬民生。
提高水稻的產量,如果真能做到這一點,那恐怕真是天大的功績。
而如今有人朝著這一步堅定不移的前進,有著大雄心大毅力,這亦讓人無比的動容。
在這個世界上,有如此想法的人非常的多,但是真正去實踐的卻沒幾個。
書生們整天談論聖人言,廟堂的諸公嘴裡憂國憂民,,實際內心卻從來沒有把百姓放在心裡。
當然就算有人真的憂國憂民,嘴上說說也就算了,他們還能怎麼樣呢?
本章節來源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
也唯有視頻之中的這位袁老,身體力行,幾十年如一日的不斷的在田地里耕耘,但要找到解決的辦法,才有可能真正的成功。
所以李世民這個時候,忍不住向魏徵開口詢問道:"你說我給這個人立個廟怎麼樣?"
"如此功績,立廟也很正常!
魏徵的話音剛落,李世民的眼中就閃過一絲堅毅。
他知道,像袁老這樣的人,值得被銘記,值得被尊崇。
"既然如此,那就立廟!"
李世民說道:"我要讓天下人都知道,有這樣一位偉大的人,他為了百姓的生計,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的精神,應當被傳承下去,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榜樣。"
魏徵點了點頭,表示贊同:"陛下聖明。立廟一事,臣會儘快安排下去。"
在李世民的支持下,廟宇的建造工作迅速展開。
與此同時,關於袁老的故事也在百姓之間流傳開來。
人們紛紛感嘆,讀書人之中,竟然還有如此心繫百姓之人,實在是難得。
廟宇建成之日,李世民親自前往祭拜。
他站在袁老的雕像前,心中充滿了敬意。
他知道,自己雖然為一國之君,但也需要像袁老這樣心懷百姓的人來協助。
只有這樣,國家才能繁榮昌盛,百姓才能安居樂業。
在祭拜儀式結束後,李世民宣布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將袁老的事跡載入史冊,讓後世永遠銘記他的貢獻。
這個決定得到了百姓們的熱烈歡迎,他們覺得這是袁老應得的榮譽。
"只可惜我大唐沒有如此人物,若能得一位如此人物,此生而無憾矣!"
……
【1976年,袁老的科研成果——雜交水稻開始得到大面積推廣,全國種植面積達到208萬畝,增產均超過20%。
1979年,雜交水稻更是走出了國門,在包括美國在內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得到推廣和種植,種植面積達到150萬公頃,為解決世界糧食危機做出了傑出貢獻。
而這一切的貢獻,都離不開袁老。】
……
漢朝。
劉徹的眼睛瞪得滾圓,內心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真的成功了!
他沒有想到,袁老立下的宏願到居然真的成功了,糧食的產量居然真的提高了,而且還普及到了全世界!
"來人,宣太史令!這樣的事情一定要記載下來,如此豐功偉績要讓每個人都知道!"
"另外在全國各地給我搜尋農家子弟,什麼法家儒家之類的,可以治國但不能安民,我希望能有農家傳承之人站出來,也像袁老一樣立下宏願,為蒼生解決糧食的問題。"
……
在任何一個朝代,糧食問題都是非常重要的民生問題。
昏君也許可以不在意,他們安然自樂,只顧貪圖享受。
但是漢武帝和唐太宗明顯是千古難得的聖明之君,因此第一反應就是要趕緊記載這些事跡然後推廣開來。
希望能在國內找到有識之士,讓當朝的糧食能夠實現產量上的突破。
……
【他曾說,自己做過一個夢,夢見種的水稻長得像高粱那麼高,稻穗像掃把一樣長,稻粒像花生米一樣大,他和助手們坐在稻穗下乘涼。】
【這個「禾下乘涼」的夢,他做了兩次,而那個關於水稻的夢,他做了40年,並且這個夢一直清晰、明朗。】
【如今雜交水稻已經有了畝產三千斤的成績,一畝田地最多可以養活五個人!】
【然兒即便在眾人的讚美聲中,袁老依然保持著謙,從不自滿。
接下來的30年裡,袁老依然往返於實驗室和試驗田之間。】
【這位為國家作出巨大貢獻的老人,年輕時就立下志向,專心致志地耕耘,一次次科研成果,一點一滴地解決了華夏的糧食問題,使14億人徹底擺脫了飢餓的困擾。
現在,人們偶爾會抱怨雜交水稻的口感不佳,稻香微弱如同嚼蠟。
但在饑荒時代,餓殍遍地的年代裡,我們還要追求口感,追求稻香嗎?
難道我們吃飽了就要責怪廚師?
如果不是對科研工作發自內心的熱愛,誰會在91歲高齡時仍然關心手上的科研和稻田?
袁老一夢40載,他的貢獻無法估量,他用一粒粒種子帶給人們生命的喜悅和美好。
以至於人類語言中用於誇獎和表彰的部分,都顯得如此片面和膚淺。
儘管名滿天下,他仍然專注于田間,一生淡泊名利,辛勤耕耘,無私播撒智慧,讓同胞收穫富足。
而他畢生所追求的,無非是年輕時的一場夢,一場持續半生的夢。】
……
明朝。
朱元璋看完了整個故事,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
朱標同樣如此,他的眼睛有了氤氳的水汽,臉上也一副感動至極的表情。
"此人真是有大功德,兒臣深受感動!"
"怪不得百姓要把他喊做稻神,就算不是神明,但胸懷卻比神明還要廣大,功德比神明還要深厚!"
朱標一句感慨,難得的讓朱元璋也頗為贊同的點了點頭。
要是放在以前,這種觸動君權的話題,他可不會同意,但是現在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認,天幕之中那位模樣衰老的老頭的偉大。
"畝產三千斤……"
這是讓朱元璋大為震驚的一個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