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朕就是亡國之君> 第四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 我必國士報之

第四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 我必國士報之

2024-05-09 17:06:54 作者: 吾誰與歸

  朱祁鈺先做好了自己的本職任務,巡視各個城門,因為秋收已過,不能跑的百姓,大部分都已經安置在了城中的官舍之內,所以關閉城門不用擔心百姓們無路可逃。

  

  他在京師九門巡邏了一圈之後,並沒有發現異常,稍微問了一下城下軍卒,才知道于謙也在巡視各門城防,轉到了德勝門才停了下來。

  德勝門是兵道,所有的軍士進出,只能通過德勝門,各城門各司其職,德勝門因為有水門兩個,十分容易攻破,所以也是重兵雲集。

  朱祁鈺坐著城頭的吊籃,慢慢的下到了城牆之下,隨行的錦衣衛則是一個個順著繩索就滑了下去。

  朱祁鈺作為郕王自然是會點武藝,但是這種十多米滑落,他還是做不到,他搖了搖頭,才騎馬向著德勝門外的民舍而去。

  大明京師自徐達攻破元大都,將汗八里改名為北京,這裡已經經營了將近八十年,尤其是朱棣靖難成功稱帝後,經過重新規劃和建設的京城,發展越來越快。

  城池不能容納那麼多的百姓,而有些百姓無法承受城中高昂的衣食住行,只好住在了各個城門之外。

  其中最大的聚集地在朝陽門外,因為糧道的緣故,朝陽門外的百姓最多。

  這在大明叫做廂,廂之外則為野。

  朱祁鈺騎著快馬來到了民舍之中,翻身下馬,來到了德勝門外的十團營大帳,一個很普通的宅院裡。

  「參見陛下,陛下萬福金安。」于謙正在和石亨、劉安商量著迎敵之策,就聽到通稟,陛下從城牆上下來了,就趕忙出門迎接。

  「朕來看看。」朱祁鈺並不是不信任于謙的指揮,也不是不相信他的忠誠,只是單純想來看看。

  待在城中著實無趣至極,忐忑至極。

  雖然知道戰爭的結果,但是事到臨頭,他還是頗為緊張。

  他帶著火把在民舍之間穿行,一看就是百姓離開時撤離的非常匆忙,滿是凌亂的痕跡,一些軍士在收拾著雜物,堆放在院落之中。

  而且朱祁鈺注意到他們在修一些一丈多高的牆壁,將一些十字路口,變成了丁字路口。

  而在民舍的一些高處建起了很多的塔樓,上面有哨兵,遠遠看過去,還能看到銅鐘懸掛著。

  而且各種刀車、楯車都停在路邊,隨時可以用。

  「丁字街可以阻攔騎兵的衝鋒速度和強度,而楯車可以有效的阻擊騎卒的快速沖陣,並且在這種巷道中,我軍在各屋屋頂的高位,也可以用弓箭、火銃進行攻擊。」于謙邊走邊說,對於城外決戰的想法,于謙並非臨時起意。

  這些工事,顯然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布置停當的,尤其是民房改造。

  「為何不設置鹿角和撒鐵蒺藜呢?」朱祁鈺有些奇怪的問道。

  于謙頗為無奈的說道:「我們的目標是拖延也先主力和精銳,讓他們不去別的地方,四處劫掠,所以,需要將他們釘在城外的民舍之內。」

  「如果我們有足夠的馬軍,其實完全不需要如此的無奈,只需一隻精騎牽扯,就足以讓也先投鼠忌器。」

  「可惜了…」

  于謙的目光看向西北方向,那邊是土木堡,大明的精銳,包括馬軍都折戟在了土木堡,強而有力的馬軍,不是一朝一夕,一個月就足以培養的。

  甚至大明還能不能恢復之前馬軍規模,他都有一些悲觀。

  「緹騎呢?」朱祁鈺聽出了于謙的無奈,立刻有了提議。

  緹,是明黃色的布,緹騎通常指的天子親軍,在大明,錦衣衛就是緹騎。

  緹騎額定一萬兩千員,除去死在土木堡的數千精騎之外,大明還有近五千左右的緹騎。

  「朕之前就說過,於尚書不必顧忌,戰時一切都以於尚書之命為準。」此時就朱祁鈺和于謙兩個人,朱祁鈺直截了當的說明了自己想要獲勝的決心。

  他本身就是個庶皇帝,反而少了那麼多的顧忌,既然需要精騎,而他直接指揮的精騎,就是錦衣衛!

  于謙看著朱祁鈺說的中肯,也沒有再遮掩,十分確定的說道:「陛下有所不知,若是戰事不順,緹騎要護著陛下和後宮南下,一路上流匪、山賊、敗兵,這最後的精騎是為了皇室南遷。」

  「朕有為大明戰死之決心。」朱祁鈺十分確定的說道。

  于謙認真的考慮了很久才說道:「剛才陛下提到了王直在殿上說,君者,源也,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

  「殿上大臣們為何抱頭痛哭,這就是群龍無首,陛下若是蒙難,那大明就真的完了,不是誰都有宋高宗趙構的運氣。」

  于謙的話簡單而直白,朱祁鈺就是頭豬,他也不能死。

  一旦他死了,天下必亂,再無轉圜的餘地,他就是大明的旗幟,他只要還活著,這天底下,他就是皇帝。

  天不可一日無主,國不可一日無君就是這個道理。

  朱祁鈺無奈的接受了這個現實,點頭說道:「於尚書,總是說,做在前面。」

  「無論是練兵還是維持軍紀,還是對敵,都是如此。」

  「朕總覺得於尚書勝券在握,此戰大明必勝!」

  「但是於尚書卻時時都準備送朕和朱明南下,這是不是有點……」

  怪怪的,味兒不對。

  于謙笑著解釋道:「兵法有雲,未慮勝先慮敗,方可百戰而不怠。」

  朱祁鈺立刻就明白了,就是把最壞的結果也考慮進去,哪怕是京師保衛戰輸了,大明也不至於亡。

  「朕明白了,於尚書不愧是濟世之才。」

  于謙趕忙俯首說道:「陛下謬讚。」

  朱祁鈺四處查看著民舍,這些軍卒們的神情非常的堅毅,並沒有有一點點的膽怯,甚至目光中之中帶著仇恨和憤怒。

  于謙提到了另外一件事,低聲說道:「陛下問興安城外接戰為何大明的軍士們不怕,興安就問臣他說的對不對,他是怕自己胡說,蒙蔽了陛下的判斷。」

  「陛下,軍士們不怕。」

  「他們不想自己的妻子被瓦剌人任意凌辱,他們不想自己的兒子做瓦剌人世世代代的奴僕。」

  「他們已經過了五百多年這樣的日子了。」

  「他們是大明的軍士,如果他們戰死了,他們的父親會上戰場,如果父親戰死了,他們的弟弟會上戰場了。」

  「如果臣戰死了,臣的兒子會上戰場,臣的兒子戰死了,臣的孫子會上戰場,直到戰至最後一刻。」

  「陛下,這是臣的答案。」

  朱祁鈺看著那些軍士們來去匆匆的身影,雖然十分稚嫩,但是卻絲毫沒有膽怯,與朝堂上那些在廷文官形成了極其鮮明的對比。

  「朕明白了。」朱祁鈺再次點頭,在一些問題想不明白的時候,于謙總是能夠給出他正確的答案。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