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追憶北洋,外篇
2025-01-17 13:03:57
作者: 放屁啵啵響
第一百四十三章追憶北洋,外篇
突然就想在這個特殊的時刻表達一些特殊的心情,永遠心痛的近代海軍和國恥!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2004年6月,在山東威海衛很多熱心的觀眾見證下,一個多世紀前的一艘非凡意義的戰艦定遠艦被重新一比一比例複製!而做到這一切的不僅僅是很多愛國人士和發燒友的努力,更要提到的是來自德國的一個博物館主多年的夙願,來到中國,看一眼定遠艦停泊的海岸線並且把曾經船建造的原稿留給中國~~~~
又憶起那個沉浮的歷史
本章節來源於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中國近代史上經歷了最慘痛的侵略,五次侵略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鴉片戰爭,二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戰爭!其中甲午海戰徹底摧毀了中國並不強大完善的海軍艦隊~~~北洋艦隊或者稱為北洋水師!而當時清政府在國庫空虛的情況下依舊花費巨額~~據統計三百多萬兩白銀購買了德國船廠製造的薩克森級戰艦!當然選擇德國的原因第一是因為其他國家對清政府的經濟科技封鎖,另外也因為德國總理俾斯麥的促使!
作為新崛起的海軍國家,德國的造艦技術在當時世界並不突出,此前各國外購軍艦大都尋找傳統海軍強國英、法等國,沒人會對海軍尚弱的德國投以青眼。這次突如其來的中華訂單無異於天賜的宣傳良機,德國政府因此高度重視,接下訂單造出軍艦,不僅意味著德國軍艦出口史上零的突破,而且無疑這全新的鐵甲艦將會成為當時亞洲霸主中華海軍的主力,其帶來的GG價值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德國人儘量給中華特使留下深刻的印象。德國伏爾鏗造船廠、西門子公司、克虜伯公司、刷次考甫魚雷廠、毛瑟槍廠等軍工企業異常熱情地邀請、接待了來自中華的訪問者,在徐建寅的日記中有大量篇幅用於記載對這些廠訪問的過程,大到工廠規模,小到工藝流程,乃至工人的薪水多寡,日常飲食內容都有詳細記錄。考察德國海軍基地基爾軍港時,裝飾極其豪華考究的德國皇帝威廉一世的御用座艦「荷恩初良」號破天荒地懸起外國國旗——黃底青龍旗,提供給中華使者乘坐使用。在軍港里,徐建寅第一次見到了將來要成為中華鐵甲艦母型的德國最新式鐵甲艦「薩克森」,陪同參觀的基爾軍港司令更是不厭其煩地向中華使者講解鐵甲艦的設計規則和作戰要領,並反覆強調當時海軍戰術的一條準則「總之迎敵時只有炮口向前,必不至恰受敵擊也」。當然這位德國將軍肯定不會忘了自己國家的生意,在向徐建寅一一介紹自己的妻子兒女同時,對於德國的新式鐵甲艦「薩克森」大加溢美。
與熱情洋溢的德國不同,英國人讓中華的使者頗感失望。徐建寅等提出參觀建造中的中華巡洋艦的要求竟然被英方蠻橫地拒絕,為那幾兩艘軍艦折騰地精疲力竭的英國人武斷地認為,這些中華人是來挑刺的。之前因巡洋艦的談判上中華使者就問之巨細,迎面的這盤閉門羹更加大了他們對英國的牴觸情緒。未向英國人表示任何購買新鐵甲艦的意向,中華特使便匆匆返回了德國。中華與德國簽訂了建造第一艘鐵甲艦的合同之後近一個月,英國方才知悉消息,一向不可一世的英國人不得不對中華的外交及工程技術人員刮目相看,然而悔之已晚了。「年輕的中華外交官已在國際交往的實踐和學習西方近代科技知識的過程中,逐漸成熟起來,利用學得的專業知識和出使歐洲的有利地位,成功繞開帝國主義在華勢力的束縛和限制,獨立地按照本國要求,在國際市場上選購先進軍事裝備,這反映了中華人對於西方軍事技術的了解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當時曾紀澤依據德國海軍部的標準,與伏爾鏗造船廠草簽了定造第一艘鐵甲艦的合同,造價620萬馬克。8天後,借一艘新船下水儀式,伏爾鏗造船廠邀請德國海軍司令以及中華特使徐建寅等參加宴會,席間,徐建寅即興致祝酒辭,謂「……今我中華擬在伏爾鏗船廠訂造一船,足證我國與德國交誼之厚。尤願伏爾鏗廠用心製造,成此利器,俾將來中華武備之聲名洋溢四海,而思以此船為始基……」,躊躇之志溢於言表,今日讀來仍令人激動不已。第一號鐵甲艦被命名為「定遠」,英文名稱tingyuen;10月9日,同型的第二號鐵甲艦被命名為「鎮遠」,英文名稱chenyuen,中華海軍的新時代悄然來臨了。
徐建寅在當時的日記中稱:「現在中華擬造之船,議仿『英弗萊息白』及『薩克森』之制,集二者之長,去二者之弊……似可列於當今遍地球第一等鐵甲船……」。這級讓當時的中華人熱血沸騰,又讓後世的中華人魂牽夢繞的特殊軍艦!在進入中國港口服役後,就開始了一身的悲壯之旅~~~~
同治六年(1867)清廷每年撥出400萬兩白銀建設北洋水師。而這時的周邊國家對中華虎視眈眈,北洋艦隊的地理位置及打擊虛擬目標恰恰就在針對著狼子野心的日本!很多現在的人一提到清政府就是懦弱,趨炎附勢,卑微等等的字眼,其實清政府的最後垮台是歷史必然的,到了那個階段必然會有這樣的過程,換其他政府結果也一樣,可是在我們這裡這樣的比人來的代繳有點太高了!!!當然這是我自己的觀點,我僅僅把這些放在我的空間日誌里,不喜勿噴!恰恰就是在晚清出現的愛國將領不勝枚舉!鄧世昌,張之洞,林則徐,關天培等等~~~但是無力回天!!
清政府的大總管李鴻章一生中也許做的最為光彩的一幕就是奉命建立北洋水師!
光緒元年(1875年),政府命北洋大臣李鴻章創設北洋水師,李通過總稅務司赫德在英國訂造4艦炮船,此為清朝海軍向國外購軍艦之始。1879年,向英國訂造了兩艘巡洋艦揚威號、超勇號。1880年,向德國船廠訂造鐵甲艦定遠號、鎮遠號。1881年,先後選定在旅順和威海兩地修建海軍基地。1880年在天津設立負責海軍事務的機構——海軍營務處。次年,派丁汝昌統領北洋海軍。英人琅威、德人式百齡先後擔任海軍訓練。又設立北洋水師學堂,修築旅順和威海衛軍港。北洋艦隊各主要戰艦艦長及高級軍官幾乎全為福州船政學堂畢業,大部分還到過英國海軍學院留學實習。中法戰爭後李鴻章加速購置艦船,擴充北洋海軍。
1885年,總理海軍事務衙門設立,李鴻章遣駐外公使分別向英國、德國訂造了兩艘防護巡洋艦致遠號、靖遠號與兩艘裝甲巡洋艦經遠號、來遠號。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師正式成軍,同日頒布施行《北洋水師章程》。共有軍艦25艘,官兵4,000餘人。從此,近代中國正式擁有了一支堪稱當時全亞洲第一,世界第八的海軍艦隊。
1888年以後,艦隊經費大幅減少,多被政府挪往他處,如修建頤和園工程等。為慈禧六十大壽圖個吉祥,最為荒謬的居然在頤和園裡能工巧匠用精美的石雕雕刻了十艘大船卻沒有錢花費在海軍上有官員甚至還贊頤和園石船雕刻為巧奪天工~~這真的是做的特別操蛋的事情!雖然頤和園建成了,富麗堂皇,可是後來的結果不用我再重複了吧!fuck!當時正為海軍技術突飛猛進之時,但北洋水師至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時已多年未置新艦,部分應進行的更新工程亦未能進行。原有的戰艦已開始落伍,無論航速、射速皆落後於日本。因而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全軍覆沒。後逐漸購置艦船,略有恢復。宣統元年(1909年)南、北洋海軍被改編為巡洋艦隊與長江艦隊,從此北洋水師之名亦不復存在了!
有人說李鴻章是真苦逼,任勞任怨,又不圖名,就為了給朝廷老佛爺盡忠,眼巴巴跑到日本去談馬關條約,挨顆子彈首先不是想到自己的一條老命而是怎麼能少賠點錢,少割點讀近代史,李鴻章是不能略過的人。似乎中國的歷史書永遠都是這種模式,蓋棺定論你賣國了一輩子都是混蛋,曾經做過的有用功績變得一文不值。但是清朝的中興,誰又能說不是他的推動呢梁啓超和李鴻章是同一時期的人物,對中國的歷史、政治都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梁和李絕非同一路線之上,政治理想有絕大不同,但梁對李惺惺相惜之情敬其才,惜其識,悲其遇。這是梁對李的一個總體印象,通篇讀下來感覺對李的評價非常中肯,而且結合當時實際來說自然讓人可信,不得不信。推李鴻章為晚清中國政界第雖有天之英才,然遇坎坷之世,不能盡其才,行其事,謀福於萬民。然於朝廷乃不世之忠臣,吾國之民皆責章之行事,代罪也非其有罪,乃無奈之舉,吾怏怏之大國,舉國之
李不是被批得與秦檜同流,就是被抬成近代第一能臣。教科書上李的形象基本和喪權辱國連在一起,除了洋務運動(談的不多)就是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了,李鴻章幾乎和賣國掛上了等號。把整個王朝的衰落推到李公身上,是不公平的,但他對於甲午戰爭,還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的,是役,李公一世英名付諸流水,但對他出使日本,被槍擊,受重傷依然在堅持談判,在這裡我試問諸位,誰敢接這個爛攤子?誰在被槍擊後還堅持談判??因為我們在和平時代,要不然,~~~~~~
如果想詳細了解李鴻章那就推薦大家去看梁啓超的著作~~~走向共和!看了之後你會懂很多很多課本上不會告訴你的東西!
19世紀末,中國悲劇上升到了空前的程度,內外交困的形勢下,正是「出英雄」的時候,可是翻遍歷史,竟找不到一個真正的大英雄,這未免不是一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