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我的夢幻年代> 第三十五章 對話(上)(第一更)

第三十五章 對話(上)(第一更)

2024-05-08 10:17:44 作者: 油炸大金

  補身體這種事很常見,尤其是新千年伊始…

  家裡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飄——新千年伊始,很多成功人士標配!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

  當然,老婆多了也實在操勞,所以,很多大老闆包里長年裝著「腎寶」「龜令集」「六味地黃丸」等壯陽補腎的藥物,以備不時之需。

  趙四給粉絲髮福利——亞洲舞王床上帶你rap帶你飛,還讓人家自備藍色小藥丸呢!

  沈夢溪只是有點過度而已!

  畢竟已經33歲了。

  ……

  「詳細拍一下這個易容面具的製作的過程…然後讓宣傳人員發布到各大短視頻平台…」

  化妝間,沈夢溪看著鞏利化妝…

  其實就是貼上易容面具,再加上化妝,讓她的臉瞬間變成另一個樣子!

  反正挺神奇的…

  旁邊工作人員小聲討論:「據說好多劇組小鮮肉拍不了戲,就用倒模做成人皮面具…」

  「有證據嗎?」

  「微博都曝光了!」

  「眼見為實…現在的自媒體為了點擊率,啥不敢寫?」

  「那為什麼這麼多人相信呢?」

  「…因為小鮮肉這個團體已經污名化了,他們做點什麼,大眾會相信…」

  「還是嘛!」

  你說這是網絡暴力…

  還真有點這個屬性,但某種意義上,也算是撥亂反正前的爆發性結果。

  你們染指了太多主流觀眾不能接受的東西…

  一上來就是各種男主角——網文都不敢這麼寫!

  沈夢溪插了句話:「…小鮮肉們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背後資本的支撐,不過這個事,我們行業內部已經成立了道德審查委員會,過段時間我們會發個聲明的…」

  「導演,您覺得這幫小鮮肉為什麼這麼猖狂?那麼多人找小鮮肉演戲?」

  「還是因為市場太熱,你但凡有點名氣,隨隨便便一個故事大綱,就能拿到某基金或者某公司的資金拍電影…但是呢,每年我們國家上映的電影其實只有10%是賺錢的,大部分都是院線一日游,邀請小鮮肉,有粉絲基礎在,電影只要拍出來,院線不可能上映一天就撤了…」

  項目太多,彼此競爭…

  然後經紀團隊哄抬價格!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是一部帶著實驗性質的電影。

  由好萊塢電影公司Studio 8和索尼旗下哥倫比亞三星電影公司聯合製作,Lstar Capital、Film4、博納影業和復逸文化聯合出品…

  當然,Studio 8的幕後股東是復星集團。

  當年,華宜兄弟想要入股Studio 8,還在籌錢階段,就被黃競彥代表復星集團截胡了…

  ——復星這兩年在海外併購的布局兇猛,甚至投資圈都說人類已經無法阻止復星的海外收購了!

  據說,Studio 8的創始人之所以拒絕華宜,是因為羅賓諾夫——前華納兄弟總裁,『不想找一個懂電影製作的合伙人』…

  李胺和Studio 8是深度綁定關係,除了《比利林恩》,他們還會製作李胺的另外一部電影,《馬尼拉之戰》:講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拳王阿里和喬·弗雷澤的「馬尼拉式震撼」傳奇之戰。

  《比利林恩》失敗後,《馬尼拉》擱淺了…

  這是後話,現階段,李胺對《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也是不確定的!

  「我也不知道我是打開了一個電影新世界還是捅了一個大簍子!」

  電影學院,李胺先說話,談了自己的新電影。

  這電影劇情很簡單,一位在伊拉克前線作戰的年輕士兵比利,他和同事們在一次交火中大難不死、逃過一劫。為了展示伊戰成果,政府把他們召回國,讓他們在感恩節那天的達拉斯牛仔隊橄欖球比賽中場休息時與碧昂斯等娛樂明星同台,同時向他們授予榮譽勳章。

  格局很小,所謂格局小,指的是電影既沒有歌頌個人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也不反思戰爭的殘酷。

  只是通過一個年輕人的視角讓觀眾自己去體驗戰爭帶給一個普通青年人的心理創傷。

  沒有辦法進行類型定義的!

  通常,沒有一個標準的定義,要麼是大爛片,要麼是上乘之作。

  「我之前拍過12部電影,應該算是頗有經驗的導演,但這部片讓我深感謙卑。每個我們意外找出的答案,總引發10個新的疑問。拍攝過程極為痛苦,本身就是一場生存戰。」

  「即使是像在拍攝中變換焦距這樣該是基本的決定,都是他每天必須應付的難解課題,因為拍片現場的設備無法及時播放高規格的影像,我們根本無法看到我們拍出來的成果。」

  「你以為能用數學的方式在腦中加總出最後的影像會是如何,但事實上你只是在猜測!」

  李胺聊了很多《比利林恩中場戰事》拍攝時候的困難,阿謀、沈夢溪還有馮曉剛只是聽著…

  褲子也來了!

  《我不是潘金蓮》拿了聖巴斯蒂安電影節最佳電影,他現在感覺自己也是大師了。

  主持人是尹洪,清華大學電影教授,電影批評家…

  他很推崇李胺——誰又不是呢?

  給了他十幾分鐘的時間談論《比利林恩》,然後才進入主題——電影初心!

  馮曉剛接話,談了《我不是潘金蓮》:「我兜了一個大圈,其實一開始就是要奔著這條路走。」

  「最初有一年拍的電視劇、電影,三部都被槍斃了,沒人願意給投資!怎麼辦呢?我得幹活啊!」

  「因為拍賀歲喜劇電影,我確實賺了很多錢。我想要做點什麼,還是要回到我最想做的事上去。」

  「所以我不要再去更多地妥協,應該把自己非常想拍的東西拿出來拍。而且,我也上年紀了,即便今後再怎麼勤奮,恐怕也就再拍上六七部電影吧,所以不能再浪費時間。現在有一句話叫做順勢而為,好多人勸我,市場這麼好,要順勢而為。我現在想的是要順心而為,不是順勢而為。順勢而為的話,我覺得90%的人都在做這樣的事情,不缺我這麼一個。」

  其實,你聽這幫人說話,或者看他們的專訪,會覺得他們很有水平,說的也蠻有道理!

  就比方說馮曉剛就說過『媒體說中國電影唯GDP論。我覺得電影是一個產業,當然要在乎這個產值,難道做一個產業不以追求產值為目的嗎?難倒應該中國電影每年減少10億才是好的嗎?』

  至於《我不是潘金蓮》…

  這背後門道挺多的,最開始它是旺達的項目!

  製片人杜陽最開始供職於旺達,她買下《我不是潘金蓮》,後來杜陽離職,這個項目也被帶走。

  再之後馮曉剛接手,范小胖加盟,有了大片氣質。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