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官人> 外一篇——南洋的風

外一篇——南洋的風

2024-05-08 03:17:37 作者: 三戒大師

  當風平浪靜時,無垠無際的南洋,就像碧綠的翡翠一樣迷人。雲層如棉絮一般,掛在蔚藍的天空中,在海面上投下一片片微小的陰影。一大群海鳥從雲層中衝出,待辨明了方向,便歡快的朝海面俯衝而下。

  通常,這樣遠離海岸線兩三千里的地方,是看不到海鳥的,尤其是在這沒有凜冬的南洋,鳥兒更不會冒著力竭的危險飛臨大洋深處。但這些海鳥足有成百上千隻,而且飛的如此歡快輕盈,沒有任何疲倦。

  這時,一支龐大的艦隊,也從雲層的陰影中駛出。足足有兩百餘艘不同用途不同大小的遠洋海船,組成一個方圓十幾里的超級編隊,航行在這遠離大陸兩千多里的海洋深處。

  海鳥成群結隊跟著這支龐大的艦隊,一路從南京出發,經過泉州、廣州、交趾,又一路向西,已經快兩個月了。當它們落在那些海船上,會得到水手們熱情的招待。遠洋的水手把它們看成吉祥的象徵,據說有海鳥跟隨的船隊,不會遭遇海神的怒火。

  在艦隊中央,那艘長達百丈的旗艦上,一名身材高大,有著古銅色皮膚,沒有鬍鬚的中年人,將一把小米灑在甲板上,微笑看著那些飛來爭食的小精靈。直到此刻,他才徹底相信,自己過去幾個月的經歷,不是一場隨時會醒過來的美夢。

  一名白髮蒼蒼,同樣沒有鬍鬚的鷹面老者,站在中年人身後不遠處,目光不善的看著那些海鳥,似乎在盤算,要不要抓兩隻清燉或紅燒,安慰一下被海魚和乾糧徹底敗壞的胃口。

  「只是抓兩隻的話,不會觸怒海神吧。」不過江湖越老膽子越小,他面對喜怒莫測的大海,還是保持著幾分畏懼。

  「最好不要。」一個俊美如女子的年輕僧人,不知何時出現在老者身邊,搖頭笑道:「據說海鳥是媽祖娘娘的使者。」

  

  「哼。」老者聞言不悅道:「韋無缺,你什麼時候成了善男信女?」

  「小僧已經皈依好幾年了,還請稱呼小僧法號如花。」那年輕僧人居然是在永樂朝翻雲覆雨的韋無缺,如今他白衣依舊,樣貌也沒有改變,但眉宇間的戾氣徹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臉祥和從容,他笑著看看那老者道:「倒是趙公公,如今還放不下嗎?」

  「哼哼……」這位趙公公,竟然是當年的東廠提督,永樂朝的第一大太監趙贏,當年趙王敗落,他便不知所蹤。朝廷一直追捕,卻始終沒有他的下落。趙贏聞言冷笑道:「當了這麼多年喪家之犬,咱家可沒你那麼灑脫。」

  「不灑脫又如何,」曾經的韋無缺,如今的如花和尚微微笑道:「如今德王殿下澤被海內,萬民稱頌,身邊高手如雲,能人輩出,哪怕武功蓋世如公公,還能報得了仇不成?」

  「哼!」趙贏被堵得一頓腳,但還是泄氣道:「咱家確實報不了仇,不然幹嘛搭鄭和的船,遠遁海外,去開一片天地!」

  「德王殿下實在是胸懷廣闊,小僧萬萬沒想到,他居然還會讓鄭公公帶領船隊出海。」如花和尚滿臉欽佩之色,要說這天下誰最服氣王賢,他絕對算一個。那是一次次鎩羽而歸換來的啊。

  「咱家更意外的是,鄭和居然答應了。」趙贏看一眼身前的中年人道:「咱家以為他這種一根筋的傢伙,會忠臣不事二主呢。」

  「鄭公公已經盡忠了。」韋無缺也看向那中年人道:「想必,也像貧僧一樣,徹底拜服在德王殿下面前了吧。」幾年前,韋無缺就率領明教向王賢自首,並在慶壽寺落髮為僧,還得王賢親賜法號如花,據說是取『如來拈花,迦葉微笑』之意。韋無缺對此十分驕傲,自此便徹底拋棄了過往種種,成了一心向佛的如花和尚。

  但他這和尚還是脫不了邪門,竟公然宣稱自己心中的佛祖乃是德王殿下,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到處宣揚王賢的大恩大德,弄得王賢很不好意思。這次募集人手出海,便將他踢到船隊中,讓他擔任隨船的僧侶,得個眼不見為淨。

  「其實,他並沒有要求我臣服……」那中年人自然就是鄭和,聞言他拍了拍手上的米粒,望著煙波浩淼的大海,輕聲說道:「本來,我以為,自己會被囚禁終生,因為我根本沒打算,向他俯首稱臣。」

  「難不成,是他求著你出海不成?」趙贏難以置信的看著鄭和。

  「雖然這樣說有些過分,但實事確實如此。」鄭和嘆了口氣,思緒回到了半年前。

  。

  半年前,鄭和已經被關押了六個年頭了。

  他是在西苑的密道中,和永樂皇帝一起被迷煙燻暈的。等他醒來時,已經被五花大綁,關在了一處地牢中。除此之外倒也沒遭什麼虐待。這一關就是半年,半年後,他又被裝進密不透風的囚車,本以為自己要被處決了,誰知囚車一走就是半個月,等他從囚車下來,發現自己已經到了山東。

  然後,又是一段漫長的羈押,但這次條件要好很多,他被關在一座宅院中,還有幾個軍士伺候。他甚至可以通過那些軍士,了解外界的情形,才知道永樂皇帝已經被趙王所弒,太子殿下在山東起兵平亂,很快便攻下了京城。

  如今坐在龍椅上的乃是朱高熾,而非永樂皇帝指定的繼承人朱瞻基,至於永樂皇帝必殺的王賢,也榮升為世襲罔替的鎮國公,自己如今就被軟禁在他的地盤上。

  鄭和雖然對內里的情由一無所知,但也能猜到,這一切王賢在搗鬼,至少先帝之死,他絕對逃不了干係。鄭和雖然很想為先帝報仇,可事到如今,徒之奈何?

  讓鄭和沒想到的是,這時王賢居然急流勇退回了山東,而且很快就和他見了面。

  會面的氣氛絲毫談不上和諧,若非王賢身邊有高手護衛,鄭和拼上命也會和他同歸於盡。王賢並沒有為自己的行為多做辯解。當然,以雙方今時今日地位之懸殊,對方也確實沒有辯解的必要。

  王賢毫不諱言,他那些大逆不道的舉動,終究瞞不過天下人,在朝中肯定要成為眾矢之的,不如回山東躲躲風頭。

  鄭和本以為,這不過是一次勝利者對階下囚的炫耀,只冷冷聽著他在那裡誇誇其談。直到王賢問了他一個問題——你還想出海嗎?

  饒是鄭和已心如死灰,還是一下就瞪起了眼睛。他怎麼能不想出海呢?那讓他魂牽夢縈的大海啊,那讓他熱血澎湃的遠航啊,是他的一生所愛。只有在波瀾壯闊的大海上,他才會忘記身體的殘缺,才會找回真正的自己,才會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己還活著……

  但他眼裡的光芒一閃即逝,且不說自己情感上能不能接受,這個先帝仇人的邀請。單說朱高熾和他倚重的那班文臣,多年來就一直旗幟鮮明反對下西洋,認為這是空耗國帑民力的亡國之舉。如今,朱高熾已經當了皇上,那班文臣也把持了朝政,怎麼可能再讓他出海呢?

  「聽說,當今聖上的登基詔上,已經言明不再下西洋了。」鄭和穩下心神,冷冷說道。

  「事在人為嘛。」王賢卻語氣堅定道:「華夏的未來在海上,如果我們就此閉關鎖國,一定會落後挨打的。」

  「哦?」鄭和被王賢的論斷震驚了。哪怕是他這樣的航海家,依然沒法將航海的意義,提高到攸關國運的程度。

  王賢卻堅信自己的判斷,沉聲道:「國策並非一成不變,大明的艦隊終究會再次揚帆遠航,只要你願意,艦隊的總督就依然是你。」

  「等到真能出海那一天再說吧……」鄭和根本沒法一口回絕,只能模稜兩可說道。

  王賢似乎很滿意他的答覆,之後的日子裡,時不時便會過來,與鄭和長談,話題總是圍繞著航海展開。鄭和依然深恨著王賢,但並不拒絕對他講述,自己數次下西洋時的所見所聞,以及那些在航海中產生的匪夷所思的猜想。

  讓鄭和震驚不已的是,王賢居然有豐富的航海知識,天文地理方面更是遠勝自己。比如,王賢告訴他,正如他所猜測的,大地是個球形。所以船離岸後,先是船身逐漸消失在波浪中,只剩下桅帆,繼而桅帆漸漸消失。

  雖然王賢的說法可以解釋他長久以來的疑惑,但鄭和還是難以相信,人類所生存的大地,居然會是一個雞蛋樣的星球。王賢也不多作解釋,只是微笑說道:「做一次環球遠航吧,如果你一直向西航行,最終又回到起點,就是最好的證明了!」

  鄭和又一次被王賢挑動的熱血沸騰。

  這種情況已經不知多少次了。比如王賢說,自己到過的紅海,並非海洋的盡頭,沿著非洲大陸一直南下到非洲大陸的盡頭,然後一路北上,就會到達傳說中的歐羅巴。若是從中國往東航行,就會抵達面積遠超大明疆土的一片大陸……

  每次和王賢聊完,鄭和就抑制不住想要立即出海的衝動,這衝動是那樣持久而猛烈,漸漸的連那刻骨的仇恨,都被它沖刷的越來越模糊……

  鄭和不知多少次捫心自問,如果王賢真能重新發動遠航,自己會不會答應出海?每次的答案都是一樣的……會。

  但讓鄭和失望的是,突然有一天,王賢回京了,這一去就是四年,後來傳來的消息更是讓他沮喪不已。王賢居然和朝廷開戰了,而且把朝廷打的一敗塗地。雖然他後來抬出了建文帝,但是司馬昭之心,已是路人皆知。

  半年前,鄭和終於被錦衣衛送到了天津,在大沽口他看到了一支比自己原先的艦隊,還要龐大一倍的遠航船隊。已經成為德王的王賢,邀請他一起參觀這支艦隊,然後就在這片甲板上,對他笑道:「孤答應你的事已經做到,到了你來回答孤的時候了。」

  鄭和目光無比複雜的看著王賢,心中激烈的天人交戰著。

  王賢扶著欄杆靜靜凝望著海面,好一會兒輕聲說道:「我聽到南洋的風在呼喚,呼喚著大明的艦隊……」說著王賢轉過頭,看著鄭和道:「呼喚著世界上最偉大的航海家。」

  鄭和的呼吸明顯急速起來,如果對方不是犯上作亂的奸賊該多好,那將是他最好的主上和知己。

  士為知己者死,可是忠臣不事二主啊!

  「我希望你能再次出航。」王賢並不惱火,只是柔聲說道:「你知道,這不是為了我自己,是為了大明,為了整個華夏。未來五百年,大明能不能繼續領先,就看能不能征服遙遠的海洋了。」

  說完之後,王賢便離去了,臨走前留下了艦隊的都督帥印,又吩咐左右,如果鄭和不答應,就還他自由。

  甲板上只剩下鄭和一人,他憑欄遠眺著一望無際的海面,隨著波濤的蕩漾,一顆心漸漸熱血澎湃起來,眼淚不知不覺盈滿了眼眶……

  。

  南洋的風突然颳起,吹的風帆獵獵作響,鄭和回過神來,目光終於不再迷離,對他的部下高聲喝道:「全速航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