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幻小說> 我能升級避難所> 第七百五十四章 載機平台的驗證機

第七百五十四章 載機平台的驗證機

2024-05-08 03:00:41 作者: 十七箏

  南天門計劃當中,最難完成的當然是大型空天戰略載機平台。

  畢竟是兩百多米長,六百多米寬,相當於四艘航空母艦的巨大體型,就算有著反重力發生器飛起來不成問題,想要把這麼巨大的東西造出來,仍舊是對人類工業製造能力、材料學和結構學的嚴峻考驗。

  造一艘航空母艦已經是對一個國家整體工業實力的巨大考驗。

  就像網絡上流傳的那個段子一樣,需要「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600個相關專業、8000家配套廠家」,這不是一個造船廠就能夠完成的工作,需要的是一個國力雄厚的強大國家。

  而想要建造建造比航母還要大出好幾倍的空天載機平台,更是近乎不可能的事情。

  這不光是技術問題,更是工業生產能力的問題。

  別的不提,光是把這玩意造出來的十幾萬噸合格的高性能鋼材,對於很多小國來說,就算是砸鍋賣鐵也造不出來。

  更別說有些地方使用的材料遠比高性能鋼材來的稀少和昂貴得多,可能一些小國整個國家都賣了,也未必能有這些材料值錢。

  

  不過這次參與建造的是目前人類所現存的所有國家,在材料上倒是不成問題。

  尤其是陳新在歐洲之前的努力,各種礦產資源的開採和冶煉,以及高性能材料的合成,都不是太大的問題。

  那些遍布歐洲的採礦分基地為載機平台的建造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但光有材料,還需要把這些材料加工成零件。

  要知道載機平台兩百多米長,六百多米寬,為了保證足夠的結構強度,很多零件的尺寸也大得驚人。

  比如說載機平台的主支撐結構,有些構件的長度甚至超過了一百米!

  如此巨大的構件是人類歷史上從未製造過的,因為沒有什麼東西需要用到這麼大的零件。

  即便過去有需要用到上百米長的構件,也會採取多個部件拼接的方式來製造,而不是整體製造一個如此巨大的零件。

  如果不是有3D列印技術,恐怕現在還要先研究如何製造這麼大的零件。

  而且就算是有3D列印技術,要製造這麼大的構件,仍舊需要重新設計列印設備,現有的列印設備都難以完成它的製造工作。

  更何況就算是製造出來了,如此巨大的零件,又該如何保證它的結構強度符合要求,更是一件令項目組感到萬分頭疼的事情。

  而這一切,都需要陳新這個總負責人來統籌協調,這就更加考驗他的能力了。

  如果不是有曦瑤這個人工智慧輔佐他,幫他處理了大量的瑣碎事務,恐怕他真的要活活累死。

  好在國家也知道這個項目的困難,調配來了大量經驗豐富的行政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

  理論基礎的完善這些人可能幫不上太多的忙,但對於實際建造載機平台這件事,這些人所能發揮出來的作用就太大了。

  經驗豐富的行政管理人員可以協調各部門之間的配合與溝通,讓各部門之間的協作更加順暢,也可以解決大量生產製造過程中出現的「小問題」。

  而技術人員則可以更好的完成生產製造工作,一些圖紙上可能意識到不到或者不會發現的問題,這些現場的技術人員則可以在生產製造過程中發現並處理。

  只是即便有了這些條件,想要造出大型空天戰略載機平台仍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為了避免出現浪費,以及驗證技術,陳新決定先造一個等比縮小的小型載機平台用於技術驗證,同時也可以為真正設計建造大型空天戰略載機平台積累經驗。

  這個方案很快得到了各方的認可和支持,大家也覺得先做一個技術驗證,比直接開工造大傢伙來的靠譜一些。

  畢竟那些一百多米的大零件,真的不好造,也確實沒有任何相關經驗。

  如果能夠先造一個小一點的,驗證一下結構設計是否合理,或者找一下能夠將大零件改成小零件的可能性,對於整個空天載機平台的建造來說,是非常有好處的。

  所以在各個項目組都將基礎理論完善的差不多的情況下,一台被縮小了近十倍的小型載機平台被造了出來。

  這個載機平台並非是預計建造的大型載機平台的等比縮小版,雖然在結構上相近似,但它的圖紙卻是認真設計過的。

  並且這個載機平台也同樣具有和大型載機平台同樣的性能指標,且同樣可以發射無人機作戰。

  只不過搭載在這台小型載機平台上的無人機並不是已經基本上可以進入設計定型階段的空天飛機,而是一些專門設計的小型無人機。

  這個小型載機平台只有二十多米長和六十多米寬,看上去就像是一架機翼特別長的客機。

  機身的主要部分是容納人員的乘員艙和控制中心,以及特意為載機平台準備的一個無人機維護車間,而在機身兩邊,則是兩個無人機發射管。

  這是特意為空天載機平台開發的新技術,可以在高空快速的發射無人機,並進行回收和維護,是載機平台這個作戰概念得以成型的重要基礎。

  至於翼展已經完全超出了普通飛機設計的巨大機翼,這是這次技術驗證的重點之一。

  因為大型空天戰略載機平台的使用需求,這樣大翼展的設計是符合其定位的,但這種大翼展的設計,同時也是對機翼結構和材料的一種折磨。

  畢竟我們都知道越長的東西越容易折斷,機翼也是一樣。

  想要讓它夠長還夠堅固,同時還能夠滿足飛行器飛行的使用需求,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好在整個南天門計劃集中了目前全世界最頂尖的科學家們和科研團隊,一個六十多米翼展的機翼還難不倒他們。

  至於說這架小型載機平台的能源和動力,反倒是相對比較簡單的。

  一台小型核反應堆被安裝在了這架載機平台上,並且與之一同的還有反重力發生器,以及護盾裝置,為其提供了充沛的能源、能夠更方便升入高空的上升方式,以及足夠安全的防護。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