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言情小說> 權傾天下:千古一後> 第一百三十七章 太和改制

第一百三十七章 太和改制

2025-01-01 15:05:26 作者: 一葉style

  曾有宦官對馮太后搬弄是非,譖說孝文帝的壞話。馮太后盛怒之下,又把孝文帝拓跋宏痛打了一頓。孝文帝默然接受,並不自明申辯。他對祖母太皇太后,沒有絲毫的怨言與不滿。也許是馮太后被孝文帝的態度感化了,也許是從未生養的馮太后對自己親自撫養長大的孝文帝動了惻隱之心,此後她對孝文帝再也沒有動過火氣,而是以一個慈祥的祖母的身份培養、訓導這位雅有至性的皇孫。

  同樣,孝文帝也逐漸感到祖母皇太后是那樣的和藹可親,並且也為她臨朝時那鋼鐵般的性格和無所畏懼的氣度所威懾,對她產生了深深的敬佩與仰賴。正因如此,孝文帝逐漸成為馮太后得意的事業繼承人。

  由於馮太后的親自教育與監督,孝文帝手不釋卷,刻苦讀書,日復一日,孜孜以求,不僅對儒家經典的精奧諳熟於心,而且史傳百家,也無不涉獵,成了一位頗有才學的皇帝。據說他的詩賦文章皆即興而作,立筆而就,即使有時因事情緊急,騎在馬上口授章草,待其勒定成稿也不改一字,有大手筆之風度。

  正在馮太后臨朝稱制,又於後宮之中精心培養孝文帝拓跋宏時,獻文帝卻在抓住機會,不甘心深居宮中,以太上皇名義對天下發號施令,重新培植自己的勢力,這引起了馮太后的強烈不滿和高度警覺。

  天不可有二日,國不可有二君!大魏皇宮之中竟然存在著兩個政權,而且這兩個政權經常政見不合,豈不亂了國度?為了大魏的前途,也為了自身的安全考慮,更是為了掃清孝文帝親政成為一代明君實行新政、革除弊端,馮太后暗下決心,必須除掉獻文帝拓跋弘。

  

  雖然馮太后一度視獻文帝為已親生,甚至憑一已之力,力挽狂瀾,誅殺權臣乙渾,鞏固獻文帝的皇位,然而,獻文帝不滿太后臨朝稱制,處處與太后作對,暗中削弱馮太后的影響力,同時培植自己親信,並誅殺了馮太后的精神依託李奕,這讓馮太后感到心寒不已,母子之情已絕。

  承明元年六月,朝廷突然宣布戒嚴,京師平涼氣氛緊張,宮禁之中更是戒備森嚴。不久,太上皇應召前來晉謁馮太后,被伏兵一擁而上擒拿住,強行軟禁起來。隨後,馮太后將其鴆殺於平城永安殿。

  馮太后得到馮熙的密報,言孝文帝的外祖父南郡王李惠,亦即獻文帝的岳父,多次趁進宮之機,挑唆孝文帝與馮太后不合。馮太后聞得孝文帝不為所動,心中更是喜歡,。她相信自己這一次再也不會看錯人了。

  為絕後患,更是為了大權獨攬,馮太后以謀叛罪誅殺了孝文帝的外祖父南郡王李惠。李惠的弟弟、兒子和妻子也同時被殺。為了清除隱患,馮太后不惜大開殺戒,以致因猜忌嫌疑被覆滅者十餘家,死者數百人。

  不過,馮太后對那些明顯沒有政治野心者,往往能加以安撫籠絡。如獻文帝的親信任內三郎的婁提,曾因獻文帝被害憤然拔刀自刎,幸而未果。馮太后不僅不怪罪他,反而下詔嘉獎他的節義。有些心懷不滿的大臣被她的舉動所感服,這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潛在的不安定因素。

  由於培植起一個忠心耿耿的政治集團,馮太后的臨朝專政取得了成功,所謂『事無巨細,一稟於太后,太后多智,猜忍,能行大事。殺戮賞罰,決之俄頃,多有不關帝者。是以威福兼作,震動內外』。而尤為令人稱道之處在於,馮太后運用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鋼鐵般的手腕,縱橫捭闔,排除干擾,對北魏的政治、經濟和風俗習慣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太和,是孝文帝的年號。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的一系列改革稱為『太和改制』。由於舊史的記載,人們往往在習慣上把這一功勞歸於孝文帝,甚至徑直稱為『孝文帝改革』,而忽視了馮太后的實際作用。

  其實,在公元490年(太和十四年)之前,馮太后一直臨朝聽政,作為北魏的實際執政者,她是『太和改制』真正的主持人。翻開史籍,馮太后勇於改革的蓬勃英姿便會展現在後世讀者面前。這一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效及其深遠的歷史影響,正說明馮太后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

  馮太后採取了許多重大改革措施,對於促進北魏由鮮卑族落後的生產方式向漢族先進的封建生產方式的過渡,即封建化起到了推動作用。此外,為了使鮮卑族逐漸適應漢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禮儀制度,馮太后大興教育,尊崇儒法,禁斷卜筮、讖緯之學,從而開始了鮮卑族的漢化過程。這一點,又為後來孝文帝遷都洛陽,推行大規模的漢化措施打下了基礎,清除了障礙。

  公元490年即太和十四年九月,四十九歲的馮太后死於平城皇宮的太和殿,諡號文明太皇太后。她臨終時,曾降遺旨,並書之金冊,安排了自己的後事。遺旨說:她死後,逾月即行安葬。山陵之制,務行儉約,其幽房設施、棺槨修造,不必勞費。陵內不設明器,至於素帳、縵茵、瓷瓦之物,亦皆不置。

  馮太后的死,使孝文帝痛不欲生,五日內他滴水未進,毀慕哀悼。對太后的陵墓規格,儘管高閭、游明根等鴻儒重臣多方要求按太后金冊遺旨辦,孝文帝仍堅持將墳陵拓寬六十步,實際上這是對國君的葬禮規格。

  當年十月,馮太后被安葬在自己生前選定的墓地——方山永固陵(今山西大同北),沒有和文成帝合葬。孝文帝為了表達自己的孝謹,在永固陵東北約一里處,為自己營造了壽宮,準備死後也埋葬在這裡,永伴撫養自己成長的祖母太皇太后,以體慰她陰間的孤獨。後孝文帝遷都洛陽,全面實行漢化——這使「太和改制」再奏高歌,將洛陽瀍水以西的北邙阪作了皇家的陵寢之地,方山虛宮後來僅號為『萬年堂』。

  馮太后一生的豐功偉績,奠定了其在史上的『千古一後』的地位。她推行的『太和改制』,為促進民族大融化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功勳,也為後來的隋唐天下一統奠定了基礎!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