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京師保衛戰(2)
2024-12-22 18:57:09
作者: 點錯鴛鴦譜
在大同的官道,此時是煙塵滾滾,而且煙塵是遮天蔽日,就如同一場沙塵暴席捲而來!在煙塵的下方,一支龐大到極點的軍隊正在迅速東進,首尾相連足足有近二十裏!其近半是馬軍。【】uu而等到到了近處之後就可以清,這竟然是一隻大清國的軍隊。因為都是清一色的辮子兵。
甚至於大清國裏最精銳的士兵,白甲兵也是傾巢而來。而為首的正是大清國的皇帝,皇太極。皇太極這次是破釜沉舟了,這次他率領著八旗精銳九萬,各種輔兵十萬,直取京師。此時已經是十一月份了,若是在後世由於溫室效應此時還是溫暖如春的,隻是在三百年前的小冰河時期,
卻已經是接近冰點了。
如此早的就進入寒冬,牛羊過冬需要的草料都還沒有準備好。皇太極知道,這又是一個難熬的冬季,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等到來年春暖花開,部族裡的牲畜隻將剩下三成。
而他們作為遊牧民族來說,沒有了牛羊,整個部族也將元氣大傷。第二個原因就是此時進攻京師是絕好的時機,因為宿命的對手鎮正好不在京師,而在遙遠的山西太原,皇太極已經仔細的計算過了,他從大同殺到京城,大約是在三百裏,而鎮此時在遙遠的山西太原,距離是他的整整兩倍。而且最關鍵的是,皇太極已經從鎮內部高級將領口,得知了一個絕密情報,那就是他最為忌憚的,可以日行千裏的大卡車,如今早已經沒有『食物』而趴窩了。所以皇太極不用擔心鎮的腳闆能夠走得過他的快馬,就算是鐵腳闆也不行。皇太極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毅然南下。
隻要攻占了京師,到時候不僅京師百萬人口盡入囊,而且到時候也就可以入主原了。而且取得了政治的主動權,隨便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還是殺了天子,造成天下大亂,在各憑實力逐鹿原,什麼劃江而治……都是在他的一念之間了。
而且皇太極對於京城的形勢得很清楚,鎮不在,明國的首都就像是一個身懷重寶的小孩,是可以隨意奪去的。想到得意處,皇太極不禁想起了以前的二次入關之戰,那都可以堪稱是豐功偉績啊!
本章節來源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
第一次是在崇德元年五月,也就是明國的崇禎九年,他派阿濟格等領兵出戰,九月二十七日分路入邊,相會於延慶州,這是第一次入口之戰。此戰於九月八日阿濟格奏捷,其軍,入長城,過保定,至安州,克十二城,凡五十九戰皆捷,可以說是所向披靡,五十九戰幾乎所有的明軍見八旗勇士的旗幟已經是望風而逃!
就算是少數有那個一二個有血性的敢於抵抗的,也完全不是八旗勇士們的對手,最終的結果也不過是螳臂當車罷了!隻是徒勞的為八旗勇士們的功勞簿在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此戰最後結束後,更是戰果輝煌,俘人畜十七萬九千八百二十,生擒總兵巢丕昌。明兵部尚張鳳翼、總督梁廷棟擁兵卻不敢出擊,隻是龜縮不出。八旗勇士得以飽掠而歸。
打到了以戰養戰的目的,削弱了對手,壯大了自己。而且這一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皇太極完完全全的清了明國的真實面目,空有萬裏疆土,卻是一個外強幹的巨人罷了!虧的以前他的祖輩們被明國統治了數百年!
崇禎十一年,崇德三年八、九月,大清國發動第二次入口之戰,派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嶽為揚武大將軍,分統左右翼伐明。這次和第一次入口之戰相比,戰果更是輝煌!
兩翼兵會於通州河西,由北邊過燕京,自涿州分八道南下,京西千裏之內九府俱被蹂躪,至山西界而還,復至臨清州,渡運河,克城敗敵,俘人口二十五萬餘。右翼杜度奏報其軍從燕京西至山西,南至山東,克城敗敵,俘人口二十萬四千餘。兩翼俱從遷安回,出青山關,四月凱旋。
如此的戰果使得皇太極深信,在強大的八旗勇士面前,明國的軍隊隻有招架之功,絕還手之力!二次入口之戰,明國的京城空有三大營坐鎮,卻是隻敢守城不出,不敢野戰。
如此就算是人數眾多,又有何用!三大營共有兵員十萬之眾當然,現在除了鎮之外!
想到以前過往種種,皇太極不禁豪情滿懷,同時也對於此次的入口之戰充滿信心,他這次之所以舉國來犯,就是打定了主意,事不過三,這第三次就是一次終結之戰!讓明國三百年的輝煌結束於我的手下!我要親手結束這個老大帝國!我要親手葬送這個老大帝國!
明國人不是自詡詩傳家,仁義道德,君子之風嗎?不是自詡有千年底蘊的明古國嗎?而我們大清國自成立到現在崛起不過是短短的幾十年。在那些漢人眼裡,我們就是一群尚未開化的野人,隻知道焚坑儒,刀耕火種!現在我就要讓這些漢人,到底是你們的千年底蘊厲害,還是我們這群野人,我們八旗勇士的鐵蹄厲害!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皇太極已經清楚的到,明國的國力已經處於升期,儘管速度不快,可卻是明白誤的在緩慢恢復,興盛。皇太極很清楚,八旗兒郎確實能征善戰,可是奈何人數太少,大清國的總人口隻有明國的百分之一還不到。
以前是明國衰弱,可要是坐等明國強大,到時候哪裡還有大清國生存的空間!所以說,這樣的國運之戰,實屬必然!
當然,如今的明國已經不比往昔,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進來掠奪一番的。此次皇太極之所以能夠順利的從大同入關,也是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他派出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領兵一萬向山海關作牽制。吸引住關寧軍主力,然後皇太極才趁機自大同外毀牆而入!
不過正在皇太極意淫之時,卻忽然被一聲急報打斷了思路:「報,明國將領李定國部冥頑不靈,自從我大軍啟程以來,一直在後面尾隨襲擾,雖然途幾次擺脫,可又是幾次跟,現在又和我軍後軍發生接戰,還請吾皇示下。」馬車外鰲拜大聲道。
這次作為舉國來犯,鰲拜自然也是當仁不讓。隻是,現在的鰲拜和一年前的鰲拜形象已經發生了很大的不同,以前的鰲拜,二次入口之戰都參加過,那時的他,驕橫狂妄。
在他眼裡,明國所有的將領還不及他的一個手指頭,就算是那些著名的大將,也隻配替他舔腳丫子!隻是自從他那次被張麟麒追的如同喪家之犬,幾萬大軍隻剩下一個零頭後,還是靠著唐山少的報信才極其狼狽的逃回了黑山白水之後,整個人就變得沉默寡言了。
這使得他不僅在族內,還是族外,都擡不起頭來,要知道他頭可是頂著八旗第一勇士的桂冠啊!如今卻被一個漢人打得像條狗似的逃了回來,這叫他情何以堪!
鰲拜把那次的失利因為畢生的奇恥大辱,發誓一定要報仇,一定要親手砍下仇人張麟麒的腦袋,把他的腦袋掛在他的營帳外示眾,一直要掛七七四十九天,方才能洩恨!
聽到鰲拜的說話,皇太極微微皺了皺眉,他很清楚李定國的戰略意圖,他就像是草原的一匹餓狼,既然不能一口吞下獵物,那就尾隨在後面,一直等到獵物筋疲力盡為止。
而現在呢,整整數十萬大軍,是李定國論如何所吞不下的,如今他隻是儘可能的拖延八旗勇士的進軍速度,好為鎮趕回創造條件。隻是皇太極雖然已經洞徹對手的意圖,卻是對他可奈何。
想要一口氣吃掉對方,時間拖延了不說,而且對方也全是馬軍,滑的像泥鰍。不和你決戰,隻和你糾纏。可是不理他,他又像是狗皮膏藥一般貼了來。真是麻煩。
皇太極想了半天也沒有好辦法,隻能道:「體膚之蘚,足輕重,命令後軍,不必與其糾纏。對其猛擊一陣後即可重新趕路,加入本隊。」
「是」鰲拜領命後去了。
………………………
而此時的唐山少也沒閒著,自從和李自成接觸過後,並且提供了實質性地幫助之後,目睹著李自成部迅速壯大之後,唐山少就開始了下一步的動作,他開始潛伏到皇太極的大軍事先預定的進軍路線,開始踩點工作。哪條路適合大軍通過,哪裡不宜大軍行進,唐山少都是調查的仔仔細細,不得不說,仇恨使得唐山少化為了一條忠實的狗,如今正在賣力地工作,也正因為他的工作出色,總體來說,皇太極的大軍就像是長了眼睛一般,行走在異國的地界,卻是輕車熟路,一點沒走冤枉路。
…………………
李定國此刻憂心如焚,哪怕是之前他率軍在韃子的地盤裡展開遊擊作戰,四處都是敵人,他也從來沒有如此憂心過。因為他清楚,這次的情況很糟糕,甚至可以說糟糕到了極點!
因為皇太極的時機選擇的太好了,第一,此時已經是初冬,軍馬都已經養肥,正是善於長途奔襲的時機。
第二,鎮出征在外,京師空虛。
而且李定國還懷疑,鎮內部出了奸細,而且還是級別不低的將領,不然的話,皇太極出動的時間不可能掐得這麼準確。簡直就像是商量好似的,雖然李定國在飛鴿傳已經向張麟麒指出了這一點。可是也僅僅是懷疑,不能確定是誰!
而既然皇太極這次大舉奔襲,這個鎮內部的毒瘤是否還會有什麼下一步動作?又會對鎮造成什麼樣的危害?李定國十分清楚,隨著韃子對於新式鳥銃的逐漸適應,以及此雙方兵力對比的懸殊,再加韃子有心算心,一方是準備充分,另一方卻是倉促應戰。戰爭的勝負隻在兩兩之間。而現在鎮內部既然出了奸細,戰局的傾斜就會存在著未知的可能性。
所以如今李定國唯一的念頭就是,盡一切的努力拖延韃子的前進速度,雖然他此刻手滿打滿算隻有二千兵力,而且原本已經到了休整時期,如今卻是因為這個突發情況,而被迫連軸作戰,軍士們疲憊不堪。可是至李定國,下至普通一卒,都是咬緊牙關堅持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