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先百家爭鳴,後獨尊儒術
2024-05-07 13:58:26
作者: 為虎作倀
「接地氣?何謂接地氣?」
李世民聞言,面露不解之色。
「這接地氣,顧名思義,便是要貼近老百姓。」
李晟不慌不忙的解釋道:「以前的讀書人,都是世家、是豪門、是貴族,這些人掌握話語權,追求的是陽春白雪!」
「但現在不同!」
「咱們要教育的,是基層的良家子、是老百姓。」
「你跟這幫人講什麼陽春白雪,那無異於是對牛彈琴,是焚琴煮鶴。而且老百姓每天種地上工,一個個累得夠嗆,也沒那功夫聽什麼之乎者也。」
「對百姓們而言,他們要聽的不是什麼泛泛而談的大道理,而是切身實際體會,是一個個新奇有理的故事!」
「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提升百姓們的學習動力!」
「而在講故事上,這天下恐怕沒有人會比說書人更適合的人了吧?」李晟輕笑說道。
「有點道理。」
聽完李晟的解釋,李世民不由的連連點頭:「那些說書人講故事、講話本,一說就是一圈老百姓圍著聽,的確十分適合。」
「說是這麼說,但這些人的身份未免也太……」
長孫無忌還是有些不情願,皺眉道:「這群說書人本就不學無術,學問功底差的太遠,讓他們去講授,難免曲解歪解……到時候弄出孔孟不分、桀紂不辯的事情,豈不是南轅北轍?」
「輔機所言,不無道理。」
李世民遲疑一下,微微點頭贊同。
長孫無忌所言的事情,嚴格來說並非杞人憂天。
畢竟,學術流傳的過程中,一旦出現不同的解釋,就很可能逐漸變得歪曲。
始皇焚書後,大量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家經典被焚毀,只能憑藉口口相傳來傳播。
等待漢代後,流傳下來的儒經就已經出現了多種版本。
一個詩經的解釋,就有韓詩、齊詩、魯詩、毛詩等各種版本。
各家各執一詞,各樣解釋。
甚至相互牴牾,形成對立。
這嚴重導致了漢儒的派系林立。
等到唐初,更是各個經文世家,都有各自的版本解釋。
十分混雜。
對朝廷而言。
這樣的情況,顯然並不適合統一思想。
李晟自然明白長孫無忌所擔心的是什麼。
李晟不憂反喜,笑道:「孫伯伯,我倒是覺得,如果能出現各種解釋,反倒是好事兒啊!」
「好事兒?」
長孫無忌頓時面露不解:「這怎麼能是好事兒呢?」
「這當然是好事了!」
李晟笑道:「豈不聞漢家自有法度,霸王道雜之。若沒有霸王道,宣帝還怎麼雜之?」
李晟來自後世,自然知道一定程度的思想自由,對於社會進步的重要性。
尤其是對儒學而言。
漢儒經學早就已經陷入了死胡同,難以走出新路。
甚至都搞出了玄學這種四不像。
儒學已經走到了一個急需變革的十字路口。
後世,率先走到這個十字路口的人,叫韓愈。
變革的結果,是走出了「古文運動」的新路子。
只不過,韓愈的時代,大唐已經走了日暮西山,無力將這股變革持續下去。
而後繼者的宋儒,在面對千年變局、困守東南的局勢下,卻走到了理學道路上。
原本面向現世、積極入世的儒學。
卻變成了「存天理滅人慾」保守之學。
徹底將儒學學風帶歪了。
直到王陽明扌島鼓出了心學、明末三大家發揚了實學,才勉強重新走回正途。
驀然回首。
卻已經是千年之後。
它本以為自己有機會重新走出新生。
卻沒想到,緊接而來的窒息時代。
直接掐斷了這條儒學的自我修正之路。
此後,伴隨著西學入侵,儒學再無復興希望的可能。
它早已然步履瞞珊。
被時代所拋棄。
每每使後來者扼腕嘆息。
追憶往昔。
一切開始原因,似乎只是韓愈來的遲了一點。
但如果,古文運動發生的時間,稍稍提前那麼一點呢?
發生在如日中天的盛唐呢?
情況,是否會有變化?
儒學又是否會走上拋棄現實、自我保守、存天理滅人慾的理學之路呢?
李晟不知道。
但他想試試。
「漢家自有法度,霸王道雜之。」
長孫無忌聞言,哭笑不得道:「這是宣帝所言儒法兼用之理,豈能是你這麼胡亂解釋的?」
「小子不學無術,讓伯伯見笑了。」
李晟無所謂的聳聳肩:「但理的確是這麼個理,這就跟打架一樣,不打一架,怎麼才能知道誰對誰錯、誰強誰弱?等這群人打出個狗腦子,誰更強豈不是一目了然?」
李晟這番胡言亂語。
直聽得長孫無忌一陣頭大,教訓道:「你這孩子,胡攪蠻纏,這聖人之學,怎麼能跟打架一樣,這聖人之學乃是歷代聖賢治國理政的至理……」
「輔機不必多言的。」
李世民的思維,比長孫無忌無疑要更開明一下,當即抬手阻止了長孫無忌的說教,笑道:「晟兒這話雖糙,理卻不糙。不經歷百家爭鳴、何來獨尊儒術?」
「對,就是這個道理!」
李晟聞言,連連點頭。
不經歷思想大論戰,這思想是統一不起來的。
相比大漢。
這也是大唐所欠缺的。
《五經正義》這種沒經過論戰的東西,根本撐不起官學的地位。
唐代經學,基本還是繼承漢儒義疏之學那老一套。
篤守古義,無取新奇。
各承師傳,不憑胸臆。
連佛教、道教這種宗教,都能過來踩兩腳。
堪稱學術奇葩。
但如果不去強求官學的統一,徹底放開古板的儒學。
在相對寬鬆的氛圍里,說不定還能走出一兩個韓愈式的人物,振臂一呼,把儒家的思想和視角,重新回到社會現實。
畢竟,盛唐天下,那絕對是人才濟濟。
別的不說。
真當五門七望里,都是腐朽透頂的蛀蟲不成?
須知,初唐四傑除了駱賓王這個「寒門」,那可都是正兒八經的世家子弟!
再加上如今,銅板印刷、新唐書店的橫空出世。
讀書成本大幅下降。
平頭老百姓也能讀書。
就是再窮,總也能冒頭一兩個不是。
這初唐四傑擴充一下。
四十傑……
四百傑……
總能找到一條真正的唐儒之道。
而前提條件。
便是這百家爭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