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唐伯虎現代尋芳記> 在網上扒的一些唐伯虎的資料

在網上扒的一些唐伯虎的資料

2024-11-20 09:13:41 作者: 梁少

  一、真實的唐伯虎:一生窮困潦倒哪兒有九個妻妾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 出身在小商世家的唐寅,自幼聰敏,熟讀四書五經,16歲時,就在縣試、府試、院試中屢占鰲頭,赴南京鄉試,又中第一名解元。唐寅園共有三進古建院落,第一進為「桃花仙館」,唐寅一生酷愛桃花,自號「桃花庵主」,作有《落花詩冊》,其中的《桃花庵歌》最享名聲;第二進是「夢墨堂」,沿用他生前卜居的桃花庵中的「夢墨亭」之名。相傳唐寅年輕時曾夢見九鯉神贈墨一擔,從此茅塞頓開,畫入逸品。堂內摹刻唐寅手書落花詩10首,兩壁懸掛現代書畫家的詩畫,陳列有研究唐寅作品的論著和他的生平事跡及民間傳說;第三進為「九如堂」,因唐寅晚年研習佛學,自號九如居士,堂中置有執筆凝神、仰首微側、若有所思的唐寅半身坐像,旁邊寫道:「問唐衢痛哭何為,縱使青雲無望,卻贏得才子高名,在將相王侯以上;繼宋玉之後,此番蒼墓重修,更裝點橫塘美景,替湖山花月增妍。」「九如堂」之後便是墓冢。圓狀的墓墩高約3米,花崗沿圍砌,扶疏竹影,甚是肅穆恬靜。

  唐伯虎才如江海,命卻紙薄,他的一生道路坎坷多舛,生活窮困潦倒,鬱郁不得志,並非他死後被人傳說的那樣風流倜儻。據《明史?唐寅傳》記載,唐伯虎29歲鄉試中解元後,次年赴京會試,因科場試題泄漏,他無辜受牽連入獄,成了朝廷黨爭的犧牲品。後又因入僚於南昌寧王朱宸濠,發現寧王有圖謀作亂之意,就偽裝癲狂,被遣還故里。經歷了兩次致命打擊後,他心灰意冷,看破紅塵。一邊沉潛到詩畫之中,一邊以酒醉日消愁。窮困潦倒的他,「閒來寫幅丹青賣,不使人間造孽錢。」只得過著以作畫賣文的窮苦生活。唐寅苦難的命運,使中國的歷史上少了一個小官吏,卻多了一個傳世的大畫家。他的書畫生涯,曾為他的苦難人生撐起了一方亮麗的天空。

  據有關史學專家研究,唐伯虎從未自稱過「江南第一風流才子」,民間傳說的「點秋香」艷事,也是純屬後人在文學創作時的想像。清代學者俞樾在《茶香室叢鈔》中說,「三笑姻緣」是好事者借重唐的盛名,把別人的事,轉移在他的名下,是一起張冠李戴的錯案。據考證,秋香確有其人,是當時南京一名頗具名氣的青樓妓女,至少比唐寅大十幾歲,根本不可能與他發生一場風流瓜葛。所謂的唐伯虎有9個妻妾,可能是從「沈九娘」這個名字上演化出來的,憑當時唐伯虎的貧寒景況,他連溫飽都成問題,怎麼可能妻妾成群?

  二、唐伯虎生平

  唐寅祖籍晉昌,即現在山西晉城一帶,所以在他的書畫落款中,往往寫的是「晉昌唐寅」四字。北宋時唐氏家族南遷,開始來到南京、蘇州經商。唐寅就出生在蘇州府吳縣吳趨里一個商人家庭。唐寅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十九歲時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但在她大約廿四歲的時候病逝。後來可能又娶有一室,但碰到科場弊案的牽累而離去。後娶沈氏,或名九娘,唐伯虎自幼天資聰敏,熟讀四書、五經,並博覽史籍,16歲秀才考試得第一名,轟動了整個蘇州城,二十九歲到南京參加鄉試,又中第一名解元。正當他躊躇滿志,第二年赴京會試時,因牽涉科場舞弊案而交惡運。

  「會試泄題案」,一般說法是,與他同路趕考的江陰巨富之子徐經,暗中賄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試題。事情敗露,唐寅也受牽連下獄。是年京城會試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東陽。兩人都是飽學之士,試題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應試者答不上來。其中惟有兩張試卷,不僅答題貼切,且文辭優雅,使程敏政高興得脫口而出:「這兩張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經的。」這句話被在場人聽見並傳了出來。唐寅和徐經到京城後多次拜訪過程敏政,特別在他被欽定為主考官之後唐寅還請他為自己的一本詩集作序。這已在別人心中產生懷疑。這次又聽程敏政在考場這樣說,就給平時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一幫人紛紛啟奏皇上,均稱程敏政受賄泄題,若不嚴加追查,將有失天下讀書人之心。孝宗皇帝信以為真,十分惱怒,立即下旨不准程敏政閱卷,凡由程敏政閱過的卷子均由李東陽複閱,將程敏政、唐寅和徐經押入大理寺獄,派專人審理。徐經入獄後經不起嚴刑拷打,招認他用一塊金子買通程敏政的親隨,竊取試題泄露給唐寅。後刑部、吏部會審,徐經又推翻自己供詞,說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平反」,程敏政出獄後,憤懣不平發癰而卒。唐寅出獄後,被謫往浙江為小吏。唐寅恥不就任。

  關於這場會試泄題案,記載很多,說法不一。實際上這是統治階級內部鬥爭的結果。《明史?程敏政傳》云:「或言敏政之獄,傅瀚欲奪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但毫無疑問,這一事件對唐寅來說是極其嚴重的。從此唐寅絕意仕途。歸家後縱酒澆愁,遊歷名山大川,決心以詩文書畫終其一生。

  明弘治十三年(1500),唐寅離開蘇州,坐船到達鎮江,從鎮江到揚州,遊覽瘦西湖、平山堂等名勝。然後又坐船沿長江過蕪湖、九江,到廬山。廬山雄偉壯觀的景象,給唐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以後的繪畫作品中被充分地反映了出來。他又乘船溯江而上到了黃州,看到赤壁之戰遺址。唐寅的《赤壁圖》即依此所畫。後又南行入湖南,登岳陽樓,游洞庭湖。又南行登南嶽衡山。再入福建,漫遊武夷諸名山和仙遊縣九鯉湖。唐寅由閩轉浙,游雁盪山、天台山,又渡海去普陀,再沿富春江、新安江上溯,抵達安徽,上黃山與九華山。此時唐寅囊中已罄,只得返回蘇州。唐寅千里壯遊,歷時9個多月,踏遍名山大川,為後來作畫增添了不少素材。

  返回蘇州,家中非常清貧,妻子大吵大鬧,終於離他而去。他住在吳趨坊巷口臨街的一座小樓中,以丹青自娛,靠賣文鬻畫為生。他在一首詩中寫道:「不鍊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閒來寫幅丹青賣,不使人間造孽錢。」以表其淡泊名利、專事自由讀書賣畫生涯之志。

  

  唐寅三十九歲時選中城北桃花塢,建了一優雅清閒的家園,度其清狂生活。桃花塢原是宋人章莊簡的別墅,但經風雨滄桑,早成一片廢墟。不過這裡景色宜人,環境十分幽靜,一曲清溪婉蜒流過,溪邊幾株野桃衰柳,一丘土坡,很有幾分山野之趣。第二年唐寅用賣畫的錢建成了桃花塢別墅。雖只幾間茅屋,檐下卻懸著雅致的室名「學圃堂」、「夢墨亭」、「蛺蝶齋」等匾額。唐寅一生酷愛桃花,別墅取名「桃花庵」,自號「桃花庵主」並作《桃花庵歌》:「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春日,園內花開如錦,他邀請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等來此飲酒賦詩,揮毫作畫,盡歡而散。。「日般飲其中,客來便共飲,去不問,醉便頹寢。」(祝允明《唐子畏墓志銘》)此時唐寅過得清閒而超脫。

  明正德九年(1514),他被明宗室寧王以重金徵聘到南昌,後發現身陷寧王政治陰謀之中,遂佯裝瘋癲,脫身回歸故里,後來寧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寅幸而逃脫了殺身之禍,但也引起不少麻煩,從此思想漸趨消沉,轉而信佛,自號「九如居士」,「九如」取自《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自治一方印章「逃禪仙吏」。

  從南昌回家後因常年多病,不能經常作畫,加上又不會持家,生活艱難,甚至常靠向好友祝枝山、文徵明倆人借錢度日。其間有著名書法家王寵常來接濟,並娶了唐寅唯一的女兒為兒媳,成了唐寅晚年最快樂的一件事。

  明嘉靖二年(1523),54歲他健康狀況更差,這年秋天,應好友邀請去東山王家。但見蘇東坡真跡一詞中有二句:「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正好觸動唐寅心境,他一陣悲傷,告別回家後,從此臥病不起,不久結束了他淒涼的一生。死後葬在桃花塢北。嘉靖26年遷葬到橫塘鎮王家村。他逝世後由其親友王寵、祝允明、文徵明等湊錢安排後事,祝允明寫了千餘字的墓志銘,由王寵手書,刻在石碑上。後世有關唐寅的生平事跡大多是從這墓志銘中得到的。唐寅仕途坎坷,晚境淒涼,以致身後詩文幾近散軼。明萬曆年間,常熟書商何君立仰慕唐伯虎的詩文和為人,不惜重金,徵求片紙隻字,為他搜集整理詩賦詞章。將唐寅生前散軼的近百首(篇)詩文核閱後付梓,這就使唐寅有了第一個較完善的詩

  文集傳世,一時洛陽紙貴。後來,江南著名的出版藏書家。常熟書商毛晉也十分敬重唐寅才情為人,他在編錄《明詩紀事》及《海虞古今文苑》時,又特地詳細收錄了唐寅生前詩文和軼事,豐富和完善了唐伯虎詩文內容,為後代積累了生動的文化資料。

  毛晉,後來還獨立承擔了重修唐寅墓的重任。據《蘇州府志》,崇禎甲申三月十九,毛晉與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