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回 程昱逼宮
2024-11-21 20:27:34
作者: 問天
「隨我沖!」就在張飛沖往許都西門時候,許都的東門悄悄的打開了,大隊的曹軍在夏侯德的帶領下,直撲張飛的大營。
張飛大營空蕩蕩的。夏侯德沒費吹灰之力就衝進去了。雖然這種情況就在夏侯德的意料之中,畢竟此時張飛的大隊人馬口開往許都西門了。可是,一點點地抵抗也沒有,還是讓夏侯德有些疑惑。怎麼那個張飛還真的傾營而出,一點看守營盤,看守軍糧的兵丁也不留。這也太狠了。
不過,夏侯德對自己的任務還是很明確的,找到張飛大軍的屯糧之所,放火焚燒!
但是!不等夏侯德下令搜營,戰鼓雷鳴。早在夏侯德全軍沖入張飛軍營的時候,一支鐵騎已經穿插到了張飛大營和許都城門之間。
那許都的城門官,見勢不妙,早就提起吊橋,關上城門了,只留下夏侯德本書轉載拾陸k文學網傻傻的等到對方敲響戰鼓,這才知道不好。可這時節,早就晚了。
夏侯德怒喊一聲,提刀領著軍兵就往外沖。可等待他們的卻是無窮的箭雨,夏侯德一馬當先的沖了出去,他那武藝又不如呂布、張飛、趙雲,就連張郃、徐晃得功夫都沒有。只擋得了一兩隻弩箭,隨即就連人帶嗎給射成了刺蝟一般。
請記住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那率先跟隨夏侯德跑出來的親兵,也是落得了同樣的下場。
立刻間!隨後而至的萬餘曹兵,就被這暴雨般的封鎖震撼住了。而此時節,那些圍著營盤奔馳飛射的鐵騎也適時地喊道:「許都城破,即在頃刻!你們已經被包圍了,趕快放下武器投降!降者不殺!」
原本在張飛大軍包圍許都之時就人心惶惶的曹兵,在此時主將被殺,又被包圍的情況下,全無鬥志,那張飛營外往返飛奔的鐵騎。在這黑壓壓的夜晚,更是看不出有多少。這種面臨死亡的絕望,沉重而又無比巨大。此時節張飛軍兵地勸降喊話,恰如黑夜中的一絲曙光。垂死之人的一棵救命稻草。
「我不想死!」不知是誰第一個喊出了曹兵眾人的心聲。刀槍落地之聲,立即連成一片。
對於收編俘虜,那在幽州軍來說,那是再熟悉不過的流程了。一隊兵馬持弓警戒,一隊兵馬納降。每次從營中放出百人收編。整個業務,熟練無比,只一營軍兵。就解決了所有問題。
但是,張飛這回留下來的軍兵,那可不止一個營的兵力。吳質推斷許都城裡還剩下三萬兵馬。那程昱行調虎離山之策,趁夜襲擊張飛大營,焚燒張飛軍糧的兵馬不應超過兩萬。故此,只是這一路的分兵。張飛就足足留下了四個團的兵力。如今又一個營地兵力在收編俘虜,剩下的那些兵丁可也沒閒著。全都在張飛手下大將樂鵬的指揮下。對許都城發起了攻擊。
不過,這裡地攻擊雖然看似兇猛,卻只是佯攻。看那許都城頭的烈焰彈打來,攻城的兵丁隨即跑開。待火勢略小,隨即再次衝上。
面對這種攻擊,程昱雖然有所察覺,卻也沒有絲毫的辦法。誰讓程昱棋差一招呢。
雖說程昱並沒有像吳質所料地那樣派兩萬軍兵出去襲營。只派夏侯德帶去了一萬兵馬。可許都原本不過才剩下三萬的兵馬,少了這一萬軍兵地防守,那當然就有點捉襟見肘了。何況此時許都還不止一個東門需要防守,那許都的西門,還有一個張飛呢。
程昱暗自發狠:看來張飛他們是準備利用優勢兵力拖疲我的軍兵,從而快速破城了。現在只能硬拼了。等丞相得報回來就好了。
而此時,許都西門的戰況。卻比程昱預計的還要厲害。
那張飛領兵跟隨著韓福退兵,一路殺到許都西門。那西門果然落下吊橋,開開城門放韓福就去了,隨即就喊殺聲一片,但是,張飛早有心裡準備,自然不會率先衝進去。
早就準備好的兵丁,麻溜的就把那吊橋的繩索砍斷,隨後,那早就準備好的鐵棍也全都塞在了千斤閘的滑槽里。卡住了千斤閘落下的可能,並取代了那些把守城門的韓福兵丁。
看到這裡,那韓福再不明白計策敗露,那就真成了傻子了。不過,那韓福要是真傻點,或者是腦子再快一點,那也好,就這麼的裝下去了,真的來一個獻城投降,事後自然有他的好處。
可這韓福卻有幾分忠義,對曹操還是忠心無比的。看此情景,那真的急了。若是城門就這樣被奪了,那許都可就完了。
心急之下,韓福看張飛駐馬城門之外,正在指揮兵丁入城,當即拉弓搭箭就射張飛。
雖說張飛的武藝早就到了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地步。可此時,戰場亂鬨鬨的。又是黑夜之中,韓福的小動作,張飛還真沒看見。就連那弓箭的破空之聲,也被那眾多的弓箭聲,喊殺聲,兵器碰撞聲遮蓋住了。
等張飛發現,那已經徹底的晚了。只聽「當」,「哧溜」,那支箭射在張飛胸口的護心寶鏡上,一滑,隨即擦出一溜火花,落在了地上。
關鍵時刻,還是幽州過硬的軍工產品,救了張飛一命。不過,這也是韓福的弓力確實是差了一些,這要是呂布,怎麼的也得讓張飛不死帶傷。
如今,那韓福一箭,連張飛第一層鎧甲都沒射進去,而那張飛可是穿三層鎧甲的大將,而且張飛內襯的鎖子甲,那可是專防弓箭的,那可就更無法穿透了。
但是,這一箭沒要了張飛的性命,卻激起了張飛的怒火。張飛當即大喝一聲,向韓福衝來。丈八蛇矛飛舞,攔在路上的曹兵,紛飛四濺,轉眼間,就衝到韓福近前,只一槍。就刺透了韓福的胸膛,挑韓福於馬下。
可就在張飛剛剛殺了韓福,正準備領著眾兵丁長驅直入之時。漫天火光,撲面而來。
最先倒霉的,就是那些正在堵著城門作戰的曹兵。烈火從背後襲來,躲閃不及,當即就成為了一個火人。而張飛的軍兵雖然看的見,可在後排兵丁不知道的情況下,前排軍兵無法躲閃,還是有數十人被烈焰燒著。。
那些火人。一時半刻還沒死了。哀號聲悽厲無比,隨即亂動幾步,就摔倒在地上抽搐。形成人形地火牆。
聞知者。觀知者,無不心驚。就連幽州軍這樣鐵打的部隊,看著火燒活人,也是有點膽寒。
那程昱向來嚴謹。如今很是惡毒的設下這麼一個詐降之策,怎麼能不考慮萬全?吳質考慮的那些毒策。程昱都照行無誤不說,這誘殺張飛的西門,更是做了充足的準備。
對於程昱來說,襲營不成,最多損失點兵力,憑著許都的城防,還是能打下去的。可這引誘張飛的西門,要是有了什麼閃失,那許都可就真完了。
故此,程昱早就做好了被人識破的最壞準備,城門之後,早就準備了三十架烈焰神龍,在萬一擋不住張飛的時候,就用火,堵住城門。
那奉命地夏侯恩,眼見張飛兇猛,無人可當,秉承程昱的嚴令,不管這裡還有曹兵自己人在攔截張飛軍兵,直接就是一通火燒。這才有了這麼慘烈的情景。
面對那一條條縱橫交錯,永不間斷地火舌,張飛也只能暫時避其鋒芒,領著軍兵退後。
而就在許都東西兩個城門熱鬧無比,吸引了許都防禦全部精力的時候,許都北門外,卻有幾十道黑影,在那曹軍巡邏兵丁的***交錯間,隱藏在黑暗中,悄無聲息的溜入了護城河,不帶任何水花,水聲地,就鳧了過去。
隨後,三人一組,其中兩本書轉載拾陸k文學網人四手,互搭手腕,一人躍起,向上一踩,那兩人用力一拋,一道身影就不帶任何聲息的飛上城頭。
隨即,一條繩索就垂了下來。緊接著,暗殺,悄無聲息地展開,一隊巡邏的曹兵,連一聲警報都沒來得及發出,就全被劃破了咽喉而死。
***照樣在閃爍,兵丁照樣在巡邏,可人卻已經替換成了張飛的特工隊。很快的,隨著戰果的擴大,城門就被悄無聲息的打開,吊橋也被靜靜的放下,早就隱藏在城外地大軍,快馬加鞭的就沖了進去。
此次吳質的作戰方案,原本也只是將計就計,就是攻擊許都東西兩門的。但是,就因為吳質的不得人緣,張飛還是給了張六一個立功的機會。有了東西兩座城門牽制,其餘城門的防範就小得很多了。張六開開城門的可能性,也是增大了很多。
故此,也就通過了兵分三路的計劃。而張飛帶著全部兵馬出營後,就在運動中,把兵馬隱藏了起來,各行其是,齊頭並進,結果卻是張六這一路,率先取得了戰果。
程昱正在東門督戰片刻,覺得東門暫時無大害,正準備調兵支援西門的時候,突然有人來報,許都北門,西門被攻破,幽州軍已經殺到城裡來了。程昱當即大驚:完了。這算完了。
此時,考慮張飛軍馬怎麼打進來的,已經不重要了,重要就是此時應該怎麼辦?
投降?
程昱沒想過。忠臣不仕二主。程昱自打跟了曹操,就沒想再跟別人。此時程昱想的卻是如何為曹操善後。曹操的家眷可都在許都呢。
不過,程昱卻也不為此過多擔心。劉明向來仁義,而且,曹操他妹子還是劉明的小老婆。曹操一家子也與劉明有親戚。不會有太多的為難。而且,如今城破,那幽州鐵騎的速度,天下無雙,就是護著曹操一家大小逃跑,那也是沒用了,絕對跑不過人家的。
此時程昱最擔心的卻是劉協落在劉明的手中。
想當初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為得就是其重大的政治優勢,以及快速聚攏人氣,人望,實力的優勢。但其弱點,卻也在劉協身上,挾持天子,那可是十惡不赦之罪!
好在曹操外面還做得過去,只要劉協留在曹操手裡一天,就沒人能指證曹操,敗壞曹操的名聲,因為沒有實證和苦主。可是這劉協要是落在了劉明手裡,別說是指證了,那可是怎麼說都行了。
到那時,那可不僅是爭霸天下,功敗垂成了,而且還要留下千秋的罵名。那可是程昱萬萬不想看到的。
程昱當即一面令人領軍堵截張飛,一面就領軍入皇城。進去之後,二話沒說,直接就把劉協以及劉協的皇后曹氏,以及劉協的一干嬪妃聚到了一起。
那劉協深夜之中被驚醒,不知何事。看著程昱一團殺氣,心驚不已。渾身抖做一團。倒是劉協的皇后曹氏,很有幾分膽色,指著程昱斥責道:「汝深夜入宮,驚擾聖駕。是何道理?如無要事,待我父歸來,必請其治你重罪!」
曹氏乃是曹操的女兒,是曹操在殺了劉協的老婆之後,為了安撫住劉協,送給劉協的。那劉協畏於曹操,對曹氏也很是不錯。夫妻二人,很是恩愛。此時,曹氏雖不明其妙,可卻也看得出程昱的殺氣,自然拿曹操出來當橫。
此時的程昱,面相歧視並不猙獰,平靜的很。只是其不喜不怒,看著所有人都像看死人的表情,在火把閃爍的光影扭曲下,卻顯得格外滲人,殺氣畢露。
程昱待曹氏斥責完,很是坦然地說道:「皇上,皇后。今幽州逆臣劉明,自稱天子。叛亂造反。如今已經打進許都來了。為了保存我大漢皇室的尊嚴,臣請皇上、皇后,以及眾嬪妃升天,以免招逆臣戲辱。」
程昱很是平淡的語言,對劉協的殺傷力卻是無比巨大的。危急之下,劉協慌忙說道:「愛卿。劉明乃是忠義之士。他之皇位。乃是朕禪讓給他的。他如何會戲辱於朕。而今城破。愛卿若是保得朕性命。帶朕見到劉明之後,自會封愛卿國公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