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回 火炮
2024-11-21 20:23:59
作者: 問天
自走火炮!
在劉明手下的群臣還在思量馬鈞和張魯如此興奮說的到底是什麼的時候。劉明已經被自己意識到的東西徹底震暈了。沒辦法啊,在劉明印象中,如今這個年代,連火槍都是出不來的,那就更別提是火炮那種恐怖的東西了,何況還是自走火炮。
當然了,張魯和馬鈞聯手設計的這種武器。跟現代化的自走火炮還是有相當大區別的。絕對是屬於那種簡易版的簡易版。但自走火炮的特性,可以快速移動,射程遠,火藥炮彈,這些卻沒有一處遺漏。
那馬鈞自從把劉明的那輛貨車拆了之後,什麼發動機,油缸等等高深的組合機械,以及電路、油路等等,他是仿造不了。可那些減震的弓板、彈簧等等簡易、單一機械裝置,還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他仿造出來四輪馬車,以及發明的鋼製發石車。就是馬鈞一番心血的結晶。
但那些可仿製的簡單零件之中,有一個卻是馬鈞似乎能仿造出來,可是實際生產上卻有著相當大難度的東西,一直困擾著馬鈞。那就是軸承。
軸承這種東西,在現代機加工當中似乎很簡單。可在漢代這個缺少精密車床以及卡尺的年代。要想作出外圓一樣大小的柱形滾珠,那卻絕對需要大師級的手工匠人精心的製造。而這其中,還要伴隨著無數的廢品。
好在馬鈞有當初劉明為其設計的簡單圓規和簡單的卡尺,並在劉明隨手用刀劃下的一道刀痕定下的一毫米為基誰定下地長度單位。這才給了馬鈞一線成功的希望。
而個,歷時五年,馬鈞終於培養出:百名可以生產標準滾珠的熟練工人,每人一個月可以製造四個標準軸承。這才算是初步廖了馬鈞的一樁心事。
而在有了軸承之後,馬鈞一個準備大規模改造的。就是馬車,畢竟四輪馬車可是馬鈞的得意之作。而以鋼瓦來連接車軸,這可比軸承差的遠了。而馬車改造後的首先應用。就被馬鈞利用在了發石車上。發石車可也是馬鈞地得意之作,而發石車移動慢,不靈活。更是馬鈞那追求完美心態地一塊心病。
兩相結合的成果是喜人的。龐大的發石車在軸承、彈簧,鋼製懸臂等組合下,楞是變得細長,並被固定在馬車地底盤上。只需要一匹馬的牽引。就可快速地移動,其速度甚至可以跟上緩慢移動的騎兵部隊。而其可通行地路面,更是只要一匹馬能通過的地方,那發石車就可以通過。
而在馬鈞剛剛試製完成。還沒有通報劉明之時,就接到了和張魯的合作。而張魯的五雷丹的具體應用。也是兩個人的主要合作項目。
於是,在兩個狂人的合作下。巨大化的五雷丹出來。以脆性大,易斷裂的青銅為圓形外殼,鑄造的時候,更布好了龜甲似的分裂線,與現今的足球相仿。內里填充按照劉明提供的火藥配方製造出來的火藥。外面沒有了往日需要內功高手引燃的點火藥。取而代之的是一段長長的引信。
一個標重十五斤的巨大炮彈就出爐了。
雖然說這個炮彈與一個引火爆炸的地雷相仿,可配上馬鈞改良的發石車,那絕對是絕配。
張魯和馬鈞試驗了一發,鄧效果別提了,那絕對是地動山搖,威力驚人。唯一小小的瑕疵,就是引爆的早了一點,在到達預定目標的上空就爆炸了。可是,也正因此,碎裂的彈片,這才顯示出開花彈的威力。方圓三丈之內,那可都是彈片的覆蓋範圍。那個小小的標靶都不知道成什麼樣子了。
欣喜之下的馬鈞和張魯,立即急不可耐的來向劉明報告。
眼看著劉明半晌無語。馬鈞忍不住熱切的說道:「主公,雖然現在我這霹靂神機,引火之物的時間長短還需試驗定型。可這霹靂神機乃是機械用力,這霹靂彈的重量又是固定不變的。故此,他的準確性和精度,那可要遠遠的強於咱們的發石車。而且他又靈活無比,威力驚人,假以時日,咱們大規模的製造,屬下敢保證此物定可橫掃天下,無人可敵。」
馬鈞的言語驚醒了劉明,劉明自然知道馬鈞所說的不假,大炮這東西發展下去,當然要比弩箭等物厲害多了。
劉明實在是不得不佩服這些古代的匠人,雖然不知道什麼理論依據,更沒有什麼系統指導。
可這仿照力和創造力,真是沒說的。連一模一樣的圓柱滾珠,竟然都可以靠純手工磨製出來。怪不得在現代那會兒,很多東西剛剛出籠上市,街頭的仿造品也就同樣大行其道了。而那些仿造者還往往都是一些沒什麼文化的人。
劉明忍不住提示馬鈞道:「這些軸承,得之不易,咱們的那些水車,織機等物,也是離不開的。有了他們,傳動可就更好了。而且,利用水車形成的高速傳動,還可以夾持圓形鐵柱,以優質鋼磨刀旋之……」
劉明滔滔不絕的把自己在部隊上見過的c-168車床架構給馬鈞講了起來。當然了具體的什麼傳動,電路,光扛、絲槓等等,劉明卻是不會的,也是講不了的。直到郭嘉忍不住咳嗽一聲,這才把劉明從霹靂神機帶來的驚喜中解脫出來,停止了胡言亂語。
可就這樣,那也是讓滿朝的文武,聽得目瞪口呆,那馬鈞更是聽得如醉如痴,這圓柱竟然還可以這樣加工,實在是妙不可言,一定要試上一試。
回過神來的劉明,這才想到,火炮雖然重要,可以經有了苗頭,多晚說都行。現在可是要說張魯的。不過,劉明又一想:要是火炮能大規模的製造出來,別說是有那麼幾萬門。就是嘻那麼幾千,幾百,橫掃天下,那也應該是輕鬆的多了,用不著自己的部隊在那麼拼死的上千衝殺了。
這樣說來,這可又比漢中重要地多了。
劉明暗中運了運氣,平息了一下興奮的心情。開口對張魯說道:「張真人,前日有人假冒我軍馬超將軍的部隊。進犯天水。雖然他們已經被我們的軍民消滅了。可是,十有八九,您原來的所在的漢中,恐怕是生了一些變故。雖然具體是什麼變故。我們如今還不知道。但應該是凶多吉少。」。
說完,劉明緊緊地看著張魯。
那張魯果然是毫不知情。原本還興奮無比。得意洋洋的張魯,在聽到漢中有變後。當即愕然地說道:「無量天尊。絕不可能!漢中有我弟張衛坐鎮,更有楊松等人忠心輔佐,即使是劉璋大舉相犯。那也急不可下。漢中萬萬不可能有變的。」
正所謂關心則亂。張魯地根基和家業都在漢中,此時自然是什麼都不信了。
劉明安撫張魯道:「張真人不必心焦。此事尚未查清。也許漢中此時根本平安無事。只是一股流寇作亂我們天水而已。」
可劉明地安撫,對張魯根本沒有什麼用處,雖然張魯嘴上說漢中絕不會有變,可張魯的心,早就亂了。雖然如今乃是亂世,盜匪、流寇多如牛毛。可敢於進攻城縣的,那絕對不可能是小勢力。而劉明和自己交接之間,那有什麼大的勢力不被自己知道。尤其是劉明那麼大地名頭,就算是有什麼盜匪流寇,那也不敢在幽州的太歲頭上動土啊。
越是想不清楚,越是嘀咕。張魯地一家老小,可都在漢中呢。
張魯急不可耐的對劉明說道:「太尉大人,屬下願趕往漢中查明此事到底因何。請太尉大人誰許。」
叫張魯來,本就有意藉助張魯在漢中政教合一構成地名望,減少接收漢中遇到的阻力。如今張魯主動請纓,劉明自無不許的道理。雖然劉明如今十分心切張魯和馬鈞的後續研究。可還是點頭答應了。
只是劉明還是再三囑咐張飛,無論在何等情況下,保護張魯的安危都要為首要任務。哪怕漢中真的有什麼變故,那也一定要先確保張魯安全。
張飛一一應了。令張魯點兵前往長安,匯合關羽和黃月英等人。而等張飛、張魯他們走了之後,劉明又再次吩咐馬鈞進一步的研究,同時所有的研究都要有詳細的紀錄步驟。以便於今後整理出基礎理輪來形成系統化。
等群臣散去,當天夜裡,楊軍、郭嘉、賈詡三人聯合向劉明進言,要重新整頓一下情報系統了。雖然漢中政教合一,又是地處山區,山民眾多,不便安插密探,而且那裡也向來不是情報關注的焦點所在,那裡的情報機構並不十分完善。可天水出了那麼大的事情,竟然是在事後才得到線報的,事先竟一點風聲的都沒有。這也是在太不像話了。
劉明也認可了這一點,並交由郭嘉他們具體操辦了。
而此時的諸葛亮,也同樣早就接到了楊昂他們兵敗的消息。雖然諸葛亮並沒有指望這支奇襲部隊能有多大的作為,或是攻陷劉明多少的領地。可是勝得如此順利,敗得如此悽慘,還是大大的出乎了諸葛亮的意料之外。
兩萬多的部隊,相對於劉明傳說中龐大的實力,那真是毛毛雨了。以這些部隊攻克劉明得城鎮,以及應付劉明得反撲,那是不現實的,可作為奇兵,大肆的破壞一番,以及初步探明劉明得兵力實力,那還應該是能辦到的。
可如今倉皇敗退回來的高沛,只領回來了不到五千的兵馬,更說是晚上遇到了劉明主力快速的回援打擊,其兵馬不下數十萬,這才敗北的。這就更讓諸葛亮頭疼了。
如此倉促之下,那劉明得守軍都可以快速組織幾十萬的兵馬回援,看來外界傳聞劉明兵馬幾百萬,實力天下第一,因該不是虛言了。
諸葛亮當然不是神仙,他當然也想不到高沛是被一幫普通百姓自發組織打敗的。何況那高沛根本就是被打暈了,分不清到底是什麼樣的軍馬部隊來了。又為了兵敗找詞兒,那高沛更是誇張了許多,諸葛亮不頭疼,那才是怪事呢。
不過,諸葛亮的收穫也不是一點沒有,畢竟諸葛亮的政治目的還是達成了一些。攘外必先安內。如今諸葛亮快速擴張,蜀中、漢中,那全都是靠絕頂的外交手腕收來的。內部的穩定和團結,那可是第一要素。如何把蜀中和漢中擰成一股繩,那才是重中之重。遠比與劉明相爭重要多了。否則的話,不用劉明來打,自己也就全亂了套了。
可這裡面,楊松的貪婪,那卻絕對是一個不安的因素。蜀中的張松等人雖然背主,可那也是劉璋不能駕馭他們這些能人,不能是張松他們的雄心壯志得到舒展。可張松他們的本質,卻還都是一個能臣。可楊松卻不然,鄧絕對是一個貪婪的小人。今天能毫不留情的出賣張魯,明天再次出賣東吳,那也是沒有不可能的。而蜀中的將領之中,也有一兩人是諸葛亮認為靠不住的人選。
故此,斬斷楊松這個奸佞之臣和那些不牢靠份子,乃是諸葛亮最想乾的。但是,楊松等人的投降,都是諸葛亮說來的,而且又立有極大的功勞。無妄殺之,必然引起軍心不穩,而且楊松的羽翼實力極大,楊昂,楊任等族親,把持了相當大的軍力。實在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而如今,諸葛亮巧妙的利用這一風險性極大的任務,完成了借刀殺人,消滅了潛在威脅。即使以後借詞殺掉楊松,也不會再有什麼麻煩,更好的統合東吳、蜀中、漢中的兵馬,這政治手腕實在是太高超了。
故此,諸葛亮在頭疼之後,還是高高興興的布置好各處的防守要務,等候劉明的兵馬來襲。
群山環要之中的巴蜀,只要占據了險峻的要道。即使劉明有百萬雄兵,那也是施展不開的。語幾萬的兵馬對戰,不會有太大的優勢。
諸葛亮對於這一點,那還是放心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