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災民與兵源
2024-11-01 12:24:48
作者: 三十三層
幾天之後,十支隊宿營地。馬遷安得到了抗**部的系統通報情況總匯,文件為最高密級,只傳達給路軍司令員與政委級別。電文中清楚地指出了抗聯武裝鬥爭的現狀和四路軍接下來要面臨的任務。
電文:抗聯在兩年多時間裡,由一度瀕臨絕境到現在發展到擁有4個師的建制,最多曾達到5萬人的規模,控制了大片山區,引起了日軍高度重視,屢次派兵圍剿。最近一次也是最大一次圍剿來勢洶洶,大有不把抗聯消滅誓不罷休的態勢。面對圍剿,我抗聯廣大官兵英勇奮戰,屢克強敵,兩年多時間內擊斃了不下4萬餘人的日軍,擊斃偽滿軍警1萬餘人,取得了輝煌的戰績。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在與裝備精良軍事素質較好的關東軍的作戰中,我廣大官兵的犧牲是巨大的,我們在給予敵人重大殺傷之時,本身亦損失很大。根據地人口少,經濟薄弱,彈藥接濟不上等問題都是我們抗聯迫切需要正視的問題,最重要的問題是我們現在無法占據經濟發達人口密集之地區,不能自行造血供養與擴充部隊,長此以往必將在敵長期圍困下失去活力,在這方面我們是有血的教訓的,這是我們廣大官兵所不願意見到的。
對此抗**部與中央反覆溝通,綜合各項條件反覆權衡之下,中央認可了我們收縮活動範圍,全軍北上中蘇邊境一帶,占領興安北省地域背靠蘇聯獲得糧彈給養。如此我軍解除了給養問題,但同時也背負上了比以往更大的危險。
首先我們活動區域縮小更利於敵人尋到我們的蹤跡,發現我們主力,我軍將面臨更猛烈的攻擊。其次由於脫離了原根據地,失去了與群眾的接觸,原本根據地外圍的群眾將無法投奔我們,使我們喪失了補充兵員的一個來源。
但困難是暫時的,我們預估不出半年,最多一年情況就會有好的轉機。同志們!努力吧!奮戰吧!隨著全世界反法西斯戰場的不斷開闢,最後的勝利一定屬於反法西斯戰士,我們最終會收復我們的家園,堅持就是勝利!
另一封電報里,楊靖宇簡明扼要的闡述了幾支部隊下一步作戰行動。鑑於日軍堅持不懈的努力,以十幾萬勞工生命為代價的小興安嶺的戰備通道完工大半,一、三路軍的活動受到極大限制,遭受不小損失,為此抗**部將在近期協同一、三路軍主力撤出小興安嶺北上。
二路軍與四路軍十三支隊、賈永根支隊,炮兵支隊,協助馬占山十一戰區361師主力,一同鞏固興安北省新占領區,做好堅守準備。
本書首發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四路軍馬遷安帶領十支隊與十二支隊繼續在興安東省進行游擊戰,吸引敵軍主力,做好外圍策應工作。
馬遷安手捧電報,沉思不已。他在揣摩電文里的意思,二、四路軍北上的決定他是早已知曉的,但形勢嚴峻到就連一、三路軍也被迫放棄小興安嶺,盡起主力北上與二、四路軍匯合,卻是馬遷安沒有料到的。
他的眼睛盯在「犧牲是巨大的」,「本身亦損失很大」兩句話上,久久不肯挪動目光。這是否意味著近期一、三路軍損失驚人,而不得不被迫北上?想必是的!
抗聯由分散而聚集成一個整體,無疑會加強其戰鬥力,但無疑也會招來更加猛烈地攻擊,雖然背靠蘇聯可以取得糧彈補充,不至於像以往那樣由於糧盡而一下子潰散,但在敵重兵圍攻之下,能堅持多久?這是個問題。
抗聯的士兵並不是鐵打的金剛,也不是不死的巨人,他們英勇、他們頑強,但子彈咬上也是會死的。馬遷安估計,全部抗聯匯合後,大概能有三萬人,加上馬占山剩餘的一萬多人,全部加起來四萬多人,如果每天都是淞滬之戰那種強度的戰鬥,能否堅持半年還很難說。
如果得不到大量的人員補充,則根本就不可能奢談什麼最後的勝利,只有減少沒有增加的的軍隊,即使打光最後一人,也只能成為一支「悲壯」的軍隊,而不能成為一支能夠完成戰略目標的勝利之師。
抗聯!我絕不會讓你成為讓人唏噓,讓人感懷不已的軍隊,我要讓你成為一支虎狼之師,成為戰勝敵軍的一支決定性的力量,我要讓後人為你們驕傲,為你們自豪。
我發誓!我會用我所有的熱血和智慧來強大你,是的!我發誓!
兵!兵!兵!我要兵!現在的後備兵源只有剛剛送走的虛弱的勞工,還有原興安東省跟隨抗聯轉移的數萬男女老少,能成為兵源的青壯年男子只有一萬多人,兩下相加也只不過兩萬多人,這些人還不可能馬上成為精銳士兵,總要將養身體進行正規化訓練之後才行,最快也要數月之後才能慢慢補充進來,遠水解不了近渴,人數也少了點,離馬遷安的想像還差很遠。
夜深了,馬遷安還在思索。信步走到走到一處宿營地,見兩個值夜看守火堆的戰士正頭對頭聊著家常,一陣陣低語傳入馬遷安的耳中。
「俺看到俺老鄉嘞,瘦的不成樣子,我給了他兩個饃饃,唉!能走到**子那就好了,就怕路上倒了。」
「你還行呢還能看見活的老鄉,俺村裡的那些,半年前就差不多死絕了,俺要不是抗聯救了俺,現在也完了。」
是河南話,抗聯部隊裡有大量的河南勞工出身的戰士,聽兩人的話語,這倆被解救的時間較早,已成為抗聯戰士。
河南?馬遷安不由得身體一顫,兩個詞彙迅速跳入了腦海中:水旱黃湯、三百萬。
隨著詞彙的跳入,馬遷安眼前浮現出一幅慘景。
在災害與橫徵暴斂雙從擠壓下,河南大地上出現了赤地千里餓殍遍野的情景,無數河南人攜帶著可憐的家當,踏上了西去求生之路,隴海路上沿著鐵路線,儘是由災民組成的,單一的、一家一戶所組成的成群結隊一眼望不到頭的行列,災民的隊伍在寒冷的氣候中行走。不論到哪裡,只要他們由於饑寒或筋疲力盡而倒下,他們就再也起不來了。獨輪車裝著他們的全部家當,當爹的推著,當娘的拉著,孩子們跟著。纏足的老年婦女蹣跚而行。在路軌兩旁艱難行走在行列中,沒有人停頓下來。如果有孩子伏在他的父親或母親的屍體上痛哭,他們會不聲不響地從他身旁走過。沒有人敢收留這啼哭的孩子。
逃荒者所帶的不多的糧食很快就會被吃光。接著就吃樹皮、雜草和乾柴,許多人在用刀子、鐮刀和菜刀剝樹皮。賣兒賣女、易子而食,死亡隨處可見,人們早已漠然。
沒有人管他們,沒有任何一級政府賑災,沒有一粒糧食發到災民手中。只有吃飽了屍體的野狗,睜著猩紅的眼睛望著下一頓美餐。
死了三百萬!
只有一個辦法可以稍稍阻止他們的悲慘遭遇。馬遷安想道,抗聯缺人,災民卻由於飢餓而失去生命。
招兵,上隴海路去招,這無疑是兩全其美的事,辦妥了,不僅抗聯解決了兵源問題,河南災民也可以少死不少人。
可是糧食、通道、理由、史大嶺、史迪威、馬占山、延安中央,這些條件如何才能結合起來呢?
有利的條件很多,不利的條件也有,馬遷安整整盤算了一整夜。
很快,楊靖宇收到了馬遷安發來的絕密電報。
「書記同志,對我們目前面臨的情況,我有幾點想法和建議……」